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信号互相关函数与神经网络的全自动图像配准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多模态非刚性变换序列图像进行配准。方法将一种新的信号处理的概念引入配准过程,以两组具有时延特性的随机信号分别描述待配准的两幅医学图像的边缘特性,继而提出一种以信号互相关函数为性能指标,通过利用神经网络的泛化能力对轮廓特征点样本进行训练以得到最优变换参数的头部断层扫描图像自动配准算法。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配准误差可达到亚象素级以下,且比之其他基于形状信息的配准算法具有寻优参数少,配准时间短,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最后该算法被成功地应用到了做过开颅手术病人的CT—MRI图像融合上。结论该方法为多模态医学图像配准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CT和MRI图像融合在颅内病变X刀治疗中的应用(附2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和MRI图像融合技术在颅内病变X刀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2 5例病变中包括动静脉畸形 5例、海绵状血管瘤 4例、大脑半球胶质瘤术后残留或复发 3例、听神经瘤术后残留 3例、转移瘤 2例、垂体微腺瘤 2例、垂体腺瘤术后残留 2例、颅咽管瘤术后残留 1例、垂体柄肿瘤病变 1例、间脑胶质瘤 1例和中脑披盖肿瘤病变 1例。图像融合前均行颅脑MRI薄层扫描及常规X刀术前CT定位扫描 ,然后将CT和MRI图像资料传输至工作站上进行图像配准和融合。结果 所有病变在融合图像上均能显示清楚 ,2例转移瘤在融合图上显示出更多的病灶。所有融合图像上的软组织结构、颅骨结构及病灶轮廓均重叠一致 ,最大误差均 <1mm。结论 CT和MRI图像融合技术在X刀治疗中的应用 ,确保了CT定位的精确性 ,避免了病变的遗漏 ,必然会提高颅内病变定向放射治疗的效果 ,并明显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尝试一种基于体表定位的二维图像配准方法,逐一实现PET、MRI和CT异机图像之间的精确三维融合.方法:输入PET/CT/MRI原始数据后采用数字化格式转换,设计"9点3面"立体定位法进行配准,在实时工作站Mimics按照信息交互自动融合模式,通过讯号叠加技术完成图像融合.结果:以肺癌患者的头、胸、膝为实例交叉试验CT+MRI、PET+MRI和PET+CT立体图像的异机融合,生成了分辨软、硬组织病变性质和位置的清晰互补影像.结论:这种先进的数字化融合算法对提高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临床意义,虽然异机融合工序目前尚未像PET+CT的同机融合那样完全成熟,但这一实验将为医学成像厂家进一步研制CT+MRI或PET+MRI同机融合设备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与MRI融合技术在脑动静脉畸形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脑动静脉畸形42例,术前均先行颅脑MRI薄层扫描及CT定位扫描,然后将CT和MRI图像资料进行图像配准和融合,根据融合后图像进行准确定位后再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结果:所有病变位置与范围在图像融合后均能显示清楚,经检测,所有融合图像的最大误差均〈1mm,全部病例均在融合图像协助下顺利完成治疗,未出现因定位失误而引发的并发症。结论:CT和MRI图像融合技术能提高颅内病变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初步评价MR与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图像配准和融合技术对Alzhermer病(AD)的诊断价值。方法 12例可能AD患者(53~83岁)和6例正常志愿者(45~71岁)行头颅MRI和PET扫描,两者间隔时间为1~32d,平均(18.2±11.6)d。分别用光盘和磁带机将MR和PET图像数据转移到图像工作站(SGIO2)上,再用统计学参数绘图(statisticalparametricmap,SPM)算法,自动行脑MR图像与PET图像的三维配准与融合。结果 PET所见完全符合AD改变者9例,可符合AD诊断、但需要与其他疾病相鉴别者3例。MRI根据特定脑结构测量作出AD诊断者11例,余1例未见异常改变。AD患者经配准处理的MRI可见内颞叶萎缩改变,PET显示大脑半球颞顶叶葡萄糖代谢减低区呈淡红色,融合图像可见大脑半球颞顶叶为红色代谢减低区。结论 配准图像可准确对比观察PET与MRI的异常改变,精确定位PET显示的病灶;融合图像增加了病灶的对比度。