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5  
1985~1996年共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1211例,均采用环孢素A、硫唑嘌呤及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治疗。术后发生恶性肿瘤15例,发生率为1.2%。肿瘤发生的部位包括:皮肤、口腔、食道、胃、肺、肝以及泌尿系统,其中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占9例。移植术后至肿瘤诊断的时间平均为29.2个月。治疗措施为减少环孢素A的用量及肿瘤切除。8例患者发生肿瘤转移,并在1年内死于肿瘤晚期。认为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的发生及种类因种族和地域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在治疗上困难较大,可减少环孢素A的用量至原用量的1/4,如病情不能控制,应以抢救生命为主。  相似文献   

2.
移植肾静脉栓塞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植肾静脉栓塞是肾移植术后罕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0.3%~3%。国内尚未见报道。我院2002年行同种异体肾移植122例次,发生移植肾静脉栓塞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肾移植患者术后临床用药特点。方法 40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男22例,女18例。年龄30~56岁。其中乙型肝炎感染29例、丙型肝炎感染9例、乙型肝炎合并丙型肝炎感染2例。患者肝功能正常,随机分为普乐可复组(n=20),环孢素A组(n=20)。观察患者术后肝、肾功能情况及人/。肾存活率。结果 40例患者术后随访2年,普乐可复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环孢素A组(分别为15%vs30%,5%vs20%),2组2年人/肾存活率均为100%。结论 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患者接受肾移植术后首选普乐可复作为基础免疫制剂方案,可减少排斥反应发生率,对肝脏的损害程度轻。  相似文献   

4.
肾移植术后并发糖尿病四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移植术后并发糖尿病四例杨志豪本文统计99例次肾移植资料,术后发生糖尿病4例,发生率为4.4%,去除术后短期内移植肾丧失功能者,其发生率为5.4%(4/74),明显高于一般人群。现将4例情况报告如下。例1,男,32岁。因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于1991...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肾移植木后环孢素向硫唑嘌呤转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0例术后1年以上、肾功能稳定的肾移植受者进行免疫抑制剂从环孢素向唷唑嘌呤的转换。结果 60例病人平均血清肌酐在转换后1个月明显下降(148±58.5至132±86.9mmol/L,P<0.01),并在以后几年内继续下降,转换后6年时平均血清肌酐为112±39.8mmol/L。转换后平均血压也明显下降,并且抗高血压药物数量逐渐减少(P<0.01)。分别有9例(15%)和3例(6.7%)病人在转换后3个月内和3个月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转换后1年、5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5%/81.7%、86.7%/78.3%。5例(8.7%)病人因药物副作用和慢性排斥反应从硫唑嘌呤再转换为环孢素。结论 肾移植受者在术后一定时间将免疫抑制剂从环孢素转换为硫唑嘌呤是一种安全的免疫抑制方案,具有较好的移植肾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6.
咪唑立宾在肾移植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咪唑立宾(MZR)在肾移植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3年8月至2004年4月间肾移植术后采用环孢素A(CsA)或他克莫司(FK506)+MZR+激素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的患者112例,定期检查患者用药后的血常规、肝肾功能、尿酸、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对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腺病毒及带状疱疹病毒进行抗原学或者抗体监测;疑有排斥反应时,行移植肾穿刺病理检查。统计病毒感染发生情况,评价该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结果 肾移植术后随访12~20个月,患者的人/肾存活率均为96%;急性排斥发生率为11.6%,经冲击治疗后全部逆转;患者主要不良反应是高尿酸血症,但可以控制而不需要停药;巨细胞病毒感染率为11.6%,未发生巨细胞病毒病;有1例感染腺病毒。结论 MZR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免疫抑制剂,病毒感染的发生率相对较低。由于肾移植术后应用MZR患者主要不良反应是高尿酸血症,因此要注意对患者的尿酸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7.
肾移植术后癫痫发病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癫痫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00例肾移植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中发生癫痫患者进行临床总结。结果:肾移植术后发生癫痫13例,发病率为1.08%;死亡4例,病死率为30.8%;术后到癫痫首次发作的时间47h~14d.其中5例肾功能恢复顺利者为47h~4d,8例肾功能延迟恢复者为7~14d。术后发生感染9例,电解质紊乱4例,高血压、颅内压增高各3例,脑出血、脑梗死及药物性癫痫各1例。结论:许多因素均可导致肾移植术后癫痫发作,其防治应采用以病因为主的综合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发生高尿酸血症的机制及防治策略。方法:分析480例肾移植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正常而血尿酸增高者43例(9%),其中痛风7例,移植肾肾盂或输尿管结石3例。随访1~5年,1例痛风患者血尿酸及症状控制不理想,余血尿酸均控制在正常水平,未见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高尿酸血症是肾移植术后较常见的问题,发生原因较多,但主要与环孢素A的作用有关;长期降尿酸及碱化尿液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肾移植受者术后并发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78年6月至2006年8月间3150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受者肾移植术后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发病年龄、发生时间以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情况和肿瘤的治疗方案等。结果在3150例肾移植受者中,肾移植术后共发生33例(发生率1.05%)恶性肿瘤,其中泌尿系统恶性肿瘤12例(发生率0.38%),占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的36.4%。这12例患者的发病年龄为48-66岁,平均(58.3±4.6)岁;肾移植术后发生肿瘤的平均时间为(62±18)个月;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方案为:6例服用环孢素A+硫唑嘌呤+泼尼松,5例服用环孢素A+霉酚酸酯+泼尼松,1例服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泼尼松。肿瘤发生后,12例患者中有11例施行了肿瘤根治性手术,其中1例在根治术后不久因突发脑溢血死亡。结论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是肾移植受者术后的一个重要并发症;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应定期评估肾移植受者术后的免疫状态,早期发现肿瘤,及时手术治疗,并适当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  相似文献   

