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分析帕博利珠单抗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以供临床安全用药参考。方法 检索CNKI、万方、维普、PubMed、Embase、ScienceDirect数据库收载的帕博利珠单抗致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3月15日,对纳入病例信息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原患疾病、用法剂量、ADR发生时间、累及系统、临床表现、预后和转归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收集到帕博利珠单抗致ADR的案例报道171篇,共189例个案,其中60~79岁的患者(123例)占比最高;原患疾病以肺癌占比最高(75例);给药后21 d和42~63 d内患者ADR发生频率较高;ADR表现以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为主;经治疗后,157例好转,32例死亡。结论 帕博利珠单抗ADR潜伏期长,且可损害全身多个系统,即使在停用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临床上均应及时识别和发现ADR的早期信号,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帕博利珠单抗致免疫性皮肤病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知网、维普、万方、PubMed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收集关于帕博利珠单抗致免疫性皮肤病的文献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13篇文献,共15例免疫相关性皮肤病病例,年龄范围为32~81岁,60岁以上患者13例,常见的临床症状为瘙痒、皮疹、水疱等,皮肤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最早为给药后2 d,最晚为给药后210 d,仅有20%的患者在第1~2周内发生了皮肤不良反应,通常采用局部治疗,包括类固醇、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和光疗,经过治疗后,73.3%患者的皮损症状好转或痊愈。结论在使用帕博利珠单抗时要注意监护皮肤相关不良反应,一旦发生应及时进行免疫相关治疗,同时应警惕再次用药后皮肤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狄潘潘  贾淑云  王杰  王志远  李帅  岳云月 《中国药事》2021,35(10):1192-1198
目的:分析帕博利珠单抗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的发生情况和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Springer及Wiley中关于帕博利珠单抗的ADR个案报道,对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帕博利珠单抗致ADR个案报道共41篇53例。 患者的年龄主要为51~70岁(54.71%)。ADR多发生在用药3个月后(47.37%),以皮肤系统(47.37%) 损害多见。ADR主要表现为大疱性类天疱疮(8例次)和视力下降(5例次)等。结论:在临床使用帕博利珠单抗时应注意监测和防治其ADR,避免严重的ADR发生。  相似文献   

4.
1例71岁男性肺腺癌晚期患者接受培美曲塞(0.8 g静脉滴注、第1天)+卡铂(500 mg静脉滴注、第1天)联合帕博利珠单抗(200 mg静脉滴注、第2天)治疗,21 d为1个周期。第3周期治疗前,患者出现心悸、易激动、食欲增加和消瘦,实验室检查示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 3)2.88 nmol/L,甲状腺素(T...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帕博利珠单抗致重症肌无力(MG)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以“帕博利珠单抗”、“重症肌无力”、“不良反应”、“致”、“pembrolizumab”、“adverse reaction”、“myasthenia gravis”、“induced”或“related”为检索词,检索2014年9月至2021年1月,CNKI、万方、维普、PubMed、Medline、Elsevier和Springer等数据库中帕博利珠单抗致MG相关个案报道并分析。结果 共计16篇文献,涉及17例患者,男11例(64.7%),女6例(35.3%),60岁以上患者14例(82.4%),有MG病史2例(11.8%),8周内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占88.2%。临床表现主要为眼部症状和延髓反应,6例(35.3%)患者出现了呼吸困难,进行了气管插管或无创正压机械通气,4例(23.5%)伴有心脏症状。12例(70.6%)经治疗后好转或痊愈,5例(29.4%)死亡。结论 帕博利珠单抗致MG反应多发生在8周内,约1/3患者死亡,需要临床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帕博利珠单抗致原发性肾上腺功能减退的发病机制及管理措施。方法分析1例帕博利珠单抗致原发性肾上腺功能减退的诊疗经过,结合文献分析,阐述帕博利珠单抗与原发性肾上腺功能减退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发生率、发病机制和处理措施。结果患者静脉使用帕博利珠单抗6个月后出现明显乏力、体力差、食欲差、皮肤变黑症状。入院行实验室检查8AM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16.7 pmol·L-1,8AM血清皮质醇<25.7 nmol·L-1,考虑为帕博利珠单抗致原发性肾上腺功能减退。建议暂停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口服醋酸泼尼松片每日2次,每次5 mg用于类固醇激素替代治疗,1周后患者症状好转出院。院外逐渐减少醋酸泼尼松片至5 mg·d-1维持剂量。结论对帕博利珠单抗致原发性肾上腺功能减退,应根据不良反应分级标准采取相应的分级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8.
