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发枝 《河南中医》1998,18(3):135-136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第1、2条通过脉象论述了中风病的病因,两条合而言之,乃“正虚邪中”。迨至现代,“正虚邪中”说几乎被完全否定。但从理论、临床观察、实验研究诸方面看,对《金匮》中风病因学有重新认识和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2.
《金匮要略》所论中风不同于《伤寒论》风邪在表之中风,属于杂病中的中风病,与现代所言中风病是一致的。由于《金匮要略》中风病篇散佚较多,后世多数医家认为《金匮》中风病以外风立论。笔者结合《金匮》中风病脉证及方药,就仲景之中风观浅析如下:1 正气亏虚,脏腑功能失调是中风病发病的内在基础 仲景认为正气亏虚是中风病发病的内  相似文献   

3.
方鸿 《山西中医》2003,19(4):62-62
中风病病因错综复杂 ,其临床表现多以肝肾阴虚、瘀血内阻、肝风内动、痰湿内阻等为基本证型。风、火、气、痰、湿、虚、瘀等病机中 ,虚损是中风病的根本 ,其始终贯穿于中风病的全过程。现就中风病从虚论治略述浅见。1 中风病从虚论治的理论基础虚与中风病关系密切 ,历代医家早有论述。唐宋以前 ,医家多以“内虚邪中”立论 ,至金·刘完素首先提出“肾水虚衰论” ,李东垣认为“正气首虚” ,王履则强调中风“非外来风邪 ,乃本气病也”。张景岳在《景岳全书·非风》中指出 ,“凡此病者 ,多以素不能慎 ,或七情内伤 ,或酒色过度 ,先伤五脏之阴”…  相似文献   

4.
虚劳又称虚损,是由多种原因所致,以脏腑亏虚、气血阴阳不足为主要病机的多种慢性衰弱证候的总称。《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首先提出了虚劳的病名。《诸病源候论》曰:“夫虚劳者,五劳六极七伤是也。”关于虚劳病因,《理虚元鉴》提出:“有先天之因,有后天之因,有痘疹及病后之因,  相似文献   

5.
<正> 《内经》《难经》虽然有关于“虚”“损”“劳”的记载,但尚未提出“虚劳”这一病名。汉代医家张仲景勤求古训,并结合临床实践,将“虚劳”作为具有特定涵义的病名作了专篇论述,为后世辨治虚劳病奠定了基础。自仲景以后,历代医家论虚劳者颇有其人,但后世所言之虚劳与《金匮》之虚劳并不完全相同。重温《金匮》虚劳病篇,笔者有如下几点体会。阴阳俱虚是虚劳病之主要病机从脉象看虚劳病的病机以脉象阐述病机是《金匮》的特点之一。仲景在虚劳病篇首先提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作为虚劳脉的总纲,实际上也点出了虚劳病的主要病机。这里脉大不是气盛,而是阴精亏虚不  相似文献   

6.
一、大黄(庶虫)虫丸证浅释大黄(庶虫)虫丸证始见《金匮·血痹虚劳》篇:“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庶虫)虫丸主之”。五劳七伤言其病为诸虚百损——虚劳,是形成干血的原因。干血病本为虚,但干血既形成之后,则为有形之邪,属实证。故干血一证,非同一般瘀血,为本虚标实,虚中夹实之证。 1.五劳虚极羸瘦,由虚损劳伤,气血虚弱,血行无力,血脉不充以致皮肉筋骨皆失濡养,因而身体羸瘦。2.腹满不能饮食:《金匮·瘀血脉证》云:“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因内有瘀血所致腹满不能饮食。3.内有干血,是因气血虚损,则经络荣卫气伤,  相似文献   

7.
《金匮要略讲义》(五版教材)指出:《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论述“中风、历节两种疾病。由于这两种病都属于广义风病的范围,故合为一篇讨论。”著名中医药学家、《金匮》学科的奠基人李今庸教授最近更具体地指出:《金匮》的中风病是广义的风病。综观该篇内容,此言甚是。1论述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肾衰竭属中医“关格”、“癃闭”、“虚劳”等病的范畴 ,是多种肾脏疾病的末期阶段。其病机错综复杂。总的来说具有正虚邪实、病位广泛、变证丛生的特点。正虚是指脾肾衰败 ,脏腑功能失调 ,阴阳气血虚损 ;邪实系风热毒邪、湿热、瘀血、溺毒。正虚为本 ,邪实为标。因虚易招致外邪侵袭 ,脏腑功能失调可产生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 ,即所谓“因虚致实”。“血不利则病水” ,水湿、瘀血皆属有形之邪 ,二者可互相影响而呈血水同病。水湿潴留日久可从热化 ,湿热合邪 ,缠绵难愈 ,三焦均可受累 ,湿热客于下焦 ,膀胱气化不利 ,则可酿生溺毒 ,溺毒入…  相似文献   

