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患者男性,70岁。冠心病。行动态心电图监测时发生了阵发性心房扑动。如图显示:同步记录的3个胸导联,P波消失,代之以锯齿状扑动波。CM_3、CM_5导联F波朝下,为Ⅰ型心房扑动,心房率224次/min,F波2:1和4:1交替下传心室,2:1比例下传心室时,F-R间期0.18s,心室率112次/min,4:1比例下传心室时,F-R间期0.16s,心室率64次/min。 心电图诊断:心房扑动伴交接区A型交替性文氏周期。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31岁。因反复心慌4个月入院。查心电图(图1A)示:各导联P波消失,以F波代之,F波300次i分,呈2:1—3:1下传心室,心率147次/分,V1-V6导联QRS波主波向上,QRS波群起始部可见预激波,QRS波时限≥0.14s,ST—T改变。心电图诊断:①心房扑动;②A型预激综合征。给予异搏定5mg加入生理盐水10ml静推,10min后描记心电图(图1B)示:转为心房颤动,R—R间距不齐,心率1050:/分,出现间歇性心室预激波。心电图诊断:①心房颤动;②间歇性预激;③T波改变。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75岁。因反复心悸、胸闷40余年于2006年3月就诊。1960年经上级医院诊断为预激综合征。心电图(图1A)示:P波消失,R—R间期匀齐,V1等导联可见大F波,频率320次/min,以2:1下传心室。QRS波群宽大畸形,起始部可见8波。V1-V3呈rS型,V4-V6呈R型,长Ⅱ导联中可见R,12、18。呈室上性型,QRS时间0.09s。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间歇性预激综合征B型,心房扑动2:1下传心室。当日动态心电图检查(图略)示:P波消失,代之F波,QRS波群呈室上性型,R—R间期不规则,F波以2:1—4:1下传心室。其间可见提前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后有类代偿间歇。动态心电图诊断:心房扑动,室性期前收缩。  相似文献   

4.
病例简介 患者男、68岁,反复心悸、乏力、黑朦20年,晕厥5年,近10d症状加重入院。入院时心电图(图1):P’P’及RR间期均齐,心率186bpm(V1导联1,P’R间期〉0.12s,QRS波群时限正常,心电图诊断为室上速伴房室1:1传导。同时在多个导联可见P,-QRS—ST—T形态和振幅呈2:1周期性变化,尤其Ⅱ、Ⅲ、V1、V2导联更为明显。图1心电图诊断:房性心动过速伴1:1房室传导及P'-QRS-ST-T波的完全性电交替。缓慢静注西地兰0.2mg,口服胺碘酮后的心电图(图2):P’波频率200bpm,心室率89bpm,P’-QRS—ST—T波的电交替消失,可见QRS波群间歇性脱落。房室呈现3:1~2:1的交替性传导。  相似文献   

5.
预激综合征伴心房扑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32岁,突然心悸来院急诊。过去无心动过速史。余无异常发现。图1为入院时所作的12导联心电图。QRS时间为0.12秒,心室率150次/分。在Ⅲ导联中,可见锯齿状的F波。F波频率为300次/分,符合心房扑动的诊断。房室传导比率2:1。在心房扑动时,QRS时间0.12秒,在宽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54岁。因胸闷、心悸2d入院。有高血压史。查心电图(图1)示:提前出现的P’波落于窦性T波顶峰上,并诱发短阵心房扑动,心房率374次/分.房室传导比例2:1~3:1,Ⅱ、Ⅲ、aVF导联F波直立,波形呈圆凸形,为Ⅱ型心房扑动。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短阵心房扑动。  相似文献   

