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视网膜中央动脉为终末动脉,它的阻塞可引起视网膜急性缺血,导致视力严重下降,是致盲的急症之一,需按急症紧急处理,疏通血管,改善眼底营养供应.但本病预后较差,到目前为止,尚未有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案.我科应用长春西汀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例,利用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观察眼底血管灌注情况,同时检查患者视力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大动脉炎致双眼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一例邴耀天,杜志英,侯家成患者女,16岁,左眼失明伴右眼视力下降1天,于1993年6月13日以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急性视神经炎收入院。患者于1990年患四肢大关节疼痛近1年。1991年1月病憎加重伴乏力,实验室检...  相似文献   

3.
颞下颌关节内注射强的松龙引起双眼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及多器官栓塞一例童绎关键词地缩松/副作用视网膜动脉闭塞/病因学栓塞/病因学患者因左颞下颌关节机能紊乱症注射强的松龙后,引起双眼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同时伴有多脏器栓塞一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18岁,因...  相似文献   

4.
作者报告了四例视网膜光凝的病人,在盐酸利多卡因球后麻醉后发生了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其中一例先后出现两次栓塞。仅一例造成永久性视力丧失,均无球后出血。为顺利进行视网膜光凝经常应用球后麻醉,尽管球后麻醉通常有效而安全,但严重的合并症偶有发生:眼球穿孔,闭塞物质注射到血管内,如果直接伤及视神经可以引起严重的视力丧失,暂时的颅神经麻痹也有报导,球后注射后因球后出血致视网膜中央动  相似文献   

5.
刘杏  周文炳 《眼科学报》1995,11(2):73-75
观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血液粘度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充盈时间之间的关系。测量了眼压已控制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50例50只眼高(125S^-1)、中(23S^-1)和低(1.2435S^-1)切变率下全血表观粘度,测量了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进行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将四枝视网膜中央动脉完全充盈的时间定为臂一视网膜中央动脉充盈时间。高、中切变率下全血表观粘度、红细胞压积均与臂--视网膜中央动脉充盈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医源性眼部血管阻塞的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图像特征性表现。方法 对9例患者(9眼)进行荧光血管造影。结果 9例有明确医源性病史诱发的患者中4例为中央动脉阻塞,FFA表现为早期中央动脉静脉充盈迟缓,晚期视盘高荧光,黄斑周围毛细血管前微动脉充盈缺损;4例为中央动脉阻塞合并中央静脉阻塞,FFA表现为中央动静脉充盈迟缓,后极大量片状低荧光遮挡,黄斑拱环破坏,周围毛细血管前微动脉充盈缺损,后极及周边广泛无灌注区;1例为眼动脉阻塞,FFA表现为脉络膜背景荧光及中央动脉充盈迟缓,血管出视盘后荧光素充盈中断,至晚期不充盈,视网膜周边广泛无灌注区。结论 医源性眼部血管阻塞可引起中央动脉阻塞,中央动脉合并静脉阻塞及眼动脉阻塞,严重程度较重,阻塞范围较广,荧光血管造影表现有所不同,但发病原因、发病机制相似,在临床上应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7.
眼球缺血综合征临床特点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眼球缺血综合征(OcularischemicsyndromeOIS)患者眼部表现、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临床特点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OIS患者眼部检查、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对比研究OIS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血流峰速(PSV)值。结果①共观察OIS患者22例22眼。21例(95%)患者以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为主要表现。6眼(27%)出现虹膜新生血管。眼底改变:16眼(73%)视网膜静脉扩张,20眼(90%)有中周部视网膜点状出血。2眼(9%)见到视网膜动脉搏动。②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臂-视网膜循环时间、视网膜动-静脉循环时间延长,15例(68%)视网膜血管着染,有2只眼发现视网膜动-静脉交通支形成。③OIS患者患侧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PSV降低。结论①眼球缺血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FFA及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球后注射一般是安全有效的,然而有时偶发严重并发症,诸如,眼球穿孔、栓塞性物质注入血管内、直接损伤视神经、暂时性颅神经麻痹以及球后出血引起视网膜中央动脉闭塞等。无球后出血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闭塞以前尚无报告。作者治疗4例患者,在光凝前作盐酸利多卡因球后麻醉,出现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例有二次分别发作的阻塞,1例视力持久丧失,无1例有球后出血症状。每一例患者均有严重的血液或血管异常。  相似文献   

