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肠癌在欧美国家发病率很高,在我国是十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许多资料表明我国大肠癌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是细胞表面标志之一,参与抗原递呈和T细胞激活的关键分子,在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肿瘤细胞表面的HLA-Ⅰ类抗原分子表达下降而HLA-Ⅱ类抗原表达上升。但是不同类型的肿瘤其HLA表达的情况和机制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2.
肿瘤相关抗原MAGE-A3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相关抗原MAGE-A3广泛表达于多种恶性肿瘤,而在正常组织中(除睾丸和胎盘外)不表达。该抗原经抗原递呈细胞加工后能被HLAⅠ类或Ⅱ类分子递呈,引起针对MAGE-A3表达阳性的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免疫。近年来,MAGE—A3抗原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诊断和免疫治疗,本文就MAGE—A3抗原在肿瘤中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肠癌组织中专职抗原递呈细胞树突状细胞数量以及兼职抗原递呈细胞肠癌组织中HLA-Ⅱ类分子表达强度改变,揭示肠癌组织中的抗原递呈功能改变,为肠癌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标记肠癌组织中的树突状细胞、HLA-Ⅱ类分子,以切端组织形态正常的黏膜组织(距离癌组织5 cm)作为对照,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肠癌组织中的树突状细胞数量改变以及HLA-Ⅱ类分子表达情况.结果 相对于切端黏膜,肠癌组织中HLA-Ⅱ类分子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树突状细胞数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癌组织HLA-Ⅱ类分子表达在肠癌不同分级、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树突状细胞的数量在肠癌不同分级、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癌组织中HLA-Ⅱ类分子表达显著下降,树突状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导致肠癌组织中的肿瘤抗原递呈功能下降,是肠癌组织逃避机体免疫监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肝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 (MHC)Ⅱ类分子主要分布在抗原递呈细胞 (APC)表面 ,如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树突状细胞等[1] ,通过激活辅助T细胞间接活化细胞毒T细胞 ,在抗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一般肿瘤细胞不表达MHCⅡ类分子 ,若利用基因转移技术 ,促使其在肿瘤细胞中表达 ,可将肿瘤细胞修饰为一种可以递呈自身抗原的抗原递呈细胞 ,增强其免疫原性。体外研究表明 ,MHCⅡ类分子递呈内源性抗原的作用由于其在胞内与分子伴侣———不变链 (Ⅱ链 )结合而受到抑制。若使MHCⅡ类分子表达的同时 ,Ⅱ链不表达 ,使胞内MHCⅡ分子的…  相似文献   

5.
黑色素瘤抗原(MAGE)广泛表达于多种恶性肿瘤.该抗原经抗原提呈细胞加工后能被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类或HLA-Ⅱ分子提呈,引起针对MAGE表达阳性的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免疫.近年来MAGE抗原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诊断和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6.
热休克蛋白在递呈肿瘤抗原多肽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化学致癌剂诱发的肿瘤特异性移植抗原(TSTA)与热休克蛋白(HSP)相关联。HSP本身不是TSTA,而是作为抗原递呈分子或抗原递呈辅助分子把TSTA递呈给T杀伤细胞(CTL)。HSP能广泛地与胞浆内多肽结合并表达在瘤细胞表面,直接激活γ/δ~ CD8~ 细胞,也能把多肽转运给经典MHC I(MHC Ia)类分子和类似I类(MHC Ib)分子,后两者分别激活α/β和γ/δ~ CD8~ T细胞,并使这两种CTL细胞发挥抗肿瘤效应。由于HSP在结合和递呈抗原时,不受MHC分子的限定性,因此用HSP-肿瘤多肽复合物作瘤苗,要比HLA-多肽瘤苗有更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制备抗原肽所用宫颈癌细胞的培养方法及检测其HLA的表达。方法 先利用CO2孵箱和普通培养瓶进行培养,测定其生长状况,然后流式细胞仪检测HLA-Ⅰ、Ⅱ类分子的表达,再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不同浓度IFN-γ对Hela细胞HLA-Ⅰ、Ⅱ类分子的表达和IFN-γ对不同培养时间Hela细胞HLA分子的表达。结果 IFN-γ能够明显提高对数生长期的Hela细胞HLA-Ⅰ类分子的表达,而IFN-γ刺激前后Hela细胞HLA-Ⅱ类分子的表达均为阴性。结论 本方法可缩短细胞培养时间,利用IFN-γ诱导细胞提高HLA-Ⅰ类分子的表达,为提供制备抗原肽所用宫颈癌细胞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纪旭  李虹  姜学钧 《现代肿瘤医学》2013,21(6):1219-1221
目的:研究HLA-Ⅰ类抗原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LA-I类抗原在40例喉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HLA-Ⅰ类抗原在喉癌组织中表达下调比例60%,缺失比例17.5%。有转移淋巴结组与无转移淋巴结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HLA-Ⅰ类抗原在喉癌组织中表达下调或缺失,可能与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9.
