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胞粘附分子和皮肤移植后排异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用HE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20例大鼠Ⅲ度烫伤异体-自体皮肤混合移植和15例同种大鼠大张异体皮肤移植组织在移植后4~5,7,14,21和28d时细胞粘附分子ICAM-1和LFA-1的表达情况. 结果大鼠Ⅲ度烫伤后异体-自体皮肤混合移植组织中LFA-1+淋巴细胞和ICAM-1+细胞的表达均低于同种大张异体皮肤移植组织,与排异程度相一致,分别在移植后7和14d时差异显著(P<0.05).结论 ICAM-1/LFA-1不是主要促使皮肤混合移植排异反应中T细胞活化的共刺激信号,但ICAM-1+细胞和LFA-1+淋巴细胞在介导同种大张异体皮移植排异反应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细胞粘附分子和皮肤移植后排异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HE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20例大鼠Ⅲ度烫伤异体-自体皮肤混合移植和15例同种大鼠大张异体皮肤移植组织在移植后4-5,7,14,21和28d时细胞粘附分子ICAM-1和LFA-1的表达情况。结果 大鼠Ⅲ度烫伤后异体-自体皮肤混合移植组织中LFA-1^ 淋巴细胞和ICAM-1^ 细胞的表达均低于同种大张异体皮肤移植组织,与排异程度相一致,分别在移植后7和14d时差异显著(P<0.05)。结论 ICAM-1/LFA-1不是主要促使皮肤混合移植排异反应中T细胞活化的共刺激信号,但ICAM-1^ 细胞和LFA-1^ 淋巴细胞在介导同种大张异体皮移植排异反应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混合植皮时排异反应明显减弱的免疫学机制。方法:建立烧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异体表皮细胞的微量混合培养(MELR)体系,并进一步模拟混合植皮时自体皮岛的局部免疫微环境,观察免疫反应。结果:自体表皮层细胞能有效抑制MELR。结论:自体皮岛细胞诱导局部免疫抑制可能是导致混合植皮排异减弱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小鼠同种异体皮片初次移植,及以后经不同时间再次移植时,排异反应的强度和组织学变化都不相同。初次移植的同种异体皮片,于10天前后呈充血型坏死而被排异。以后间隔10~20天,再植来自同一供者品系的皮片,常出现苍白坏死型排异反应,惟排斥较初植皮片时加速。皮片再植出现苍白坏死型排异反应的时间,与受者经初次皮片移植后血清中同种异体细胞毒性抗体滴度升高的时间相一致。正常受者小鼠接受排异过皮片的小鼠淋巴细胞,或在局部植床周围注射被初次皮片和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加强致敏的小鼠免疫血清,对有关供者皮片出现加速和增剧的排异反应。而且免疫血清的局部注射,也可引起苍白坏死型排异反应,这些结果提示,后者的发生与同种异体特异性细胞毒性抗体的存在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5.
首家保  杨小辉  毛庆龙  唐哲明  梁国荣 《广西医学》2007,29(5):678-679,F0003
目的 探讨无细胞异体真皮支架与自体皮片复合移植修复烧伤、疤痕整形创面愈合后皮肤的外形和功能的疗效.方法 应用北京桀亚公司提供的J-1型无细胞异体真皮支架与自体刃厚皮片复合移植于14例共18处切痂后的烧伤创面,疤痕整形10处.结果 18处创面全部愈合,移植皮片生长良好,瘢痕增生不明显,未见明显挛缩,皮肤弹性较好.未发现对复合移植皮片的排异反应.在3~4个月的观察期内,自体刃厚皮片与无细胞真皮支架复合移植后,功能和形态优于单纯自体刃厚皮片移植.结论 J-1型无细胞异体真皮支架与自体皮片复合移植修复烧伤、疤痕整形创面愈合良好,无瘢痕增生,皮肤外观功能满意,无排异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脱细胞异体真皮加自体薄皮混合移植对深度烧伤部分修复功能和整形外科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2例深度烧伤患者,应用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薄皮移植术混合移植于31处功能部位,紧密包扎及良好固定,记录移植皮片的存活率、创面收缩率。观察随访3个月~6个月时患者的肢体外观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2例31处功能部位成活29处,2处因固定欠佳和皮下积血部分未能成活,总成活率(98±1.8)%,术后随访3个月~6个月,移植部位皮肤外观平整,色素沉着清,功能位瘢痕轻、柔软度、弹性及功能恢复良好,无排异反应。结论:脱细胞异体真皮加自体薄皮混合移植可减少功能部位瘢痕增生及畸形,改善功能和外观,缩短治疗周期且无排异反应。  相似文献   

