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玉莲  蔡益民 《护理研究》2014,(15):1912-1913
加强专科护士队伍建设,培养专科领域护理人才,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是护理实践发展的方向。通过介绍介入专科护士培养及认定制度的实施,结合我国介入专科护理发展现状,就介入专科护士培训、考核认定标准及专科护士职能提出了有关构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室实施护理专科分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手术室护士分为普外科、骨科/脑外科、妇产科、眼科4个专科组,制定护理专科组培训内容并对护士进行培训及考核,调整手术室护理工作内容,改变护理工作模式。结果:实施手术室护理专科分组后,医生及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手术室护士的自我评价比实施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手术室护理专科分组,提高了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提升了患者和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专科技术水平,提升了其工作满足感,体现了其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亚专科多元化护理岗位管理模式在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手术室的应用。方法 2016年6月本院手术室构建手术室亚专科多元化护理岗位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护士临床综合能力、职业认同感和患者及手术医生满意度和仪器设备检查和使用完好率。结果亚专科多元化护理岗位管理模式实践后手术室亚专科护士的临床工作综合能力、职业认同感较实施前提高;患者及手术医生的满意度及仪器设备检查完好率较实施前提高,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手术室亚专科多元化护理岗位管理模式的实施有利于提升专科护理水平、便于护士的培养和提高专科护理管理质量,便于专科护理的管理与发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外科手术室护理专业小组下亚专科护理小组的建立对胸外科手术室护士的影响。方法在手术室专业小组中实施亚专科护理小组,分别主要负责相关的胸外科亚专科手术,并带动科室全体护理人员共同学习,在实施此管理举措前后,比较护士的压力感知现状、护士成就感、护士能力、护士亚专科知识增长程度及医生满意度。结果在实施亚专科护理小组管理方式之后,全体护士的压力感知明显减轻,亚专科护士的成就感增强,护士能力增强,护士对相关专科的知识掌握程度提高,外科医生的满意度提高。结论在学科分组越来越精细的发展趋势下,采用亚专科护理小组可以明显减轻护士的压力感知,提升手术室护士的成就感,提高护士的能力与知识水平,并可以提高医生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多专科手术室属地管理的综合医院实施院内手术专科护士培训,增强专业人才共享、促进护理技术同质化、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方法:2014年1月建立院内手术专科学组,在本院各专科手术室选拔经过培训且取得手术专科护士资质的教师和临床医疗护理专家对手术室工作1年以上的非手术专科护士57名进行为期2年的手术专科理论、操作和临床实践培训,在全院建立标准统一的手术室护理流程和规范,实行教师、学员双向考核制对培训方法和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施院内专科学组培训后,各专科手术室护士理论操作水平、临床实践能力、医患满意度较培训前明显提高(P0.05),护理质量评分提高且各专科手术室间质量差距缩小。结论:手术室专科护士院内培训模式有利于促进手术室护理行为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有利于提高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和专科护理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专科化分组管理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根据本院手术室特点将手术间、手术室护士分成7个专科组,同时依据每组手术难易程度、手术量及护士个人意愿、能力对护士进行再分配,形成专科化分组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实施后(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手术室护理质量、医生满意度、患者服务体验(手术室服务体验量表)及护士职业倦怠感[职业倦怠感量表(MBI)]情况。结果:实施后,护士专科知识、手术配合、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医生对护理配合各项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手术室服务体验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护士MBI量表中情感衰竭、去人格化评分低于实施前(P0.05),个人成就感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专科化分组管理可有效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提高医生满意度及患者服务体验,减轻护士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三定”(即定员管理、定向培养、定能分级)管理为核心的新型护理能级管理模式在手术室的实施,以加快专科护士培养进程,提升护士职业发展空间,深化护理内涵质量,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方法 根据手术室专科建设规范,按照定员管理原则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对规范化培训护士、准专科护士、专科护士三个阶段进行手术室专科护理人才的定向培养,并根据定能分级实现对护士能力的分层次使用及绩效分配。结果 手术室实施“三定”管理后,护士的工作能力得以提升,医生的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三定”管理方案在手术室切实可行,提高了护理质量,促进了护理队伍的内涵建设和护理专科化发展,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可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在手术室护理发展中的现状,以及其在护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检索近年来手术室专科护士相关文献,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手术室专科护士已经是目前手术室护理发展的一种趋势,更能符合临床的需要,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结论 手术室专科护士的设置,有效地利用了手术室的人力资源,满足了各科手术配合,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但在专科护士的选拔、培训及相关考核制度无确定的标准,需要不断的完善。  相似文献   

9.
