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清胰汤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目的:观察中药清胰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治疗效果。该当:杂种犬23只,分3组:对照组(7只)、ANP组(8只)和中药组(8只,术后每天经胃管灌服清胰汤2020ml/kg,连用7天)。测定血中淀粉酶(AMY)、内毒素(LPS),作脏器细菌培养病理检查和肠粘膜菌群分析,结果:ANP组胰、肠病理损害严重,肠粘膜杆菌数量增加,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减少,肠道微生态紊乱、脏器细菌移位率100%,AMY和LP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IS)大鼠神经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10只。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针刺组针刺百会、神庭,每日1次,每次30 min,连续治疗14 d。14 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并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16S rRNA测序分析大鼠肠道菌群组成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mNSS评分显著降低(P<0.05);针刺组大鼠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所占比例升高,厚壁菌群所占比例降低;针刺组大鼠乳酸杆菌、拟杆菌属、梭状芽胞杆菌、副杆菌属、产粪甾醇真细菌、瘤胃菌科、颤螺旋菌科所占比例升高,毛螺菌科、罗姆布茨菌所占比例降低。结论:针刺能提高IS大鼠的肠道菌群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在门和属分类水平下,针刺可以调节IS大鼠肠道菌群群落丰度的改变,改善肠道微生态;针刺改善IS大鼠神经功能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针灸对克罗恩病(CD)大鼠肠道菌群物种相对丰度和多样性的影响,探讨针灸对克罗恩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饼灸组、电针组和西药组,每组8只。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溶液灌肠4周构建CD大鼠模型,隔药饼灸组和电针组选取天枢(双侧)、气海穴进行干预,西药组采用柳氮磺吡啶溶液灌胃干预。干预结束后取结肠组织进行HE染色,收取大鼠粪便进行16S rDNA高通量测序并对进行物种相对丰度、alpha多样性和基因功能代谢预测分析等。结果:隔药饼灸组和电针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拟杆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纲、拟杆菌目、紫单胞菌科、普雷沃菌科、拟杆菌科、普雷沃菌属等的相对丰度升高,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梭菌纲、梭菌目、毛螺菌科、瘤胃菌科、乳酸杆菌属等的相对丰度降低;在经过隔药饼灸和电针治疗后,上述大多数微生物相对丰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肠道菌群的Chao1、Observed species、Shannon、Simpson等alpha多样性指数均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隔药饼灸组和电针组上述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功能预测分析发现隔药饼灸和电针均能调节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等的功能基因。结论:CD与肠道菌群结构变化有关,针灸能够调节CD大鼠肠道菌群物种相对丰度和菌群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不同月龄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的肠道菌群特点及补肾法对其肠道菌群失衡的影响。方法:将8只6个月龄雄性APP/PS1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补肾组;4只6个月龄雄性C57BL/6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补肾组小鼠给予补肾法中药灌胃3个月,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小鼠均予以等体积羧甲基纤维素(CMC)溶液灌胃。留取小鼠灌胃干预前后的粪便,运用16SrDNA技术检测各组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从肠道微生态方面,探讨补肾中药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肠道菌群构成的影响。结果:6个月龄时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小鼠的肠道菌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9个月龄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肠道内芽孢杆菌纲丰度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肠道内芽孢杆菌纲丰度明显下降,疣微菌门丰度呈上升趋势。结论:APP/PS1小鼠体内均存在肠道菌群失衡的情况,主要与芽孢菌纲、疣微菌门的丰度水平的变化相关。补肾法可以通过降低芽孢菌纲、升高疣微菌门的丰度来进一步改善AD小鼠肠道菌群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研究养阴益气活血方对干燥综合征非肥胖糖尿病(NOD)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NOD小鼠24只,6只同龄Balb/c小鼠作为对照组,NOD小鼠随机分为中药组、中西药组、西药组及模型组,每组6只。中药组灌服中药养阴益气活血煎剂0.4 mL(含生药量1.125 g/mL);西药组灌服羟氯喹0.4 mL(3 mg/mL);中西药组灌服中药、羟氯喹各0.4 mL;模型组和对照组每只灌服去离子水0.4 mL。给药8周后取各组小鼠粪便,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检测肠道菌群。结果?经16S rRNA测序后共得到3 867个操作分类单元,10个门,69个属。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Chao、Ace、Shannon指数明显降低,Simpson指数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西药组Chao、Ace、Shannon指数明显升高,Simpson指数减少(P<0.05)。