9.
眼眶肿瘤术后导致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二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武令 《眼科研究》1997,15(2):94-94
眼眶肿瘤术后导致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二例赵武令(青岛市市立医院眼科,266011)眶内肿瘤摘除术后发生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是一种少见的严重的并发症,我院遇到2例,报告如下。例1,女,52岁。因右眼球突出2个月就诊。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江苏射阳县人民医院眼科(224300)王炜,单志岩,徐猛贵州遵义医学院眼科(563003)杨代慧1983~1993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27例27眼,以西药治疗12例12眼作对照,中西医结合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眼睑带状疱疹合并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一例傅文亭眼睑带状疱疹合并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文献报告较少,我们遇到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53岁,发热、左上脸、额部水泡3天入院。全身检查:体温39℃,余未见异常。视力右眼1.0,左眼0.8。左上脸及同侧额部可见群集...  相似文献   

12.
由抗磷脂抗体引起的一组临床征象被称为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其主要表现为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和血小板减少[1].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是因栓塞、血栓形成、动脉痉挛等致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中断,引起视网膜组织缺血、缺氧,变性、坏死的致盲性疾病[2].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医原性视网膜血管阻塞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特点.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2002~2005年门诊诊断的医原性视网膜血管阻塞患者9例9眼以及非医原性视网膜血管阻塞患者16例16眼.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FFA检查.比较医原性及非医原性视网膜血管阻塞患者视网膜动静脉循环时间.主要指标动脉充盈出现时间、动脉充盈完成时间、静脉出现层流时间、静脉充盈完成时间.结果 医原性巾央动脉阻塞(4例)及非医原性中央动脉阻塞(12例)FFA表现的视网膜动脉充盈完成时间分别为(79.33±87.04)秒、(19.20±4.61)秒,视网膜静脉充盈完成时间分别为(128.07±149.11)秒、(33.16±15.34)秒.医原性(4例)及非医原性(4例)中央动脉阻塞合并中央静脉阻塞FFA表现的视网膜动脉充盈完成时间分别为(2)1.67±371.26)秒、(30.07±17.26)秒,视网膜静脉充盈完成时间分别为(232.43±358.52)秒、(48.81±11.64)秒.医原性眼动脉阻塞(1例)FFA表现为脉络膜背景荧光及中央动静脉充盈迟缓,血管出视盘后荧光素充盈中断,至晚期10分钟后仍不充盈,视网膜周边广泛无灌注区.结论 医原性视网膜血管阻塞的视网膜动脉、静脉的充盈较非医原性者可能更迟缓.(眼科,2008,17:265-268)  相似文献   

14.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是眼科一种急重症,多发生于老年人,多为单眼发病,左右眼发病率无差别。如果因血管运动神经功能不稳定而发生的血管痉挛,在高血压动脉硬化基础上,因血管痉挛或局部血栓形成或栓塞而使视网膜动脉主干阻塞或心内膜炎脱落的栓子所致的视网...  相似文献   

