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血清白蛋白乳酸-羟乙酸共聚物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以牛血清白蛋白为模型蛋白,以乳酸-羟乙酸共聚物(PLGA)为包裹材料,探索粒径小于10μm的微球的制备方法并优化工艺。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蛋白质微球,以BCA法及微量BCA法测定微球的蛋白含量及蛋白从微球的释放。考察BSA浓度,内外相体积比,PLGA浓度,超声功率,匀浆转速,PVA浓度,PVA体积,PLGA分子量等因素对微球包封率、粒径、载药量及突释量的影响。结果通过控制不同的因素,可以得到较高的载药量及包封率、粒径在5μm左右的微球。结论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通过控制不同的因素,可得到粒径5μm左右不同载药量及突释量的具有较高包封率的微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叶酸受体靶向载紫杉醇(PTX)高分子造影剂(FOL—PLGA—PTX)的体外寻靶能力与超声显影情况。方法通过单乳化法及碳二亚胺法制备叶酸受体靶向载PTX高分子纳米微球,利用Malvern激光仪检测造影剂平均粒径和表面电位,用HPLC检测包封率和载药量,并通过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造影剂表面叶酸连接情况及和荧光抗体的结合率。体外培养人卵巢癌SKOV3细胞,观察靶向造影剂与细胞的结合情况,评价其体外寻靶能力。考察靶向造影剂经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辐照后增强超声显影特性,并以DFY型定量仪进行定量。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数据。结果叶酸受体靶向载PTX高分子超声造影剂的平均粒径为(244.43±13.32)nm,包封率及载药量分别为(86.23±1.23)%和(8.62±0.12)%;流式细胞术测得FOL—PLGA-PTX表面叶酸平均连接率高达(98.49±1.28)%,体外细胞寻靶实验中FOL—PLGA-PTX与SKOV3细胞平均结合率为(84.32±4.25)%,高于非靶向造影剂组(16.45±2.89)%(F=289.45,t=10.654,P〈0.01)和游离叶酸干预组(36.33±3.23)%(t=8.923,P〈0.01);FOL-PLGA—PTX经HIFU体外辐照前后平均灰度值分别为39.32±3.64和126.44±7.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29,P〈0.01)。结论成功制备了叶酸受体靶向载PTX高分子超声造影剂,其包封率与载药量均较高,具备良好的体外寻靶能力与HIFU辐照增强超声显影特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载尿激酶(uPA)阴离子脂质微泡,探讨其联合低频超声的体外溶栓效果。方法利用二硬脂酸磷酯酰胆碱(DSPC)、二棕榈酰磷酯酰甘油(DPPG)、PEG2000修饰二硬脂酸磷酯酰乙醇胺(DSPE-PEG2000)3种磷脂,通过机械振荡法制备阴离子微泡,再将微泡与uPA混合孵育,两者结合即得载药微泡,用粒径分析仪测定其粒径及分布。用FITC标记uPA,制得荧光标记的载药微泡,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微泡的形态及uPA与微泡的黏附情况。用Zeta电位仪分别测定载药微泡与未载药微泡的表面电荷;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载药微泡进行验证;测量加入10000、50000和100000UuPA时微泡的包封率。抽取大鼠血液制作体外血栓模型,测定载药微泡联合低频超声的体外溶栓效果。采用两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Bonferroni法进行数据比较。结果载药微泡的平均粒径为(1.76±0.29)μm,在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FITC标记的uPA成功结合到阴离子微泡表面。载药微泡的表面电荷明显低于未载药微泡的表面电荷:(-36.64±0.21)mV与(-66.33±2.38)mV,t=21.538,P〈0.05;SDS—PAGE显示载药微泡的泳道有明显的蛋白质条带,而未载药微泡没有;当uPA加入量分别为10000、50000和100000U时,药物包封率分别为(42.01±2.02)%、(33.24±1.95)%和(33.10±1.65)%(F=22.340,P〈0.05)。生理盐水组、生理盐水±超声组、未载药微泡±超声组、载药微泡±超声组、单纯uPA组的体外溶栓效率分别为(4.09±0.80)%、(8.50±1.48)%、(14.27±1.59)%、(35.72±6.31)%、(16.87±0.46)%,载药微泡超声组最高(F=48.783,t=-8.613、-7.273、-5.942及-6.908,均P〈0.05)。