7.
周宁  贾晓明 《广西医学》2003,25(1):44-46
传统对深度烧伤创面的处理为切痂邮票状植皮、或大张中厚或刃厚皮移植、或自体微粒加大张异体皮移植等。但这些方法常导致创面瘢痕形成 ,影响外观 ,痛痒难忍 ,在功能部位往往导致畸形和功能障碍 ,这与移植自体皮片所含真皮厚度有关 ;即使移植效果较好的全厚皮片 ,若面积稍大时 ,供皮区不能直接缝合 ,需另取自体刃厚皮片覆盖 ,为了解决供皮材料的困难 ,国内外学者都着眼于复合皮研究 ,并取得满意效果。为此我们就异体真皮加自体薄皮在深度烧伤创面的应用及免疫排异反应进行综述如下。1 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薄皮复合移植的历史背景自 1913年…  相似文献   

8.
目的 在微粒植皮和相嵌植皮基础上寻找一种新的植皮方法,使植皮区具有完整的皮肤结构的新技术。方法 将自体微粒皮涂抹在经过密集打孔的异体皮真皮面上,皮粒嵌入孔隙中,再植入创面。结果 临床应用18例次,植皮面积1%~10%,创面3~4周愈合。愈合过程异体真皮被保留下来,植皮效果类似自体全厚皮移植。结论 皮粒嵌植在异体皮的孔隙之中,形成密集皮岛,通过替代异体表皮,包埋异体真皮,使植皮区具有表皮和真皮结构,自体和异体复合移植形成的抗原屏蔽作用使抗原性较低的异体真皮长期保留下来。  相似文献   

9.
自体及异体皮肤混合移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单回顾了自体、异体皮肤混合移植法治疗大面积三度烧伤的历史。经过十余年的实践改进,目前已成为提高大面积三度烧伤治愈率的有效方法。其病理与生理基础为,皮肤混合移植后,随着受体对异体皮肤排异反应的进展,自体表皮很迅速地匐行于异体表皮与真皮之间,异体真皮在自体表皮下,变性,吸收,从而使整个创面始终得到自体表皮的保护。文章重点讨论了“夹心现象”、“排异高潮”及异体真皮去向等问题,并对进一步提高大面积三度烧伤的疗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被同种异体抗原致敏的受者小鼠,对有关供者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简称MLR)和移植皮片再次排异反应,都显示反应得到加速和增强。这种改变与抗原特异性有关,但致敏小鼠的MLR与皮片再次排异反应,所能检测的特异性再次免疫反应,维持的时间不同,前者较短而后者较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薄皮片(复合皮)移植修复深度烧伤创面,尤其是修复功能部位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Ⅱ度和Ⅲ度烧伤创面,且创面集中在四肢关节功能部位的成年住院患者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例,治疗组创面切削痂后,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自体薄层皮(刃厚皮片)进行移植修复,对照组创面则单纯采用自体薄皮片移植修复。结果:两组皮片均成活良好,近期植皮区效果较接近;经随访观察6~12个月,治疗组脱细胞异体真皮无排异反应,植皮处光滑平整,色泽及弹性良好,瘢痕增生轻,关节运动角度基本正常;对照组表皮反复起水泡,瘢痕增生重,关节运动角度较正常小。结论:复合皮移植一次性完成对功能部位深度烧伤创面的修复是一种理想的方法,皮片成活率高,远期瘢痕增生轻,关节活动功能无明显受限。  相似文献   