通过对帕博利珠单抗致降钙素原(PCT)升高的1例的用药分析,提示临床在使用帕博利珠单抗过程中重视其药物不良反应的密切监测。给予帕博利珠单抗后患者出现发热至38.9℃左右,给予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无咳嗽咳痰、腹胀腹痛、尿频尿急等不适,血常规、C反应蛋白、尿常规、血培养等结果正常,仅PCT升高,考虑为输注帕博利珠单抗引起。临床医师解读PCT检测结果时应意识到其局限性,不能将单独的PCT升高作为使用抗菌药物的依据,考虑有非感染性因素引起PCT升高的可能,应结合临床情况综合评估PCT升高的原因。对于免疫功能异常的肿瘤患者,应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10.
李娟  贾婉  邱央  奚文崎 《上海医药》2022,(17):11-15
1例老年女性黑色素瘤患者接受帕博利珠单抗200 mg治疗,21 d后发生免疫性心肌炎伴横纹肌溶解,考虑与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有关。经给予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并出院。  相似文献   

11.
吴迪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2,42(21):2282-2287
目的: 探讨帕博利珠单抗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懈症(TEN)严重皮肤反应的临床特点,旨在为临床合理使用帕博利珠单抗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 和Medline 等数据库,收集整理自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2月关于帕博利珠单抗致SJS/TEN的个案报道,分析该药致SJS/TEN的临床特点。结果: 共收集25例病例,其中帕博利珠单抗致SJS病例13例,TEN7例,SJS/TEN重叠征5例。3种类型SJS/TEN反应中TEN发生最早,中位发生时间为16(3,39)d;其次为SJS/TEN重叠征,发生时间为30(22.5,115)d;SJS反应最晚为55(7,106.5)d。25例中有22例(88.0%)伴随着黏膜受累,17例(68.0%)在黏膜受累或皮肤脱落之前出现前驱性皮疹。25例患者24例(96.0%)接受了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治疗,9例(36.0%)接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4例(16.0%)接受免疫抑制剂。最终,25例患者中17例(68.0%)好转或痊愈,5例(20.0%)死亡,3例(12.0%)预后未知。结论: 帕博利珠单抗可诱发SJS/TEN,应注意黏膜损伤,异常皮疹等可能为SJS/TEN发生信号,除了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和环孢素治疗证实是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抗甲状腺药物(ATD)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所致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肝功能异常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性肝损害)24例和试验组(ATD致肝损害)19例。比较2组患者的肝损害临床表现、肝功能、甲状腺激素水平、治疗及转归等指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出现肝损害临床表现分别为10.53%(2例/19例)和16.67%(4例/2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谷丙转氨酶(ALT)升高比例分别为94.74%和100.00%,谷草转氨酶(AST)升高比例分别为94.74%和91.67%。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ALT分别为121.00和89.00 U·L-1,AST分别为78.00和60.50 U·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致肝损害和ATD致肝损害患者多数无明显症状,诊断依赖于肝功能监测,ALT和AST是敏感指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致肝损害比ATD致肝损害生化异常更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唑吡坦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PubMed数据库有关唑吡坦不良反应个案报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病例55例,男女比例1:1.12,年龄 ≥ 65岁者24人,构成比为43.64%;不良反应多发生于服药后1 d内,共34例,构成比为61.82%;累及系统/器官主要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表现为睡行症、精神异常、幻觉、睡眠饮食障碍等,其次为泌尿生殖系统。结论 临床应高度重视唑吡坦的不良反应,加强用药监护,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既往托珠单抗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信息进行总结,分析其所致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和特点,以期为后续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和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3月关于托珠单抗致ADR的病例报道,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原患疾病以及托珠单抗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计47例不良反应病例被纳入,男性9例,女性38例,年龄主要集中在≤30岁和61~70岁,构成比分别为21.3%、23.4%;原患疾病主要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构成比为51.1%;有4例明确指出ADR的发生与药物相互作用有关;ADR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主要以皮肤及附件(26.0%)、血液系统(18.0%)为主。结论临床使用托珠单抗时应加强用药安全性监测,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热点,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1/PD-L1)抑制剂由于其独特的疗效,已成为当今广泛关注的肿瘤治疗新方法[1]。