7.
临床心电学杂志心电快递专栏编辑:最近我们遇到一份有争论的心电图,患者女,61岁,心悸不适呈反复发作3年,伴气短多次入院,确诊为扩张性心肌病。因再次心悸就诊。心电图示:宽QRS波心动过速,心室率150bpm(RR间期400m s),QRS波时限160m s,电轴-51°(图1)。推注利多卡因治疗无效,静注胺碘酮后应用微量泵静脉维持,10h后心室率突降,立即停用胺碘酮。心电图示:Ⅱ导联P波倒置,心房率136bpm,心室率平均38bpm,QRS波时限140m s,可见连续P波不下传及RR间期长达2550m s后的逸搏心律;心电图诊断:房性心动过速伴高度房室阻滞(图2)。3h后房速转复为窦性…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66岁。因心悸半月来我院就诊,临床诊断:心房扑动(AF)。心电图(图1)示:异位心律-AF,以2:1下传心室,心房律为282次/分,心室率141次/分。心电图特征:①正常的QRS波与宽大的QRS波交替出现;②宽大的QRS波是右柬支阻滞图形,即在V1导联的rSR’型,时限大于0.12s。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30岁。因阵发性心悸、胸闷15年,加重3个月入院。体检:BP120/80mmHg,心率80bpm,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异常。食管电生理检查诱发窄QRS波心动过速,并向另一种频率的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变。第1种心房率为300bpm,心室率介于100~150bpm之间,V1导联QRS波起始部分可见小挫折波(图1前半部分)。第1种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32s后转变为第2种室上性心动过速(图I后半部分),PP间期=RR间期=360ms,RP'E=RPV1=180ms,RP'=P'R。同步记录食管导联心电图  相似文献   

10.
许原  王惠德 《临床心电学杂志》2005,14(3):224-226,223
临床心电学杂志心电快讯专栏编辑: 寄上的心电图是一位89岁高龄女性患者的心电图,这几份心电图按记录的先后排序.图1为宽QRS波的心动过速,心室率150bpm,节律整齐,似乎在每个QRS波前均有"心房波",其是房性心动过速的P波?还是心房扑动的F波?或心动过速时的逆向P波?我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11.
窦性心律伴反复性心房扑动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67岁。因反复心悸20余年,加重3天入院。临床诊断:冠心病。体检:T36.5℃,BP140/95mmHg。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平均89次/min,心音强弱不等,快慢不均,心尖区可闻及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心电图(图1A)可见P波消失,代之形态相同、大小相等的F波,Ⅱ、Ⅲ、aVF倒置,F-F间期不等,约240~440ms,呈2∶1或3∶1下传心室。长V1导联(图1B)示在R9之后的F波后呈一直讨论本例基本心律为窦性,心率65次/min。有阵发反复心房扑动。Ⅱ、Ⅲ、aVF导联F波倒置,V1导联F波直立,故以典型心房扑动可能性为大,F-F间期不等,在长间歇之前的F-F间期呈逐渐…  相似文献   

12.
临床心电学杂志心电快讯专栏编辑:最近我遇到1例老年女性患者,心悸、气短6年,超声心动图检查双侧心房心室扩大,伴二尖瓣、三尖瓣中度、重度返流,EF值35%。收集的3份心电图有以下几种特点:①心率80~160bpm;②Ⅱ、Ⅲ、aVF导联P波直立,高尖,振幅达0.4mV:V,导联P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66岁。意识不清3h,昏迷状态,被动体位。双肺可闻及干哕音。双瞳孔直径约1.5mm。四肢肌张力增高。查体:体温40℃(腋下),心率150次/分,呼吸25次/分,血压140/90mmHg。查头颅CT示:脑干内高密度灶。临床诊断:①脑干出血;②中枢性高热;③肺部感染。查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心率150次/分,P—R间期0.12s,V1-V4导联可见宽大的J波,V1、V2导联明显,电压为0.5~0.8mV。ST段在Ⅱ、Ⅲ、aVF导联上斜型压低0.2mV。T波在V1~V3导联倒置,Ⅰ、V4~V6导联低平。SV5;为0.9mV。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动过速;②J波异常改变;③ST—T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71岁。因心悸、胸闷1月余就诊。体检:一般情况较差,心率120次/min,心率快慢不等,心音强弱不等,叩诊心脏双侧浊音界扩大。查心电图示(图1)示Ⅱ导连续记录: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大小基本一致的F波,F波在Ⅱ、Ⅲ、aVF导联直立,振幅异常高大(0.40.6mm),R—R间期不等,平均心室率116次/min,心房率380次/min。房室传导比例25:1。心电图诊断:快速心房扑动(Ⅱ型)呈巨大F波。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47岁。临床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心电图Ⅱ导联(图1)示:P波消失,代以大小一致,均齐的锯齿状扑动波(F波),Ⅱ、Ⅲ、aVF导联F波倒置,心房率350次/min,为Ⅰ型心房扑动。ORS波呈室上性,R波电压呈2∶1电交替,R—R间期呈0.36s与0.32s交替出现,平均心室率175次/min,说明传导系统中存在两个阻滞区域,  相似文献   

