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贾树行  韩艳君 《河北医药》2013,35(10):1548-1550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e,MP)是引起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的常见病原体之一。感染MP后会表现出各种临床症状,患儿可以表现为隐匿感染或者肺炎症状,甚至出现肺外并发症。为进一步了解儿童支原体肺炎,本文就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生物学特征和流行病学、免疫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作一综述。1MPP生物学特征和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2.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之一,由MP感染引起肺炎称为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是学龄前后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MPP一般起病缓和,临床表现多样,病程长,常常会引起多系统肺外并发症,容易遗留肺不张、闭塞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影响儿童健康发育。本文对MPP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支原体肺炎的治疗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迎 《中国药师》2010,13(6):881-883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是呼吸道感染尤其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之一,它是由肺炎支原体(MP)引起的肺部急性炎症,约10%~30%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是由MP所致,MPP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且常有肺外合并症,容易误诊。本文对MP的生物学特点、致病机制与抗菌药的合理使用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对本病的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4.
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是学龄期儿童及青年的一种常见肺炎,婴幼儿亦不少见。主要由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引起,MP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可以独立存在的最小微生物。近年支原体感染有上升趋势,是引起儿童咳嗽、发热的常见病原体。本研究在阿奇霉素、红霉素序贯治疗,雾化吸入等支原体感染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取得明显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引起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在儿童肺炎中约占20%~40%,并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且近几年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常缺乏特异性,因此目前MP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诊断进行鉴别.目前临床应用的检验方法有MP的分离培养、血清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本文就现有MP实验室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已成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组成部分。哮喘作为儿童时期慢性疾病之一,通常以喘息、咳嗽、气短为特点,不仅影响儿童的日常生活,并且随时可能因症状控制不佳危及生命。目前,已有许多研究发现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哮喘之间存在可能联系,其表明儿童哮喘使MPP的易感性增加,以及MP感染增加了儿童患哮喘的可能,但其中的发病机制仍无明确的结论。因此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数据库,主要对MPP与哮喘的相关性进行综述,并对其两者相互转换的机制与疾病治疗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研究进展现状,为儿童肺炎支原体的规范化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0~2012年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等资料进行检索,获取原始文献,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文献归纳、整理。结果:MPP发病机制包括MP的黏附与直接侵犯、免疫损害两方面,故肺炎支原体感染时除呼吸道感染症状外,感染者的肺外表现亦多种多样,出现多系统脏器免疫损害。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呼吸道常见致病原,常引起呼吸道感染及各种肺外并发症,应受到广大儿科医生的重视。故对MP感染、MP肺炎及肺外并发症的规范化诊治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8.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是小儿常见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肺炎支原体(MP)感染已成为儿童时期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因之一,其临床表现多样,除可引起肺炎外,还可引起肺外多系统的严重并发症,而且病程迁延,部分患儿出现喘息症状及刺激性咳嗽,给患儿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已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1]。占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10%-40%。近年来重症支原体肺炎(MPP)病例逐年增多[2]。MPP表现复杂多样,除肺部炎症、肺不张等呼吸系统表现外,常伴有肺外多系统的损害,如脑炎、心肌炎、肾炎、肝功能损害等。  相似文献   

10.
肺炎支原体(MP)是引起儿童和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重要致病菌之一,占CAP的10%~40%,其中儿童是MP的易感人群。MP感染通常有多种临床表现,包括无症状感染、MP肺炎、重症肺炎及肺外表现。现对MP感染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我院儿科2009年8月-2010年8月收治的6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患儿中以学龄期儿童为主;临床表现以咳嗽、发热为主;除肺部体征外,肺外并发症主要有消化系统、皮肤、黏膜、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损害等;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MP-IgM)检查全部阳性;X线检查肺病变以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影像学改变为主;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均有效。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学龄期儿童,临床表现多样,病程长,肺外并发症常见,可累及多个系统,诊断可结合血清MP-IgM检查,治疗方面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2.
