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了解短肠综合征患者行家庭肠外营养的真实体验,为临床制定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目的抽样法选取12例短肠综合征行家庭肠外营养患者,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用Colaizzi 7步法分析资料。结果 提炼出3个主题:家庭肠外营养的积极体验(改善营养状况、获得家庭归属感、自我管理意识及能力增强);家庭肠外营养的负性体验(睡眠障碍、活动受到限制、伴随和/或潜在的并发症、负性心理情绪);对家庭肠外营养的需求(对专业医护人员培训及指导的需求、对医疗资源及政策支持的需求的需求)。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医护人员应重视患者的负性体验,通过有效干预方法解决患者在HPN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以保障HPN顺利安全实施。接下来本研究中心将收集不同疾病实施HPN的患者资料,并联合其它中心开展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短肠综合征患儿照护者照顾过程中的负担体验,为制订个体化的有效护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设置访谈提纲,于2021年7月1日—9月1日对16名短肠综合征患儿照护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现象学7步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结果 短肠综合征患儿照护者的负担体验可归纳为...  相似文献   

3.
肠外营养护理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刘以娟  朱丹 《护理研究》2002,16(11):635-637
肠外营养在 2 0世纪 70年代进入我国临床 ,现已经过近 3 0年的发展 ,在大中型医院得到了广泛而安全的应用 ,极个别医院已开始尝试家庭肠外营养支持。伴随着医疗新技术的应用和旧方法的革新 ,相应的护理也不断革新以适应临床。本文就目前国内肠外营养的护理现状等问题进行综述。文中所述的肠外营养包括全胃肠外营养和部分胃肠外营养。1 肠外营养的应用范围  据报道 ,肠外营养主要为普外科各种大手术前后的营养支持 ,病种涉及重症胰腺炎、各种胃肠肿瘤、肠炎性疾病、短肠综合征、肠瘘等 ,内科主要用于肿瘤放化疗病人、晚期肿瘤病人、慢性消…  相似文献   

4.
肠外营养支持已被公认为20世纪外科的重大进展之一。目前在基层医院需长期肠外营养的病例极少。2003年6月-2005年7月笔者对1例短肠综合征病人应用全肠外营养(TPN)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总结1例Ⅰ型短肠综合征伴肌少症患者行家庭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方法 患者住院期间给予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病情平稳切耐受全肠内营养支持后出院行家庭肠内营养支持(Home enteral nutrition,HEN)。出院前,为患者进行个体化宣教并制定量化的运动处方,在HEN期间,动态监测患者营养状况并及时调整营养方案,对患者进行规范化护理随访并及时处理相关并发症,使患者顺利完成HEN治疗。结果 经过近3个月的HEN治疗,患者营养状况明显好转,肌少症相关指标也得到明显改善,一般状况良好,经评估后符合造口还纳术指征,再次入院行造口还纳术,术后恢复肠道连续性,顺利出院。小结 此例患者为短肠综合征伴肌少症,肠内营养支持结合运动十分重要。HEN专业团队指导及患者较高依从性是顺利、安全、有效实施HEN治疗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6.
詹若朝 《家庭护士》2009,7(14):1253-1254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在短肠综合征病人术后早期的应用效果.[方法]9例短肠综合征病人术后24 h开始营养支持,术后7 d~11 d试口服5%葡萄糖盐水,少量多餐,逐渐到流质和半流质饮食,营养期间定时测血糖、电解质及肝肾功能、体重等指标,观察进食后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情况及腹泻的次数,并做好护理.[结果]病人术后42 d~50 d可进半流质饮食,治愈出院.[结论]短肠综合征术后早期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有利于康复.  相似文献   

7.
肠外瘘患者营养支持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营养支持是肠外瘘的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随着营养支持方法与途径的不断改进,肠外瘘的治愈率大大提高。总结了肠外瘘患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的监测、护理及特殊营养物质应用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时机理论,探讨肠造口新生儿家长在疾病不同阶段的照护体验,为制订相应的护理支持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法,选取2020年3月—12月在苏州市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43名处于不同阶段的肠造口新生儿的家长,对其进行非结构式访谈,应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及提炼主题。结果 遵循时机理论,提炼出肠造口新生儿家长5个不同阶段照护体验的主题。①诊断期:情绪反应复杂,应对能力不足。②稳定期:不确定感增加,支持需求强烈。③出院准备期:缺乏信心,焦虑无助。④调整期:渴望专业支持。⑤适应期:积极适应,收获成长。结论 肠造口新生儿家长在疾病不同阶段的照护体验是动态变化的,医护人员应有针对性地给予其个性化的支持与指导,以帮助肠造口新生儿家长顺利度过特殊时期,增强家庭护理的延续性。  相似文献   

