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正脂丸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正脂丸防止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8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正脂丸组),实验前及实验8周后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一氧化氮(NO)。8周后处死动物,测定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主动脉分支开口处斑块形成率及心壁内冠状动脉分支狭窄程度。结果:8周后正脂丸组血清TC、Ox-LDL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NO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斑块面积、心壁内冠状动脉分支狭窄程度均明显小于模型组。结论:正脂丸有防止As形成的作用,其作用机制除降低血清TC含量外,还与其防止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云芝多糖(PSK)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的治疗作用,以新西兰纯种家兔制成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后,观察了PSK对组织抗氧化能力和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结果:PSK能有效降低心、肝、颈总动脉脂质过氧化物含量,提高组织含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mRNA含量,使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465%,显著降低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内壁粥样斑块面积和各分支开口处斑块形成数,PSK治疗组心壁内冠状动脉大、中分支的狭窄程度也明显少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黄虫丸对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及肿瘤致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对进一步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努力找到干预其机制的方法及对AS防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方法:大鼠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肿瘤致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剥离主动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大黄虫丸组大鼠血清TG、TC、LDL、MDA含量明显降低,HDL-C升高,TNF-α含量明显降低;模型组大鼠主动脉壁内膜显著增厚向管腔突起,可见粥样斑块形成,给大黄虫丸的大鼠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论:大黄虫丸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血脂和下调TNF-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48只雄性新西兰纯系家兔,分成4组,观察中药有效成分8501在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降低胆固醇和预防斑块形成的作用。结果表明,8501可以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主动脉组织胆固醇酯(CE)及总胆固醇(TC)含量,对抗高脂饲料,降低血清α-脂蛋白比例的作用,并可使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明显小于高脂组。阿斯匹林虽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轻度升高α-脂蛋白比例的作用,但主动脉组织TC、CE含量及斑块形成面积与高脂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云芝多糖(PSK)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的治疗作用,以新西兰纯种家兔制成实验性动脉样硬化模型后,观察了PSK对组织抗氧能力和主动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结果:PSK能有效降低心、肝、颈总动脉脂质过氧化含量,提高组织含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mRNA含量,使主动脉样粥样硬化斑块减少46.5%,显著降低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内壁粥样斑块面积和各分支开口处斑块形成数,PSK治疗组心壁内冠状动脉大、中分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脑血管病调脂治疗的颈动脉超声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调脂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78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ICVD患者随机分为血脂康组和对照组:血脂康组口服血脂康及阿司匹林6个月,对照组仅口服阿司匹林.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血流阻力指数(RI)及血脂、血清一氧化氮(NO)、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血脂康组血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和ox-LDL水平比治疗前明显下降,NO和HDL-C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颈动脉IMT及RI减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调脂治疗对ICVD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及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云芝多糖预防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PSK预防组12只,对照组9只)进行了病理形态学观察,发现PSK组的主动脉粥样斑块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在腹主动脉区各动脉分支开口斑块形成计数,PSK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心脏上1/3处横切片显示心壁内冠状动脉大、中分支的狭窄程度,PSK组轻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PSK能有效地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PSK)预防组12只,对照组9只)进行了病理形态学观察,发现PSK组的主动脉粥样斑块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在腹主动脉区各动脉分支开口斑块形成计数,PSK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心脏上1/3处横切片显示心壁内冠状动脉大、中分支的狭窄程度,PSK组轻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PSK能有效地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六味能消胶囊对实验兔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分别用正常家兔、实验家兔建立动物高脂血症模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以动物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量为指标,研究不同组的动物对上述指标变化的差异。