郑瑜  齐桂玲 《医药世界》2010,(10):1186-1188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常见并发症以及诊治经验。方法分析56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特征、诊治过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56例患儿均有发热、咳嗽表现,合并胸腔积液10例,肺不张16例;合并川崎病2例;合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6例,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肺外病灶。结论肺炎支原体可引起重症肺炎,肺外症状多见心肌、肝功能受损、神经系统受损。对于临床上有上述表现的重症肺炎,应考虑到MPP的可能性。根据发病机制,对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除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外,及时联合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治疗,预后大多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红霉素序贯疗法,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胸部X线片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胸部X线片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确切,住院时间短,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器官受累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我科13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13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中有32例(23.53%)发生肺外器官受累,累及心血管、泌尿、神经、消化、血液、皮肤黏膜多个系统,部分患儿同时多个肺外器官系统受累。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以引起机体多系统损害,少数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120例住院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组(51例)和其他肺炎组(69例),同时选择5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比较3组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以及D-二聚体的阳性率。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组以及其他肺炎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水平[(324±159)、(281±110)μg/L比(73±4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肺炎组的D-二聚体水平与其他肺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怖炎支原体肺炎组的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肺炎组[35.3%(18/51)比17.4%(1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尤其是怖炎支原体肺炎常可引起凝血机制异常,导致体内出现高凝状态,进而引起血栓形成的可能,故对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者需高度关注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住院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2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或节段性肺炎、间质性肺炎、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肺炎支原体及其他病原检测情况。结果:(1)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原检出率依次为呼吸道合胞病毒(33.27%)、肺炎支原体(15.21%)、人类偏肺病毒(11.37%)、人类博卡病毒(4.92%)、副流感病毒-3(4.34%);(2)支气管肺炎的病原检出率依次为肺炎支原体(26.05%)、肺炎链球菌(14.72%)、呼吸道合胞病毒(8.32%)、流感嗜血杆菌(5.81%)、人类偏肺病毒(5.77%);(3)大叶性或节段性肺炎的病原检出率依次为肺炎支原体(52.25%)、肺炎链球菌(12.72%)、人类博卡病毒(5.87%)、人类偏肺病毒(4.70%)、呼吸道合胞病毒(2.94%);(4)间质性肺炎的病原检出率依次为肺炎支原体(39.15%)、呼吸道合胞病毒(23.64%)、腺病毒(6.98%)、人类博卡病毒(3.49%)、肺炎链球菌(3.49%);(5)哮喘急性发作病原检出率依次是肺炎支原体(30.81%)、肺炎链球菌(15.01%)、呼吸道合胞病毒(13.15%)、人类偏肺病毒(10.09%)、流感嗜血杆菌(5.71%)、人类博卡病毒(3.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分别是引起大叶性或节段性肺炎、间质性肺炎、支气管肺炎最常见的单一病原,也是引起毛细支气管炎、哮喘急性发作仅次于病毒的第二常见病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患儿的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选取31例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患儿作为A组,23例单纯EB病毒感染的患儿作为B组,37例单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作为C组,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A组WBC、Hb、PLT、AL和CK-MB水平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LYM、LDH、AST和ALT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实验室检查指标改变明显,是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较好的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合并细菌感染的致病菌及耐药情况。方法对408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痰标本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408例标本检出致病菌20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54株(75.9%)、革兰阳性菌28株(13.8%)、真菌19株(9.4%)。主要致病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75株(36.9%)、大肠埃希菌53株(26.1%)、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8.9%)、产气肠杆菌10株(4.9%)、铜绿假单胞菌8株(4.0%)。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合并细菌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不同的细菌对常用的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临床上应针对非典型病原体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合理使用其它抗生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咳嗽病原流行情况及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咳嗽患儿的常见病原、中医辨证分型,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82例患儿中单纯肺炎支原体感染165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在1~3岁儿童患病率为41.2%(68/165);痰热型咳嗽占74.7%(136/182);不同病原在中医证型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咳嗽在婴幼儿患病率最高,临床辨证分型以痰热型为主,病原学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陆立东  徐燕  陈丽君  黄建萍 《中国药房》2010,(46):4388-4390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重症MPP住院患儿28例,在其发热3 d内、3~7 d以及热退后3 d分别检测患儿血清CRP和PCT的含量,同期住院的非感染性疾病患儿2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CRP和PCT水平。结果:重症MPP患儿在发热3 d内血清CRP和PCT仅轻度增高,而发热超过3 d后血清CRP和PCT含量较前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热退后,其含量也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MPP患儿血清CRP和PCT的变化,能帮助临床尽早准确地判断MPP患儿病情轻重,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从而减少MPP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