9.
对《金匮.虚劳篇》治疗大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栾 《北京中医》1994,(2):42-44
对《金匮·虚劳篇》治疗大法的探讨北京联大中医药学院(100007)韩奕虚劳乃“积虚成损,积损成劳”所致,较一般虚证更为严重和复杂,临床常表现为多脏腑亏损,气血阴阳数方面不足,治疗稍有不妥,则极易顾此失彼,使医者有无可适从之难。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虚劳...  相似文献   

10.
虚损是由于脏腑亏损,元气虚弱而致的多种慢性疾病的总称,亦称虚劳。早在《内经》中已有“五虚”等论述。至汉《金匮要略》有血痹虚劳病专论。至隋《巢氏病源》则对虚劳之候称:“夫虚劳者,五劳、六极、七伤是也”。祖国医学书籍中所记载的虚、损、劳、极虽可以病原不同,症状各异,而实际所指却同属于人体元气耗伤一类疾病,并非指一种特定的疾  相似文献   

11.
刘轲 《江苏中医药》2003,24(10):49-49
缺血性脑卒中属中医“中风”、“卒中”范畴 ,益气化瘀法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且疗效已基本得到肯定。笔者试对其理论渊源作一探讨。1 因虚致瘀 ,瘀阻脑络是中风的病理核心中风的“内虚邪中”说始于《内经》 ,在《灵枢·刺节真邪》篇中提示了气虚是发生中风的重要原因之一。《金匮要略》继承了《内经》的思想 ,并在《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中指出 ,正气亏虚 ,则脉络空虚 ,风邪乘虚入中 ,致使经脉阻滞而发为中风。确立了“内虚邪中”论。隋唐之际 ,唐宋以前 ,对中风病的认识基本上承袭了“内虚邪中”论 ,未越雷池。正如《诸…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衰竭属中医“关格”、“癃闭”、“虚劳”等病的范畴,是多种肾脏疾病的末期阶段。其病机错综复杂。总的来说具有正虚邪实、病位广泛、变证丛生的特点。正虚是指脾肾衰败,脏腑功能失调,阴阳气血虚损;邪实系风热毒邪、湿热、瘀血、溺毒。正虚为本,邪实为标。因虚易招致外邪侵袭,脏腑功能失调可产生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即所谓“因虚致实”。“血不利则病水”,水湿、瘀血皆属有形之邪,二者可互相影响而呈血水同病。水湿潴留日久可从热化,湿热合邪,缠绵难愈,三焦均可受累,湿热客于下焦,膀胱气化不利,则可酿生溺毒,溺毒人血,轻则呕吐、口中尿臭,重则血毒上脑而见神识昏蒙及生风动血之候。……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穆守俊 《河北中医》2001,23(2):155-157
慢性肾功能衰竭 (以下简称慢性肾衰 )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 ,致肾脏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 ,从而出现氮质血症及一系列临床表现 ,属于祖国医学中癃闭、关格、水肿、虚劳、肾风等范畴。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治疗 ,减缓或停止肾功能进行性减退 ,中医药疗法有一定的优越性。兹就近年来中医药对慢性肾衰的治疗概况作一综述。1 辨证治疗慢性肾衰的病机变化复杂多样 ,错综难辨 ,诸多学者认为是本虚标实之证 ,正虚邪实贯穿于疾病的始终。正虚包括脏腑、气血、阴阳之虚损 ;邪实即是慢性肾衰的病理产物引起的脉络阻滞、脏腑功能衰败的…  相似文献   

14.
虚劳亦称虚损,是多种慢性虚弱性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的总称。但是与近代所述的劳瘵不同。现在一般认为:凡体弱致病或久病体虚,脏腑亏损,气血虚弱而表现出各种虚损证候者,皆属本病的范畴。由此可见,虚劳病在临床上也是较常见的证候之一。历代医家对虚劳论述甚多,早在《内经》中就有“五劳所伤”,“精气夺则虚”,“阳虚  相似文献   