结果:六味能消胶囊高剂量、中剂量有显著的降低(TG)、(TC)、(LDL),而对高密度脂蛋白(HDL)有一定升高。减少主动脉斑块面积和泡沫细胞形成量,主动脉斑块厚度有减少趋势。结论:对于高胆固醇血症,甘油三脂血症,混合型则有作用,而对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作用升高没有前面三种显著。明显减少主动脉斑块面积和泡沫细胞形成量,对主动脉斑块厚度及反映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的百分率也有减少趋势。提示:六味能消胶囊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α-硫辛酸(α-LA)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30只Apo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α-硫辛酸、辛伐他汀组,高脂饮食16周后,分别给与生理盐水、α-硫辛酸、辛伐他汀灌胃,另取10只G57BL/6J小鼠正常饮食后给与生理盐水灌胃作为正常对照组.8周后处死小鼠,酶法检测血清血脂,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HE染色观察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理形态结构,图像分析法测定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与管腔面积比值,胶原Mas-son染色检测斑块部位胶原含量及占斑块面积比值.结果:与高脂模型组比较,α-LA组TG,LDL,ox-LDL均明显降低,HDL明显升高(P<0.01),TC降低(P<0.05).与高脂模型组比较,α-LA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与管腔面积比值缩小(P<0.05).胶原含量及占斑块面积比值增加.结论:α-LA有稳定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决的作用,其作用与降脂,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调肝导浊方对apoE-/-小鼠血脂及主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将apoE-/-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和调肝导浊组并予以高脂饮食12周,C57BL/6L小鼠作为对照组给予普通饮食,12周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水平;油红O染色评估主动脉斑块的范围;小动物超声仪检测主动脉的斑块面积及狭窄程度。[结果] 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TC、TG、HDL-C、LDL-C均升高(P<0.05或P<0.01);调肝导浊组与模型组相比,LDL-C水平降低(P<0.05),TC、TG、HDL-C无明显差异。油红O染色显示模型组的斑块范围最大,其次是调肝导浊组,最后是对照组。B超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主动脉的斑块面积及狭窄程度明显增大(P<0.01);调肝导浊方干预后,斑块面积减小(P<0.05),狭窄程度明显减轻(P<0.01)。[结论] 调肝导浊方可以降低apoE-/-小鼠的血清LDL-C水平,减少主动脉的斑块面积,并改善血管的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2.
当归抗高脂致家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观察当归影响实验性高脂致家兔主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探讨当归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机制。方法:取健康家兔随机分正常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高脂组(高脂饲料喂养)和当归治疗组(高脂饲料加当归注射液)。喂养10周末处死动物,检测主动脉AS斑块面积,透射电镜观察主动脉超微结构的变化,并速将主动脉条置入不同乙酰胆碱(Ach)浓度中,用Griess反应法检浏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当归可显减小粥样班块面积,抑制动脉壁泡沫细胞形成,并增加主动脉NO的生成含量。结论:当归可桔抗高指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这种作用可能与它保护内皮细胞、减少泡沫细胞形成、影响NO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甘薯糖蛋白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脂和一氧化氮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将40只新西兰雄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饲以普通饲料)、高脂组(饲以普通饲料 胆固醇)、低剂量甘薯糖蛋白组(饲以普通饲料 胆固醇 糖蛋白0.06g/kg.d)和高剂量甘薯糖蛋白组(饲以普通饲料 胆固醇 糖蛋白0.1g/kg.d).在实验开始时和12周时分别检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血清中一氧化氮含量.第12周末处死动物,行主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实验前各组血清检测指标无明显差异.实验12周,高脂组、低剂量甘薯糖蛋白组和高剂量甘薯糖蛋白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一氧化氮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但低剂量甘薯糖蛋白组和高剂量甘薯糖蛋白组的上述指标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外,其它的都明显低于高脂组(p<0.01);同时低剂量甘薯糖蛋白组和高剂量甘薯糖蛋白组动物主动脉斑块面积明显小于高脂组(p<0.05或p<0.01).结论:甘薯糖蛋白对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可能与其降血脂及减少一氧化氮生成有关,并且这种作用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4.