机体存在着能识别肿瘤抗原的特异性T细胞,但由于种种因素使得抗肿瘤T细胞的质和量均不足放不能引起有效的免疫应答来抑制肿瘤生长.T细胞在肿瘤局部大量激活,可激发强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这有可能成为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的有效手段.在寻找这样有效的T细胞激活剂中,超抗原开始倍受人们关注.超抗原主要为一些细菌的毒素(如SEA、SEB),是目前已知最强的淋巴细胞激活剂之一,可通过MHCⅡ类分子的辅助,激活所有携带待殊TCR Vβ片段的T细胞,对表达MHCⅡ类的靶细胞产生细胞毒作用.为使超抗原能在肿瘤细胞靶向定位,并避免杀伤表达MHCⅡ类的抗原递呈细胞,近年来Kalland等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构建了抗人大肠癌的单克隆抗体C215和C242的Fab段与SEA的融合蛋白,以增强超抗原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这种融合蛋白对MHCⅡ类分子的结合力大大减低而对肿瘤细胞的亲和力明显增强,使超抗原能在肿瘤局部激活T细胞,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引起一系列抗肿瘤免疫反应,有望成为新的肿瘤生物治疗剂.本文目的在于观察融合蛋白C215 Fab-SEA和  相似文献   

10.
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ko-cyte antigen-G,HLA-G)属于非经典的HLA-Ⅰ类抗原分子(HLA-Ⅰb),早期的研究发现HLA-G的表达仅局限于母胎界面的绒毛外细胞滋养层。过去几年中,HLA-G的研究已从单纯的生殖领域扩展到器官移植、自体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研究等领域。迄今为止进行过HLA-G抗原研究的肿瘤类型已有16种,结果提示HLA-G的表达与肿瘤的的恶性转化和免疫反应的降调相关。从目前已有的实验结果来看,在众多肿瘤细胞上产生抑制信号的HLA-G可能是肿瘤细胞用来逃避免疫监视的重要途径,HLA-G的表达可能至少在部分恶性肿瘤中可以作为一种预后标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既往的研究发现在高加索人中,经典霍奇金淋巴瘤肿瘤细胞人类白细胞共同抗原(HLA)的表达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研究在亚洲人中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常规外检及会诊病例中确诊为经典霍奇金淋巴瘤的145例,所有病例均有石蜡包埋组织蜡块。常规HE染色、形态学观察,根据WHO分类标准对所有病例进行重新分类。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以提示肿瘤与EB病毒的相关性。HLA-Ⅰ类抗原的表达使用HC-10和β2-微球蛋白抗体检测,而HLA-Ⅱ类抗原的表达使用CR3/43抗体检测。结果 145例中,40 %(58例)的病例为EB病毒相关性。EB病毒阳性病例中,混合细胞型较结节硬化型更为常见(71 %比16 %,P<0.001)。HLA-Ⅰ类抗原在EB病毒阳性病例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EB病毒阴性的病例(79 %比30 %,P<0.001)。而HLA-Ⅱ类抗原的阳性率在EB病毒阳性和阴性病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 %比43 %,P=0.277)。结论 中国人经典霍奇金淋巴瘤HLA-Ⅰ类抗原的表达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与高加索人一样,但HLA-Ⅱ类抗原的表达与EB病毒感染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细胞表面MHCⅡ类抗原和共刺激分子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Fan P  Wang S  Liu X  Zhen L  Wu Z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4):327-330