结论阴离子微泡能成功搭载uPA,该微泡联合低频超声的溶栓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生物可降解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制备载药微球包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并探索不同配比对释放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分子量的PLGA制备不同粒径的载药微球,并经载药微球的合理配比改善其体外释放行为,达到优化工艺、降低成本的目的。结果载药微球粒径约为20μm、分子量10 kU:24 kU的配比为1:2组,粒径为20μm、分子量为24 kU和分子量为10 kU、粒径为6μm的载药微球配比为2:1组的体外释放突释较低,且在14 d内呈线性的零级释放趋势,体外释放行为得到改善。结论 VEGF长效缓释PLGA微球经优化配比后的持续释放能力较传统VEGF微球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卡铂-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比较不同方法所得微球的形态、载药量和体外释药特点。方法采用相分离法和溶剂挥发法制备卡铂-PLGA微球,显微镜下测定微球的粒径和粒径分布,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微球表面形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微球含药量,计算包封率,考察微球体外释药行为。结果两种方法所得微球球形较好,相分离法制得的卡铂-PLGA微球,平均粒径为22~31μm,含药量为42~61μg·mg-1、包封率21%~31%;体外释放试验中药物于24h完全溶出。溶剂挥发法所得微球平均粒径为38~54μm,含药量为7.2μg·mg-1、包封率约为20%;体外药物突释率约为39%,缓释期药物释放符合Higuchi模型,PLGA75/25、η=0.19和PLGA50/50、η=0.18的微球药物释放速度常数分别为2.40h-1/2和0.85h-1/2;体外14d累计释药分别达到71%和54%。结论相分离法制备卡铂-PLGA微球含药量高,但体外释药快,没有缓释作用;溶剂挥发法所得微球药物突释率较低,体外能控制药物缓慢释放。  相似文献   

6.
GM-1 PLGA微球的制备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优化W/O/W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GM-1PLGA微球的工艺。方法以载药量为检测指标,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均匀设计法筛选影响微球制备工艺的10种因素,优化GM-1PLGA微球的制备工艺。结果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微球形态规则,粒径为(18.9±8.1)μm,载药量为4.91%,微球体外释药规律符合Higuchi方程:Q=0.153t1/2 0.03705,r=0.995。结论该制备工艺合理,为制备GM-1PLGA微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具有表面金壳以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为载体包载全氟溴辛烷(PFOB)和四氧化三铁(SPIOs)的纳米粒子,用于探究其体外超声显像和磁共振成像能力和光热杀伤肿瘤细胞效果。方法采用单乳化水包油(O/W)溶剂挥发法制备PFOB-SPIOs@PLGA纳米粒子,金种子生长法形成纳米粒子表面金壳制备;对其进行表征;通过CCK-8法评估纳米粒子的细胞毒性情况;采用超声和磁共振成像仪器观察纳米粒子的体外成像效果;近红外激光照射纳米粒子溶液观测升温效果;AM单染在激光共聚焦下观察光热杀伤肿瘤细胞效果。结果成功制备了PFOB-SPIOs@PLGA@Au纳米粒子,纳米粒子平均粒径(347±65.8)nm,粒径均一,分散性好;磁共振测得r2值为(465.23±30.39)mM-1s-1,具有体外磁共振T2成像效果;具有体外超声成像效果;近红外激光照射纳米粒子溶液10min最高温度可达45.2℃;CCK-8法检测纳米粒子对各组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影响。