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血液流变学,微量元素含量,血浆LP0水平,内分泌激素的释放方面阐述了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分型微观辨证的研究进展,并提出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以后的研究路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心率变异性(HRV)与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探索中医证的客观化。方法通过对87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与32例正常对照组HRV的频域分析,观察、分析肝肾阴虚型、阴虚阳亢型、气阴两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与正常对照组HRV各指标的差异。结果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三型之间TP、VLF、LF的差异显著,总的趋势从肝肾阴虚型、阴虚阳亢型、气阴两虚型依次降低(P<0.05,P<0.01);气阴两虚型较其他两型TP、VLF、LF、HF、LF/HF比值、VLF/HF比值、SD、LFnorm降低,HF、HFnorm升高,差异显著(P<0.05,P<0.01);肝肾阴虚型与正常对照组间HRV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HRV的部分指标可能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豪英 《光明中医》2006,21(6):12-13
妇女40~65岁由生育旺盛的性成熟逐渐过渡到老年的一段时期内,因女性机体内功能减退,细胞老化凋亡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反应出来的一系列症状称之为围绝经期综合征.  相似文献   

4.
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当于中医之"绝经前后诸证",其病机总以阴阳失调为主,病位主要在肾,兼及心、肝、脾等多脏,临床表现纷繁复杂,治疗上应以"调和阴阳"为法,强调整体辨证,突出个性化治疗,抓主症,审因辨机,用药上注重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方能收获良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76例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4例和对照组82例。治疗组给予中医辨证施治;对照组给予倍美力,安宫黄体酮口服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1.2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组治疗后血E2水平明显升高(P<0.05),FSH、LH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满意,是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指出围绝经期是肾虚为本,肾阴阳平衡失调,"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状态,以肾阴虚为其主要病机,要抓住肾阴虚这一病机关键,辨证论治。分型辨症施治,即分六型:肾阴虚症、肾阳虚症、肾阴阳两虚证、心肾不交症、肝郁症、心脾两虚证。  相似文献   

7.
王雅琴 《中医研究》2009,22(6):46-47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40岁左右开始至停经后12个月内,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精神、心理、内分泌和代谢变化的一组症候群。据统计约1/3的妇女能够通过神经内分泌的自我调节而不出现病理症状,而2/3的妇女则在绝经前后出现一些因人而异的症状,  相似文献   

8.
彭仙 《光明中医》2014,(5):1118-1120
绝经(menopause)是妇女生命进程中必然发生的生理过程。绝经提示卵巢功能衰退,生殖能力终止。围绝经期开始年龄约在40岁左右,持续时间个体差异较大,短者1年,长者高达12年,绝经的年龄一般在45~55岁。我国城市妇女的平均绝经年龄为49.5岁,农村妇女为47.5岁。  相似文献   

9.
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分型探讨与名家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因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合并神经心理症状为主的综合症,多发生于45~55岁之间。探讨中医对本病临床症状和病因病机的认识,着重从脏腑之间的关系进行辨证分型以及对各位名家用方经验进行了总结,同时指出围绝经期是一个正常生理阶段,患者精神疗法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0.
围绝经期综合征以肾虚(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两虚)居多,肾虚是致病之本。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与教育程度相关;与月经紊乱时间相关;与年龄、职业、孕产次数、初潮年龄、崩漏等相关。指出:肝郁为标,肾虚为本,肝郁气滞可见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变过程。  相似文献   

11.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的内分泌变化所引起的各器官系统的综合症候群,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现代医学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主要为激素替代疗法。围绝经期综合征属于中医"绝经前后诸  相似文献   

12.
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5-2009年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文献进行概述和分析,总结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病因病机,治疗原则、用方用药频度,为临床组方用药提供参考。除中药外,针灸和心理疗法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足穴推拿疗法和足浴疗法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有效防治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规范的治疗标准将是中医界需要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张瑞梅 《河北中医》2012,34(5):688-689
药膳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2010-10—2011-11,笔者采用辨证药膳处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36例,并与常规西医治疗3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参照《妇科疾病诊断与疗效标准》。临床表现涉及全身各系统:①月经的改变,可表现为月经紊乱、月经频发量多或淋沥出血,月经周期延长、量少直至闭经或突然闭经。②泌尿生殖系统的改变,可表现为性交  相似文献   

14.
张新萍  高伟 《江苏中医药》2011,43(10):12-13
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属中医学“经断前后诸证”范畴。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夏阳主任医师从事医疗、教学工作20余载,在妇科疾病的治疗方面经验独特。夏师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以肾虚为主,尤以肾阴虚居多,且与心、肝关系密切。笔者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夏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认识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清  许润三 《中医杂志》2006,47(2):151-152
女性在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是机体功能减退,细胞凋亡老化的一个生理过程。这种生理的变化在某些女性可以反映于外而出现的某些症状。随着人类寿命的提高,此类症状的发病率在逐渐上升。据调查,我国60%~75%的妇女在围绝经期可出现症状。其中相当部分患者症状较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且以脑力劳动的妇女及绝经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现代医学认为,其症状主要由于卵巢功能减退及雌激素不足所引起,  相似文献   

16.
围绝经期综合征主要是由于卵巢功能减退,性腺甾体激素和多种神经多肽及神经递质之间复杂相互作用,从而导致植物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与精神心理症状的出现。目前临床常采用激素替代疗法(HRT),虽然疗效肯定但由于此疗法有诸多的禁忌症及能增加围绝经期女性患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中医治疗本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现据近些年的文献资料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概况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7.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从接近绝经到绝经一年期间 ,即绝经过渡期至绝经后一年 ,历时约 4年 ,由于性激素减少、卵巢功能渐进性减退所致的一系列症状〔1〕。表现为 :月经紊乱、失眠、易怒焦虑、潮热及生殖器、心血管、骨骼、皮肤毛发等变化。眼部多出现眼胀、灼热、酸困、干涩痒痛、视物疲劳、视力波动等。 1996年以前 ,我们对就诊于眼科的这类患者用口服谷维素联合人工泪液、珍珠明目滴眼液点眼治疗 ,症状控制不好。自 1997年至 2 0 0 2年 ,根据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 ,改用中药汤剂内服治疗本病 ,取得明显效果 ,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  相似文献   

18.
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症状繁多,浮肿为其常见症状之一,有的还比较严重,因其病因病机较为特殊,故治疗上也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浮肿有所不同。笔者现结合案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周微  曲秀芬  隋晓东  高扬 《四川中医》2012,(12):143-146
通过收集整理近几年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相关文献资料,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了解目前中医对该病治疗的进展,为临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围绝经期综合征辨证分型的文献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102篇期刊文献中围绝经期综合征(PPS)的分型,通过百分位数计算结果,取累积频率为25百分位数以上的证型作为PPS的主要证型;取各证型累积频率为75百分位数以上的症状、体征作为各证型的主要症状体征;归纳出PPS中医辨证分型为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肾阴阳两虚证、心肾不交证、肝郁证、心脾两虚证。肾阳虚证的主要症状和体征为:舌边有齿痕、舌淡、舌胖嫩、形寒肢冷;肾阴虚证为:头晕、舌质红、耳鸣、烘热汗出、腰膝酸软;肾阴阳两虚证为:头晕、腰膝酸软、耳鸣;心肾不交证为:心悸、怔忡、失眠;肝郁证为:胸胁作胀或痛、精神抑郁、烦躁易怒、口苦、胸闷、善太息、脉弦;心脾两虚证为:心悸、舌淡、纳少、失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