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例特点:患者10年前始出现烧心、反酸和胸骨后烧灼样疼痛。症状间断发作,使用抗酸剂和抑酸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有效。1个月前症状再发,近1周症状加重,疼痛向左后背部放散,持续十多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并出现胸骨后闷胀、呕吐,进食或进水等情况可诱发。呕吐物为胃内食物,有时含有所服用的药物。再次服用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药物,效果欠佳。于2012年10月4日来本院就诊。  相似文献   

2.
胃食管反流与反流性食管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主要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sphincter,LES)松弛,引起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下段。这种现象可属生理性,常于正常人餐后出现,但因反流量不多,时间短暂,反流物即被清除回至胃内,并不致病。当有 LES 功能不良,导致频繁的 GER,量多且较持久时,可损伤食管下段粘膜而形成反流性食管炎,并能产生食管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MI)与食管裂孔疝(HH)及反流性食管炎(RE)的关系。方法具有典型反酸、烧心等症状的227例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根据BMI(单位:kg/m^2)将患者分为3组,正常组(18.5≤BMI〈24)、超重组(24≤BMI〈28)、肥胖组(BMI≥28)。胃镜诊断RE、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及HH。pH监测DeMeester积分≥15提示存在病理性酸反流。Logistic回归分析BMI与HH及RE的关系。结果RE检出率为30.0%(68/227),HH检出率为5.7%(13/227);HH中76.9%(10/13)存在RE。RE及HH检出率随BMI增加而升高(P均〈0.05),且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中B级及以上RE所占比例也随BMI增加而升高(6.4%、16.9%、31.6%,P=0.003);pH监测DeMeester积分在上述3组分别为15.9、19.8和36.9,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患者下午、夜间及24h食管内平均pH值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肥胖是HH的危险因素,OR值为7.058(95%可信区间1.294~38.488,P=0.024)。男性、超重、肥胖及HH是RE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537(95%可信区间1.350~4.766,P=0.004)、1.921(95%可信区间1.005-3.670,P=0.048)、3.305(95%可信区间1.123~9.724,P=0.030)及6.879(95%可信区间1.695~27.913,P=0.007)。结论BMI与HH、RE及其严重程度显著相关,肥胖是HH及RE的共同危险因素,HH可促进RE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食管腺癌(EAC)的发病率在西方国家以年均10%的速度递增,其恶性程度较高,较早出现淋巴结转移,预后很差。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食管腺癌的发病率亦呈现出升高的趋势。胃食管反流导致的食管黏膜慢性炎症是食管腺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伴随食管反流的患者发展为腺癌的风险提高了2~7倍,且患癌风险与反流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6.
反流性食管炎在世界范围内均十分常见,目前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及内镜下的形态学改变,其中内镜下的炎症分级与反流程度呈正相关,能较好地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于1998年制订了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及分级标准(烟台标准,见附表),本标准简明扼要,易于推广,但标准中无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通过胃镜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对反流性食管炎(RE)的诊断。方法按新的RE诊断及治疗指南(2003),通过电子胃镜进行分析。结果RE内镜下以Ⅰ~Ⅱ级为主,年龄40岁以上患病率高,临床表现反酸、烧心为主,胸骨后疼痛次之。结论内镜结合临床表现可提高RE的诊断准确性,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8.
食管炎胃食管反流与分型辨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通过内镜对207例食管炎病人的检查,就其胃食管反流与中医分型及辨治的关系初步探讨,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207例食管炎患者均通过内镜检查明确诊断,其中男126例,女81例。年龄在30岁以下15例,30—40岁的48例;41—50岁的38例;51—60岁的56例;61—70岁的41例;71—80岁的 9例。1.2 辨证分型 分为气滞、血淤、痰阳三个证型。气滞型主要表现为胸膈痞闷隐痛,咽中异物感,间或吞咽困难,嗳气则舒,脉弦舌苔淡。治用理气导滞剂。血瘀型主要表现胸骨后刺痛,进食尤甚,或呕血黑便,舌红绛或于紫,脉涩。以化瘀  相似文献   

9.
