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我市散发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提升其防控水平。方法整理我市2010年~2014年的散发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资料,总结散发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特点,探讨最佳的防控措施。结果我市2010年~2014年,除2011年以外,发病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正余与余东镇发病率相对较高;乙型肝炎的发病率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以25~55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乙型肝炎的发病春季较多;乙型肝炎在农民群体中的发病率最高。结论我市散发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近年来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可以根据流行特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锦州市太和区2012年~2016年的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我市太和区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5年内发生的病毒性肝炎的疫情报告以及监测数据,进行统计。结果 2012年~2016年共计发生病毒性肝炎511例,各年份病情较为稳定,近3年有下降趋势,其中2016年发病率最低,与前四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乙型肝炎的发病率为34.97/10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病毒性肝炎(P<0.05)。病毒性肝炎最显著的六大症状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发热、肝脏疼痛或肿大、黄疸和腹痛腹泻;各种类型病毒性肝炎在性别分布上无显著差异(P>0.05)。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为20~49岁(45.6%);甲肝和戊肝发病的人群主要为中小学生(21.6%)、务工人员(18.12%),乙肝发病率最高人群为工人(21.10%),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主要的职业为退休人员(17.29%)和干部职工(14.35%)。结论我区病毒性肝炎较往年有了较好的控制,应继续普及鼓励疫苗接种,加强水源卫生和食品卫生控制,加强防止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3.
太原地区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太原地区病毒性肝炎的感染状况 ,我们对在我院就诊的 5 15 2例患者的抗 - HAV- Ig M、HBs Ag、抗 - HCV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1998年 5月— 12月在我院就诊的门诊患者10 85例 ,住院患者 4 0 67例。其中男性 2 93 0例 ,女性 2 2 2 2例。年龄在 1岁~ 96岁之间。1.2 试剂与方法 :血清中抗 - HAV - Ig M、HBs Ag、抗 -HCV检测均采用 EL ISA法 ,试剂盒由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及北京精华生物技术公司提供。操作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为使结果准确可靠 ,阳性标本全部…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探讨内黄县病毒性肝炎感染状况及其流行规律,为政府制订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将1960~2003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及人群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冷煦  郑旺  贺承勇 《贵州医药》2001,25(2):182-183
近年来,在我县疫情报告系统报告的传染病中,病毒性肝炎病例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其报告发病率已从20世纪70年代的第七位上升到现在的第四位。为探讨病毒性肝炎在我县的流行特征,采取有效防治对策,现将1992~1998年病毒性肝炎流行情况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1992~1998年的病毒性肝炎资料来自各个乡(镇)每年传染病的月、旬、年报表及全县每个年度的疫情汇总资料。2 流行特征21 流行强度 7年中共报告病例595例,其中甲型肝炎(甲肝)211例,占总病例数的3546%;乙型肝炎(乙肝)254例,占4269%;未分型肝炎130例,占2185%;甲、乙型肝炎占总病例数的7815%,…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本县2009~2012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本院2009~2012年病毒性肝炎患者2324例,对各例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病年龄、职业,疾病分类等。结果2009~2012年病毒性肝炎呈现逐年降低趋势,乙肝年均发病率最高,戊肝最低。由病原学分型观察,乙肝比例最高,甲肝、乙肝、未分型肝炎均具有发病率降低趋势,丙肝、戊肝则有上升现象。职业发病主要为农民、学生;20~49岁年龄段发病几率较高。结论病毒性肝炎经控制,其发病率明显降低,但并未达到理想状态,需进一步提高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病毒性肝炎在衡阳师范学院大学生中的流行规律,总结以往防治策略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制定科学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01~2003年采用ELISA法和赖氏法,对衡阳师范学院大学生、教职工和幼儿园儿童随机抽样进行HAV、HBV、HCV血清学和肝功能检测。结果衡阳师范学院病毒性肝炎感染率大学生高于院内其他人群;男生高于女生;临床分型以乙型肝炎为主,甲型肝炎次之;每年的感染高峰为3月和10月。结论降低感染率的关键是对易感人群及时注射甲、乙肝疫苗;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普及预防肝炎的基本知识;及时发现早期病人,严格隔离治疗;加强对食堂的卫生监督。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对病毒性肝炎3年发病、死亡、三间分布情况及预防接种对该病的影响。方法对三年法定传染病的年报表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6年病毒性肝炎共发病了173007例,占甲乙类传染病的第一位。年平均发病率158.32/10万,2004年、2005年、2006年依次发病为204.51/10万、143.52/10万、121.52/10万,发病率逐期下降。累计死亡136人,年平均病死率1.28%。全省均有发病。主要发病季节、职业、性别、年龄、地区分布是:3、4、8月(28.75%),学生、农民、工人(70.92%),青壮年(60.41%),男性(62.66%),西安及其周边地区(57.31%)。结论病毒性肝炎流行强度在使用疫苗和其他综合防治措施后较使用前削减。多种途径传播是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乙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主要型别。  相似文献   

9.