16.
休克低温致心电图巨大J波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59岁。因精神分裂症入院。入院时心电图:窦性心律(图1A)。入院后给予奋乃静治疗3个月。症状稳定。于2005年10月23日22:40患者突然意识不清。呼吸浅慢。查体:体温35℃。心率58bpm,呼吸12次/min。血压80/50mmHg,心肌酶正常,心电图示:窦性P波,心率58bpm。各导联均可见小J波。Ⅰ、Ⅱ、Ⅲ、aVF导联T波倒置,QT间期0.44s(图略)。临床诊断休克,给予抗休克治疗,患者情况一度好转,次日9:00时。出现窦性动过缓(心率42bpm)。PR间期0.24s。各导联均可见巨大J波;除aVR、aVL、V1、V2导联外,T波均倒置。ST段下移,QT间期0.72s(图1B),查体:患者全身皮肤低温,测体温仍35℃,呼吸18次/min,血压80/50mmHg。继续给予抗休克治疗,此间多次测量体温不升。下午15:30。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心电图呈直线,经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17.
<正>房扑是频率为240~330bpm的房内大折返性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其房扑波(F波)形态单一,规律的双向锯齿样的两个扑动波之间无等电位线。F波在体表心电图的下壁Ⅱ、Ⅲ、aVF和V_1导联最易辨别。尤其是V_1导联,当存在一个小而锐利的心房扑动波时则有助于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60岁,因"阵发性心悸"入院,即刻做12导联心电图示(图1A):P波消失代之以F波,RR间期绝对不整,心室率约154bpm,QRS波有两种形态,其中仅1种为窄QRS波,其余均宽大畸形,呈类左束支阻滞图形,QRS波时限120ms,起始部似见"Δ"波,诊断为心房颤动伴间歇性心室预激。图2示P波消失代之以F波,RR不齐,心房率约270bpm,心室率约110bpm,QRS波部分呈窄QRS波,部分宽大畸形呈类左束支阻滞图形,起始部似见"Δ"波,房室呈2:1  相似文献   

19.
图1说明见正文。患者男性,71岁。因反复胸闷、气急10余年,加重3天入院。体检:BP100/70mmHg,心室率150次/min,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图1)V1导联可见直立F波,频率270次/min。心室率160次/min,QRS波群呈R型和rsr'型两种形态。前者I导联呈rs型时,Ⅲ导联呈qR型,心电轴+114°;后者I导联呈rs型时,Ⅲ导联呈rS型,心电轴-84°,两者交替出现。心电图诊断:心房扑动伴双向性心动过速,干扰性房室脱节。讨论本例两种类型的QRS时间完全相等,F-R间期不固定,可排除F与R之间的传递关系,从I、Ⅲ导联看,应判断为双向性心动…  相似文献   

20.
1 心电及临床资料 患者男,32岁。阵发性心慌、胸闷8年,持续加剧1月而入院。8年前心电图示显性B型预激综合征,以后多次复查心电图均为预激综合征。查体:T37.3℃,P146次/min,BP16/10.4kPa。全胸后前位片示心肺正常。心电图示心动过速心室率150次/min,QRS宽大畸形。心电向量图示B型预激综合征。诊断:预激综合征伴心房扑动。给予静脉注射心律平140mg后描记心电图A示心房扑动呈2:1,偶呈3:1、4:1下传,作食道导联心电图检查证实心房扑动2:1下传。因患者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