分析MRI与PET的配准与融合图像,全组12例患者均可作出AD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腮腺肿瘤的CT及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的CT及MRI表现,旨在提高对腮腺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0例腮腺肿瘤的CT及MRI的表现。结果:90例腮腺肿瘤中,良性肿瘤74例(82.2%),恶性肿瘤16例(17.8%)。在CT/MRI上,良性肿瘤大部分表现为位于腮腺浅叶的圆形、椭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整,密度/信号均匀;而恶性肿瘤,大部分位于腮腺深叶或跨叶,表现为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边缘不清,密度/信号不均匀,侵犯周围组织并伴淋巴结转移。结论:CT和MRI检查均能对腮腺肿瘤进行有效定位,并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和CT图像融合技术对喉癌精确放疗定位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 对10例经内镜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喉癌患者行图像融合,先行CT定位薄层扫描,然后行颈部MRI定位薄层扫描,最后将MRI图像资料拷贝至图像融合工作站进行配准和融合.结果 所有病变在融合的图像上均能清楚显示并配准满意,MRI薄层扫描可以大大弥补CT定位扫描中软组织分辨率低,病变显示范围不足的缺点,对进一步精确放疗提供可靠的信息.结论 MRI薄层扫描可以弥补CT定位图像在喉部软组织病变的显示不清晰的缺点,提高了喉癌放疗定位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螺旋CT引导下胸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半自动活检针对45例胸部病变在螺旋CT引导下穿刺活检,其中肺部病变40例,纵膈病变2例,胸膜病变2例,胸壁病变1例。结果:45例病变穿刺活检成功率为100%,诊断准确率93.3%(42/45),恶性病变准确率94.3%(33/35),良性病变准确率90%(9/10)。并发气胸5例,肺出血4例,痰中带血2例。结论:螺旋CT引导下胸部穿刺活检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CT与MRI图像融合技术在颅颌面部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基于轮廓特征的奇异值分解-迭代最近点的配准方法和基于小波鑫塔分解的融合方法进行颅颌面CT-MRI医学图像的融合。结果显示,该融合操作简便快捷、图像满意、可靠性好,获得好颅颌面的CT和MRI的融合图像。提示在临床实践中颅颌面CT-MRI医学图像的融合是可行的,可以从解剖结构复杂的颅颌面部图像信息中获得有利于诊断和治疗分析的图像依据。  相似文献   

10.
超声与CT或MRI融合导航技术在介入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超声(US)与CT或MRI融合导航技术在介入放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接受US与cT或MRI融合导航技术行多种介入诊断和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操作方法、成功率、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对38例肝脏肿瘤行经皮穿刺活检和射频消融治疗;4例肝脓肿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5例骨骼及软组织病变行经皮穿刺活检和(或)射频消融、骨水泥填充治疗.结果 38例肝脏肿瘤行1次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后,27例肿瘤达到了完全消融,随访3.0~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8个月)无复发;11例在复查期内病灶范围未见明显变化.5例骨骼及软组织病变介入治疗效果显著,成功穿刺取材.4例肝脓肿经引流后痊愈.仅1例射频消融患者发生局部皮肤灼伤并发症,无其他操作相火并发症.结论 US与CT或MRI融合导航技术充分利用了多种影像手段的优势,提高了介入操作的定位准确性和安全性,扩大了介入诊断和治疗工作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尝试一种基于体表定位的二维图像配准方法,实现PET和MRI异机图像的精确融合。方法:输入PET/MRI原始数据后采用数字化格式转换,设计"3面9点"立体定位法进行配准,在实时工作站Mimics按照信息交互自动融合模式,通过讯号叠加技术完成图像融合。结果:以肺癌患者的胸部和髋部为实例交叉试验PET+MRI二维图像的异机融合,生成同时呈现胸髋解剖结构和代谢状况的互补影像。结论:在同机设备成本昂贵、不易普及的条件下,这种异机融合无疑是现有同机成像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2.