在门水平,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为优势菌群(分别占总样本的47.29%、41.17%),拟杆菌门水平各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中药组与对照组厚壁杆菌门水平均高于其他组(P<0.05)。在属水平,中药组的乳酸杆菌属、Incertae属和Candidatus Saccharimonas属的物种丰度明显高于模型组,且拟杆菌属丰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养阴益气活血方能提高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物种丰度,增加NOD小鼠肠道益生菌,抑制优势有害菌生长,提示其可能通过调节肠道的微生态结构发挥治疗干燥综合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双歧杆菌联合清胰汤防治重症胰腺炎患者肠道菌群失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联合清胰汤在肠内营养基础上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肠道菌群失调的影响。方法: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54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肠内营养+双歧杆菌组、肠内营养+双歧杆菌+清胰汤组,检测治疗后3组肠道菌株的变化,比较肠道菌群失调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后的7-10d时,肠内营养+双歧杆菌+清胰汤组较肠内营养+双歧杆菌组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数量减少,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增多,肠道菌群失调症发生率低。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在肠内营养基础上使用双歧杆菌联合清胰汤比单用双歧杆菌更能减少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菌群失调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七味通痹口服液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的影响。方法 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七味通痹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2.7、5.4、10.8 mL/kg),采用牛Ⅱ型胶原和弗氏佐剂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给药21 d后,评估各组大鼠关节炎评分、足肿胀度、关节腔滑膜组织TNF-α、IL-17F、IL-6及IL-1β水平,同时通过16S rRNA高通量检测对大鼠肠道菌群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七味通痹口服液各剂量均能有效地降低模型大鼠足肿胀(P<0.05),抑制炎症反应(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七味通痹口服液组大鼠肠道菌群的结构和组成更接近正常大鼠;粪便中厚壁菌门丰度下降,拟杆菌门、变形菌门丰度升高;拟杆菌属及异拟杆菌属丰度升高,毛螺菌属、普雷沃氏菌属及梭状芽孢杆菌丰度水平降低。结论 七味通痹口服液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丰度及组成,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发挥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保和丸对高脂饮食SD大鼠血脂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为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高脂饮食保和丸组(简称"高保组")、正常饮食保和丸组(简称"正保组"),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血脂含量,基于16Sr D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大鼠肠道菌群。结果:高保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减少但仍高于正常组和正保组,正保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菌群分析结果显示正保组与正常组大鼠比较,其粪便样本微生物菌群数量无明显差异。高保组与模型组比较能显著增加纲双歧杆菌目、梭菌目、脱硫弧菌目、产氢细菌目菌群数量,但仍低于正常组和正保组;同时能显著减少红蝽菌目、拟杆菌目、芽孢肝菌目、乳杆菌目、丹毒丝菌目、伯克氏菌目、气单胞菌目、疣微菌目菌群数量,但仍高于正常组和正保组。结论:保和丸可能通过改变肠道菌群多样性来降低TC、TG和LDL-C。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发汗前后厚朴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冰水灌胃法建立IBS-C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莫沙必利组(1 mg·kg-1)、未发汗厚朴组(以下简称“厚朴组”,10 g·kg-1)及发汗厚朴组(10 g·kg-1)。观察大鼠体质量、粪便含水量、粪便数量变化;采用16S rRNA测序检测大鼠粪便肠道菌群的结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大鼠结肠组织中5-羟色胺(5-HT)及P物质(SP)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给药后莫沙必利组、厚朴组、发汗厚朴组的粪便含水量和粪便数量明显升高(P<0.05)。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菌群门水平丰度前4种分别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螺旋体门、变形菌门,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明显降低(P<0.05),螺旋体门相对丰度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厚朴组及发汗厚朴组的厚壁菌门、螺旋体门比例趋近于空白组,且发汗厚朴组螺旋体门相对丰度低于厚朴组;在科水平上,菌群丰度前4种分别为乳酸菌科、S24_7、瘤胃球菌科、拟杆菌科,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的乳酸...  相似文献   

10.