10.
肾移植术后特异性感染69例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肾移植术后感染发生的规律。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808例次肾移植中各种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808例次肾移植中发生各种感染180例次(20.7%),死亡35例(19.4%),其中应用硫唑嘌呤和泼尼松者的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较使用以环孢素A为主的三联疗法者为高。已证实感染原的特异性感染69例次。特异性感染的病原最常见者为病毒。结论 感染是肾移植后的常见并发症,正确调整免疫抑制剂剂量,及时病原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达利珠单抗联合环孢素A、霉酚酸酯和糖皮质激素预防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由15家肾移植中心参加的开放性临床试验,共纳入72例首次尸肾移植受者为研究对象,在接受环孢素A、霉酚酸酯和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预防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同时,给予2剂人源化达利珠单抗,首剂给予时间为术前24h内,第2剂在术后第14d给予。对入选患者密切随访,评价肾移植后3个月和6个月时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严重程度以及人、肾存活率;评价该治疗方法的安全性。结果 术后3个月内有3例患者发生4次急性排斥反应,3个月及6个月的排斥反应发生率均为5.56%;人/肾6个月和1年的存活率分别为95.8%/95.8%和94.5%/94.5%;仅有1例的腹痛可能与达利珠单抗有关。结论 2剂达利珠单抗联合环孢素A、霉酚酸酯和糖皮质激素预防肾移植后的急性排斥反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肾移植受者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可导致其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增加。据统计,我国1977年至2003年共施行肾移植13969例,术后发生恶性肿瘤210例,发生率为1.5%,其中淋巴瘤12例,占5.7%。2006年4月,我院收治了1例肾移植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PTLD)的受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肾移植术后妊娠对移植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妊娠对移植肾的影响。方法 对1978年4月至2002年3月妊娠超过5个月的13例肾移植受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免疫抑制方案,4例采用环孢素A(CsA)及泼尼松(Pred)。5例为CsA,霉酚酸酯(MMF)及Pred。4例为他他克莫司(FK506),MMF及Pred。13例中,10例患者妊娠足月,生产,母,婴均存活,移植肾功能稳定;1例产后2周因并发肺部感染,心力衰竭死亡,死亡时移植肾有功能,婴儿存活;2例妊娠中期出现蛋白尿,病理证实移植肾发生慢性排斥反应,终止妊娠,但抗排斥治疗无效,切除移植肾,恢复血液透析,目前11名子女健康,无发育异常。结论 肾移植患者若情况允许,在严重监护下是可以妊娠的。  相似文献   

