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抑肽酶在心脏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抑肽酶在心脏外科的应用空军南京医院马游综述南京铁道医学院吴熹审校自从50年代初期临床上开始应用体外循环(CPB)以来,心脏外科有了实质性发展。与此同时,CPB的并发症也日益受到重视。其中,出血凝血异常并由此引起的术后出血是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严重者...  相似文献   

2.
不同剂量国产抑肽酶对体外循环中血小板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中应用抑肽酶对血小板数及功能的影响。方法:29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分为I观察组(n=10)预充液中一次性加入国产抑肽酶5万单位/kg,I观察组(n=10)一次性加入抑肽酶8~10万单位/kg,对照组(n=9)常规预充。3组均观察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功能、术后24小时胸腔引流量和血红蛋白及输血量。结果:术后血小板计数在I观察组为(123.0±3.0)×109/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5±4.0)×109/L(P<0.05)。血小板聚集功能体外循环中较体外循环前降低,在I观察组降低不明显与I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术后24小时胸腔引流量及输血量在II观察组较对照组分别减少42.7%(P<0.05)和48.1%(P<0.05)。结论:体外循环中应用大剂量国产抑肽酶对术后血小板数及功能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明显减少术后出血及库血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大剂量抑肽酶在小儿心脏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作了临床研究。随机选30例小儿复杂先心病,对照组和用药组各15例,观察转流后手术止血时间,术后24小时心包引流量和输血量。证实大剂量抑肽酶应用于小儿心脏手术可大大缩短转流后手术止血时间,减少术后出血和输血量,又无严重毒、副作用,并探讨了抑肽酶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4.
抑肽酶在体外循环心脏外科中的应用能有效地保护血小板功能,抑制纤溶,与肝素有协同作用使ACT延长,减少肝素与鱼精蛋白的用量,并能抑制血管舒缓素,激肽,补体等激活所致机体炎性反应,保护心肺功能。对减少术中术后的出血与输血具有确实和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抑肽酶抑制体外循环的血小板活化南京铁道医学院附院马游,顾懋栋,吴熹体外循环导致血小板功能障碍,乃术后非外科性出血的重要原因。如何减轻体外循环对血小板的影响,减少术后出血,是一极待解决的课题,本实验于预充液中加入抑肽酶2×106KIU,观察其对血小板和...  相似文献   

6.
报告体外循环条件下应用大剂量抑肽酶对术后出血、血液各成分及输血量的观察。分为实验组(7例)、对照组(8例)。麻醉后由动脉或静脉放适量自体血,体外循环结束后回输给患者。实验组放血后静脉滴注抑肽酶200万kIU,以后持续用微量泵输入抑肽酶25万kIU/h,直至手术结束;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加入抑肽酶200万kIU,其余预充液两组相同。结果发现抑肽酶能明显地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实验组术后24h出血量较对照组减少56.4%,抑肽酶对血小板数及其它血液成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不同剂量抑肽酶在心内直视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减少心内直视手术出血及减少库血用量,可直接减少输血性肝炎和凝血机制紊乱等术后并发症。为减少术后渗血,我们将抑肽酶用于心脏直视手术中,以不同剂量和方法分为3组:I组抑肽酶总量500万KIU,II组抑肽酶总量250万KIU,III组抑肽酶总量200万KIU。结果表明,术后24小时渗血量实验组分别比对照组减少56.4%、35%、37%,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9.
体外循环时抑肽酶保护血小板功能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过程中抑肽酶保护血小板功能的机制。方法:检测指标有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溶酶体完整膜蛋白、质膜糖蛋白Ib、IIb/IIa复合物。对象是择期瓣膜替换术患者30例。对照组10例;实验A组(进口抑肽酶组25×105单位)10例;实验B组(国产抑肽酶组25×105单位)10例。肝素化10分、体外循环40分、体外循环结束及结束后1小时4个点对比观察。结果:α-颗粒膜蛋白140及溶酶体完整膜蛋白阳性血小板百分数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血小板质膜糖蛋白Ib平均荧光强度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质膜糖蛋白IIb/IIa平均荧光强度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纵隔引流量显示用药组术后6、24小时血液丢失量明显低于未用药组(P<0.01)。结论:抑肽酶通过保护血小板粘附受体和减少其活化而保护血小板功能,体外循环中使用它可有效地减少术后出血及输血并肯定了国产抑肽酶的药效。  相似文献   

10.
大剂量抑肽酶在心脏瓣膜替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28例行心脏瓣膜替换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抑肽酶组。于转流前、转流30min、鱼精蛋白中和后30min、转流停止后2h和术后24h,分别观察血小板计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的变化,并记录转流时间、止血时间、术后24h内纵隔心包引流量和输血量。结果表明:大剂量抑肽酶可明显减少心脏手术出血和输血量,其机制为保护血小板功能和抑制纤溶系统的激活。  相似文献   

11.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人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例。对照组行常规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实验组给予抑肽酶处理。取围手术期2个时段血小板行电镜观察,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对照组血小板明显聚集、脱颗粒、破碎、微管扩张;实验组应用抑肽酶后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作者认为抑肽酶是一个效果确切的体外循环期间血小板保护药物。  相似文献   