目的研究乳腺癌细胞表面MHCⅡ类抗原与共刺激分子CD40、CD80(B7-1)和CD86(B7-2)的表达.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5株乳腺癌细胞MCF-7、SK-BR-3、T47D、MDA-MB-435s和ZR-75 -30表面MHCⅡ类抗原与共刺激分子CD40、CD80(B7-1)和CD86(B7-2)的表达,并与正常乳腺细胞HBL-100作比较. 结果 5株乳腺癌细胞MHCⅡ类分子表达均与正常乳腺细胞HBL-100差异有显著性(P<0.05), MCF-7细胞表达水平最低,约为HBL-100的1/5.MDA-MB-435s与ZR-75-30细胞表达水平为HBL-100的2倍,MDA-MB-435s荧光强度也比HBL-100及其他乳腺癌细胞高,但MDA-MB -435s细胞表面CD40分子表达水平最低,约为MCF-7与HBL-100 CD40分子表达水平的10%. MDA-MB-435s细胞的CD80和CD86分子表达水平与HBL-100相当(P>0.05),另4株乳腺癌细胞的CD80和CD86分子表达均比HBL-100低(P<0.05). 结论乳腺癌细胞表面MHCⅡ与共刺激分子表达异常,不同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有所差异.乳腺癌细胞可通过这些分子表达异常而发生免疫逃逸.  相似文献   

13.
Groh  V  Li  YQ  牛家峰 《国际肿瘤学杂志》2006,33(2):160-160
树突状细胞(DC)能激发肿瘤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DC疫苗开发中的两个关键问题是肿瘤抗原的来源和负载方式。Groh等以MHC—I链相关蛋白A(MICA)这一几乎稳定表达于所有肿瘤细胞的表面分子,作为体外抗体调理肿瘤细胞的靶分子,观察用经抗-MICA单抗调理的肿瘤细胞负载DC是否能有效促进肿瘤抗原的递呈与特异性T细胞应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癌基因K-ras点突变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原发灶及淋巴结癌转移灶经典HLA-Ⅰ类抗原表达下调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5例NSCLC原发灶及31例淋巴结转移灶经典HLA-Ⅰ类抗原的表达;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K-ras基因第12位密码子点突变(正常肺组织及淋巴结组织作对照);根据不同的变量类型及目的,采用t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和x2检验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淋巴结转移灶经典HLA-Ⅰ类抗原的表达率为(15.35±6.24)%,明显低于NSCLC原发灶的(39.68±12.46)%,t=2.06,P=0.034;且与NSCLC原发灶经典HLA-Ⅰ类抗原表达下调明显呈正相关,rs=0.487,P=0.008.经典HLA-Ⅰ类抗原表达阳性的NSCLC原发灶中未检测到K-ras基因突变,经典HLA-Ⅰ类抗原阴性表达者的K-ras基因突变率为54.5%(6/11),低表达者的K-ras基因突变率为20.0%(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38,P=0.042.结论:经典HLA-Ⅰ类抗原表达下调是NSCLC淋巴结转移的机制之一,癌基因K-ras突变与NSCLC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经典HLA-Ⅰ类抗原低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单克隆抗体导向的超抗原治疗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抗原是强有力的T淋巴细胞激活物,它以与普通抗原不同的递呈方式,经MHCⅡ类分子的辅助与TCR和Vβ成分结合,促使T细胞大量增殖,产生细胞因子,发挥细胞毒作用。