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有氧体能训练联合健康教育对特发性脊柱侧弯患儿脊柱功能、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9年7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诊特发性脊柱侧弯患儿9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对照组、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单独的健康教育管理,研究组患儿给予有氧体能训练联合健康教育管理。观察两组患儿干预前及干预12周后的脊柱功能、腰背肌力、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干预12周后,两组患儿的Cobb角、躯干旋转角度及椎体旋转角度改善,干预组脊柱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干预12周后的腰背肌力明显增高,且研究组患儿的腰背肌力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12周后,两组患儿腰背疼痛VAS评分明显降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干预12周后的生活质量SRS-22评分提高,且研究组SRS-22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氧体能训练联合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特发性脊柱侧弯患儿的脊柱功能,增强患儿腰背肌力,缓解腰背疼痛程度,提升患儿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三维有限元(FE)分析技术、3D打印生物模型技术在退行性腰椎侧凸(DLS)精准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张家口市第二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住院的96例DLS精准手术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对照组(48例)根据术前三维CT重建确定手术方案, 观察组(48例)利用三维FE联合3D打印生物模型技术确定手术方案。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置入椎弓根钉时间、放射线暴露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 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量表(JOA)、视觉模拟自评量表(VAS)、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SRS-22)量表评分及腰椎前凸角、侧凸Cobb角, 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置入椎弓根钉时间、放射线暴露时间及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 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JOA、SRS-22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腰椎前凸角大于对照组(P<0.05), 侧凸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17%(2/48)]低于对照组[20.8...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龙脊导引操对青少年轻度特发性脊柱侧凸矫治的积极促进作用,为改善青少年脊柱健康提供实验依据和方法。方法 2021年6月从石家庄脊柱侧凸筛查中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96名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8例),实验组进行为期12周的龙脊导引操训练,对照组予以健康宣教、观察监测。实验前后分别测试两组被试的躯干旋转角度(ATR)、脊柱侧凸Cobb角度,采用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量表(SRS-22)测量患者主观感觉。结果 相比干预前[(7.08±2.84,15.84±2.00)°],12周干预后实验组ATR、Cobb角度[(5.02±2.85,7.59±3.94)°]均减小(t值分别为14.02,17.09,P值均<0.01);相比于干预前(4.65±0.14,3.49±0.21,3.99±0.17),实验组SRS-22评分中的功能活动、自我形象、心理健康3个维度评分(4.77±0.14,4.62±0.13,4.42±0.13)均有提高(t值分别为-4.86,-39.12,-13.92,P值均<0.01)。对照组ATR、Cobb角度[(8.25±2.49,18.63...  相似文献   

4.
探讨特异性训练法(scolosis-specific exercises,SSE)在减少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进展方面中的疗效及其安全性,为制定和推广AIS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及公共卫生决策提供支撑.方法 以"scoliosis""spine""scoliosis-specific exercises""spinal deformities""idiopathic" "adolescent" "etiology""treatment""exercise";“脊柱侧凸”“脊柱畸形”“特发性”"青少年""治疗"为检索词,在Pubmed,Embase,Sport Discus,Central,Web of Science,CNKI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9年12月.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SE组能够更好地矫正患者的脊柱侧弯畸形,包括颈椎Cobb angle减小(n=245,MD=-6.88,95%CI=-7.70~-6.05,P<0.01)、腰椎Cobb angle减小(n=135,MD=-6.85,95%CI=-10.06~-3.63,P<0.01)、脊柱生理曲线的改善(n=217,MD=-4.13,95%CI=-7.92~-0.35,P<0.01);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与对照组比较,SSE组能更好地提高患者的SRS-22功能(n=276,SMD=2.00,995%CI=1.69~2.30,P<0.01)和SRS-22自我形象(n=250,SMD=0.86,95%CI=0.58~1.14,P<0.01)、降低SRS-22疼痛值(n=206,SMD=0.81,95%CI=0.51~1.10,P<0.01).结论 脊柱侧凸特异性训练法能较好改善AIS患者的功能,获得更佳的矫形效果.将来还需要更多高质量研究进一步对SSE治疗AIS的疗效和安全性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脊柱侧凸矫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6例脊柱侧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两组均实施后路小切口微创分期术,对照组行常规CT或X线辅助手术治疗,观察组行术前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以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置钉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平均置钉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术后,观察组的终末融合后侧凸主侧凸冠状位Cobb角低于对照组,初次平均矫正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前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脊柱侧凸,可有效提升手术效果,更好地恢复脊柱生理弯曲,提高矫形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探究脊柱健康操对脊柱不良姿态的积极作用,为促进青少年学生脊柱健康提供简便、易行的保健方法.方法 在2017年9月对北京市某中学217名七年级学生进行普查,将有脊柱侧弯伴/不伴脊柱后凸的22名学生为实验组1,采用课间脊柱牵拉操(2次/d)+睡前脊柱强化操(1次/d)的干预方法;将存在脊柱不良姿态但未达到阳性的79名学生为实验组2,采用脊柱牵拉操(2次/d)的干预方法,进行共计12周(每周5d)的干预.通过脊柱测量仪对2组受试者脊柱形态进行测量,用SRS-22问卷测量患者的主观感觉.结果 通过12周的干预,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实验组1脊柱侧弯和脊柱后凸有明显的改善(t值分别为-4.41,-2.16,P值均<0.05);实验组2脊柱不良姿态明显改善的有49名.干预后,实验组1和实验组2在功能活动、疼痛、自我形象、心理健康和治疗满意程度5个维度上得分均明显提高(P值均<0.05).