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供精人工授精(AI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在本中心治疗的258对夫妇共行480个AID治疗周期,根据女方年龄分成≤30岁和≥31岁两组。结果:480个AID治疗周期共获得120例临床妊娠,周期妊娠率为25.00%,累积妊娠率达46.51%。≤30岁和≥31岁两组在自然周期方案中周期妊娠率分别是29.65%、13.33%,累积妊娠率分别是51.00%、25.00%,两者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在促排卵方案中,两组周期妊娠率分别为24.02%、23.81%,累积妊娠率分别为48.86%、43.48%,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随着女性年龄增长,不孕年限延长,两组AID的周期妊娠率和累积妊娠率下降,但是无统计学差异。前4个周期的周期累积妊娠率分别为24.03%、24.94%、24.69%和25.00%,无明显差异(P>0.05);第一周期与后三个治疗周期的累积妊娠率分别是24.03%、39.53%、45.74%和46.51%,有显著升高趋势(P<0.01)。结论:①在AID治疗中女方年龄增高,促排卵授精方案优于自然周期授精方案。②AID至少应进行3~4次,未成功者再求助于试管婴儿等其他辅助生殖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种因素对供精人工授精(AID)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因男方因素于国家卫计委科研所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技术服务中心接受AID手术治疗的患者2 040例,共3 889个治疗周期。探讨AID临床妊娠率与女方年龄、不孕年限、不孕类型、治疗周期数、治疗方案、手术方式的关系。结果30岁组与30~35岁组AID妊娠率(分别为25.23%、23.91%)显著高于35~40岁组和40岁以上组(分别为17.61%、9.38%)(P0.05);不孕≤5年的女性AID妊娠率(25.15%)显著高于不孕5年女性的妊娠率(20.90%)(P0.01);继发不孕女性的AID妊娠率(30.18%)显著高于原发不孕女性(22.75%)(P0.01)。AID实施第1至第4周期,每周期妊娠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24.88%、23.26%、20.92%和23.12%,P0.05)。促排周期组的妊娠率稍高于自然周期组(分别为24.15%和22.71%),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促排周期组的多胎率显著高于自然周期组(分别为5.36%和1.39%)(P0.01)。4种手术方式中宫颈管内人工授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CI+IUI)组、2次IUI组和1次IUI组的妊娠率分别为25.01%、22.33%和22.7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次ICI组的妊娠率(4.44%)最低,显著低于其他3种手术方式组(P0.01)。结论 AI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助孕方式;女方年龄、不孕年限、不孕类型是影响AID临床妊娠率的重要因素;促排卵并不增加AID的妊娠率,但会增加多胎妊娠的风险;AID治疗4个周期仍未妊娠者可寻求供精IVF-ET技术助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国男性年龄对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0月31日的IVF周期。女方按年龄分为3组:<30岁、30~34岁、35~38岁,在女方年龄分层基础上按男方年龄再分为6组:<30岁、30~32岁、33~35岁、36~38岁、39~41岁、≥42岁。比较不同男性年龄组的种植率、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结果:不同男性年龄组,女方的基础血E2、FSH、h CG日内膜厚度、取卵数、胚胎移植天数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不同男性年龄组(<30、30~32、33~35、36~38、39~41、≥42)种植率呈下降趋势:女方年龄<30岁时,种植率分别为41.1%、42.0%、39.5%、31.3%、40.7%、48.6%(P<0.05);女方年龄30~34岁时,种植率分别为40.3%、36.4%、35.1%、35.3%、29.4%、37.3%(P<0.05);女方年龄35~38岁时,种植率分别为48.2%、17.8%、25.3%、23.5%、22.1%、23.8%(P<0.05)。女方年龄30~34岁时,男方年龄≥39岁组流产率显著高于30~32岁、33~35岁2组(P<0.05)。女性年龄<30岁组及35~38岁组,不同男性年龄组流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男性年龄组妊娠率、活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男性年龄对IVF妊娠率及活产率无显著影响,对种植率、流产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影响单囊胚冻融移植周期活产结局的相关因素,探讨单囊胚移植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中心接受单囊胚冻融移植的共2 593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妊娠结局分为活产组(1 058个周期)和非活产组(1 535个周期),同时进行年龄(<35岁、35~39岁、≥40岁)和囊胚质量/发育速度分层分析,研究影响单囊胚冻融移植活产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 (1)活产组移植年龄中位数显著小于非活产组(31岁vs.32岁),移植日内膜厚度(9.2 mm vs.9.0 mm)和优质囊胚率(72.5%vs.62.5%)则显著高于非活产组(P<0.05)。(2)不同女性年龄组内随着内细胞团和滋养层细胞评分等级降低活产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并未发现不同囊胚腔扩张等级对活产率的影响(P>0.05);对于年龄<35岁和35~39岁患者,D5囊胚移植较D6/D7囊胚移植具有更高的活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龄<35岁的女性单囊胚移植活产率高于35岁以上具有相同囊胚评级的患者,并且年龄<35岁B...