12.
自体异体皮混合移植的免疫学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混合植皮时排异反应明显减弱的免疫学机制。建立烧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异体表皮细胞的微量混合培养体系,并进一步模拟混合植皮时自体皮岛的局部免疫微环境,观察免疫反应。自体表皮层细胞能有效抑制MELR。  相似文献   

13.
六例烧伤总面积在39~95%,三度烧伤面积在4~7%的病人,以异体和自体皮混合移植处理三度烧伤创面。皮肤移植后不同时期换敷料时取异体皮、自体皮、异体皮和自体皮交错处的活检观察皮肤再生长情况。在移植后第三天异体皮上皮尚完整,第四天显示有核缩、核溶。自体皮上皮早在第四天已有增生,并且开始伸至导体皮下。从第11天到第19天活跃增生的自体皮上皮伸入异体皮下,并替代之。死灭的异体皮从受体脱落。异体皮和自体皮混合移植后的皮肤再生长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包括异体皮的存活和排异反应,以及自体皮的增生及损伤。用这个方法移植后,临床上见不到开放创面,但排异反应依然存在。异体皮上皮的增生没有见到。  相似文献   

14.
通过了人体断层皮片冰冻切片及分离所得的表皮层作ATP酶染色,显示出郎罕(Langerhans)细胞位于基底细胞之上,呈树突状分支,细胞之间的分支可相互交错呈网状结构。在表皮细胞(S)悬液中,应用EAIgG与郎罕细胞结合成花环,花环形成率为3.24±0.90%,并通过密度梯度分离,得到了富有郎罕细胞的表皮细胞(Se)和缺乏郎罕细胞的表皮细胞(Sd)悬液。把S、Se和Sd同时与另一个体的淋巴细胞作混合培养,20组实验的平均刺激指数为:MSLC=54.87±28.3;MSeLC=49.54±32.72;MSdLC=20.84±14.89。MSLC和MSeLC都明显高于MSdLC(P<0.01)。由于特异的Ia抗血清和补体能阻断MSLC和MSeLC反应,说明了在MSLC中,由于郎罕细胞的存在引起了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本实验为临床上异体与自体皮肤混合移植后,异体表皮的排异先于异体真皮的现象,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5.
无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在关节功能部位整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无细胞异体真皮基质(ADM)在功能部位的移植效果。方法 选择11例大面积烧伤后产生增生性瘢痕伴有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将13块经胰蛋白酶等处理制成的网状ADM与超薄断层自体皮片(USSG)重叠。一次性移植于9例患者四肢关节部位的切瘢创面上,并以邻近的断层中厚自体皮片(TSSG)移植物为对照组。2W后首次换药,定期作CS随访和组织活检观察。结果 与对照组一样。CS移植物全部成活,随访1~5年未见排异反应和瘢痕增生,外观质地和功能接近正常皮肤。真皮层无皮肤附件,胶原排列有序,仅有少量淋巴细胞散在浸润。结论 充当真皮替代物的ADM可以用于功能部位瘢痕挛缩的整复治疗。  相似文献   