14.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病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细胞病毒(CMV)病是肾移植术后常见而严重的感染并发症,临床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如何准确地诊断,有效地治疗是临床医师急需解决的难题。本文对近年肾移植术后发生的CMV病42例的治疗进行分析总结,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992年12月~1998年1月治疗CMV病42例。男32例,女10例。年龄19~64岁,平均42.5岁。发病时间术后2周~10个月。42例中2例为再次肾移植,40例为首次肾移植。术后用环孢素A(CsA),硫唑嘌呤(Aza)和泼尼松(Pred)三联免疫抑制治疗。具体方法是:术中静脉用甲泼尼龙(MP)1.0g或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ATG)3…  相似文献   

15.
老年患者肾移植围手术期的处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肾移植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及教训。方法对14例年龄为60~76岁的老年患者肾移植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为3~30天,平均(8.9±7.5)天;无移植肾功能丧失;术后未发生排斥反应;术后并发症有环孢素A肝毒性、尿瘘、急性肾小管坏死、白细胞减少等。结论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做好围手术期各项工作,老年患者肾移植是可以取得较好效果的  相似文献   

16.
肾移植术后患者并发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发生比例为1.4%~4%,高于普通人群.我们检索国内文献散在报道肾移植术后并发HCC共28例,其中仅10例行手术切除.二次肾移植术再并发HCC病例尚未见报道。本文分析我院二次肾移植术后并发HCC并行手术切除1例.  相似文献   

17.
骁悉对肾移植术后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骁悉(MMF)对肾移植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将90例肾移植术后患者分为两组.1997年以前手术的56例为硫唑嘌呤(Aza)组,免疫抑制剂为环孢素A(CsA)加Aza加泼尼松;1998~1999年1月手术的34例为MMF组,免疫抑制剂为CsA加MMF加泼尼松。Aza组CsA起始用量为6mg/(kg·d-1),MMF组为5mg/(kg·d-1),以后根据血药浓度进行调整。结果90例肾移植患者术后总的感染率为17.8%,其中Aza组为21.4%(12/56),2例死亡;MMF组为11.8%(4/34),无死亡病例。两者之间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用MMF代替Aza可以减少肾移植术后的感染率,并提高移植肾成活率。  相似文献   

18.
23例儿童肾移植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儿童肾移植的临床特点,提高肾移植效果。方法:对23例3~17岁的儿童肾移植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5d至72个月,平均26.1个月,死亡1例,人、肾1年存活率分别为93.3%和86.6%。术后7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6例治疗后逆转,1例因并发移植肾静脉栓塞,切除移植肾;2例发生慢性排斥反应,1例移植肾功能丧失,恢复血液透析,另一例仍在随访治疗中;其它并发症有肺部感染4例,心力衰竭2例,肾静脉阻塞2例,肝功能损害2例,急性肾小管坏死1例。结论:儿童肾移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血管较细、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较高以及药物代谢快等都是应妥善处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24例肾移植术后脑血管意外死亡教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血管意外是肾移植术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自应用环孢素A以来,行尸肾移植术640例次,术后发生脑血意外24例,全部死亡。认为肾移植术后脑血管意外与突发性高血压,急性排斥反应时血液流变学改变,激素治疗及肝素应用有 关;同时根据本组病例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肾移植术后供体细胞移行嵌合状况与移植肾功能及排斥反应发生情况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Y染色体特异性DNA片断,对30例接受男性供肾的女性肾移植受者外周血及皮肤进行供体细胞嵌合的检测。结果 30例受者总细胞移行嵌合发生率为 63%(19/30),术后2周内移行嵌合率为 30%(9/30),3个月内为 40%(12/30),24个月为76%(19/25)。经30例受者连续随访观察表明,发生移行嵌合的受者移植肾功能较未发生受者为好,排斥反应发生次数也较少,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肾移植术后细胞移行嵌合发生率随移植肾存活时间延长而升高。供体细胞移行嵌合的发生有利于移植物存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