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器官保存的原理及要求,指出一种成功的器官保存液的组成应满足五个要求:1、减少由于低温保存导致的细胞水肿;2、防止细胞的酸化作用;3、防止灌洗保存过程中的细胞间隙膨胀;4、防止氧自由基损伤;5、提供再生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底物。并对UW、HTK液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器官移植医学的飞速发展,对器官保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目前供者短缺的情况下临床大量应用边缘供者和心死亡供者,这对传统的器官保存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器官保存领域的最新进展主要体现在保存液的改进和保存技术的发展方面,开发高效、价廉且适合我国国情的多器官保存液将是近期我国器官移植界的主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3.
大鼠肝脏保存中不同器官保存液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3种目前国内常用的器官保存液对供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UW液、HC-A液和WMO-1号液灌洗并保存大鼠肝脏,于保存后0、12、24h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供肝细胞凋亡情况,并将保存24h的肝及行大鼠原位全肝移植,观察受者的3d存活率。结果 3种保存液保存的肝脏均在保存12h时出现细胞凋亡,HC-A液级瑟WMO-1号液组的凋亡指数(AI)高于UW液组(P〈0.001),而HC-A液组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不同器官保存液的基础上,我们先后开发了SDMC-1、2液,可有效应用于离体心脏的保存。为了提高肺保存的效果,我们将保存液中加入硝酸甘油(NTG),用于供肺的灌洗及保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不同保存液保存小肠的效果评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评价乳酸林格(LR)液、Euro-Collins(EC)液、高渗枸橼酸嘌呤(HC-A)液和武汉医学院器官1号(MWO-1)液保存猪小肠的效果。方法 根据不同保存液将动物随机分成4组,每组又根据保存时间不同分成3个亚组,供肠保存2后行自体移植。结果 小肠保存10小时后移植,术后3周各组受体的存活率均为100%;保存18小时,LR液组、EC液组、HC=A液组和WMO-1液组受体的存活率分别为60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大鼠原位肺移模型,研究长征-1号多器官保存液保存肺的效果。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组照;以平衡液灌洗供肺,并立即移植;CZ-1液组;以CZ-1液灌洗供肺,保存8小时后移植;Euro-Collins液组,以Euro-Collins液灌洗供肺,保存8小时后移植。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山东医科大学心脏液2号(SDMC-2)的基础上,开发有利于肺保存的器官保存液。方法30条Beagle犬随机分为3组,每组供、受体各5条,供体左肺经3种保存液于4℃保存12h;然后行受体左肺移植,测定并比较再灌注后的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对保存末及再灌注后肺组织标本进行电镜观察。结果(1)保存-移植再灌注后,3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PAP升高,PaO2降低(P〈0.01);超微结构均不同程度损伤。(2)改良SDMC-2液保存组再灌注后即刻、0.5、1h的MPAP无明显变化,均低于相应时间的低钾保存液(LPD液)、SDMC-2液保存组(P〈0.05);PaO2则高于相应时间的LPD液、SDMC-2液保存组(P〈0.05)。电镜显示:改良SDMC-2液保存组肺组织超微结构损伤最轻。结论改良SDMC-2液具有优良的保存效果及抗再灌注损伤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从肺组织病理学角度,评价低钾右旋糖酐(LPD)液对无心跳供体(NHBD)肺的保护作用。方法 左侧供体肺使用LDP液采用顺行和逆行灌注技术。对在4℃灌注液中保存6、12、18、24h和缺血-灌注1h的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随着冷保存时间的延长,供体肺组织病理变化并不明显。仅12、18和24h组可见灶状肺泡萎陷;缺血-再灌注组的肺小动脉及血管内充血,部分肺泡壁血管充血伴周围炎性细胞渗出。结论 LPD液可以安全的应用于临床尸体肺移植术。LPD液优良的保存效果使其可以扩大供体肺的数量和延长供体肺的安全缺血时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供肾保存新技术。方法 用自制的器官保存液 (GPC Ⅱ 3)以间歇低温灌流保存的方法 ,对兔肾进行 0~ 1 92h的连续保存 ,观察其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 肾脏在保存 0~1 2 0h期间的组织结构正常 ,保存到 1 4 4h时 ,肾脏的光镜下结构也基本正常 ,但电镜下见肾小管上皮线粒体嵴明显减少等改变。结论 用GPC Ⅱ 3保存液以间歇低温灌流法 ,能在形态结构上保存兔肾 1 2 0h ,是有效的器官保存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自制多器官保存液(self-designed multi-organ preservation solution,SMO)对大鼠肝脏低温保存的效果.方法 使用SMO液、UW液和肾脏保存液保存大鼠肝脏6、12和24 h后进行肝移植,观察移植后12 h肝功能改变和移植后14 d大鼠存活情况.结果 SMO液保存24 h之内,肝脏的形态学观测无明显改变.SMO液组与UW液组TB、ALT和血清透明质酸同步升高;肾脏保存液组显著升高,与SMO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027,70.280,34.349,71.532,446.544,303.408,P<0.05).SMO液组肝移植后14 d大鼠存活情况良好.结论 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证实,SMO液与UW液在保护肝脏功能方面作用相当,优于肾脏保存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Celsior(CS)液与UW液对大鼠无心跳供者(NHBD)供肝的保存效果.