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田冰心  杨梦琪  杨杰  刘玲 《光明中医》2023,(13):2514-2517
失眠是多种慢性病发展的潜在危险因素,且近年来以失眠作为主要症状就诊的人数逐年上升,因此关注并及早治疗失眠对于提高生活质量和预防其他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文立足于“三焦理论”,从营卫、元气、相火、痰饮等角度分析探讨三焦与不寐的关系,重视治三焦以治不寐,强调三焦与脏腑之间的功能联系,并在此理论的指导下,配合归脾汤、温胆汤等治疗失眠的经典方剂,以期为失眠提供有益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2.
东垣一部《脾胃论》,俱以补中益气汤为主,无非培人后天元气之本。顾元气为生身之精气,而实祖于胃。故胃气有谷气、荣气、卫气、宗气、阳气之别名,要皆此元气之异称,而此气即《内经》所谓“少火生气”之气也。“少火生气”,即为真阳之气,乃生人立命之根。此火寄于肾、肝,名为相火。相火者,因君火不主令,而代君以行,故曰:“相火以位”。则此火本非邪火,而何得云元气之贼?元气在两肾命门之中,随三焦相火以温分肉而充皮肤,蒸糟粕而化精微。  相似文献   

3.
整理研究《黄帝内经》有关三焦形质理论,结合当代学者对三焦实质研究成果探讨张仲景“三焦无御营卫”的病理观,认为“三焦无御营卫”的病理、生理基础为三焦是膜与腔共同构成的遍及全身的组织器官,具有通行元气营卫、气化通调水道的生理功能。三焦之气变会引发“三焦无御营卫”的病理状态,具体机制有腠理失调、营卫失和、气机失调、气化失司、元气失资等,会产生多器官、多部位、多系统病证。对这些病证的治疗分别采用通达腠理、调和营卫、疏通气机、通利水道、通补元气等方法。“三焦无御营卫”病理观对临证辨治疑难病颇有启发,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辨三焦形质     
三焦包括多种不同的组织,性质多样,且在皮肤、肌肉、脏腑之间无处不在,既独立存在又遍布全身,为联络脏腑官窍的一个庞大复杂的网络组织。具有运行水液,通行元气及“游行相火”、“运清泻浊”之功,与现代医学的机体内环境即细胞外液有很大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本草类文献整理归纳分析,探讨调理三焦中药的性味、归经及功能属性特点,为临床治疗三焦疾病遣方用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三焦”为关键词,检索中华医典数据库本草类中关于三焦的中药,筛选明确记载具有调节三焦功效的中药,采用Excel表格对纳入文献数据进行频数分析,统计各味中药出现的频数,并对其调节三焦功能、记载年代、功效、性味、归经进行频数分析,初步归纳出具有调节三焦功能中药的特点。结果:共筛选出91味中药。其中,通行三焦之气的中药材共31味;通调三焦水道功能的中药共10味;清三焦之火的中药有28味;具有补三焦功效的中药共19味,包括补气药、补阴药、补阳药、安神药、固精缩尿药以及清热药;治疗三焦血病的中药3味,为硇砂、凌霄花、忍冬藤。记载调理三焦中药的文献以明清时期居多。从四气来看,治疗三焦病的中药药性以温性、寒性药为主。从五味来看,药味频次较高的分别是甘、苦、辛。从归经角度看,治疗三焦中药以肺、脾、肾、胃、肝、心经居多。调节三焦功能主要包括畅达三焦之气、清三焦火(热)、补三焦、通利三焦水道、治疗三焦血病。结论:以三焦为依据治疗疾病的文献以明清为主,调理三焦的中药在四气、五味、归...  相似文献   

