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影像学证实存在多发性肝占位的患者 ,临床上往往首先考虑为原发或转移性肝癌 ,有时甚至接受抗肿瘤综合治疗 ,给患者身心健康及经济造成损失。 2 0 0 2年 8月 -2 0 0 2年 11月 ,2例多发性肝占位中年患者经肿瘤科等科室会诊最终确诊为肝脓肿并治愈 ,报道分析如下。1 病例报告例 1:男 ,42岁。曾确诊为多发性肌炎 7年 ,长期予泼尼松、甲氨喋呤 (MTX )等药物治疗 ,病情尚稳定 ;2 0 0 1年 7月 13日因胆道蛔虫而行胆囊切除术。本次因发热、咳嗽、咳痰以急性支气管炎于 2 0 0 2年 8月 3 1日收入院 ,查体 :T 3 9℃ ,消瘦 ,双肺呼吸音粗 ,未闻及干…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52岁。2004年6月因间歇性高热、全身乏力、上腹饱胀1月余,B超发现肝左叶占位病变3天入院。发热时体温达40-42℃,体温可自行下降。发热至人院时体重下降10kg。既往患肝内、外胆管结石症5年,2002年9月行胆囊摘除术,曾于2003年3月行经十二指肠胆总管取石术。  相似文献   

3.
放射性核素肝显像诊断肝占位性病变在国内近30年历史,已被临床列入诊断肝癌指标之一。但在实践中也发现某些肝核素显像图表现假阳性或假阴性。近年来引起不少学者关注。为避免出现假阴性肝显像图,我们采取多方位肝显像。共作820例正位及右侧位肝显像图,其中确诊肝占位性病变的507例,分析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507例肝占位性病变,男性381例,女性  相似文献   

4.
郑真  赵燕平 《肿瘤》1995,15(1):58-58
肝平滑肌肉瘤伴低血糖症1例郑真,赵燕平空军南京医院(南京210002)患者男性,64岁,因发现肝占位性病变2年余,发作性意识障碍1年,于1991年8月22日住院。患者在1989年10月体检经B超检查发现肝占位性病变,直径约7.7cm大小,在上海某医院...  相似文献   

5.
吴沛宏  赵明  卢丽霞  阮超美  郑列  李立  莫运仙 《癌症》2000,19(2):162-165
目的:分析肝多发性血管瘤及合并肝癌或肝转移瘤的CT表现,探讨螺旋CT多期连续扫描在诊断上的优越性。方法:21例患者(16例多发性血管瘤,2例肝血管瘤合并原发性肝癌,3例肝血管瘤合并肝转移瘤)。按常规先对全肝进行平扫,然后于注射造影后30秒,、60秒、2分钟、5分钟、10分钟、15分钟后进行肝脏螺旋扫描。结果:21例患者肝脏内病灶数共75个。血管瘤病灶66个,其中21/66小血管瘤病灶平扫时表现为均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30岁,因体检发现肝占位性病变半个月入院.入院后查体未见其他异常.超声检查:肝左叶可见10.1 cm×23.7 cm强回声区,边界欠清,内部回声不均匀,提示为肝占位.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 ,37岁。因进行性尿黄伴巩膜黄染、皮肤瘙痒半月余于 2 0 0 1年 12月 17日入院。体检 :皮肤、巩膜明显黄染 ,血清总胆红素 2 19μmol/L ,直接胆红素 172 μmol/L ,AFP、CEA正常 ,CA19 9334U/ml,乙肝病毒标志物均为阴性。腹部B超提示 :胆总管占位病变 ,肝内胆管扩张 ,胆囊炎 ,胆石症。CT显示右上腹十二指肠后外方区域见占位性病变 ,约3cm× 3cm× 6 .5cm ,边缘清楚 ,密度均等。提示 :肝门部占位性病变 ,肝内胆管扩张 ,胆囊结石。MRI及MRCP显示肝内胆管扩张 ,肝门部胆管中断 ,肝门区可见软组织肿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透明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我科收治的1例肝透明细胞癌治疗效果以及文献的相关报道。结果:1例54岁男性患者,表现为肝占位病变,经穿刺活检证实为肝透明细胞癌。经射频消融、经肝动脉介入治疗和γ刀治疗,患者生存27.0个月。结论:肝透明细胞癌的诊断须经病理免疫组化确诊,手术联合射频消融、经肝动脉介入化疗有助于提高肝透明细胞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肝门部胆管癌联合肝脏切除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 总结2002年至2005年山西省肿瘤医院联合肝叶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16例临床资料。结果 联合肝尾叶切除2例,联合左半肝切除2例,联合左半肝、尾叶切除3例,联合右半肝切除6例,联合左半肝、部分右前叶、尾叶切除1例,联合右半肝、尾叶切除2例。随访率75 %。随访12 ~ 36个月,1、2、3年生存情况分别为8例(8/12)、5例(5/12)和3例(3/12),最长者现已无瘤生存4年。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应积极手术切除治疗,对无明显手术禁忌证的患者行肿瘤切除联合肝叶切除的扩大根治术可延长患者存活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透明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我科收治的1例肝透明细胞癌治疗效果以及文献的相关报道.结果:1例54岁男性患者,表现为肝占位病变,经穿刺活检证实为肝透明细胞癌.经射频消融、经肝动脉介入治疗和γ刀治疗,患者生存27.0 个月.结论:肝透明细胞癌的诊断须经病理免疫组化确诊,手术联合射频消融、经肝动脉介入化疗有助于提高肝透明细胞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46岁。1998年4月起感上腹部疼痛不适,以隐痛为主,呈无规律间歇性。于当地医院做CT:肝占位。遂于1999年12月3日转入我院。常规检查B超发现左腹部占位,拟诊“胰尾癌”,于同年12月13日手术。术中见肿瘤位于横结肠系膜,近脾门区,肿瘤约10cm×8cm×8cm,呈椭圆形,压迫横结肠,与横结肠不相连。同时探查肝脏见肝左叶可及5cm×5cm×3cm之不规则肿块,肝右叶有10cm×8cm×8cm之肿块,质硬,周围粘连明显。病理检查:送检肿块较大,10.2cm×9.3cm×8cm,有包膜,表面灰红色,有小结节突起。切面大部坏死,呈灰黄色,质地粗糙…  相似文献   