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严重少精子症患者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的单个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生殖医学科因男方严重少精子症为主要指征接受ICSI治疗的187对不育夫妇的临床资料,其中8对夫妇伴有男方染色体异常,单独列出分析。将最终纳入的179对夫妇的240个取卵周期按照女方年龄分为≤35岁、36~39岁、≥40岁组;按照获卵数不同分为≤5枚、6~10枚、11~15枚、≥16枚组,比较各组的移植胚胎情况及累积临床妊娠率和累积活产率。结果 179对夫妇目前的单个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为50.00%(96/192)。≤35岁组、36~39岁组、≥40岁组的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累积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女方年龄的增加,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累积临床妊娠率及累积活产率均呈下降的趋势。不同获卵数组间比较,随着获卵数的增加,可利用胚胎数显著增加(P<0.05)。获卵数≥6枚的各组与≤5枚组比较,女方年龄、无可利用胚胎率、平均移植胚胎数、平均移植优胚数、累积临床妊娠率、累积活产率均显著升高(P<0.05)。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冻融单囊胚移植周期中年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生殖中心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冻融优质单囊胚移植的1 005个周期的临床妊娠结局,根据患者年龄分为4组:A组:≤29岁(n=296);B组:30~34岁(n=389);C组:35~37岁(n=151);D组:≥38岁(n=169)。比较4组的临床结局,探讨年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4组临床妊娠率、单胎妊娠率、双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晚期流产率及早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A、B、C组相比较,D组的早期流产率、足月产率及活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至D组,早期流产率呈递增趋势,足月产率和活产率呈递减趋势。在年龄≥38岁组,早期流产率高达38.82%,足月产率41.18%,活产率仅有25.44%。结论年龄≥38岁的患者行优质单囊胚移植,妊娠率与其它年龄组无差异,早期流产率明显升高,足月产率及活产率明显降低,建议行双囊胚移植。  相似文献   

7.
供精人工授精成功率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索多种因素对供精人工授精(AID)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6 302例女性实施的15 744个AID治疗周期,探讨AID妊娠率与治疗方案、每周期AID次数(授精时机)、女性年龄、输卵管情况、AID实施周期数的关系。结果:1克罗米芬组的妊娠率高于自然周期组(P=0.003),克罗米芬组和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组、HMG组和自然周期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2每周期施行排卵前后2次AID的妊娠率(26.3%)高于只行排卵前或排卵后AID女性的妊娠率(分别为7.0%、23.7%,P均0.05);335~40岁不孕女性AID治疗妊娠率(16.5%)较35岁以下的妊娠率(26.0%)明显下降,尤其40岁以后的妊娠率(1.2%)下降更明显(P0.05);4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提示有输卵管周围粘连的女性AID妊娠率(27.4%)与输卵管通畅女性的妊娠率(2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 AID实施1个至4个周期每个周期间的成功率比较,第1周期的临床妊娠率(27.6%)最高,与第2、3、4周期的妊娠率(分别为24.7%、23.9%、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第2、3、4周期之间的妊娠率无明显差异(P0.05),5周期及以上的妊娠率(19.0%)与前4个周期相比,妊娠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孕女性的年龄是影响AID治疗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同一周期施行排卵前后2次AID的优于只行排卵前或排卵后AID的,无输卵管因素女性的AID治疗在改行供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前应至少实施4个周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失独患者接受IVF助孕时新鲜移植及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的妊娠结局,以期为失独女性胚胎移植策略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9年3月我院生殖中心接收IVF助孕失独患者(共366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移植周期分为两组:新鲜组(114个新鲜周期),FET组(252个FET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以及妊娠结局,构建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并对年龄进行分层,比较不同年龄(<35岁、35~39岁、40~44岁、≥45岁)中两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结果 FET组的男、女方年龄显著高于新鲜组,移植优胚数显著低于新鲜组(P<0.05);新鲜组的生化妊娠率(33.33%vs.24.60%)、临床妊娠率(27.19%vs.20.63%)及胚胎种植率(16.84%vs.12.78%)略高于FET组,早期妊娠丢失率(21.05%vs.33.87%)略低于FET组,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FET组活产率显著低于新鲜组(12.30%vs.20.18%,P<0.05)。