花椒挥发油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中药花椒挥发油对豚鼠实验性主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6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花椒挥发油组;分别给予普通饲料(正常对照组)和高脂饲料(模型组和花椒挥发油组)喂养,花椒挥发油组动物在喂高脂饲料的同时,加喂花椒挥发油10mg/kg。喂养第14周末取血样后,处死所有动物,检测血清脂质、载脂蛋白水平、血清丙二醛含量、肝脏和主动脉组织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以及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结果 高脂饲料喂养14周后,模型组和花椒挥发油组动物血脂水平均升高,且伴有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模型组相比,花椒挥发油组动物血中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的比值、载脂蛋白B以及丙二醛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肝脏和主动脉组织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以及主动脉粥样斑块面积比均小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花椒挥发油具有抗豚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这种作用与它降低血清过氧化脂质水平、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尿酸、血脂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116例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测定血清胆红素、尿酸及血脂水平,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衡量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分为对照组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组,其中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血清胆红素、尿酸及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HD组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HD组血清尿酸(uric acid,UA)水平、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血清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TBIL、DBIL、IBIL、HDL-C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的增加而明显降低,与之呈负相关(P〈0.01),血清UA、TC、TG、LDL-C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的增加而显著升高,与之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尿酸升高、血脂异常与CHD的发生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观察和评定冠状动脉病变发展(病变范围或/和狭窄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背景 近年相关研究数据表明,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危害老年人群健康的重大问题。而目前研究证实,高尿酸血症可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并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降低尿酸水平则可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目的 探讨不同尿酸水平与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结果的差异,为冠心病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7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明确诊断为冠心病且行冠状动脉造影及IVUS检查的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尿酸水平、IVUS检查结果〔血管外弹力膜面积、斑块负荷、斑块面积、斑块纤维帽厚度、斑块偏心指数、斑块最大厚度、斑块最小厚度、斑块钙化类型、脂质池面积、重构指数、平均血管直径及左主干狭窄程度和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狭窄程度、脂质池面积/斑块面积〕。根据患者住院期间尿酸水平,将其分为低尿酸水平组(≤199 μmol/L,43例)、中尿酸水平组(200~399 μmol/L,50例)、高尿酸水平组(≥400 μmol/L,47例)。结果 三组患者血管外弹力膜面积、斑块负荷、斑块偏心指数、斑块最小厚度、斑块钙化类型、脂质池面积、重构指数、平均血管直径和LAD、LCX、RCA狭窄程度及脂质池面积/斑块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水平组患者斑块面积大于低尿酸水平组、中尿酸水平组(P<0.05);高尿酸水平组患者斑块纤维帽厚度小于低尿酸水平组,斑块最大厚度、左主干狭窄程度大于低尿酸水平组(P<0.05)。结论 高尿酸水平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以斑块面积大、纤维帽较薄、斑块最大厚度大、左主干狭窄程度高的不稳定性斑块为主,高尿酸水平可能增加冠状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形成的风险,这类患者的临床治疗应更注重不稳定性斑块的改善与预防。  相似文献   

17.
壳多糖对实验性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壳多糖对实验性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方法 :采用高脂喂养的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实验分为普食组、高脂组、壳多糖高脂组、壳多糖普食组 ,第 0、4、8周空腹采血测定血脂含量 ,第 8周处死动物 ,制备主动脉标本 ,油红 O染色观察并测定降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 ,升主动脉 H- E染色。 结果 :第 4、8周壳多糖高脂组三酰甘油 (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 DL- C)均低于高脂组 (P<0 .0 5或 0 .0 1 ) ,普食组与壳多糖普食组血脂水平相似 ;壳多糖高脂组的斑块面积显著小于高脂组 [(30 .5 5± 7.5 0 ) % vs(5 6 .6 8± 7.1 1 ) % ,P<0 .0 1 ];H- E染色示壳多糖高脂组内膜增厚轻于高脂组。 结论 :壳多糖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与其降低血脂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谷氨酰转肽酶(GGT)、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入院期间行冠脉造影术后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34例,非冠心病对照组38例。冠心病患者根据Gensini评分分为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A组)40例、中度狭窄组(B组)38例、重度狭窄组(C组)56例。检测各组患者年龄、性别、血清GGT、血脂、hs-CRP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血清GG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hs-CRP水平均高于非冠心病组(P < 0.05),冠心病组高密度脂蛋白(HDL)低于非冠心病组(P < 0.05)。B、C组血清GGT、TC、TG、LDL、hs-CRP水平均高于A组(P < 0.05),B、C组血清HDL低于A组(P < 0.05)。C组血清GGT、TC、TG、LDL、hs-CRP水平均高于B组(P < 0.05),C组血清HDL低于B组(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GGT、TG、hs-CRP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HDL是冠心病的独立保护因素(P < 0.05)。结论 GGT、血脂、hs-CRP的联合检测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降脂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50%的冠心病患者108例,根据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剂量不同分为非强化他汀组(n=56)和强化他汀组(n=52)。非强化他汀组采用10mg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强化他汀组采用20mg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脂代谢相关指标水平及CCTA检查斑块数据。结果治疗后,强化他汀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密度斑块、斑块总体积及斑块体积百分比均低于非强化他汀组(P<0.05);TC、LDL-C与斑块总体积呈正相关(r1=0.524,r2=0.510,P<0.05),与斑块体积百分比呈正相关(r1=0.487,r2=0.459,P<0.05);TC和LDL-C是影响斑块总体积大小和斑块体积百分比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钙能有效降低血脂,CCTA检查能评价斑块情况,监测药物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