反流性食管炎1405例临床和内镜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和内镜检查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9月至2007年1月北京友谊医院诊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食管裂孔疝,并且按照洛杉矶标准进行分级.结果 1405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男女比例1.75: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患者平均年龄有一定差异(P=0.01).患者发病高峰年龄在40~60岁.根据洛杉矾标准,A、B级分别与C、D级患者间年龄存在差异(P<0.01).Hp阳性患者277例,感染率明显降低(P<0.01).合并有食管裂孔疝患者195例,与食管炎严重程度和年龄显著相关(P<0.01).结论 反流性食管炎男性患者的平均年龄较低,检出量多于女性患者.食管炎患者Hp感染率明显降低.高龄和合并有食管裂孔疝的患者食管炎更严重.患者黏膜破损较易发生在食管右半侧壁.  相似文献   

10.
非重度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运动功能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食管反流病(GORD)的主要病理基础是食管酸暴露时间延长[1]。下食管括约肌(LES)功能障碍是发生反流的主要机制。然而食管蠕动功能障碍使食管酸清除时间延长,它在GORD发病中所起的作用已更多地受到重视[2]。本文目的,在于探讨食管蠕动功能在非重度反流性食管炎(NSRE)发病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一、研究对象NSRE组:共18例,男9例,女9例。年龄为28~73岁,平均48.5岁。符合:(1)有明显的反流症状;(2)内镜证实反流性食管炎(Ⅰ~Ⅱ级);(3)除外其他食管疾病。健康人组(HS):共1…  相似文献   

11.
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通过对14年间内镜诊断的反流性食管炎(RE)病例分析,探讨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1990年至2004年间经内镜诊断的反流性食管炎3851例,按LA分级系统分级,对其一般状况、临床症状、内镜表现以及部分患者进行的食管动力检测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14年间RE占总胃镜检查人数的2.95%,而2000年至2004年间达4.25%。RE的男女性别比为3.4:1。近4年原发性RE发病年龄为(53.9±14.5)岁,其中A、B级者85.8%,C、D级者仅14.2%。RE患者行24 h食管pH、胆汁监测的pH<4时间百分比、光吸收值≥0.14时间百分比等均明显异常, 且在轻、重度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反流症状者占67.23%。反流症状的发生率在轻、重度患者中无显著差异,但相对高龄、男性、合并消化性溃疡等在重度RE中的比例明显较高。结论反流性食管炎在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但仍以轻度RE为主,老年男性、合并消化性溃疡可能是发生重度RE的危险因素,酸反流、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在RE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近年对反流症状识别率的提高有助于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流性食管炎 (RE)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 ,引起食管粘膜损害所致的病症。幽门螺杆菌 (Hp)在许多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RE与Hp的关系尚不明确[1] 。本文对Hp感染与RE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以了解Hp在RE发生中的作用。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在我院内镜室行胃镜检查 ,诊断为RE并做了Hp检测的患者12 2例 ,其中男 95例 ,女 2 7例 ,年龄 17~ 72岁 ,平均4 7.3± 15 .7岁。以下情况不纳入分析 :(1)发现其他上消化道疾病者 ,如溃疡、肿瘤 ;(2 )复查的病例及曾经有抗H…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食管24 h pH-阻抗(MII-pH)等检查方法,分析具有胃食管反流病(GERD)典型症状、并且食管MII-pH检查结果异常的GERD患者,比较分析其各亚型,即Barrett食管(BE)、反流性食管炎(RE)和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特点。 方法入选具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烧心/反流),并且食管24 h MII-pH检查结果异常的GERD患者,根据内镜检查结果分为BE、RE、NERD三组,收集患者24 h的食管pH-阻抗信息,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组间Mann Whitney检验、多因素方差分析,P< 0.05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共入组103例具有典型反流症状且MII-pH监测阳性的GERD患者,其中有15例BE患者、32例RE患者、56例NERD患者。三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构成、以及BMI无显著差异性。将三组患者的各项胃食管反流指标数值进行Mann-Whitney检验,显示RE、BE患者的DeMeester评分、pH<4反流时间百分比、长反流周期数显著高于NERD患者,具有显著性差异。BE患者的反流周期数显著多于RE和NERD患者,具有显著性差异。阻抗相关指标在三组患者之间均没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与NERD相比,酸反流对于RE和BE具有更重要的致病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常见疾病,包括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反流性食管炎(RE)和Barrett食管(BE),近年其发病率逐渐增高。目的:探讨RE、BE与各种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反流性疾病问卷筛选具有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患者,行胃镜检查检测RE、BE和食管腺癌的检出率,分析吸烟、饮酒、饮食、年龄、性别和民族与RE、BE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834例具有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患者,其中RE患者234例(12.8%);BE患者213例(11.6%),包括特殊肠化生型BE 47例;食管腺癌5例(0.3%)。蒙古族RE、BE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汉族和其他民族。饮酒者中RE和BE的比例明显升高。BE患者中-重度异型增生和食管腺癌的检出率升高。结论:蒙古族人群RE和BE的检出率较高,饮酒与食管反流致损伤的关系密切,BE为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5.