清胰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白介素-8 白介素-10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实验上探讨清胰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将印只大鼠随机分为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治疗组(清胰汤组),每组20只,造模后24h测定血淀粉酶、IL-8及IL-10,切取相同部位的胰腺组织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模型组及清胰汤组大鼠血清淀粉酶、IL-8及IL-10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清胰汤组大鼠血清淀粉酶、IL-8的浓度显著低于模型组;清胰汤组胰腺局部炎症反应较模型组减轻,间质水肿减轻,腺泡坏死减少,粒细胞浸润减少。结论:IL-8及IL-10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中起-定作用,清胰汤治疗组IL-8及IL-10水平下降,表明清胰汤可能通过下调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的IL-8及IL-10途径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秦宇航 《新中医》2024,56(2):186-190
目的:基于肠道菌群(IF) 调节研究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型颈椎病(NTCS) 家兔的作用机制。方 法:将9 只家兔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桂枝加葛根汤组3 组,每组各3 只。空白组不造模,其余2 组均制 成脾虚证NTCS 家兔模型。空白组和模型组不予给药,桂枝加葛根汤组以桂枝加葛根汤药液按10 mL/kg 灌胃。 每天1 次,连续给药7 d。以16 SrRNA 基因高通量测序法检测家兔IF 丰度;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 行直肠、迷走神经、下丘脑和颈交感干中血管活性肠多肽(VIP)、神经肽Y(NPY) 的检测及斜方肌、C3~5 椎 间盘组织中脂多糖(LPS) 的检测。以Pearson 分析检测IF 丰度与相应各组织中VIP、NPY 及LPS 的相关性。 结果:最终纳入统计,空白组3 只,模型组3 只,桂枝加葛根汤组3 只。造模后,模型组与空白组厚壁菌门与 拟杆菌门的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家兔IF 失调已形成。给药后,中药组与模型组厚壁菌 门与拟杆菌门2 种菌群丰度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药能有效改变菌群丰度,恢复 正常的厚壁菌/拟杆菌比例。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VIP 和NPY 在直肠、迷走神经、下丘脑和颈交感神经干中 的含量均明显升高,LPS 在斜方肌和C3~5 椎间盘组织中含量亦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 模型组比较,中药组上述各指标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各相应组织中VIP、NPY 及LPS 的水平变化与厚 壁菌群丰度呈正相关性(P<0.01),而与拟杆菌群丰度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IF 失调与NTCS 存在密 切相关性。在NTCS 发病过程中,IF 失调可通过菌-肠-脑-颈交感轴将促炎物质VIP、NPY 及LPS 等损伤信号 上传至颈部,从而促进颈部软组织诸如斜方肌和颈椎间盘组织内的免疫炎症反应。而桂枝加葛根汤则具有IF 调节作用,即通过恢复正常菌群比例,抑制有害信号在菌-肠-脑-颈交感轴内上传,从而消除颈周软组织的炎 症反应以达止痛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研究火麻仁水提液对便秘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短链脂肪酸(SCFAs)水平以及结肠炎症的病理变化,探讨火麻仁润肠通便作用的现代科学内涵。方法 SPF级Wistar大鼠48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火麻仁水提液组、阳性对照(优乐多益生元)组,给药处理28 d。采用复方地芬诺酯制备便秘致肠道菌群紊乱的大鼠模型。采用细菌平板计数法检测新鲜粪便中细菌变化,PCR-DGGE检测盲肠内菌群结构变化;气相色谱法测定盲肠中SCFAs水平;对结肠进行HE病理染色观察并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新鲜粪便中大肠杆菌及双歧杆菌有增多趋势,乳酸杆菌减少(P0.01);盲肠内细菌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比值升高,丁酸梭菌属、乳酸杆菌属减少;肠道内乙酸、丁酸水平显著升高(P0.05、0.01);结肠病理评分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火麻仁水提液调整盲肠中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比值,升高乳酸杆菌、丁酸梭菌、Blautia、颤杆菌等水平,降低梭菌属IV群等水平;降低乙酸、丁酸水平(P0.05);降低结肠病理评分,改善病理损伤(P0.05)。结论火麻仁水提液能够缓解模型大鼠的便秘状态并修复结肠炎性损伤,其作用途径与调整肠道微生态有关,即促进失调的肠道菌群恢复平衡,同时通过影响肠道内SCFAs水平而改变肠道内的酸性环境。  相似文献   

13.