总结手术室成立专科护理组的方法与实践体会。将72名手术室护士分为6个专科护理组,设立专科组组长,制定各级人员职责,专科组护士相对固定,完成本专科的手术配合。实施专科护理组后,手术室护士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以及手术医生对手术护理配合的满意度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专科组长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学分科的不断细化,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并在专科护理领域发挥带头人作用已经成为新时期面临的课题。手术室护理专业化已经成为现代护理实践的策略和方向。我院手术室于2007年提出专业化和一专多能的手术室护士培养理念,成立手术室专科护士队伍,实施专科定人参与手术配合方式,提高了手术室护士专科业务水平,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专科护士护理服务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糖尿病专科护士护理服务模式及实践效果。方法通过竞聘上岗设立糖尿病专科护士,开展门诊糖尿病患者会员制管理,开设专科护士门诊工作站,实行一票制一站式服务,进行形式多样针对性教育;开展住院患者护理会诊制和护理查房制,规范糖尿病护理,开展护理新项目,拓展社区护理等,全程管理医院糖尿病患者群,建立和完善糖尿病专科护士门诊——住院——社区护理服务模式。结果调查125名糖尿病病友俱乐部会员,其糖尿病专科护士护理服务模式实施前后掌握糖尿病知识,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血糖、血脂等检验指标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患者、医生、护士对专科护士护理服务模式满意率均在95%以上。结论实施适合我国国情的糖尿病专科护士服务模式,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护理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创伤康复专科护士的工作体验和需求。方法 2012年12月对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的6名康复专科护士进行深度访谈,并采用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创伤康复专科护士的工作体验可归纳为三大主题:(1)困难;(2)职责与使命;(3)收获。结论创伤康复专科护理工作增强了康复专科护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康复专科护士成长,但需要建立和完善康复专科护理的行业规范,管理者在康复专科护士培养、工作和发展过程中提供必要支持。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医院护士专业化教育培训体系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新形势下医院护士专业化教育培训体系。方法:以开展高级护理专业技能培训为引领,以夯实基本素质培训为起点,以强化基本技能培训为基础,以拓展专科护理技能培训为支撑,构建医院护士专业化教育培训体系。结果:护士专业化教育培训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显著提高了全院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技能与知识理论水平、提升了全院基础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了全院护理科研水平。结论:新形势下医院护士专业化教育培训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专科护士在医院护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吸纳专科护士到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组织专科护士制定本专科护理指引,制订并审核所在专科护理工作标准、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参与护理部的质量检查,并由专科护士组织专题学习、护理查房。结果:专科护理质量得到提高,危重症专科护士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培训后对VAP知识知晓率、预防VAP患者半坐卧位达标率均高于培训前(P<0.01);危重症专科护士对转出综合ICU患者进行出科访视,2010年转出ICU患者重返ICU发生率及转出后其他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2009年转出ICU患者(P<0.01);糖尿病护理小组、静脉治疗小组2011年第1季度全院各科室相关操作考核质量均高于2009年、2010年第1季度(P<0.01)。结论:专科护士在医院护理质量控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拥有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山东省获得专科护士执业证书的护士培训情况及阻碍专科护理工作的因素,探寻相应对策。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山东省已取得资格证书的161名专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山东省专科护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果,但培训标准和再认证标准不统一,培训内容中人文知识比例少;医院决策者对专科护理工作缺乏认识等因素阻碍着专科护理的开展;不同经济水平的地区阻碍因素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统一专科护士培训和再认证标准,在培训内容中增加人文知识的比例;医院管理者提高对专科护理工作的重视,规范专科护士的使用与管理制度;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专科护士培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血液透析护理人员的培训需求,为制定规范化的专科护理培训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黑龙江省内14家医院100名血液透析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对象中,98%的护士认为从事血液透析护理需要接受专科培训,88%的护士既往接受过培训,95%的护士有继续接受培训的愿望,希望培训的内容主要为护理相关知识、专科护理知识和专科实践技能。对培训需求有影响的因素分别是培训史、从事护理工作的时间和第一学历。结论对血液透析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是提高专科护理质量的必然途径,为保证培训的效果,培训的组织者应根据护理人员的培训需求来制定培训计划。  相似文献   

17.