不同年龄分层各组中新鲜组和FET组的临床妊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影响供精人工授精(AID)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以提高妊娠率,并评价其子代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二〇四医院生殖医学研中心2005年7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行AID助孕的5 109例患者,共计7 761周期的妊娠结局及子代出生缺陷发生率情况。结果:AID临床妊娠2 252例,周期妊娠率29.02%,累积妊娠率44.08%。女方年龄≤35岁组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35岁以上组(30.31%vs 20.18%,P0.01),不孕年限5年以下组高于5年以上组(30.83%vs 28.16%,P0.01),使用促排卵组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自然周期组(33.22%vs 28.68%,P0.01);治疗第1周期组的临床妊娠率最高(29.87%),与治疗第4周期组妊娠率(2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治疗周期组间的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D发生子代出生缺陷28例(1.40%),以心血管畸形发生率最高(6例,21.43%),其次是骨骼肌肉系统畸形4例(14.29%),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畸形各3例(10.71%),还包括唇腭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畸形各2例(7.14%)及其它系统畸形。结论:女方年龄、不孕年限及促排卵治疗是影响AID临床妊娠率的重要因素;冷冻精液行AID并未增加子代出生缺陷发生率,是一项相对安全的辅助生殖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男方年龄对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1日至2016年12月30日在我院行长方案IVF-ET助孕治疗的1 4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女方年龄分为38岁和≥38岁,又根据男方年龄再分为40岁和≥40岁,比较不同男性年龄组的患者一般情况(不孕年限、采卵数、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移植数)和临床妊娠结局(受精率、卵裂率、着床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结果当女方年龄38岁时,男方年龄≥40岁组与40岁组间一般情况和妊娠结局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女方年龄≥38岁时,男方年龄≥40岁组的着床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40岁组(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女方年龄因素影响后,男方年龄≥40岁组与40岁组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64,95%CI(0.597,1.251)];与夫妻双方年龄均35岁组比较,男方年龄≥40岁且女方年龄≥38岁组临床妊娠率显著下降[OR=0.318,95%CI(0.178,0.568)](P0.01)。结论在常规长方案IVF-ET周期中,控制女方年龄因素影响后,男方年龄对临床妊娠率无明显影响,但在男女双方均高龄状态下,男方年龄可能对临床妊娠率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长方案IVF/ICSI-ET助孕周期中患者年龄、获卵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本院生殖科首次接受黄体期长方案助孕治疗的1 76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 763个取卵周期),并根据是否获得活产将研究对象分为活产组和非活产组;根据助孕年龄不同分为25岁、25~29岁、30~34岁、≥35岁4组;根据获卵数不同分为≤5个、6~10个、11~15个、16~20个、≥21个5组。比较各组间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以及妊娠结局。结果 (1)1 763个取卵周期中分娩活婴1 036个周期,累计活产率58.76%,其中新鲜移植1 438个周期,541个周期分娩活婴,新鲜移植活产率为37.62%。活产组与非活产组比较,活产组的年龄、不孕年限、基础FSH(bFSH)、Gn使用总量显著低于非活产组(P0.05);而HCG日E2水平、获卵数、卵母细胞成熟率、受精率、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均显著高于非活产组(P0.05)。(2)不同年龄组的比较:随着年龄的增加所需Gn总量也增加,25岁组的受精率最低,30~34岁组的可利用胚胎率最高;≥35岁组的bFSH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而HCG日E2水平、获卵数、优质胚胎率、新鲜移植活产率及累计活产率均显著低于其他组(P均0.05)。(3)不同获卵数组间比较:获卵数≤10个两组的年龄、bFSH、Gn总量均显著高于获卵数≥16个两组,但HCG日E2水平、新鲜移植活产率、累计活产率均显著低于获卵数≥16个两组;获卵数≥21个组的新鲜移植活产率及累计活产率最高(P均0.05)。(4)不同年龄不同获卵数组间比较:各个年龄组的不同获卵数间的累计活产率均随着获卵数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1)年龄是影响IVF/ICSI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年龄过小或过大均影响IVF/ICSI妊娠结局;(2)获卵数是影响IVF/ICSI妊娠结局的另一重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获卵数的增加能改善妊娠结局;(3)不同年龄段获得较满意的妊娠结局所需的最适获卵数范围不同;(4)累计活产率是评价IVF/ICSI妊娠结局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影响供精人工授精成功率因素及最佳治疗方案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影响供精人工授精(AID)成功率的因素及其最佳治疗方案。方法:98对夫妇行131个AID周期,其中8例行AID联合促排卵治疗3个周期以上未孕,遂改为ICSI。结果:AID共20例妊娠,且均发生在第1—3个周期,周期妊娠率为15.3%。