结论 脊柱健康操通过自主牵拉和肌肉锻炼稳定脊柱深层肌群,促进脊柱两侧椎旁肌的平衡,改善青少年脊柱不良体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椎弓根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9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64例,按抽签顺序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椎弓根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椎弓根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比较两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胸腰椎功能评估表(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Cobb角及脊椎后凸畸形矫正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VAS、JOA评分及Cobb角[(3.6±0.4)、(10.7±1.9)分、(14.3±3.9)°]较对照组[(4.6±0.7)、(12.9±2.0)分、(16.4±3.8)°]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及伤椎中部高度[(2.7±0.2)、(2.6±0.3)mm]较对照组[(2.1±0.1)、(2.3±0.2)mm]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给予胸腰椎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椎弓根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可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促进胸腰椎功能恢复及脊柱后凸畸形情况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伴发Chiari畸形的脊柱侧凸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19例伴发Chiari畸形的脊柱侧凸患者治疗方案分为两类:A组(12例)行脊柱侧凸矫形术。B组(7例)行颈枕部手术加脊柱侧凸矫形术。结杲A组Cobb角平均矫正63%,B组Cobb角平均矫正65%。结论伴发Chiari畸形的脊柱侧凸可以获得与特发性脊柱侧凸类似的矫形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周期性康复训练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性骨折(OVCF)术后患者腰椎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伤椎高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11月于医院行脊柱后凸成形术的86例老年OVC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术后采用周期性康复训练,持续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跨伤锥固定与经伤锥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8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全部患者都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跨伤锥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经伤锥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量表(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scores,JOA)、视觉疼痛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治疗前后骨折及随访末期骨折恢复情况,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凸Cobb角、椎体压缩率、Cobb角丢失及椎体高度丢失分别为(3.95±0.71)°、(5.32±0.74)%、(0.71±0.32)°、(1.24±0.23)%,对照组分别为(7.10±1.66)°、(6.91±1.84)%、(3.87±0.74)°、(6.23±0.7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44、5.26、25.70、43.29,P0.05)。结论与跨伤锥固定治疗相比,经伤锥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重力肌群锻炼联合运动康复干预对青年轻度脊柱弯曲伴腰背痛患者腰椎功能、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75例青年轻度脊柱弯曲伴腰腿痛患者根据临床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运动康复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重力肌群锻炼。评估两组干预前后脊椎功能、腰背疼痛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干预前、后躯干旋转角、椎体旋转角、最大Cobb角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实验组最大Cobb角较对照组显著缩小(P0.05)。两组干预前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现时疼痛强度分级(PP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周、12周VAS评分、PPI分级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0.05),实验组干预12周VAS评分、PPI分级均较对照组显著低(P0.05)。两组干预前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两组各维度评分均上升(P0.05),实验组各维度评分升高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青年轻度脊柱弯曲伴腰背痛患者的临床干预中应用重力肌群锻炼联合运动康复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脊柱功能,减轻患者腰背疼痛症状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手术的疗效。方法该院自2005年5月—2011年5月收治胸腰段骨折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给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手术对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而25例对照组患者则联合应用外侧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VAS评分改善情况及Cobb角。结果治疗组患者VAS评分改善情况、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均优于对照组,Cobb角矫正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手术疗效显著,减少后凸矫正角度丢失,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并发感染对其预后的影响,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3年收治的10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感染组5例,非感染组9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影像学资料和脊柱侧凸研究会问卷(SRS-22)评分,数据均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中出现术后感染5例,感染率为5.0%,1例患者于术后第12天出现感染,4例患者于术后631个月内出现迟发性感染;感染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渗液、局部肿胀、背部疼痛、发热;感染组患者在术前脊柱侧凸Cobb角度、侧凸柔韧性、术后即刻脊柱侧凸Cobb角度、术后即刻矫正率分别是(58.7±10.2)°、(51.8±16.1)%、(16.4±9.7)°、(69.7±9.8)%,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随访后脊柱侧凸Cobb角度是(45.3±14.6)°,大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在手术时间、融合椎体数、总输血量、总出血量分别是(262.4±53.2)min、(10.3±1.4)个、(734.8±276.5)ml、(1033.2±408.9)ml,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感染造成原有矫正率丢失,导致患者降低了治疗满意度,可采取应用抗菌药物、内固定物移除术、清创等措施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三维影像处理软件对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术前影像学资料处理分析,对脊柱的矫形手术进行术前设计和模拟操作,指导脊柱矫形手术操作。