<正>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而中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高发病率国家,乙肝报告发病率一度呈上升趋势,2007年达到89.00/10万,即每年约有115.7万人成为乙肝患者,造成约1000亿元的医疗费用投入~([1])。由于乙肝愈后较差,治疗较困难,一直是我国防治的重点传染病。乙肝也是部队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流行型,其发病在部队传染病发病中占有较高的构成比。为了解某部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评价近年来的防治工作情况,为制定预防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现对1991年—2014年某部乙  相似文献   

10.
涟水县2004—2010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及分型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涟水县近年来病毒性肝炎发病特点及流行趋势,为更好地制定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办公软件Excel 2000对涟水县2004—2010年肝炎疫情资料和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0年涟水县肝炎年平均发病率为32.11/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男女性别比为3.28∶1,以青壮年为主,职业发病以农民、学生、工人为主。分型监测显示甲型肝炎所占比重下降,乙型肝炎所占比重上升,戊肝比重接近甲肝。结论近年来,涟水县病毒性肝炎发病呈稳中有降趋势,乙肝所占比重上升。肝炎防制工作在继续巩固甲肝低发病率的同时,重点应加强乙肝防制工作。此外,应加强对未定型肝炎的分型诊断,提高分型报告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2004至2008年江苏省洪泽县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和传染病年报表的数据进行统计及描述性分析。结果2004年至2008年,洪泽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3418例。甲类0例,乙类传染病15种共2162例,丙类传染病4种共442例。其中常见、高发的传染病为肺结核占各类传染病的43.15%、病毒性肝炎占各类传染病的24.58%,流行性腮腺炎占各类传染病的14.66%,淋病占各类传染病的3.72%,菌痢占各类传染病的3.42%。结论肺结核、肝炎、流行性腮腺炎、淋病、菌痢为预防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高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探讨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高州市2008-2012年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5年共报告手足口病发病1781例,其中重症病例1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6.79/10万,发病率最高的为2012年(87.38/10万);全市28个乡镇街道均有病例发生,排在前3位的是石古镇(占11.12%)、潘州街道(占9.71%)、大坡镇(占8.20%);每年发病高峰在4、5月,但在10月份有一个小高峰;发病的高危人群为0~5岁组散居儿童;重病病例病原检测以EV71为主.结论 高州市手足口病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和人群性,防控重点应从重点时间、重点人群出发,并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一般人群血清病毒性肝炎免疫水平。方法在市级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监测点内分别于2001、2003、2005年对一般人群免疫水平进行血清流行病学监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HAV.IgG、HBsAg、抗-HBs、抗-HBc、抗-HCV等。结果抗-HAV-IgG总阳性检出率为82.38%,HBsAg总阳性检出率(2.79%),抗.HBs总阳性检出率(57.04%),抗.HBc总阳性检出率(46.94%),抗-HCV总阳性检出率(0.08%)。结论一般人群甲型肝炎抗体较高(82.38%),表明有关控制甲型肝炎的干预措施切实有效。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总阳性率虽然较高(57.97%-62.22%),但仍提示乙型肝炎防治措施的重点应加强对10~20岁年龄组的疫苗接种。抗-HCV总阳性检出率(0.08%),近几年波动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苦参素治疗重度黄疸肝炎的退黄效果。方法将92例重度黄疸肝炎的患者随机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46例,治疗组用苦参素注射液0.3g,每天1次;对照组给予茵栀黄注射液30ml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不加其他退黄药物,治疗前后比较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值。结果2组治疗后TBiL和DBiL的变化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无1例重症化和不良反应。结论苦参素不但在治疗重度黄疸型肝炎中退黄作用疗效显著,还可以作为早期预防急性黄疸型肝炎向慢性化发展的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非消化道出血性贫血的原因.方法 对血常规检查伴有贫血而无消化道出血的3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骨髓穿刺及溶血方面的检查.结果 检查发现原因不明的溶血性贫血3例,地中海贫血3例,缺铁性贫血2例;骨髓增生减低/明显减低共9例.结论 对病毒性肝炎伴有贫血者,应常规作骨髓穿刺及溶血的相关检查.  相似文献   

16.