15.
风、痨、臌、膈古人称之谓四大难证 ,《金匮》对此有专篇或散在论述 ,其医理深远 ,创见颇多 ,影响深刻。本文试就该书对风、痨、臌、膈的理论与临床辨治作初步探讨。1 中风中风之病 ,《内经》有“薄厥”、“偏枯”之名 ,而迨至仲景 ,其证始得明了。《金匮·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曰 :“夫风之为病 ,当半身不遂 ,或但臂不遂者 ,此为痹 ,脉微而数 ,中风使然”。举脉象说明中风病因气血不足 ,外邪诱发所致。若病变较轻 ,邪中于络 ,营气不行 ,不能运于肌表 ,则肌肤麻木不仁 ;若病变较重 ,邪中于经 ,血气不能运行于肢体 ,则肢体沉重 ;若病邪深…  相似文献   

16.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历代医家并古今《金匮》注家对此一节,多认为是风与痹之鉴别。亦有认为是痹、风两者轻重之辨。如《金鉴》谓:“风病《内经》论之详矣,但往往与痹合论,后人惑之。故仲景复言之曰,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  相似文献   

17.
《金匮要略》对于虚劳病的辨证论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其《血痹虚劳病脉证病治第六》专篇讨论虚劳经文 16条 ,证状 37个 ,脉象 11种 ,立方 7首。笔者就《金匮》对虚劳病治疗的基本特点加以探讨。本篇所论虚劳各种见证 ,涉及脾肾虚损证侯的各占 5条。在治疗上偏重补益脾肾。如 13条小建中汤 ,14条黄芪建中汤 ,16条薯蓣丸和 15条肾气丸均为此而设。在补虚的同时 ,《金匮》又特别注重甘温扶阳 ,如全篇 7方中占 5首。其治虚宜温的观点承袭了《内经》“虚者补之” ,“劳者温之”的治虚原则 ,并取阳生则阴长之意。下面就有关甘温扶阳法在本篇…  相似文献   

18.
虚劳亦称虚损,是中医内科领域内一个重要而广泛的病证。继《内经》、《难经》之后,《金匮要略》设专篇而论,实为后世治该病奠定了基础。阐述此者计条文16、方7首(附方除外),文简义深,反映了仲景对该病治法的三个特点,就个人学习体会,略陈管见。扶助正气不忘祛邪杂病正气多虚,病变往往伤及脏腑,虚劳病表现尤为突出。导致本病的原因虽不尽一致,然皆致正气耗伤,诚如后世医家张景岳体会说:“凡虚损之由,无非酒色劳倦,七情饮食所致。故或先伤其气,气伤必及于精;或先伤其精,精伤必及于气。”《内经》指出“精气夺则虚”(见《素问·  相似文献   

19.
仲景为解表法之宗师,所著《伤寒论》邪在六经皆有从表解者,如太阳病的麻黄杨,阳明病的葛根等连汤,少田病的小柴胡汤.太阳病的枝枝人参场等。《金匾要略》(以下简称《金匮》)所述内伤杂病,时有表里同病、新旧同病者,凡邪在五体(筋、肉、脉、皮毛、骨)未及脏腑.常用解表法治之。《金匮》所载解表或表里双解方达30余首,方证具体而透彻,且用药细腻。兹根据《金匾》有关内容,归纳为解表互2法,不当之处,敬祈斧正。l做开征湿法适应于风湿或寒温之邪痹阻肌肉、关节的风寒湿痹证。仲师谓此病是由“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痹…  相似文献   

20.
谈虚损     
<正> 叶氏《临证指南》谓:“精血夺为虚,虚而不能自复为损”。其后章虚谷复申其义谓;“本元亏为虚,脏真伤为损”。据此虚损之含义,应为其人元气精血亏虚,进一步损伤脏腑,形成长期不能恢复的一种内伤疾病。“虚”首见于《内经》,即《素问·通评虚实论》中所谓:“精气夺则虚”。“损”则先见于《难经》,有所谓“脉有损至”“损脉之为病”及“治损之法”等诸条。虚损并称定为病名,始于金·刘完素,而系统论述本病,则早在汉·张仲景,张氏将本病称为“虚劳”,魏念庭诠解虚劳之义为:“虚劳者,因劳而虚,因虚而病也”。后世亦将本病称为“劳损”、“劳伤”等,总认为与劳有关。细推此一“劳”字,有以下三方面含义:一、长期形体过劳或不劳,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