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2.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之一。目前,我国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已多达40%以上。因其发病率高,危害性大已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由骨质疏松引起的胸背痛、驼背及骨折已成为危害中老年妇女的重要问题。因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进行研究,及时找到有效的治疗途径,已成为医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国内自80年代后期开始进行中医药防治本病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试图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以肾脾为本的理论依据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提高该理论对临床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4.
5.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之一.目前,我国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已多达40%以上.因其发病率高,危害性大已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1]. 相似文献
6.
彭庆州主任医师,现任郑州市骨科医院正骨科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工作委员会全国委员等。他擅长治疗创伤骨科疾病,尤其精于闭合手法复位微创内(外)固定技术治疗四肢骨干及关节内骨折。从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出发,对创伤骨折后骨质疏松症及创伤骨折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学病名基本概念做出界定,指出从肝脾肾论治创伤骨折后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性,进而指出中医学对于本病的认识及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向。接着,介绍了本理论是从临床治疗出发,依据典籍,为随后“肝脾肾论治创伤骨折后骨质疏松症”的理论阐述奠定了基础。然后,通过论述本病的发病病机及对治疗时局部与整体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分析,引出了肝脾肾论治创伤骨折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观点。中医药治疗创伤骨折后骨质疏松症具有悠久的历史及独特的理念,疗效显著。最后,论述要以调肝为关键,注重养肝、补肝、疏肝,调理肝气是治疗创伤骨折后骨质疏松的核心;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是肝脾肾亏虚,在补肾、补脾益气、调肝的同时,活血化瘀是治疗创伤骨折后骨质疏松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对本病的整体治疗给出建议,增强对患者骨量的调充,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通过总结,得到以下结论:肝脾肾论治创伤骨折后骨质疏松症确有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MOP)指女性绝经或行卵巢摘除术后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下降,骨形成少于骨吸收,导致骨量减少、骨微小结构破坏为主要特征的高转化型代谢性骨疾病,频发于女子绝经后5~10 年[1-2]。仇湘中教授以“肝虚络痹”思想为理论基础[3],以“补益肝肾,化瘀通络”为准则,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疾病中经验丰富,疗效显著,现将仇湘中教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经验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8.
9.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PO)是发生于女性绝经期的代谢性骨病,又称Ⅰ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以腰背疼痛无力、脊柱驼背变形、易于跌倒骨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骨痿""骨枯"范畴。从中医整体观出发分析本病的发生与肝脾肾失调相关,病理机制有:肾虚为本,先天亏虚;脾虚失用,后天乏源;肝郁血虚,枢机不利;血瘀为标,瘀虚互生。其病机为本虚标实证,本虚在于肝脾肾精气亏虚、骨失濡养;标实责之肝郁血瘀、骨络失和。治疗大法应当标本同治、扶正祛邪,燮理肝脾肾;经验方补肾活血健骨方从"补肾填髓、健脾益气、疏肝理气、活血祛瘀"立法,契合PMOP病机,获得一定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1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女性的一种多发病,大多数医家多从脾、肾、血瘀论治,本文结合绝经后妇女的生理特性,从肝探讨治疗本病的方法,旨在对本病有所增益。 相似文献
12.
13.
14.
浅谈从肝肾阴虚论治绝经后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丽华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0,(1):63-64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最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行性变以及骨的脆性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其发病率不断增加,目前已居常见多发病的第7位。 相似文献
15.
黄月婵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11):43-45
从肝、脾、肾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论述肝脾肾三脏与妇科疾病的关系及从肝脾肾论治妇科疾病;并根据冲任二脉的始末与循行,与肝脾肾三脏经脉相通,冲任二脉的生理病理,与肝脾肾息息相关,治疗也是通过调治肝脾肾三脏而达到目的,故提出冲任二脉为病,均责于肝脾肾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阎晓玲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6):69-70
随着社会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及激烈的竞争,人们思想紧张、精神负担加重,失眠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疾病。祖国医学认为失眠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通过从肝脾肾论治失眠有助于临床的辨证分型,希望能给失眠的治疗提供依据,有助于失眠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发生改变为特征。中医学认为其与肝、脾、肾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临床可见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肝郁血虚、气滞血瘀等证型。治疗多从肝、脾、肾论治,兼顾行气活血化瘀,以脏腑气血阴阳调和为目的。现从肝、脾、肾的脏腑功能出发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中医治疗,从分子层面总结中药、复方制剂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分析中药及复方制剂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干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相关信号通路的机制,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提供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18.
绝经后,阴道在出血,究其发病机,《傅青主女科》“然经不宜行而行者,乃肝不藏,脾不统之故也,……非大补肝脾之气与血,而血安能骤止。”笔者对此患者均用止血,补益肝脾的方法,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高仲山认为,带下病多因于湿邪,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血亏损、阴阳失衡、经脉受损为本病病机。高仲山从整体观出发,治病求本,审证求因。在治疗带下病的过程中以祛湿为主,主张调护肝脾肾三脏。以调理脾胃、以养气血,温养脾肾、补养精气,疏肝解郁、清热祛湿,乙癸同源、肝肾同治4法对带下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0.
张梅香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2,(9):1151-1152
妇女一生有月经、带下、妊娠、分娩、哺乳等各个时期的特征,因而相应的有经、带、胎、产、杂诸症。妇科病虽与五脏六腑皆有关,然与肾、肝、脾关系最为密切。妇女以血为本,经、孕、产、乳又都以血为用,以冲任血海为主司,而肾藏精,精化血,肝藏血,脾生血、统血,各脏功能又相互为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