12.
超声造影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在肝脏占位病变的诊断中也应用较多。超声造影提供的影像诊疗信息,为临床治疗肝占位性病变提供有意义的诊疗信息。然而不同病理类型的肝占位病变有不一样的超声造影表现。本文对几种较常见的肝占位病变及非手术治疗后肝占位病变的超声造影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误诊为肝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川 《实用肿瘤杂志》2010,25(4):457-458
目的探讨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术前误诊原因,提高临床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误诊原因,总结诊断经验,以提高诊断率。结果 38例术前均误诊为肝癌,术后病理证实为良性占位性病变,其中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4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8例,肝孤立性坏死结节7例,肝硬化再生结节3例,肝寄生虫性肉芽肿3例,肝结核瘤2例,肝结节病1例。结论肝脏良胜占位性病变术前易误诊为肝癌。提高认识并综合病史、化验和影像学检查可提高诊断率。对HBsAg(-)且AFP正常者尤应重视,术前怀疑者可行B超引导肝穿刺活检,术中怀疑者积极送冰冻切片检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73岁.患者入院前1个月出现右上腹持续性不适,无明显腹痛,无发热、呕血、返酸、眼黄、尿黄等,体重无明显下降.外院腹部超声示肝右叶脓肿,胆囊壁毛糙,脾胰未见明显异常.结肠镜检查未见异常.腹部CT示肝脓肿可能大,不除外占位(胆管囊腺癌).肿瘤标志物CFA、AFP、CA199在正常范围.乙肝两对半:HBsAb阳性,余阴性.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对肝内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3年5月-2007年5月间我院肿瘤科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85例肝内占位病变病人的确诊率、并发症及可能影响确诊率的因素进行总结。结果85例中获明确病理诊断者83.5%(71/85),不能确定诊断者16.5%(14/8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肝肿瘤穿刺活检术是一项微创、安全、方便的检查方法,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关键为术前掌握手术指征、术中操作仔细熟练,术后严密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肝动脉栓塞,硬化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法行选择性肝动脉栓塞,硬化技术治疗肝血管瘤,其配伍方案:平阳霉素+超液化碘油+鱼肝油酸钠,随访1~7年.结果应用该方法治疗肝血管瘤患者22例,所有瘤灶均明显缩小及纤维化.结论从本组结果显示选择性肝动脉栓塞、硬化技术是肝血管瘤,尤其是多发性或巨大肝血管瘤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影像学表现酷似肝占位的膈肌平滑肌肉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膈肌平滑肌肉瘤临床上较少见,当瘤体向腹腔内生长时,会与肝脏紧密接触,影像学表现与肝占位很难区别。我们收治了1例影像学表现酷似肝脏肿瘤的膈肌平滑肌肉瘤患者,经过手术明确了诊断,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与开腹肝切除术对比,评价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多发性中期肝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8年10月进行肝切除术的多发性中期肝癌患者217例.其中75例患者采用腹腔镜肝切除术(腹腔镜组),142例患者采用开腹肝切除术(开腹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倾向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  相似文献   

19.
目的直径〈2cm的肝脏占位通常不具备典型的肝脏肿瘤影像学特点,当甲胎蛋白化验结果阴性时诊断尤其困难,通过对这部分病例诊治过程和随诊结果的回顾和分析,总结甲胎蛋白阴性的小肝占位病例的诊治经验。方法我科2003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103例直径≤2cm且甲胎蛋白阴性的肝脏占位病例,根据肿瘤多发性选择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造影超声或PET—CT进行鉴别诊断,对于疑诊的94例病例行部分肝切除术。结果这四种检查手段对肝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2%、93.9%、88.9%和88.9%;本组手术病例手术并发症率低(6.4%)、预后良好,肝癌病例的1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8.8%和76.1%。结论DSA、动态增强MRI、造影超声和PET—CT检查对于小肝占位均有很好的诊断价值;手术方式宜采取肝脏部分切除术;小肝癌病例手术风险小、预后好,对于疑诊病例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肝管汇合变异在肝门胆管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2002年1月~2007年3月本院就诊的肝门胆管癌(或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术前磁共振胰胆管显影(MRCP)检查,发现存在左、右肝管汇合方式变异患者24例,其中16例评价有潜在手术切除可能的患者行手术探查,对该16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术前MRCP检查发现的肝管汇合变异均经手术证实,MRCP诊断肝管汇合方式变异的准确性为100%;16例患者中右后叶支直接汇入左肝管7例(43.8%),呈“三叉戟”状5例(31.3%),右后叶支直接汇入肝总管2例(12.5%),右前叶支直接汇入左肝管2例(12.5%);手术切除9例(56.3%)。其中R0切除5例(31.3%),R1切除3例(18.8%),R2切除1例(6.3%);术后发生并发症2侧.1例患者死于术后胆漏,结论:肝门胆管癌患者中肝管汇合变异较常见,术前MRCP检查能较;隹确的发现这种变异;有些肝管汇合变异是对手术有利的,通过合理的手术入路,利用这些变异,能提高部分患者、尤其是Ⅲ和Ⅳ型等高位胆管癌患者手术切除的成功率。并有利于选择合适的胆肠吻合方式及避免术中胆道误损伤,提高手术切除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