探讨葛根芩连汤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diarrhea, IBS-D)大鼠肠道菌群的干预效果。将36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利福昔明组(150 mg·kg^(-1)),葛根芩连汤高(8.125 g·kg^(-1))、中(4.062 5 g·kg^(-1))、低剂量组(2.031 3 g·kg^(-1)),每组6只。构建IBS-D大鼠模型,干预治疗8 d,观察大鼠一般状态和粪便性状评分、腹部收缩最小容量阈值;行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利用16S rRNA测序观察肠道菌群变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利福昔明组、葛根芩连汤高剂量组、葛根芩连汤中剂量组粪便性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腹部抬起最小容量阈值均显著升高(P<0.05)。HE染色显示葛根芩连汤干预后可以减轻肠道炎症。16S rRNA测序分析发现,IBS-D大鼠肠道菌群发生明显改变;葛根芩连汤干预后显著提高肠道菌群的丰富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调节菌群物种数量,改善alpha多样性与beta多样性。肠道菌群物种组成及LEfSe分析显示,葛根芩连汤可以显著提高拟杆菌门Bacteroidota与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比值,增加梭菌纲Clostridia、毛螺菌目Lachnospirales等益生菌丰度,减少拟杆菌目Bacteroidales、普雷沃菌科Prevotellaceae等条件致病菌丰度。PICRUSt2功能预测分析显示,葛根芩连汤主要与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等多种代谢途径有关。综上所述,葛根芩连汤能够显著降低IBS-D大鼠内脏高敏性,减轻肠道炎症,改善腹泻等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组成结构并改善其代谢途径而发挥功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肠道菌群结构特征,初步探讨中药黄连解毒汤(HLJDD)干预作用影响。方法 12周龄雄性SHR随机分模型组(M组)、HLJDD组(H组),同周龄雄性Wistar大鼠为正常对照组(W组),每组各4只。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常规饲养,HLJDD组按0.027 g/(kg·d)灌胃给药,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6周。干预结束后,取出盲肠内容物(新鲜粪便),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3组大鼠肠道微生物测序覆盖度在0.997以上,从属水平分析3组大鼠物种丰度聚类分布于4个优势的细菌门:27个属于厚壁菌门类(Firmicutes)、4个属于拟杆菌门类(Bacteroidetes)、3个属于变形菌门类(Proteobacteria)和1个属于疣微菌门类(Verrucomicrobia)门类细菌;Simpson指数表明,模型组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HLJDD组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高于模型组;3组大鼠肠道菌群微生物群落结构在门水平上主要由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组成,其中模型组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增加,HLJDD组大鼠肠道菌群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低于模型组;3组大鼠肠道菌群微生物群落结构在属水平上主要由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大肠志贺氏杆菌属(Escherichia Shigella)组成,其中益生菌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在模型组明显降低,HLJDD组大鼠肠道菌群乳酸杆菌属相对丰度高于模型组。结论 SHR肠道菌群结构失于平衡状态,菌群多样性有一定程度下降,HLJDD可能通过增加SHR菌群多样性、降低SHR致病菌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升高SHR益生菌乳酸杆菌属相对丰度达到对抗高血压的作用,尚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智清心方对自然衰老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Morris水迷宫筛选出认知功能障碍的自然衰老大鼠。按照分层随机的方法分为模型组、盐酸多奈哌齐组(0.45mg/kg)、益智清心方低剂量组(0.3mg/kg)、益智清心方高剂量组(0.6mg/kg),每组10只,并选用10只认知功能正常的自然衰老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或相同体积的蒸馏水灌胃8周。通过Morris水迷宫测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采用16SrDNA生物信息技术分析肠道菌群结构。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在原平台象限活动路程比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盐酸多奈哌齐组、益智清心方组的逃避潜伏期均缩短(P<0.01),益智清心方组在原平台象限活动路程比均增加(P<0.01);益智清心方组OTU指数、Chaol指数和进化距离指数均降低,覆盖度指数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盐酸多奈哌齐组未检测到蓝藻菌;益智清心方组肠道菌群群落丰度、多样性及结构都发生了显著改变,特别是降低蓝藻细菌的丰度、下调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相对丰度的比例,促进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富集。结论益智清心方能够提高自然衰老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结构,保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不同身体质量指数(BMI)人群肠道菌群的丰度及物种差异性。方法:将115例受试人群按BMI分为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收集受试者粪便,运用16S rDNA基因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分析,比较不同BMI受试者肠道菌群组成和丰度差异。结果:Alpha多样性分析可见超重组和肥胖组群落丰度和多样性较正常组低;不同分组的肠道菌群组成在OTU水平有明显差异;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是3组肠道菌群共有的优势菌门;埃希氏菌-志贺氏菌属和瘤胃球菌属为多组比较显著差异的菌属(P<0.05)。肥胖组和正常组相比,拟杆菌属、Lachnoclostridium菌属、柯林斯氏菌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不同BMI人群肠道菌群结构组成有差异,肥胖和超重人群肠道菌群多样性明显降低。拟杆菌属、Lachnoclostridium菌属和柯林斯氏菌属等菌属丰度变化明显,提示其可能参与人体脂肪的积累过程。