12.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纤溶系统的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体外循环(CPB)期间血细胞在动脉过滤网表面粘附、聚集及纤维蛋白沉积的情况,评价不同剂量抑肽酶的抗炎作用。  方法:12 例双瓣膜置换病人随机双盲分为两组:抑肽酶(aprotinin)全剂量组(n= 6)及抑肽酶半剂量组(n= 6)。CPB结束时取动脉过滤网行扫描电镜观察。  结果:抑肽酶全剂量组动脉过滤网表面光洁,偶见白细胞粘附;抑肽酶半剂量组过滤网表面可见纤维蛋白沉积,大量白细胞粘附、细胞聚集、成簇,伴有多形态伪足。全剂量组粘附度为2.50±0.28,明显低于半剂量组5.30±0.51,两组粘附度计分有显著差异(P< 0.05)。  结论:全剂量抑肽酶可减少白细胞在异物表面的粘附、聚集及纤维蛋白的沉积,抑制接触激活系统,减轻炎性反应;而半剂量抑肽酶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Cold agglutinins are commonly found in sera of healthy persons. They rarely become clinically apparent due to their activity at lower temperature. In these patients, cardio-vascular operations requiring hypothermia can result in complications like hemolysis, renal failure, myocardial damage and cause unexpected morbidity and even mortality (Agarwal et al., Ann Thorac Surg 60:1143–1150, 1995). Ideally, all patients should be routinely screened pre-operatively for antibodies and management plans made accordingly but the low incidence of the disease, cost of screening tests and the lack of dir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iters, thermal threshold and risk of complications makes the screening an uncommon practice.  相似文献   

15.
体外循环对内皮素和循环内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体外循环(CPB)对循环内皮细胞(CEC)的影响,以及内皮素(ET)在该影响中的变化。方法:20例瓣膜替换手术患者,CPB中平流灌注,转流中温度30℃,流量2.5~2.8L/(m2min)。在术前,CPB前、15分钟、30分钟、60分钟,术后1天、3天、5天抽血,测血中CEC和内皮素。与术前比较,做自身对照t检验。结果:CEC在CPB前无增高趋势,CPB15分钟、30分钟明显增加(P<0.05),60分钟开始下降,但仍高于术前。术后1天、3天、5天恢复正常。和术前比较,内皮素在CPB前有增高趋势(P<0.05),CPB15分钟、30分钟及60分钟增高(P<0.05)、术后1天下降,但仍高于术前。手术3天后恢复正常。结论:CPB时血管内皮损伤,大量循环内皮细胞脱落,伴有内皮素明显增加,这些变化和手术并发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离式"微温(30~34℃)氧合自体血灌注心肌的保护方法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26例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微温氧合自体血持续灌注的心肌保护方法,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体外循环结束时发生电解质紊乱13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13例,经治疗后恢复;二次开胸止血8例;死亡2例,其余均痊愈出院,无低心排综合症,无脑、肝、肺、肾等重要器官并发症。结论:"分离式"微温血灌注心肌的方法具有理想的心肌保护效果,且操作简单方便,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的一种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白介素和其受体介导的反应在免疫功能中有重要地位,我们着重观察白介素-2分泌细胞(IL-2C)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在体外循环(CPB)中和术后的变化,以及抑肽酶对其影响。方法:21例瓣膜替换手术患者分两组,对照组(10例),抑肽酶组(11例),体外循环中给200万单位抑肽酶。结果:两组IL-2C在体外循环10分钟时明显降低,30分钟时明显增加,60分钟时继续增加,术后达到高峰,术后1天和术后3天明显低于术前。IL-2C和库血应用呈负相关。两组sIL-2R变化基本和IL-2C相似。但抑肽酶组在体外循环60分钟时、术后即刻、术后1天、术后3天sIL-2R的增加幅度低于对照组。抑肽酶组术后胸腔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体外循环对IL-2C开始为刺激,术后转为抑制状态。sIL-2R在体外循环后期和术后增加,这对免疫功能有不利影响,抑肽酶除改善凝血功能外,还可能改善白介素介导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中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白介素IL-8的变化,观察抑肽酶对体外循环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20例心脏瓣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抑肽酶组(A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0例:对照组不给药,抑肽酶组给抑肽酶总量300万KIU,其中50万KIU为麻醉诱导前给予,250万KIU预充体外循环机内。分别于CPB前(T1)、升主动脉阻断半小时(T2)、CPB结束(T3)、停CPB后2h(T4)各时间点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测定TNF-α、IL-6和IL-8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血浆TNF-α、IL-6、IL-8水平有明显增加(P<0.05或P<0.01),但与对照组相比,抑肽酶组血清中TNF-α、IL-6、IL-8的浓度明显受到抑制(P<0.01),升高的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CPB过程中,抑肽酶可能通过降低TNF-α、IL-6、IL-8等细胞因子水平,从而减轻炎性反应达到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