结论成功制备了粒径均一的PFOB-SPIOs@PLGA@Au纳米粒子,该纳米粒子具有较好的超声和磁共振T2体外成像效果和体外升温效果,且无明显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聚乳酸羟基乙酸CXCR4-miRNA纳米复合微粒在体外对人肾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运用二次超声乳化和溶剂挥发法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CXCR4-miRNA纳米粒;通过MTT法观察纳米微粒对肾癌细胞A498增殖的抑制作用;并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纳米微粒作用后A498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制备的聚乳酸羟基乙酸CXCR4-miRNA纳米粒外观呈圆型,平均粒径为280 nm,平均载药量为(0.515±0.023)%,平均包封率为50.2%。通过MTT实验证明纳米微粒可以较好的抑制人肾癌细胞(A498)的增殖,随着聚乳酸羟基乙酸CXCR4-miRNA纳米微球浓度的增加,药物作用时间越长,细胞增殖受到抑制的效果越明显。流式细胞术检测可见凋亡峰出现,细胞周期阻滞在S+G2/M期。结论聚乳酸羟基乙酸CXCR4-miRNA纳米粒具有抑制肾癌细胞A498增殖的作用,其效果与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构建介孔二氧化硅(MSN)-聚多巴胺(PDA)核壳纳米粒子(MSN-Ce6@PDA-Gd nanoparticles,MSN-Ce6@PDA-Gd NPs),探讨其应用于体内外磁共振成像及荧光成像的潜能和光热治疗效用。方法: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模板法、甲苯回流法制备氨基化介孔二氧化硅(MSN-NH2)纳米粒子,并通过静电作用包裹二氢卟吩e6(Ce6),最后采用溶液氧化法进行PDA涂覆及钆离子(Gd3+)配位后,制备获得MSN-Ce6@PDA-Gd NPs。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Zeta电位、紫外光谱等方法对MSN-Ce6@PDA-Gd NPs进行表征。采用红外热成像仪监测光热升温效果。采用细胞增殖及细胞毒性检测(MTT)法分析此纳米材料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和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细胞毒性及光热杀伤231细胞的效果。采用3.0T磁共振扫描仪观察此纳米诊疗剂的体内代谢途径及治疗前、后肿瘤大小,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及荧光成像系统观察其体内外荧光成像效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结果:MSN-Ce6@PDA-Gd NPs水合粒径为(142.10±0.29)nm,电位(-16.03±0.12)mV。Ce6的最高包封率为53.58%,负载量为17.65%。在不同浓度MSN-Ce6@PDA-Gd NPs溶液的作用下NIH-3T3和MDA-MB-231细胞存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317,P>0.05;F=2.344,P>0.05)。体外成像结果显示MDA-MB-231细胞内磁共振T1信号及荧光成像信号的增强具有浓度依赖性。体外光热治疗结果显示,随着MSN-Ce6@PDA-Gd NPs浓度的递增(0.0、12.5、25.0、50.0、100.0、150.0和200.0mg/L),激光辐照组的MDA-MB-231细胞的存活率递减;无激光辐照组在纳米粒子浓度为0.0~200.0mg/L以及激光辐照组在纳米粒子浓度为0~50.0mg/L时均表现出较高的细胞存活率,当纳米粒子的浓度为100.0~200.0mg/L时,激光辐照组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在体实验结果表明MSN-Ce6@PDA-Gd NPs可以实现对乳腺癌荷瘤裸鼠的的双模态成像以及对乳腺癌肿瘤有效的治疗作用。结论:制备了一种新型诊疗材料MSN-Ce6@PDA-Gd NPs,可成功实现对乳腺癌的体内外磁共振/荧光双模态显像和光热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制备加载化疗药物的纳米微粒,研究其性质及体外释药特点,探讨体外对人原代肝癌细胞的毒性作用,为用于临床肿瘤微血管介入栓塞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盐酸吉西他滨-复方甘草酸苷共聚物为药物载体,加载化疗药物多柔比星制备载药纳米微粒.扫描电镜观察微粒形态,纳米粒度电位仪检测微粒粒径分布及电位,高效液相色谱法计算载药率及包封率,透析袋扩散法作体外释放动力学试验,体外考察纳米药物稳定性及释药性能.CCK-8法检测纳米药物在体外对人原代肝癌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 本法制备的载药纳米微粒外观呈圆球形,平均粒径(62.83±5.19) nm,平均电位-17.9 mV;载药率、包封率分别为3.16%、66.27%;有良好的缓释特性,对人原代肝癌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本法制备的载药纳米微粒具有较好的药物缓释性及抗肿瘤效应,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抗肿瘤纳米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以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为成膜材料,内载阿霉素(DOX)-全氟溴辛烷(PFOB)的纳米级超声造影剂,并评价其体外超声显像效果及体外抗肿瘤疗效。