女性患者年龄大于35岁和不孕年限大于10年的妊娠率显著降低。精子活动率在处理前妊娠组和非妊娠组相似,而处理后妊娠组显著高于非妊娠组(0.02<P<0.05)。每周期定时授精1次与2次的妊娠率无显著差异(P>0.05)。8对夫妇行10个供精ICSI周期,有5例妊娠,周期妊娠率为50.0%。结论①无精子症患者的治疗首选供精AID;②AID的妊娠率随女性患者年龄的增长和不孕年限的延长而下降;③增加授精频率并不提高妊娠率;④当AID联合促性腺激素3个以上周期未孕时,ICSI将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对不孕症患者首次行体外受精(IVF)/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新鲜胚胎移植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首次IVF/ICSI助孕治疗并接受新鲜胚胎移植的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不同年龄组患者(<35岁组及≥35岁组)依据助孕前6个月内是否进行宫腔镜检查各自分为未行宫腔镜检查组和宫腔镜检查组,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进行1∶4匹配,比较各组患者一般情况和助孕结局的差异,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活产结局的因素。结果 <35岁患者中,宫腔镜检查组与未行宫腔镜检查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活产率和流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5岁组中,宫腔镜检查组的胚胎着床率和活产率显著高于未行宫腔镜检查组(25.98%vs.16.36%,33.04%vs.14.29%,P<0.05),但两组的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高龄(≥35岁)患者中,年龄增加会降低活产率[aOR=0.780,95%CI(0...  相似文献   

14.
不同年龄女性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及产科结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女性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妊娠及产科结局,并为不同年龄女性推荐更合理的助孕策略。方法:将2002年1月~2005年5月1 301例行IVF-ET的女性按年龄分为5组:≤25岁,26~29岁,30~34岁,35~39岁和≥40岁。回顾分析各年龄组的妊娠及产科结局。结果:种植率及妊娠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各组分别为40.8%、39.7%、33.8%、29.6%、13.9%和58.2%、60.0%、52.3%、45.7%、29.41%,P<0.05)。流产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40岁组的流产率为26.7%,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总的多胎发生率为44.5%,5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40岁组多胎率为6.7%,其他组都在40%以上,≤25岁组高达57.9%。各年龄组在产科结局方面(早产率、孕周、新生儿体重、剖宫产率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种植率、妊娠率及多胎率逐渐降低,而流产率逐渐增高,40岁后这种变化更为显著。选择合适的促排卵方案及提高卵子质量,可能有助于改进高龄女性的妊娠结局。而对于年轻女性,应根据移植胚胎的质量制定个体化移植方案,尽可能降低多胎妊娠率而不影响总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精液处理前后精子形态学变化及其对人工授精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85对共228个人工授精周期,精液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形态学分析严格按照WHO《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第5版标准,比较处理前后精子形态4%和≥4%两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以及其对女性年龄和不孕年限各组的影响。结果:处理前精子形态4%组,周期妊娠率为14.6%(14/96),处理前精子形态≥4%组,周期妊娠率为12.8%(17/132),无统计学差异(P0.05);处理后精子形态4%组,周期妊娠率为8.7%(6/69),处理后精子形态≥4%组,周期妊娠率为15.7%(25/159),无统计学差异(P0.05)。处理前精子形态4%和≥4%两组在不同女性年龄和不孕年限各组间无差异(P0.05);处理后精子形态4%和≥4%两组,当女性年龄35岁时,妊娠率分别为0(0/39)、14.3%(6/42),差异显著(P0.05);当女性不孕年限5年时,妊娠率分别为0(0/38)、14.0%(6/4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当处理后精子形态4%,女性年龄35岁或女性不孕年限5年时妊娠率明显降低,应及时行IVF或ICSI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行供精人工授精(AID)助孕患者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HPV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本中心接受AID治疗的824例女性患者的病例资料(共1 834个治疗周期)。根据女方HPV感染情况分为两组:HPV阳性组共85例(184个周期)与HPV阴性组共739例(1 650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相关参数及妊娠结局。结果 824例女性患者中HPV总感染率为10.3%,其中以16、51、52、53、58型感染率较高。HPV阳性组和HPV阴性组的一般资料、治疗相关参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总流产率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HPV阳性组晚期流产率显著高于HPV阴性组(6.9%vs.0.9%,P<0.05)。结论 AID女性患者的HPV感染呈现出"高危为主、型别多样"的特点,可明显增加AID术后的晚期流产率,给妊娠结局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自然周期和促排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结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莉  刘琦 《中华男科学杂志》2009,15(12):1112-1115