6.
三焦为六腑之一,对其功能的认识,以本科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为代表的诸书均认为有二:一是气的通道和气化的场所;二是水液运行的道路。然而,笔者认为,三焦还有一重要的功能,即三焦还为火之道路。火为五行之一,但引入中医学的“火”同气血津液一样已成为人体的重要物质,并往往与水相对应,如唐容川《血证论》开篇即为“阴阳水火气血论”张介宾论述先天水火言:“无水无火,皆在命门”,于此可见火的物质性毋置疑。火有先后天之分,先天之火指命门之真火,它与真水构成对子而密切维系,后无之火则指脏腑之火,其在人身均有着极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相火学说为基底,通过归纳演绎,提出从“情志—三焦—相火”轴论治情志病。首先,相火是生命之火,藏于右肾,有节制的通过三焦布散于五脏,温煦五脏。五脏所藏神魂魄意志受相火温养进行正常的情志活动。其次,情志病的发生在于“情志—三焦—相火”轴发生异常。异常的情志活动、三焦通道的不畅及相火本身的异常改变均可相互影响而发生情志病,但病机关键在于相火的异常。故根据相火状态,情志病大体分为阳证和阴证两类。亢进、躁动多为阳证,见于五志过极化火引相火妄动,或者真阴不足相火上炎扰心,或者气机不畅,相火郁滞三焦。淡漠、懒动多为阴证,见于先天相火不足,或悲思过度相火不升。最后,本文提出阳证者“以三焦为通道散相火”、阴证者“以三焦为通道调畅气机、温煦相火”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8.
介绍杨莹洁主任医师从三焦辨治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经验。杨莹洁主任医师从三焦的形态结构和 实质出发,认为三焦是联系、贯通人体上下的膜系组织,三焦不仅是元气和水液运行的通道,还与营血运行关 系密切,三焦不利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杨莹洁主任医师认为慢性心力衰竭三焦不利的病理性 质属本虚标实,脏腑精气亏虚、三焦气化功能失司是三焦不利之本,气机运行失常、瘀水互结为三焦不利之 标。从三焦不利辨治慢性心力衰竭,以“标本同治,升降气机,条畅三焦”为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9.
总结胡跃强教授基于“扶阳三焦次第法”治疗顽固性失眠经验。胡跃强教授认为三焦阳虚是顽固性失眠的根本病因,从三焦阳虚导致心肺失降、脾胃气机失调、肝肾失升,分析顽固性失眠的发病机制。根据三焦是人体气血、水火运行的通道,是调和阴阳的关键枢机,阳气以温为用、常易亏易损等生理特点,在治法上采用“三焦次第法”即桂枝法宣通中上二焦,四逆法温固下焦,并倡导择时服药的诊疗思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属中医学“消渴目病”范畴,是消渴病变证,消渴病以阴虚内热为主要病机,与上、中、下三焦脏腑均有关联,尤以肾为关键。初起由于肾阴虚累及三焦脏腑,病久阴损及阳,则见阴阳俱虚。肾与三焦相通,目居高位,眼部气、血、津液的正常代谢需要肾与三焦脏腑的相互协调。肾化元气助三焦气化,肾主水液,协同三焦决渎。肾阳蒸腾使气、血、津液经三焦流注周身,肾与三焦功能正常,气、血、津液生之有源,布之有向,行之有道,运行流畅,目有所养。反之,肾之阴阳失调必会影响三焦功能,使眼部气、血、津液代谢障碍,出现气虚、血瘀、水停,导致消渴目病的发生。因此确立以“滋阴补肾、疏利三焦”为消渴目病的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11.
任建宁 《中国针灸》2023,(8):955-958
情志不畅所致失眠的病因与“少阳、三焦和亥时”的协同作用失调有关,本文探究了三者与失眠的内在联系。基于“少阳、三焦、亥时三位一体论”,提出选取手足少阳头面部经穴(风池、丝竹空、角孙等)和四肢经穴(三阳络、中渚、丘墟、侠溪等)条达少阳转枢功能,选取俞募穴(三焦俞、膻中、天枢等)和耳穴(肝、胆、三焦等)通少阳三焦之气,配合亥时建立睡眠生物钟,建立正确睡眠观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三焦气化是诸气化生之本。上焦气化化生宗气,与肺关系密切;中焦气化化生营卫之气,与脾胃关系密切;下焦气化化生元气,与肾的关系密切。三焦气化主司诸气化生,关乎脑髓与脑神;五脏通过三焦气化形成紧密联系;元气、营卫之气及宗气依赖三焦气化相互化生;上、中、下焦气化相济是诸气化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论三焦气化为气的生化之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三焦气化是诸气化生之本。上焦气化化生宗气,与肺关系密切;中焦气化化生营卫之气,与脾胃关系密切;下焦气化化生元气,与肾的关系密切。三焦气化主司诸气化生,关乎脑髓与脑神;五脏通过三焦气化形成紧密联系;元气、营卫之气及宗气依赖三焦气化相互化生;上、中、下焦气化相济是诸气化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三焦求实     
蒋贤耀 《山西中医》1989,5(1):13-15
《内经》论腑有“三焦”而合为六腑,但从《难经·三十八难》提出“脏唯有五,腑独有六者,何也?”历代便对其争论不休。由于经论不可违,即不敢疑其有无,争论的焦点就局限在形质上。脏腑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和基础,在中医学发展和急需现代化的今天,本文愿对此进行讨论,力求弄清其实质,终止这场两千多年的争论。一、“三焦”字面含义三焦之“焦”,《说文》曰:“火所伤也”,即《玉篇》之“火燃黑也”,《康熙字典》注为“火之臭味也”。除此之外,《玉篇》谓:“又炙也”。炙,则《说文》谓“炮肉也,从肉在火之上”;《诗  相似文献   