15.
急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除有睫状视网膜动脉者外,一般视力预后相当差。本文对34例(其中2例为同眼再次急性发病)急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评价其治疗后的视力预后。记录所有患者视力等全面眼科检查。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视网膜电流图,核证临床诊断。所有患眼均具典型的急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表现。一经诊断,即行下述治疗:①前房穿刺;②在注视视盘视网膜血管的情况下,作有控制的眼球按摩;③昼间每小时(夜间每4小时)吸10分钟95%氧及5%二氧化碳混合气体,48-72小时后停吸;④口服醋唑磺胺250mg一日4次,及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早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变化的临床研究.方法 收集2006年9月至2009年7月经确诊并在发病12h内进行溶栓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所有患者均记录年龄、性别、全身病史、发病至溶栓时间、眼底镜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术后48 h复查视力、眼底镜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后1月复查,记录视力及眼底检查,并进行对比.结果 24例患者发病至溶栓的平均时间(8.39±3.24)h,溶栓治疗前臂一视网膜动脉显影时间明显延长,平均(29.34±7.83)s,治疗48 h后眼底血管造影显示,臂一视网膜动脉充盈时间明显缩短,平均(15.48±4.33)s,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月,复查荧光血管造影,臂一视网膜动脉显影时间平均为(15.76±3.12)s,与治疗48 h对比无差异.发病时视力低于0.05患者20例占83.3%,0.05~0.1者4例占16.7%,治疗48 h后视力低于0.05患者7例29.2%,0.05~0.1,6例占25%,高于0.1者11例占45.8%,其中2例高于0.5,占8.3%;治疗前及治疗后48 h患眼视力获得提高的病人数量对比变化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月视力低于0.05患者5例占20.8%,0.05~0.1者6例占25%,超过0.1患者13例占54.2%,与治疗前患者视力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局部动脉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可及时有效恢复早期阻塞的视网膜神经组织的血流灌注,改善早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的视力,但此研究缺乏与传统治疗方法对照研究,同时该治疗方法还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对比.  相似文献   

17.
郭丽  吴航  吉训明  方薇 《眼科》2007,16(4):246-249
目的评价超选择动脉介入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初步疗效。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1例(21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主要指标视力及手术并发症。方法经检眼镜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证实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21例,通过Seldinger技术经微导管超选择眼动脉推注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21例患者中10例经超选颈内动脉造影显示眼动脉主干狭窄和阻塞,11例眼动脉主干显影,全部患者均成功进行了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前、治疗后3天视网膜中央动脉显影时间分别为(38.18±10.86)秒、(12.65±3.30)秒(t=-11.89,P=0.000)。平均随访(3.23±1.26)个月。治疗后4例患者视力>0.25,9例视力不同程度改善,8例视力无变化。结论超选择眼动脉溶栓介入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可改善患者视力,但需迅速完成内科、神经科及眼科诊断.尽快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不完全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荧光造影特征。方法 对20例临床诊断为不完全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早期患者行眼底荧光造影,治疗后随访观察。结果 视网膜循环时间延长,血流呈涨潮式,血管缓慢充盈,血管内荧光素呈颗粒状,管腔未完全闭塞。结论 静脉阻塞早期造影诊断,及时用药,可避免视力不可逆损害。  相似文献   

19.
眼挫伤脉络膜循环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荧光血管造影方法确定眼挫伤病人的眼底改变。118例中39例有脉络膜循环障碍。其中视网膜中央动脉较脉络膜先充盈(充盈倒置)12例,充盈倒置并脉络膜局部缺血9例,脉络膜局部缺血14例,脉络膜及中央血管充盈均延迟者4例。在具有脉络膜局部缺血的23例中,21例脉络膜有局部水肿、渗漏增强和强荧光;相应部位的RPE亦损害显著,出现水肿染色或渗漏,加重了视网膜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临床误诊的引起黄斑出血的视网膜血管病变,探讨血管造影技术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589例黄斑出血患者进行眼底荧光造影(FFA)及部分同时进行了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中22例诊断与造影前不符,分析误诊原因,评价不同血管造影技术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结果 22例黄斑出血病例中,误诊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者13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5例,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脉络膜炎3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例。通过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黄斑分支静脉阻塞者12例,视网膜大动脉瘤9例,遗传性视网膜血管扭曲1例,均属视网膜血管病变。结论 后极部视网膜血管病变所引起的出血可因累积黄斑而误诊,眼底荧光造影是鉴别出血原因的主要手段,而在出血较多无法发现原发病灶时,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可以作为有效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