最近利用肿瘤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和超抗原的融合物定位于肿瘤细胞表面,定向活化T细胞,从而杀伤肿瘤细胞,取得一定进展,为肿瘤的免疫治疗开辟了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大肠癌CA-Hb3抗原体外可诱导特异性CTL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5例大肠癌患者的瘤细胞诱导自身外周血淋巴细胞的CTL反应中,有2例诱导成功,其肿瘤细胞CA-Hb_3抗原的表达呈强阳性;另3例无诱导作用,其肿瘤细胞CA-Hb_3的表达呈弱阳性.借助脂质体将CA-Hb_3导入3例弱阳性的肿瘤细胞内,免疫组化证实有2例瘤细胞的CA-Hb_3的表达转呈强阳性,该瘤细胞能诱导出CTL反应.阻断细胞内HLA-Ⅰ类分子与CA-Hb_3结合及在细胞膜上的表达皆能抑制CTL的杀伤反应.结果表明用大肠癌CA-Hb-3抗原可以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所诱导的CTL具有抗原特异性及MHC-Ⅰ类分子限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将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A(staphylococcalenterotoxinA,SEA)分子转入肝癌细胞以增强其免疫原性,开辟肝癌免疫排斥的新途径。方法从产SEA标准菌株中获得SEA基因全长片段,构建SEA逆转录真核表达载体,通过病毒包装和滴度测定,最后转导肝癌细胞,并进行T细胞杀伤实验,同时利用抗体阻断的方法研究递呈途径。结果成功的获得了表达SEA人肝癌细胞株HHCSEA。结果显示微量表达的SEA蛋白即可引发高效的免疫活性。将细胞表面的HLA-Ⅰ分子利用抗体阻断后,杀伤活性明显降低。结论肝癌细胞表达的SEA分子具有较高的免疫激活能力,且有可能主要通过HLA-Ⅰ分子递呈。  相似文献   

18.
共刺激分子B7在T淋巴细胞的激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目前人们最感兴趣的共刺激分子之一。属lg超家族,主要表达活化的B淋巴细胞,其对应受体是CD28分子及CTLA-4.T细胞对肿瘤的反应需要肿瘤抗原多肽由MHCI类分子提呈给CD8^ T细胞或由MHCⅡ类分子提呈给CD4^-T细胞,B7分子可协同诱导有效的.且为MHC限制的和肿瘤特异的抗肿瘤免疫.这可为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和思路。  相似文献   

19.
抗白血病树突状细胞疫苗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黎  郑滨  范华骅  陆华中  高跞  沈志祥  高峰 《肿瘤》2004,24(2):108-110
目的探索抗白血病异体树突状细胞疫苗的制备方法.方法从健康者外周血中诱生DC,用不同方法负载K562抗原(化学融合法,冻融抗原冲击法,肿瘤与DC共培养法),比较这些DC疫苗在递呈抗原激活T细胞增殖及杀伤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从健康者外周血中可诱生出具有正常免疫表型和抗原递呈功能的DC.不同抗原负载方法致敏的DC均能激活T细胞特异性杀伤K562细胞.冻融抗原负载的DC能有效刺激T细胞增殖,其活化的CTL对K562的杀伤毒性最强.结论异体DC可有效递呈肿瘤抗原,激活T细胞杀伤肿瘤,冻融抗原负载的DC激活T细胞对肿瘤的杀伤最强,为今后临床DC疫苗的选择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不同形式的肿瘤抗原负载树突细胞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严 《癌症》2000,19(7):724-726
树突状细胞(DC)具有诱导机体产生初次免疫应答的独特功能,是起源于骨髓的最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近年来许多实验证实,用不同形式的肿瘤抗原负载DC,可以在体内外诱导特异性杀伤T细胞(CTL)的生成,激发人体有效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功能,并在恶性肿瘤尝试性治疗中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疗效.以DC为完全佐剂的免疫治疗方案中,肿瘤抗原的负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将各种形式的肿瘤抗原负载DC进行比较并就此作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