方法利用三维处理软件对我科自2004年4月至2006年7月的30例脊柱后凸患者的连续断层CT扫描结果进行三维重建,在矢状重建片上分别测量中矢位后凸Cobb角、经双侧椎弓根后凸Cobb角、分别经双侧椎弓根截骨所能获得的矫正角、畸形椎上下相邻两个椎体椎弓根横径,据此设计截骨方案,模拟脊柱后凸截骨。结果30例脊柱后凸患者中胸椎后畸形8例,腰椎后凸畸形22例,其中陈旧骨折后凸畸形24例,结核性后凸3例,半椎体畸形1例,侧弯后凸畸形1例,性质不明1例,年龄为18岁至66岁。所有患者术后慢性胸腰背痛和神经功能障碍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术前脊椎后凸畸形的角度(Cobb法):10°~60°,平均26.4°;行脊椎后凸矫形术后Cobb角为0°~35°,平均14.7°。利用三维处理软件能更加直观地对后凸脊椎行三维观察,有助于脊柱后凸患者截骨矫形的术前设计。结论螺旋CT扫描能充分获得病变部位的信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运算速度越来越快,通过三维影像处理软件,重建获得矢状位、冠状位以及三维立体图像,使得脊柱后凸的术前设计更加精确直观,有利于手术中截骨方案的实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膝关节控制训练在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6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膝关节控制训练,均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最大步行速度(MWS)、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  相似文献   

16.
李凤艳 《医疗装备》2021,(4):138-139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应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联合综合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4月天津市泰达医院收治的94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联合综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腰腿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2周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日常生活能力指数量表(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在LD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利于缓解腰腿疼痛程度,提高腰椎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三维影像处理软件对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术前影像学資料处理分析,对脊柱的矫形手术进行术前设计和模拟操作,指导脊柱矫形手术操作。方法利用三维处理软件对我科自2004年4月至2006年7月的30例脊柱后凸患者的连续断层CT扫描结果进行三维重建,在矢状重建片上分別测量中矢位后凸Cobb角、经双侧椎弓根后凸Cobb角、分別经双侧椎弓根截骨所能获得的矫正角、畸形椎上下相邻两个椎体椎弓根横径,据此设计截骨方案,模拟脊柱后凸截骨。结果 30例脊柱后凸患者中胸椎后畸形8例,腰椎后凸畸形22例,其中陈旧骨折后凸畸形24例,结核性后凸3例,半椎体畸形1例,侧弯后凸畸形1例,性质不明1例,年龄为18岁至66岁。所有患者术后慢性胸腰背痛和神经功能障碍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术前脊椎后凸畸形的角度(Cobb法):10°~60°,平均26.4°;行脊椎后凸矫形术后Cobb角为0°~35°,平均14.7°。利用三维处理软件能更加直观地对后凸脊椎行三维观察,有助于脊柱后凸患者截骨矫形的术前设计。结论螺旋CT扫描能充分获得病变部位的信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运算速度越来越快,通过三维影像处理软件,重建获得矢状位、冠状位以及三维立体图像,使得脊柱后凸的术前设计更加精确直观,有利于手术中截骨方案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穿戴定制国际生物力学学院(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Biomechanics, ICB)矫形鞋垫结合医学运动康复训练的治疗方式对低足弓相关性足底筋膜炎患者的中短期疗效, 探讨该康复治疗手段的价值。
方法 选取诊断为低足弓相关性足底筋膜炎的60例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 两组均接受常规医学运动康复训练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穿戴定制的矫形鞋垫进行介入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和足踝功能量表(foot and ankle ability measure, FAAM)评分进行测量, FAAM评分由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分量表评分和运动功能(motor ability)分量表评分组成。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VAS及FAAM各项评分(包括ADL分量表评分和运动功能分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及FAAM各项评分(包括ADL分量表评分和运动功能分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后6个月、12个月, 观察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优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P < 0.01);治疗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 观察组FAAM各项评分(包括ADL分量表评分和运动功能分量表评分)均优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P < 0.01)。
结论 ICB矫形鞋垫能纠正下肢足底压力改变, 调整足弓生物力学; 在医学运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运用该疗法, 相比传统医学运动康复训练, 对低足弓相关性足底筋膜炎有更佳的中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家庭康复训练配合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方法 在本院范围内,以2019年7月—2020年7月为时间节点,选取骨质疏松症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47例单纯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43例基于此,联合家庭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时,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量表评定两组疼痛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对脊柱骨折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7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38)与观察组(n=38)。对照组采用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脊髓神经功能、Cobb’s角与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的ASIA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Cobb’s角与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68%(P<0.05)。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降低Cobb’s角,减轻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