方法应用改进的单乳化水包油(O/W)溶剂挥发法制备DOXPFOB@PLGA纳米粒子,检测其一般特性及DOX体外释放行为;应用超声成像仪观察其体外超声显像效果;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评估其体外癌细胞杀伤效果。结果成功制备DOX-PFOB@PLGA纳米粒子,平均粒径(236. 7±45. 9)nm,分散性好; DOX的包封率为(53. 52±1. 72)%,载药量为(4. 28±0. 61)%,DOX体外释放具有PH响应性(24h累计释放量(%):PH5. 7,40%; PH7. 4,15%);体外超声显像显示纳米粒子具有造影增强效果;体外细胞实验显示其具有良好抗肿瘤效果。结论成功制备集成像与化疗功能为一体的PFOB-DOX@PLGA超声造影剂,具有良好的体外超声成像效果和体外抗肿瘤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聚乳酸羟基乳酸(PLGA)为成膜材料,内载液态氟碳化合物(PFOB),外包裹金纳米壳层,构建金纳米壳液态氟碳聚乳酸纳米微囊,并进行其体外实验研究。方法运用单乳化水包油(O/W)溶剂挥发法制备包裹PFOB的纳米级PLGA粒子;以柠檬酸钠为还原剂,硼氢化钠为氧化剂制备金纳米粒子;使用静电吸附自组装法制备金纳米粒子聚乳酸微胶囊;最后采用表面原位引晶法制备金纳米壳聚乳酸微胶囊。结果金纳米粒子聚乳酸微胶囊粒子平均粒径为(268±80)nm,呈球形,分散性好;体外超声成像实验显示,金纳米壳聚乳酸微胶囊呈细腻均匀的点状密集高回声;细胞毒性试验显示材料无明显生物毒性,且体外溶液和细胞光热效果良好。结论成功制备集癌症成像与治疗为一体的金纳米壳液态氟碳聚乳酸微胶囊,具有良好的体外显像和光热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以明胶粉形式固化的干扰素α-2b(IFNα-2b)聚乙二醇/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聚物(PEG/PBT)-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缓释微球,并考察微球制备方法,基质材料,IFNα-2b存在形式[包括液态含人血清白蛋白(HSA),固态含HSA及液态不含HSA]及胶粉粒径对微球性质的影响.方法:将IFNα-2b溶于明胶溶液后,冷冻干燥,研磨制备胶粉,然后用S/O/O法、W/O/W法或S/O/W法制备微球;以粒径、包封率及释放为指标,考察微球的制备方法、基质材料、IFNα-2b形式及胶粉粒径对微球性质的影响;采用ELISA法测定IFNα-2b.结果:以液态不含HSA形式的IFNα-2b为原料药,胶粉粒径为14.5 μm,以PEG/PBT及PLGA( 9∶ 1)为混合基质材料,S/O/W法制备的微球最为理想,该微球突释约为20%,体外可持续释放19 d以上,累积释放量可达80%以上.结论:微球制备方法、基质材料、IFNα-2b形式及胶粉粒径对微球性质影响很大;将IFNα-2b以胶粉形式固化后制备微球可增加其稳定性,利于其连续释放.本研究为蛋白多肽类药物微球的制备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制备载多西他赛、吲哚菁绿的聚吡咯纳米壳微泡超声造影剂,评价其理化特性并考察其体外寻靶能力。方法 应用机械震荡法制备携药聚吡咯超声/荧光造影剂。检测并观察造影剂微泡的形态、造影剂粒径和表面电位。将造影剂放置在4℃保存,在1天、3天、5天不同的时间观察造影剂的稳定性。应用显微镜观察前列腺癌细胞摄取吲哚菁绿的情况。结果 新制备的造影剂外观圆整,颗粒直径范围为875~1516 nm,表面电位为(-22.4±1.75) m V,分布较均匀。在制备3天后,密封保存在4℃的造影剂浓度缓慢的下降,5天后其浓度明显下降。显微镜观察到前列腺癌细胞摄取吲哚菁绿成像呈绿色荧光。结论 制备的携药聚吡咯超声/荧光微泡相关理化性能较好,稳定性较高,能够被前列腺癌细胞摄取,为前列腺癌的精确诊断和光热消融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盐酸多西环素牙周用微球温敏性凝胶缓释系统。方法通过乳化一交联固化法制备盐酸多西环素羧甲基壳聚糖微球(DXY-CMCTS-MS)。采用壳聚糖和卢.甘油磷酸钠(β-GP)制备凝胶。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微球表面形态;体外动态透析法测定释药性能。结果制备的DXY—CMCTS—MS形态圆整,粒径分布较为均匀,平均粒径约25μm,载药量18.9%,包封率64.6%。