目的:比较自然周期和促排周期对不同年龄不孕夫妇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63对不孕夫妇进行的746个IUI周期。根据是否使用促排卵药物分为自然周期组和促排周期组;以女方年龄35岁为界,自然周期组和促排周期组又各分为<35岁组和≥35岁组;促排周期组又根据不同用药分为枸橼酸氯米芬+雌激素促排卵组(CC+补佳乐组)、尿促性腺激素促排卵组(HMG组)、枸橼酸氯米芬+尿促性腺激素促排卵组(CC+HMG组),比较各组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分娩率。结果:自然周期组妊娠率低于促排周期组,分别为11.35%和19.61%(P<0.01);流产率和分娩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促排卵组中CC+补佳乐组、HMG组、CC+HMG组妊娠率相似,分别为18.00%、25.00%和19.35%(P>0.05)。<35岁自然周期组妊娠率、分娩率低于促排周期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和P<0.05),流产率比较无差异;≥35岁自然周期组和促排周期组妊娠率、流产率、分娩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无论是采用CC+补佳乐方案、HMG方案还是CC+HMG方案,促排周期组IUI妊娠率高于自然周期组;女方年龄<35岁,促排周期是个好的选择,但女方年龄≥35岁,自然周期是个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男性年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按男方年龄将2008至2010年接受常规IVF-ET的夫妇170对分为3组,年龄<35岁组60例、35~39岁组77例,≥40岁组33例,观察男方年龄对IVF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着床率、妊娠率及流产率的影响。结果:3组精液量[(3.10±1.22)ml vs(2.84±1.05)ml vs(2.80±0.79)ml]、精子浓度[(54.23±26.07)×106/ml vs(60.27±24.80)×106/ml vs(60.21±27.42)×106/ml]、活动率[(53.93±13.25)%vs(56.10±16.58)%vs(51.82±15.45)%]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0岁组的(a+b)级精子的百分率[(40.97±11.91)%]低于<35岁组[(48.47±11.78)%]和35~39岁组[(46.84±13.51)%],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40岁组精子正常形态[(11.76±5.97)%]与<35岁组[(15.25±6.94)%]相比,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方年龄≥40岁组的受精率(81.52%)、卵裂率(82.61%)、优质胚胎率(52.33%)、植入率(18.06%)、妊娠率(33.33%)与男方年龄<35岁组(分别为83.18%、82.68%、56.99%、22.40%、40.00%)和35~39岁组(分别为78.78%、80.66%、55.01%、21.74%、38.9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方年龄≥40岁组患者的流产率(36.36%)与男方年龄<35岁组(8.33%)相比明显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男性年龄对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和精子正常形态率有一定影响,而与受精、胚胎质量、植入率、妊娠率、流产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父亲年龄≥40岁对不孕夫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治疗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国内外有关父亲年龄≥40岁对不孕夫妇体外IVF-ET术后妊娠、流产和活产影响的研究,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1篇,其中包含父亲年龄≥40岁组872例,父亲年龄40岁组532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父亲年龄≥40岁组的妊娠率(OR=0.80,95%CI:0.69-0.93,P=0.004)、生化妊娠率(OR=0.75,95%CI:0.57-0.99,P=0.04)和临床妊娠率(OR=0.74,95%CI:0.61-0.91,P=0.004)显著低于父亲年龄40岁组,其流产率显著高于年龄40岁组(OR=1.62,95%CI:1.05-2.51,P=0.03),在活产率方面两组无差异(OR=0.74,95%CI:0.40-1.37,P=0.34)。结论父亲年龄≥40岁会降低不孕夫妇IVF-ET术后妊娠率,增加流产率,但是不影响活产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供精人工授精(AID)周期活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中心接受AID助孕的1 948对夫妇的4 510个AID周期的临床资料。按助孕结局分为获得活产组(n=889)和未获活产组(n=3 621),比较两组的女方基本资料及周期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AID周期活产的影响因素,并应用ROC曲线确定各影响因素预测AID周期活产的临界值。结果 AID周期活产率为19.71%(889/4 510);与未获活产组相比,获得活产组女方较年轻[(27.76±3.13)岁vs.(28.32±3.42)岁]、孕前体重指数(BMI)较低[(21.51±2.60) kg/m2vs.(21.80±2.91) kg/m2]、周期序号较小[(2.05±1.03) vs.(2.13±1.14)]、排卵日子宫内膜较厚[(10.01±2.11) mm vs.(9.81±2.04) mm](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方年龄(OR=0.953,P<0.001)、孕前BMI(OR=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