调节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度可能是预防和治疗肠道微生态相关疾病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肠道菌群新靶点的角度,探讨培补清利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胰岛素抵抗(IR)大鼠的影响。方法 将3周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及造模组18只,造模组大鼠每日以来曲唑-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混悬液灌胃并持续高脂喂养,对照组每日CMC灌胃并以普通饲料喂养。两组连续灌胃13周。造模结束后将造模成功的15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7只、治疗组8只。治疗组予培补清利方浓缩药液灌胃;对照组、模型组以蒸馏水灌胃。各组均干预42 d。称量各组大鼠体质量,采用HE染色法观察卵巢组织形态学变化,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观察大鼠血糖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空腹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观察肠道菌群的变化并预测分析肠道微生物的功能。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卵巢组织形态改善、卵巢质量减轻。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餐后120 min血糖(PBG 120’)、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以及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降低(P<0.05);治疗组肠道中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出现变化(P<0.05),厚壁菌门/拟杆菌门(F/B)比值下降(P<0.0...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黄连温胆汤对2型糖尿病模型鼠空腹血糖、胰岛素(INS)及肠道菌群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SD大鼠,先随机分10只为正常组,其余大鼠均以高糖高脂乳剂1 ml/100g灌胃8 w,并每隔7天监测体重和血糖,8 w后,以35 mg/kg的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导2型糖尿病模型,5 d后,测量空腹血糖,选取空腹血糖值大于11.10 mmol/L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0.25 g/kg组和黄连温胆汤12 g/kg、6 g/kg、3 g/kg组。各组分别给予等体积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1次/d,用药4 w后,取材检测。ELISA检测大鼠血清胰岛素的含量;16S-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大鼠粪便肠道菌群进行基因测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空腹血糖明显升高,INS含量明显降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变形菌门(Bacteroidetes+Proteobacteria)、拟杆菌纲(Bacteroidia)占比、拟杆菌门/厚壁菌门比值增加,厚壁菌门(Firmicutes)、梭菌纲(Clostridia)、芽孢杆菌纲(Bacilli)占比降低,sobs、chao、ace、shannon指数降低。黄连温胆汤能使模型鼠空腹血糖值显著降低;血清中INS含量显著升高;肠道菌群中Firmicutes升高,Bacteroidetes、Bacteroidetes+Proteobacteria占比和Bacteroidetes/Firmicutes比值均明显下降,G~+菌Clostridia、Bacilli升高,G~-菌Bacteroidia下降,sobs指数、chao指数、ace指数均明显升高。结论:黄连温胆汤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提高胰岛素含量、降低血糖,从而达到防治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19.
郭丽娜  盛雯  何盈犀  许欣筑  林淑娴  陈文生 《中草药》2023,54(20):6743-6752
目的 探究药食同源中药复方(葛根、夏枯草、杜仲叶、菊花、山楂、芹菜)对两肾一夹(2 kidneys and 1 clip,2K1C)型高血压大鼠血压、肠道菌群结构和血清代谢物的调控作用。方法 2K1C型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氯沙坦(0.3 mg/kg)组和药食同源中药复方低、中、高剂量(0.5、2.5、5.0 mg/kg)组,每组7只。连续给药6周后,取眼周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相关指标;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分析各组大鼠肠道菌群变化;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脏和肾脏组织病理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质谱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代谢产物变化。结果 药食同源中药复方干预6周后,大鼠血压明显下降(P<0.05、0.001),血清中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和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水平显著降低(P<0.05)。16S rDNA测序结果显示,在门水平上,大鼠肠道微生物群落的主要结构由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16S rRNA技术研究葛根芩连汤对菌群失调性腹泻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葛根芩连汤高、中、低剂量组,丽珠肠乐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每日按头孢拉定178.6 mg·kg-1,硫酸庆大霉素31.25 mg·kg-1混合抗生素进行灌胃造模,造模成功后,葛根芩连汤高、中、低剂量组灌胃葛根芩连汤(7.02,3.51,1.755 g·kg-1),丽珠肠乐组按0.125 g·kg-1灌胃,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无菌蒸馏水灌胃,体积分数均为10 mL·kg-1,连续给药7 d,将大鼠麻醉后取大鼠结肠内容物,提取粪便DNA后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并分析其结果。结果 葛根芩连汤明显调节菌群失调性腹泻模型大鼠的物种数量及Alpha与Beta多样性,提高菌群生物丰富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正向调节菌群失调性腹泻模型大鼠的3种差异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与14种差异菌属(拟杆菌属、狄氏副拟杆菌属、布劳特氏菌属等)。结论 葛根芩连汤对菌群失调性腹泻模型大鼠肠道菌群有调节作用,揭示了肠道菌群与菌群失调性腹泻之间的生理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