DXY微球凝胶在室温下为自由流动的液体,37℃的平均凝胶时间为(1.1±0.3)min,明显低于凝胶剂的凝胶时间。微球凝胶复合载体的释药速度明显低于微球剂,体外释药曲线符合Higuchi拟合方程。结论盐酸多西环素微球温敏凝胶复合载体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可行,作为牙周用缓释制剂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评价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 acid-glycolic acid copolymer,PLGA)微米颗粒(micron particle,MP)与纳米颗粒(nanoparticle,NP)的表面特征、载药能力、药物缓释能力及细胞吞噬能力等方面来比较阐述PLGA纳米与微米颗粒在细胞预处理与修饰中的合理应用。方法 分别制备PLGA纳米颗粒与微米颗粒,并进行表征;随后,比较其载药能力,并对药物的释放特征进行测定;最后,在不同时间点通过荧光强度评价两种颗粒与细胞结合或进入细胞的能力。结果 所制备的纳米粒与微米颗粒粒径分别分布在200~300 nm和2~4 μm;两种颗粒载药量相当,分别为14.3%和14.1%;在药物缓释方面,纳米颗粒存在显著的早期突释现象;微米颗粒释放缓慢,持续缓释可达一周左右;粒径相对小的纳米粒更容易进入或与细胞结合,共孵育12 h即达到最大值,微米颗粒相对较慢,最大值出现在共孵育24 h后。结论 PLGA纳米颗粒作为药物载体更适合于急性组织或细胞保护,微米颗粒更适合于慢性持续性保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并对其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乙醇注入-超声法制备99Tcm-MIBI脂质体,测定脂质体粒径大小和包封率,对超声时间、大豆卵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等条件进行优化,观察99Tcm-MIBI脂质体的稳定性。结果 当制备的99Tcm-MIBI质量浓度为0.01 mg/mL时,平均粒径大小为(171.4±25.2)nm,包封率的平均值为(8.5±1.3)%。大豆卵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为4:1和超声时间为5 min为最佳条件。电镜图显示,制备第1天后粒径较小,形态较为规则、均匀,呈完整球形或椭圆形;30 d后粒径大小及形态未见明显改变。结论 采用乙醇注入-超声法制备的99Tcm-MIBI脂质体粒径较小、包封率高,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双氯芬酸钠微球,获得理想的释药行为。方法以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药行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确立了最佳处方;结果最佳处方为:壳聚糖分子量为150kD,海藻酸钠:壳聚糖=3:1,药物:空白微球=1:4,吸附时间为12h,吸附温度为37℃,得到药物浓度为5.0mg·ml-1结论以该最佳处方制备的微球,具有均匀的粒径和理想的释药行为。  相似文献   

19.
顺铂壳聚糖微球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壳聚糖为材料,用乳化化学交联技术制备顺铂壳聚糖微球,研究了影响微球制备的因素,在此基础上选择壳聚糖浓度(因素A)、水/油相体积比(因素B)、搅拌速度(因素C)、药物与鞯体材料用量比(因素D)、油相类型(因素E)、壳聚糖种类(因素F)及固化时间(因素G)七个因素,每个因素选择三水平,用正交实验设计安排实验,并以微球 载药量,药物包封率,粒子分布百分数为指标优化微球的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20.
氟尿嘧啶大粒径明胶微球的制备与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制备大粒径明胶微球 ,研究其体外和颈动脉栓塞化疗的药物释放特性。方法 用改良的双相乳化冷凝法制备大粒径氟尿嘧啶明胶微球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含量、药物包裹率、载药量和体内外药物释放特性。用显微照像仪测定了大粒径微球的平均粒径。在X射线监控下 ,将大粒径氟尿嘧啶明胶微球栓塞在兔颈外动脉 ,以氟尿嘧啶溶液为对照 ,不同时间点取血样测试血药浓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粒径氟尿嘧啶明胶微球粒径均匀 ,平均粒径 (2 32± 32 ) μm ,药物包裹率85 % ,载药量 12 .2 % ,体外 4 8h缓释 95 %。颈动脉栓塞后 ,可使较小用药剂量在局部较长时间内维持较高的药物浓度。结论 大粒径氟尿嘧啶明胶微球颈动脉栓塞可以显著提高肿瘤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