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作为肝移植的供、受者.通过阻断大鼠主动脉和膈上下腔静脉10 min的方法,制备和获取NHBD供肝,并采用不同的器官保存液灌注和冷保存供肝.随机将受者分为4组.CS8 h组:受者采用经CS液灌注和冷保存8 h的供肝移植;UW8 h组:受者采用经UW液灌注和冷保存8 h的供肝移植;CS16 h组:受者采用经CS液灌注和冷保存16 h的供肝移植;UW16 h组:受者采用经UW液灌注和冷保存16 h的供肝移植.受者门静脉开放前、开放后1、3及6 h,取各组受者的静脉血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内皮素1(ET-1)、白细胞介素1(IL-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观察和比较各组受者的胆汁生成量、移植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及术后7 d内的存活率.结果 NHBD供肝经UW液灌注后呈"花斑"状,肝叶边缘灌注不良,经CS液灌注后肝叶边缘灌注良好.CS8 h组和UW8 h组受者的胆汁生成量分别为(0.21±0.01)ml和(0.10±0.02)ml(P<0.05).门静脉开放后1、3及6 h,CS8 h组受者的血清ALT及AST水平明显低于UW8 h组(P<0.05),门静脉开放后1、3h,CS8 h组受者的血清ET-1、IL-1及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UW8 h组(P<0.05);CS8 h组受者移植肝肝窦扩张、门静脉充血及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学改变明显轻于UW8 h组,CS8 h组和UW8 h组受者术后7 d的存活率分别为58.3%和25.0%(P<0.05).CS16 h组和UW16 h组受者各时点的胆汁分泌量、血清ALT、AST、ET-1、IL-1及TNF-α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者均在术后3 d内死亡,两组受者移植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无明显差异.结论 CS液对大鼠NHBD供肝的保存效果优于UW液,这可能与UW液较CS液粘稠及CS液能够减少枯否细胞的激活有关;NHBD供肝的冷保存时间不宜超过16 h.  相似文献   

12.
HOE-642联合改良K/Mg冷血心麻液对犬供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HOE-642联合改良K/Mg冷血心麻液提高犬供心的保存效果的作用。方法雄性成年杂种家犬32只,随机分为整合组和常规组(每组16只,供、受者各8只)。(1)整合组:供心保护采用HOE-642联合改良K/Mg冷血心麻液的“整合策略”;(2)常规组:供心保护采用临床上常规方法。所有动物的供心均冷浸浴保存4h,心脏移植用原位标准法。记录不同时段的心功能指标;实验结束后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并测定心肌含水量。结果每组各1例主动脉开放后因主动脉吻合口漏血,失血陛休克死亡,剔除出实验;其余动物均成功脱离体外循环。整合组的移植心脏左心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恢复指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整合组心肌组织含水量显著小于常规组(P〈0.05);整合组心肌细胞亚细胞结构的保存亦优于常规组。结论临床常规方法和HOE-642联合改良K/Mg冷血心麻液的“整合策略”,均可安全冷保存供心4h,但后者能进一步减轻心肌水肿、维持心肌细胞结构完整、促进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功能的恢复,具有更佳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3.
自制SDMC-2液对离体大鼠心脏低温保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开发一种应用简便、保存效果好的新心脏保存液。方法:实验动物采用SD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A组),Stanford液保存组(B组),SDMC-1液保存组(C组),SDMC-2液保存组(D组)。实验组中,每组心脏均经某一种液体停搏、灌洗并保存8h,然后通过Langendorff灌流装置再灌注,分别测定保存未及再灌注后心肌的ATP、肌酸激酶(CK)、含水量及组织学检查,以及左心室功能的恢复、冠脉流量(CF)。结果:B、C、D三组各项检测指标与A组比较均有不同和程度降低(P<0.05或0.01)。左心室功能指标;D组优于B、C组;CF:D组高于B、C组;ATP、CK含量:保存末及再灌注后D组优于B、C组,再灌注前后比较,B、C组降低;B组水含量高且再灌注后加重;电镜:D组细胞结构损伤轻,B组损伤最重。结论:SDMC-2液配方更为合理,长时间低温保存离体心脏,效果优良。可直接用于心脏停搏、原位灌洗、保存及移植过程中的灌注,简化了心脏保存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自制的KYL液对大鼠肝脏低温保存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肝脏非循环离体灌注模型(noncirculated isolated perfusion of ratliver,IPRL),随机以KYL液和UW液对大鼠肝脏保存0、4、8、16、24、48h,测定灌注流出液氧自由基代谢产物(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检测肝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检测肝细胞凋亡率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同时设生理盐水保存阴性对照组,了解器官保存液对大鼠肝脏有无保护作用。结果 KYL液保存的大鼠肝脏肝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较UW液保存者低,灌注流出液MDA和SOD含量与UW液保存者相近,两者肝细胞凋亡率及凋亡基因表达情况相近,光、电镜观察两者形态学变化基本一致。两组所有指标均较生理盐水保存组好,说明两种液体对大鼠肝脏均有保护作用。结论 自制的KYL液对大鼠肝脏的保存效果在钙拮抗方面略优于UW液,在抑制细胞凋亡方面与UW液相当,而在防止细胞水肿方面较UW液稍差。  相似文献   

15.