2008-2011年呈贡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呈贡区2008-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1年呈贡区报告流行性腮腺炎871例,年均发病率为88.82/10万;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每年的5月、11月至次年的1月为发病高峰月:发病年龄高峰出现在5-9岁组,年龄〈15岁组共报告发病754例,占86.57%;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共报告785例,占90.13%。结论儿童、青少年是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人群,在高发季节,应针对该群体采取综合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内江市2010年至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查询内江市2010年至2012年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并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内江市2010年至2012年手足口病发病率分别为22.98/10万、36.86/10万和70.65/10万,2012手足口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前两年,但重症及死亡病例有所减少。5~9月份为高发季节,以0~5岁儿童发病居多,男性多于女性。结论相关机构应针对我市手足口病特点进行积极防范,控制传播途径,减少感染,做好疫情预测。  相似文献   

18.
袁丁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5):150-153
目的 了解2013年新化县麻疹流行特征,为下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统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直报数据及麻疹调查处置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新化县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411例,麻疹确诊病例61例,无临床诊断病例及死亡病例报告.2013年麻疹发病率较前5年明显上升,病例间无聚集性.麻疹发病年龄呈现小月龄儿童(<8个月)为主的特征,其次为8个月~1岁年龄组.性别以男性为主.应有麻疹疫苗免疫史者中无免疫史者占50.00%,免疫史不详者占19.44%.发病前7~21 d内有医疗机构就诊史者占39.34%.结论 为早日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应进一步开展宣传教育,加强重点人群管理和接种工作,开展成人免疫,特别是育龄妇女疫苗的接种,落实查验预防接种证,加强疫情监测,及时有效处置疫情.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中山火炬开发区2009年2012年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掌握其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年2012年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掌握其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年2012年国家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报告的居住于中山火炬开发区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2012年国家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报告的居住于中山火炬开发区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2012年共报告2146例,其中男1379例,女767例,男女比例1.8∶1,发病年龄以5岁以下特别是3岁以下为主,5岁以下儿童占病例96.60%,散居儿童及托幼儿童分别占72.32%及25.54%;发病时间呈双峰型,42012年共报告2146例,其中男1379例,女767例,男女比例1.8∶1,发病年龄以5岁以下特别是3岁以下为主,5岁以下儿童占病例96.60%,散居儿童及托幼儿童分别占72.32%及25.54%;发病时间呈双峰型,47月为发病高峰,2010年、2012年9月出现小高峰、2011年11月出现小高峰;实验室确诊病例73例,占3.40%,重症病例35例,占发病1.63%,重症病例中EV71病毒感染25例、Cox16感染1例,其他肠道病毒感染5例,未做病原体检测4例。结论我区的手足口病在季节、人群、地区分布方面有之显著的差异,必须根据疫情特点找出适合我区手足口病疫情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地河池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当地今后手足口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主要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该市下辖的11个市县区2008—2012年手足口病病例疫情报告.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及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该市11个市县区在5年中报告手足1:7病病例共30701例,死亡病例共29例。年均人群发病率为165.42/10万,3岁以下幼儿占总病例数的72.87%,而散居儿童占总病例数的85.88%.死亡病例中散居儿童占28例。5年中,2010年和2012年是出现病例数较多的年份,病原学检测显示,柯萨奇病毒A16和肠道病毒71感染者每年交替出现高峰,感染病例较多的年份以肠道病毒71为主,相应的死亡病例数也增多。结论需进一步加强河池市下辖各市县区手足口病疫情及病原学监测,了解其流行特征,做出该疾病流行高峰的初步预警。减少当地手足1:7病的感染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