16.
脱细胞异体真皮加自体刃厚皮片移植修复皮肤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方奇  袁振奋  杨蔚 《安徽医学》2007,28(6):523-524
目的观察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与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修复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2003年8月至2005年10月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与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修复5例皮肤缺损。结果4例植皮完全成活,1例植皮部分成活,经补充游离植皮后创面愈合,随访3~6个月复合移植皮肤质地柔软,弹性良好,无瘢痕增生。与自体全厚皮片移植无明显差异。结论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加自体刃厚皮片移植是修复皮肤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大面积Ⅲ度烧伤切痂创面的3种修复方法,探求真皮替代物在提高创面愈合质量的意义和价值。方法:总结笔者单位近15年来收治的大面积烧伤一次切痂面积15%TBSA以上,分别采用大张异体(异种)皮肤打洞小块自体皮嵌植法(简称“嵌皮法”),自体皮肤微粒播散移植外层覆盖异体(异种)皮肤法(简称“微皮法”)和自体皮肤细胞耕耘播种于异体真皮内移植法(简称“皮肤细胞法”),治愈出院,随访2月以上的210例患者病例资料,以术后30d和45d上皮化愈合面积占手术面积百分率及是否需补充植皮作为疗效判定标准,30d达80%以上或45d达95%以上且无需补充植皮者为优;30d在50~80%,或45d在81~94%,且此后可能需补充植皮者为良;30d在50%以下,或45d不足80%且此后需补充植皮者为差。结果:①自体皮扩大比例“嵌皮法”<“微皮法”<“皮肤细胞法”。②3种修复方法总优良率91.4%,3种方法间优良率无差异。③“皮肤细胞法”发现大部分异体真皮长时间无干枯坏死现象,异体真皮表面形成新生上皮,活检切片显示上皮细胞于异体真皮内呈团状增殖分化,14个月切片表明,除不含皮肤附属器外,既有致密的全层表皮结构,又有真皮组织结构,术后随访5年,愈合区皮肤似移植大块自体中厚皮,柔软,光滑和平坦。结论:“嵌皮法”、“微皮法”和“皮肤细胞法”均可作为大面积Ⅲ度烧伤创面的修复方法,以“微皮法”较常使用。“皮肤细胞法”因发现大部分真皮长时间未被排异,值得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侴海燕  庞素芳 《医学争鸣》2004,25(4):332-334
目的: 观察局部应用抗小鼠Thy-1单克隆抗体对小鼠皮肤移植存活时间的影响. 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脾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及移植皮片的组织学观察作为排斥反应的监测指标. 结果: 抗Thy-1单克隆抗体局部应用可显著延长小鼠同种移植皮片存活时间,CD4 /CD8 比值下降和倒置可以作为预测皮肤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的有效指标. 结论: 应用抗Thy-1单克隆抗体为大面积烧伤自体皮源不足需要异体皮移植患者延长异体皮肤移植存活时间,提供了一个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片的复合移植治疗功能部位深度烧伤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40例深度烧伤患者1周内一次性行切(削)痂术,去除坏死的皮肤及间生态组织,移植大张脱细胞异体真皮,然后切取大张自体刃厚皮0.10~0.25mm覆盖于其上.结果 本组40例患者中全部植皮成功,植皮成活率为100%,随访30~36个月,结果发现40例患者脱细胞异体真皮无排异现象,外观和质地基本接近正常皮肤.瘢痕增生不明显,关节活动无明显受限.结论 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片复合移植术修复后,外观平整光滑,瘢痕增生不明显,功能活动良好,是深度烧伤创面良好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无细胞异体真皮基质(ADM)在整形患者功能部位的移植效果。方法 选择11例大面积烧伤后产生增生性瘢痕和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将13块经胰蛋白酶等处理制成的网状ADM与超薄断层自体皮片(USSG)重叠,一次性移植于9例患者四肢关节部位的切疤创面上,并以邻近的断层中厚自体皮片(TSSG)移植物为对照,2周后首次换药,定期作CS随访和组织活检观察。结果与对照组一样,CS移植物全部成活,随访1~5年未见排异反应和瘢痕增生.外观质地和功能接近正常皮肤,真皮层无皮肤附件,胶原排列有序,仅有少量淋巴细胞散在浸润。结论 充当真皮替代物作用的ADM可以用于修复瘢痕患者的功能部位,建议在大面积烧伤后皮源紧缺的整形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