临床肾脏保存2086例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高渗枸橼酸盐腺嘌呤(HC-A)肾保存液2086例临床应用经验。方法:1980年8月至2000年12月连续2086例肾移植,供肾采用HC-A肾保存液保存。按冷缺血时间分组观察移植后血肌酐,移植肾存活率和平均存活时间。结果:冷缺血时间<12h(573例)、12-24h(779例)和>24h(734例)组移植肾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9.32、10.93和7.23年,后者与前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移植后血肌酐、移植肾存活率在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约3.16%的移植肾因保存问题出现肾功能异常。结论:应用HC-A肾保存液可取得较好的近期肾功能恢复和长期移植肾存活,冷缺血时间以24h内最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新型器官保存液Lifor液对猪肾脏的低温保存效果。方法 24只白色杂种猪,随机均分为Lifor液保存组和威斯康星大学保存液(UW液)组各12只,建立离体肾脏非循环灌注模型,供肾取出后分别以0~4℃的Lifor液和UW液灌注并低温保存,再根据保存时间随机分成2个亚组,分别为保存24h、48h组,然后行猪自体肾移植。比较两组肾脏低温保存结束后其病理学及肾皮质三磷腺苷(ATP)含量的改变,并观察自体肾移植后肾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供肾离体保存24h、48h后,Lifor液组与UW液组的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基本一致,肾皮质AT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两组血清肌酐水平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for液低温保存肾脏的效果与UW液相当,且成本低廉,因此更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 的研究SMO保存液对犬肾低温保存期间线粒体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犬离体肾脏单纯低温保存模型,分别采用0~4℃的SMO保存液、HTK保存液和UW保存液对犬肾进行灌注和保存,并根据所用保存液的不同分为SMO组、HTK组和UW组。分别于低温保存2、24、48和72h后取各组的肾组织皮质标本,进行病理学观察并应用氧电极(Clark)法测定肾组织细胞线粒体的呼吸控制率(RCR)和磷/氧比(P/O)。结果 犬肾在保存48h和72h后,SMO组肾组织病理学改变较HTK组轻;保存24h内肾组织RCR与HTK组无明显差异,但其余时间点均高于HTK组(P〈0.05),保存72h时差异最为明显(P〈0.01)。SMO组犬肾保存2h后,肾组织的P/O比值与HTK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保存24h后则明显高于HTK组(P〈0.05)。SMO组与UW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MO保存液在减轻细胞形态学改变和保持线粒体整体功能方面显著优于HTK保存液,与UW保存液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8.
不同器官保存液对成人胰岛分离、纯化及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器官保存液保存胰腺对胰岛分离、纯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成人胰腺为研究对象,分别以高渗枸橼酸钾溶液(HCA液)与威斯康新大学器官保存液(UW液)灌洗、保存胰腺,进行胰岛分离及纯化,比较两组分离、纯化后收获的胰岛数及胰岛当量数(IEQ),并在体外评价其功能。结果两组在胰腺重量、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没有明显差异的情况下,胰腺分离、纯化后所获得的胰岛数及胰岛当量数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纯化后的胰岛细胞在体外低糖与高糖刺激下,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及C肽的释放量的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两个组胰岛细胞的活率均在85%以上。结论在胰岛移植中,可以使用HCA液作为胰腺保存液。  相似文献   

19.
器官保存领域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目前器官保存领域研究比较热门的课题,包括应用氧自由基清除剂,钙离子拮抗剂和花生四烯酸代谢的抑制剂。本文介绍了器官领域中包括保存液添加剂、1保存方法及保存效果评价的新进展,并指出祖国医学中的复方丹参、山莨菪碱、川芎以及汉防已甲素等是值得研究的保存液添加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Lifor器官保存液对猪小肠的低温保存效果。方法24只白色杂种猪,随机分成Lifor液组和威斯康星大学保存液(University of Wisconsin solution,UW液)组,分别采用4℃的Lifor液和uw液灌洗并低温保存移植小肠,每组再根据供肠保存时间的不同随机分成两个亚组,分别为保存6h、9h组,每个亚组6只动物。建立猪自体节段性小肠移植模型。比较低温保存小肠结束时Lifor液组和UW液组小肠黏膜的组织病理学及三磷腺苷(ATP)含量的改变,并测定移植小肠造口输注麦芽糖后各时间点的血糖水平,观察移植后小肠吸收功能情况。结果供肠保存6h和9h后,Lifor液组与UW液组的小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基本一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保存9h的小肠黏膜形态异常,损伤较保存6h的小肠黏膜严重。供肠保存6h和9h后,Lifor液组与UW液组的小肠黏膜AT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小肠黏膜的ATP含量随保存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移植后7、14d两组小肠吸收功能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for液低温保存小肠的效果与UW液相当,且成本低廉,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