PD-1与肿瘤细胞和抗原提呈细胞上的配体PD-L1或PD-L2结合后,引起信号级联反应,抑制免疫细胞的增殖与活化,从而达到免疫耐受的效果。而PD-1/PD-L1抑制剂就是通过阻断PD-1与PD-L1的结合,使T细胞恢复活性,增强细胞免疫,从而杀伤肿瘤细胞。其中作用于PD-1受体的单抗主要有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等,目前可用于多种实体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毋飞飞  许敏  罗莉  邓大同  王佑民 《安徽医药》2013,17(12):2021-2024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是常见的甲状腺功能紊乱疾病,甲状腺功能紊乱会导致男女不孕不育,目前研究机制包括:(1)甲状腺功能紊乱会影响男女性激素水平,甲状腺功能亢进会引起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雌二醇(E2)、睾酮(TT)升高,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引起泌乳素(PRL)升高,E2、TT水平的降低;(2)甲状腺激素对性腺有一定作用,高剂量的甲状腺激素会对卵巢、睾丸产生损坏作用,进而影响其功能;(3)甲状腺功能紊乱造成女性月经紊乱、排卵异常、男女性功能异常、心理异常,造成性生活不满意.因此,正常的甲状腺功能有助于维持生殖系统的稳定,甲状腺功能紊乱的患者需提前治疗,这将会提高受孕率,降低流产率、死胎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头孢西丁致过敏性休克的报道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及开展药学监护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以"头孢西丁"和"过敏性休克"为标题检索词,对1999年1月-2019年10月关于头孢西丁致过敏性休克的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7篇文献,结合本院1例,共计22例病例。包括男性9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41岁;预防性用药6例,治疗性用药16例。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构成比分别为45.5%、31.8%。静脉滴注21例,静脉推注1例;在治疗性用药中有6例联合用药,其余均为单独用药。过敏性休克发生时间小于30min的有19例,大于30min有3例。结论医疗机构对头孢西丁所致过敏性休克必须引起重视,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用药期间积极开展药学监护。  相似文献   

18.
Summary The response to a single oral dose of 0.5 mg digoxin has been studied in eight patients, of whom four were hyperthyroid and four were hypothyroid, both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for their thyroid dysfunction. The post-dose plasma digoxin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hyperthyroid patients when they were thyrotoxic than when they became euthyroid. In only one hypothyroid patient was the post-dose plasma digoxin level significantly higher before treatment than it was after and in the others the digoxin values reached were either the same as, or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reatinine clearance and the urinary concentrations of digoxin and these both altered with change in thyroid status. Total urinary digoxin excretion did not change. Pharmacokinetic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digoxin was distributed in a way compatible with a two-compartment model and that the volume of the central compartment was high in thyrotoxic patients and low in hypothyroid patients. In both cases it reverted to a median value after treatment. It is recommended that plasma digoxin levels should be monitored in all patients with thyroid dysfunction who require therapeutic digoxin.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度拉糖肽致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检索截至2021年12月31日国内外数据库关于度拉糖肽致不良反应个案报道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共收集10例不良反应,男性、女性各5例,年龄50~84岁;不良反应多发生于用药后1个月内;10例均为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涉及皮肤系统如坏疽性脓皮病、麻疹样药疹、大疱性类天疱疮,消化系统如药物性肝损伤、胆囊炎,血液系统如静脉血栓形成,心血管系统如房颤加重,泌尿系统如急性肾损伤,以及引发内分泌系统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高渗性高血糖状态,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其中,坏疽性脓皮病、麻疹样药疹、大疱性类天疱疮、药物性肝损伤、静脉血栓形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高渗性高血糖状态均为说明书中未记载的不良反应。结论:医务工作者应加强对度拉糖肽不良反应的认识,对老年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既往存在相关不良反应危险因素以及合并用药如胰岛素的患者在使用度拉糖肽时应加强用药1个月内药学监护,降低严重不良反应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