肝脏恶性肿瘤穿刺活检致肿瘤种植的影像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 7例肝脏恶性肿瘤活检后肿瘤种植的影像学诊断。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7例 (男 6例 ,女 1例 )经手术证实为肝脏肿瘤穿刺活检致肿瘤种植转移的CT、MRI资料。 7例均行CT检查 ,3例行MRI检查。 6例行原发灶及转移灶的切除 ,1例因严重肝硬化伴有多发肝脏肿瘤而无法手术 ,仅行转移部位开放式微波固化。结果 :术前诊断有肿瘤种植CT3例 ,MRI1例 ,另外 3例无种植转移的诊断。 7例经手术证明均为活检后肿瘤种植。 3例已死亡 ,其余在随访中。结论 :鉴于超声穿刺有引起针道种植转移的可能性 ,在其它技术指标能够诊断肝细胞癌的情况下 ,应尽量避免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检查床在有、无负重,不同负重状态下,硬件配准误差对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CT)同机融合图像质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制作放射线源模型,在检查床有、无负重,负重不同状态下分别进行SPECT/CT图像采集,进行同机图像融合后用图像软件分析并测量SPECT与CT融合图像偏差程度。结果检查床上0负荷时同机图像融合配准较准确,两种图像中心偏移平均2mm。加载50kg与100kg重量后,床位移动过程中Y轴会出现偏差,最大偏差为4.3mm,平均偏差为2.3m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负重状态下床位变化导致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配准有细微偏差,但不会影响图像融合质量。  相似文献   

14.
前列腺癌是我国老年男性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目前临床上普遍应用的IMRT主要利用影像学手段进行靶区定位。单纯CT图像不能很好地分辨前列腺及周围正常软组织结构,而CT/MRI图像融合技术利用MRI软组织分辨力高的优点,可提供更多的前列腺内部组织结构信息以及帮助判断肿瘤的范围、有无被膜破坏、突破、精囊是否受侵等。行IMRT治疗前列腺癌的同时应用CT/MRI图像融合技术,能使肿瘤靶区勾画更加精准,在保证肿瘤靶区受到正常剂量照射的同时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射的剂量,从而优化了IMRT计划,达到保护周围器官、减少放射不良反应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MRI在评价腮腺肿瘤的定位、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0例腮腺原发性肿瘤的CT、MRI表现,其中良性肿瘤6例,恶性肿瘤4例。结果:10例均表现为腮腺内或腮腺区肿块,良性肿瘤形惠规则,密度(信号)较均匀,边界清楚;恶性肿瘤形态不规则,密度(信号)欠均匀,边界模糊不清:结论:CT、MRI扫描对腮腺肿瘤定位敏感,对其良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尝试一种基于特征定位的三维图像配准方法,实现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异机三维(3D)图像的精确融合。资料与方法输入PET/CT的DICOM数据后,经过三维重建和虚拟"切割",寻找人体"内部特征点",结合预选的"外部特征点"以供下一步的混合"对焦",遵循"特征提取"、"图像对位"的步骤,实施"循点择面、循面分割"。这一"9点3面"立体定位配准方案的设计首先在几何学上被证明理论可行,并在实时工作站Mimics通过信息交互自动融合模式和讯号叠加技术使图像融合最终实现。结果以肿瘤患者为例试验[PET+CT]3D图像的异机融合,生成了同时呈现代谢状况和解剖结构的互补3D影像,获得54%的检出率,虽在定量分析方面低于2D同机[PET+CT]的检出率,但在定性分析角度具备同机[PET+CT]所没有的视觉功用。