胃肠激素与反流性食管炎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反流性食管炎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近年研究表明胃肠激素及气体信使分子对食管运动有调节作用,在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胃肠激素(血管活性肠肽、胆囊收缩素、胃泌素、P物质、蛙皮素、生长抑素、阿片肽、降钙素相关基因肽、胃动素、一氧化氮、一氧化碳)与反流性食管炎发病密切相关,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反流性食管炎及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超微结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反流性食管炎与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超微结构的特点。方法随机选取反流性疾病诊断问卷调查评分(Sc)在12分以上的13例患者,经胃镜检查7例诊断反流性食管炎(A组),6例诊断NERD(B组),两组患者均取食管病理组织行透射电镜检查,其中7例患者行食管测压和24h食管pH监测检查。结果反流性疾病诊断问卷提示A、B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4h食管pH监测A组患者较B组患者存在较多的病理性酸反流;而A、B两组患者食管鳞状上皮细胞间隙增宽程度接近。结论胃食管反流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细胞间隙增宽,细胞间隙增宽可能导致NERD患者对生理性酸反流的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Jiang J  Wang H  Wang M  Wagn T  Bi C  Liu B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12):822-824
目的 探讨酸及胆汁反流在胃食管反流病 (GERD)中的发生情况及二者在GER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 5 2例有反流症状的患者行内镜检查及 2 4hpH值和胆汁反流检测。结果  5 2例受检者中 ,42例测得明显反流 ,其中混合反流占 5 9 5 % (2 5 /4 2 ) ,单纯反流仅占 40 5 % (17/4 2 )。在单纯反流中 ,以单纯酸反流为主 ,占 76 4% (13 /17) ;在混合反流中 ,以酸反流为主 ,反流程度较重 ,胆汁反流程度较轻 ;反流性食管炎在混合反流中的比例显著大于单纯酸反流 (P <0 0 5 ) ,且混合反流中的食管炎显著重于单纯反流 (P <0 0 5 ) ;反流症状发生的频率及严重程度与酸反流指数呈线性相关。结论 GERD中以混合反流为主 ;在混合反流及单纯反流中均以酸反流为主。酸反流和胆汁反流存在正性协同作用。酸反流是引起反流症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RE)的内镜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经胃镜检查确诊为RE的患者467例,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并对其临床和内镜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组内镜检出率为3.12%,高于非老年组(P<0.01);两组性别比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老年组重度RE患者所占的比率高于非老年组(P<0.05);典型症状反酸、烧心发生率低于非老年组(P<0.01);非典型症状咽部异物感、慢性咳嗽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1);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RE是老年人常见病,且男性占较大比例,其典型反流症状发生率低,易发生重度食管炎,消化内镜对RE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反流性食管炎食管外表现与酸反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食管外表现与酸反流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06年1月至2007年2月在卫生部北京医院消化科、呼吸科及耳鼻喉科门诊和住院的患者,均经胃镜检查证实为反流性食管炎(RE),具有烧心、反酸等胃食管反流和(或)RE的食管外症状(咳嗽、咽喉痛、咽部异物感、声音嘶哑等)。依据患者的主要症状分为食管外表现组及对照组(不具有食管外表现)。食管外表现组32例,对照组35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进行24 h食管pH监测,并于治疗前、后对症状积分评定。所有患者均给予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结果食管外表现组与对照组PPI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86.4%与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流性食管炎的食管外症状与酸反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0.
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的食管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Barrett食管(BE)的动力学改变。方法 经内镜检查3 400例患者,分 RE、BE、对照组,进行症状调查、食管测压、食管24h pH检测,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E与BE组间除吞咽不适外,烧心感、反酸及胸骨后疼痛的症状评分均为RE组大于BE组,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部分RE、BE、对照组间食管运动功能比较,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等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食管24 h pH检测DeMeester评分、pH<4总时间、pH<4时间的百分比等 RE、BE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但RE、BE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食管反流症状与食管黏膜的内镜下表现不一致;食管组织化生与食管运动功能间无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