产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汇总分析各国家及地区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要求,构建产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体系。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咨询表,选取医科大学产科护理教育者、三级甲等医院产科护理管理专家、赴港培训1年并取得中国香港医管局颁布的产科专科护士证书的广东省助产专科护士、卫生行政部门护理专管专家共40名进行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调查。结果专家咨询的权威系数为0.805,熟悉系数为0.840,判断系数为0.774;经过两轮咨询后确定的临床产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体系中,一级指标7条,二级指标24条,三级指标49条;专家咨询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23,信度Cronbanch’sα系数为0.871。结论产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体系分一、二、三级指标共80个条目,经检验,专家意见集中,结果科学、可靠、信度较高,对产科专科护士的评价、培训、考核、准入等均可提供可量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专科护理门诊的实施方法与体会。方法确定专科项目及服务内容、选拔护理门诊人员并明确工作职责、设置合理的诊室、制订相关制度,规范就诊流程,建立门诊护理日志,拓展服务功能。结果开设专科护理门诊以来,已接待门诊患者27000余人次,得到了患者、家属、医生及护士的认可。护理门诊就诊综合满意率为96.54%。结论开设专科护理门诊有利于提高护理专业地位,满足不同患者的健康需求,促进专科护士成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我国31个省份三级医院专科护士的培养及管理现状,为规范三级医院专科护士的培养及使用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8年8月—9月抽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92所三级综合或专科医院的护理部专科护士负责人作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以电子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 结果 三级医院拥有的专科护士数量达到45.5(18.0,100.0)名,涉及的专科护士种类多样;专科护士学历以本科为主、中级职称最多,省级护理学会培养的专科护士最多;专科护士在临床发挥的角色主要体现在专科护理(97.3%)、护理管理(81.2%)、护理教学(77.5%)、护理科研(61.9%)等方面;目前针对专科护士管理的相关制度有岗位管理制度(92.0%)、考核制度(69.8%)、晋升制度(49.4%)、薪酬制度(38.0%);管理者对专科护士在临床发挥的作用较为满意,认为影响专科护士发挥临床作用的因素:支持政策不够(80.9%)、临床工作负荷过重(79.3%)、角色定位不清(67.9%)、岗位职责不明(57.6%)。管理者认为目前专科护士培养仍存在无再认证(63.6%)、质量参差不齐(58.0%)、缺乏统一认证机构(54.5%)等问题。 结论 专科护士整体素质较高,在临床专科护理中发挥了重要角色,管理者应进一步完善专科护士的晋升制度、薪酬制度,以提高专科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应给予专科护士更多支持,包括政策支持、明确岗位职责等;培训机构应同质化专科护士的培养质量,促进专科护理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腹膜透析专科腹膜透析护理中专科护理会诊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分析2010年5月—2013年4月腹膜透析专科护士对在非腹膜透析专科住院的56例腹膜透析病人进行的专科护理会诊,总结专科护理会诊的成效。[结果]专科护理会诊的实施,提高了非腹膜透析专科护士腹膜透析相关知识及操作技能的掌握,建议请腹膜透析专科医生会诊协助治疗的有38例,纠正非腹膜透析专科护理人员对腹膜透析病人的不正确护理9例,提高了治疗及护理效果。[结论]建立非腹膜透析专科住院病人的护理会诊制度,解决了腹膜透析专科护理问题,使腹膜透析病人得到同质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体现了专科护士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