结论在[PET+CT]联机设备尚未普及尤其是[PET+CT]立体融合仍未实现的状况下,[PET+CT]异机3D融合是同机[PET+CT]2D融合功能的必要的技术补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DSA结合Innova CT重建在体表区域定位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肺占位性病变患者21例,作体表区域定位后行旋转DSA采集,重建Innova CT图像,制订精确穿刺方案,在DSA导向下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结果 经皮肺穿刺活检取材41次,40牧标本取得组织病理结果,阳性率97.6%,其中1例术中发生气胸,发生率4.8%.结论 DSA结合Innova CT重建引导体表区域定位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定位准确,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在诊断肺占位性病变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 18G套管血管穿刺针引导 2 0G活检枪经皮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45例患者均为占位性病变 ,其中肺 18例、肝 16例、甲状腺 2例、纵隔 3例、颈深部软组织 2例、胸膜 3例、腹腔 1例 ,均在CT导向下以 18G套管血管穿刺针先行穿刺病灶 ,后以 2 0G弹射式活检枪取活检和 (或 )涂片。结果 :共行活检手术 47次 ,穿刺成功率 10 0 % ;取材成功率 93 .3 % ( 4 2 / 45 ) ,活检诊断率 95 .2 % ( 4 0 / 42 ) ;肝组取材率、成功率、诊断正确率 10 0 % ;肺组取材率、成功率 88.9%( 16/ 18) ,诊断符合率 87.5 % ( 14 / 16)。并发症 :气胸 3例 ,咯血 1例 ,总发生率 8.9% ( 4 / 45 )。结论 :18G套管血管穿刺针引导 2 0G活检枪经皮穿刺活检能够提高共轴法穿刺取材成功率 ,降低并发症 ,缩短手术时间 ,是一种安全、高效、简便的共轴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19.
CT导向经胸穿刺活检108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CT导向经胸穿刺活检108例;纵隔,肺门36例,周围肺野66例,胸膜6例。经手术证实和临床随访,恶性肿瘤的穿刺活检正确率为96%、良性肿瘤为54.5%、非肿瘤性病变为36.4%。4例并发症:2例气胸、2例轻微出血。无空气栓塞及肿瘤扩张。本文讨论了CT导向与电视监视,超声导向的比较,认为CT导向对深部小病灶以及组织结构重叠部位病灶比电视监视、超声导向为好。另外也分析了穿刺针与并发症的关系以及产生并发症的其它因素。并且评价了CT导向穿刺活检在临床诊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制用于鼻咽癌放射治疗定位的CT/MRI图像配准辅助装置,并且通过组织勾画差异分析使用该装置后所得配准融合图像在临床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在普通的磁共振头颈线圈中设计特定形状的头枕,保持患者在扫描时与CT定位扫描时相同的体位。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CT图像与融合图像中腮腺、下颌骨的勾画差异。结果 患者的头颈部CT、MRI图像的配准精度较未使用该装置的图像具有明显的提高,使用该配准图像得到的融合图像、组织结构位置、细节显示准确清晰。左右腮腺体积在CT图像中较CT/MRI融合图像中偏小,左腮腺体积融合和CT图像中的体积分别为(17.78±6.89)cm3和(17.17±7.02)cm3t=-2.715,P<0.05);右腮腺体积融合和CT图像中的体积分别为(19.23±8.91)cm3和(17.47±7.42)cm3t=-2.552,P<0.05);下颌骨在CT图像中勾画体积较CT/MRI融合图像偏大,左下颌骨体积融合和CT图像中的体积分别为(33.7±5.59)cm3和(34.8±6.27)cm3t=3.548,P<0.05);右下颌骨体积融合和CT图像中的体积分别为(34.46±6.08)cm3和(35.38±6.72)cm3t=3.14,P<0.05)。结论 使用该辅助装置,可以得到头颈部配准融合准确的CT/ MRI的图像,此融合图像对临床医师的组织和病灶勾画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