9.
危重病救治中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病人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效果。方法对我院ICU中56例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肠内营养支持组32例,肠外营养支持组24例。结果本组病人52例康复,4例死于原发病。经肠内营养支持后,血清前蛋白明显升高(P<0.01),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亦有升高(P<0.05);而肠外营养支持后,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对比,肠内营养支持组病人血清前蛋白和白蛋白均高于肠外营养支持组(P<0.05),上臂肌围和肱三头肌皮皱厚度无显著差异。结论ICU危重病人救治中,应根据疾病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方式,肠内营养有更好的代谢效应及营养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癫痫患儿父母出院准备情况,为提供科学有效的出院准备服务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月在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13例癫痫患儿的父母为研究对象,通过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七步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及提炼主题。结果 癫痫患儿父母出院准备需求可归纳为4个主题,即心理需求、信息需求、多方支持需求和构建延续性护理平台的需求。结论 癫痫患儿父母在患儿出院前有较高需求,医护人员应提供系统化出院准备服务,提高出院后居家照护水平,促进患儿的康复,提升患儿及其父母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总结37例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早产儿的护理经验。肠外营养支持采取周期性静脉营养法,即在小于24 h内供给全天静脉营养需要量,特别是在夜间停止静脉输注;给予早期肠内喂养,有利于预防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禁食和鼻饲喂养期间积极给予非营养性吸吮,以促进肠道蠕动,以刺激患儿胃泌素和胃动素的分泌;保持大便通畅,使含有胆红素的胎便或粪便及时从体内排出,干扰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做好利胆药物(熊去氧胆酸)的用药护理,预防感染等。本组35例患儿康复出院,2例患儿因病情危重转院治疗。  相似文献   

12.
营养支持是关系到重危病人和术后病人预后和康复的关键措施之一[1],肠内营养不仅能起到肠外营养的能量支持作用,更因其维护肠道屏障的功能,能显著降低感染发生率,减少脏器衰竭的发生率[2-3].现将我院在DSA监视下行鼻肠营养管置入的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手术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52例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于手术前2天及术后1~6d采用全营养混合液进行肠外营养治疗。结果 无吻合口瘘、脓胸等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均治愈出院;与肠外营养支持有关的并发症有血胆红素升高4例。高血糖4例。无导管并发症及感染发生。结论 对食管癌手术患者,适当的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有助于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COPD机械通气患者肠内加肠外营养支持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肠内加肠外营养支持与单纯肠外营养支持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将60例需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肠内加肠外营养支持组(30例)和肠外营养支持组(30例),予等热量、等氮量的营养支持,观察胃肠并发症及高血糖、二重感染发生情况,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单纯肠外营养组,并发症多,易发生高血糖、二重感染及胃肠功能衰竭。肠内加肠外营养支持组并发症少。能有效保护胃肠功能,降低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结论COPD患者机械通气时,实施肠内加肠外营养,不仅有效防治胃肠功能衰竭,同时减少并发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李艳红 《临床医学》2013,33(2):85-86
目的探讨重症脑炎患儿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对比分析。方法将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周口市中心医院诊治的48例重症脑炎患儿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糖(GLU)的变化情况,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肠外营养组相比,肠内营养治疗后ALB明显增高,ALT、GLU水平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脑炎患儿,早期应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改善患儿的预后质量,促进脑损伤后胃肠动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创伤应激后出现营养不良情况下给予联合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52例重型颅脑外伤住院患者,在获得血流动力学稳定后给予联合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观察营养支持前及营养支持7、14 d时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血糖、血脂、电解质、肝功能的变化。结果经过联合营养支持后,营养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均有上升,与营养支持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联合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是该类患者综合治疗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短肠综合征患者营养康复治疗的护理要点,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短肠综合征患者4例,进行分阶段营养支持和营养康复治疗.结果:4例完成预定治疗方案患者的营养状况明显改善,恢复经口饮食,腹泻减少,2例完全脱离肠外营养.结论:对短肠综合征患者施行规范的营养康复治疗和细致良好的护理措施,是促进其康复以及防治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金凤娟 《天津护理》2008,16(2):122-123
肠外营养(PN)也称全肠外营养(TPN),是短肠综合征、吸收不良以及严重肠炎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这种营养治疗同样适用于营养平衡失调或癌症根治术后恢复不良的病人.这些病人在恢复肠内饮食前需要数周或数月的肠外营养,其中有些甚至需要长期进行全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深入了解重度烧伤患儿父母在患儿烧伤不同病期的照护体验,以期为提供适合患儿父母需求的护理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7月至2015年1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解放军第181医院烧伤科收治的16名重度以上烧伤患儿父母作为访谈对象,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16名重度烧伤患儿父母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的深入访谈,并以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提炼出关于重度烧伤患儿父母在患儿烧伤不同病期的照护体验的主要主题共6个,即承受较重的心理负担、生活重心转移、承受多重压力、信息支持不足、被患儿的护理问题困扰及期待心理。结论重度烧伤患儿父母在患儿烧伤不同病期的照护体验各有不同且动态变化,医护人员应及时为其提供情感支持,满足患儿父母的信息和技能需求;同时,呼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普及公众烧伤预防和急救知识,为患儿及其家人提供一定的经济、社会及专业支持。  相似文献   

20.
孙晋洁  王银梅  何伯圣 《全科护理》2023,(27):3856-3860
目的:了解炎症性肠病(IBD)的亲属照顾者疾病照护体验与需求,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为建设以病人为中心的支持体系,改善病人的生理、社会功能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分析法,对10例炎症性肠病的亲属照顾者进行深入访谈,运用Colaizzi的分析程序进行分析、整理,提炼出主题。结果:提炼出3个主题(9个亚主题):IBD亲属照护者面临多种不确定感;照护经历使照护者成长;照护经历引发对医疗现况的思考。结论:炎症性肠病的照护体验需要得到医护人员的关注和支持,应提升对IBD的社会认知度,提升医护人员的专病管理能力,积极建设IBD的服务管理平台,实现医疗资源的整合,缓解IBD病人就医困境,从而构建以病人为中心的社会支持体系,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