15.
三焦有部位三焦及六腑三焦之分,部位三焦是从部位上而言的,分为上焦、中焦和下焦,六腑三焦是六腑之一的三焦,它是人体津液、元气、相火运行的通道,是气化的重要场所。吴鞠通根据部位三焦创立了三焦辨证,主要用于温病的辨治,他将疾病分为上焦病、中焦病和下焦病,不仅揭示了温病由上到下的传变规律,还对临证选方用药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张怀亮教授根据六腑三焦创立了新型的三焦辨治体系,该体系注重六腑三焦通道的畅通,治疗上以宣达饮(柴胡、黄芩、半夏、陈皮、枳实、竹茹、茯苓、当归、丹参、炙甘草、生姜、大枣)为基础方,同时兼顾相关脏腑功能而加减变化,通过治疗力求三焦气化的正常进行,临床主要用于辨治内伤杂病。  相似文献   

16.
水肿,为水液异常积聚于血管外组织间隙引起的局部或全身肿胀状态,古代称之为“水病”“水气”,临床多从肺、脾、肾论治。然临床常见水肿为多因素引起,非此三脏可尽述。万晓刚教授临证时,根据三焦与水液代谢的关系,立足三焦气机升降理论,以畅利三焦、升清降浊为原则,以“汗、运、疏、利”作为祛邪之法,根据病性以“温、清、和、补”作为求本之策,以达到气行水化、利湿消肿之目的。  相似文献   

17.
膜原最先作为病位概念提出,是三焦流注腠理与玄府的气血中介转输站,是元真之气三焦气化升降、转输、沉浮、开阖的多元管道。膜原位于中焦,半表半里,为上中下三焦之必经处,故日“膜原为三焦之门户”,结合临床揭示了疾病的一种病理变化阶段,尤其在温病等急性热病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张晓梅  姜良铎  肖培新 《中医杂志》2018,(24):2151-2154
三焦是通行元气和运行津液的通道,在《黄帝内经》和《难经》中即存在有形无形之争论。随着现代医学对肠系膜、胸腹膜及淋巴系统间质组织等认识的加深,认为三焦系统贯穿上下,调节营卫之气和水液的升降出入,是上下兼表里的枢纽,也是脏腑病变通过三焦传变转移、多脏同病脏腑同病的枢纽。提出可通过疏利三焦治疗多脏同病、脏腑同病,如多脏器衰竭、免疫疾病等。  相似文献   

19.
从三焦的经典论述人手,探讨了三焦之内涵与外延,主要从三焦气化场所,三焦水液运行通道,三焦为火之道路,三焦也可生痰,三焦治痰思路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三焦运化水湿除痰消饮的功能,为临床治疗水湿痰饮从三焦人手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三焦及其功用概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代医家都曾研究三焦 ,三焦到底是什么 ?其功用如何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 :“三焦者 ,决渎之官 ,水道出焉”,似乎认为三焦如同沟渎 ,属于泌尿系统。《难经·三十一难》则说 :“三焦者 ,水谷之道路 ,气之所终始也”,又好像将其视为消化系统。一曰“三焦有名无形”,又曰“三焦有形如脂膜”。到底有形无形 ?还有言三焦为“孤府”,又有言“上焦如雾 ,中焦如沤 ,下焦如渎”既然是“孤”,何来上中下之分。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1 三焦即一焦、一元《中藏经》明确指出“三焦者 ,人之三元之气也 ,号曰中清之腑。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