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头针丛刺运动区下点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冬梅 《天津中医药》2013,30(6):339-340
[目的] 探讨运用头针丛刺方法针刺焦氏头穴运动区下点治疗顽固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采用头针丛刺方法针刺焦氏头穴运动区下点, 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针刺面部穴位, 针刺1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结论] 运用头针丛刺方法针刺焦氏头穴运动区下点, 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确切优于传统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刺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孔莉 《天津中医药》2013,30(12):726-728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接受针刺治疗;对照组口服吡拉西坦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量表的评分变化。[结果] 经过不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MSE、HDS评分均有所提高,ADL有不同程度降低,治疗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针刺对中老年缺血性中风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静  曹辰虹  张妍 《天津中医药》2013,30(9):534-536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脑卒中后动眼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基础治疗+常规针刺法治疗,B组采用基础治疗+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间瞳孔大小、眼裂大小、眼球运动情况及综合疗效。[结果] 各组治疗后瞳孔大小、眼裂大小、眼球运动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且在3项指标及综合疗效组间比较显示,B组较A组疗效更为显著(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督脉三部走罐法干预亚健康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50例, 对照组50例。治疗组在督脉部位给予三部走罐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结果] 临床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 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 组间比较 P<0.05, 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督脉三部走罐法干预亚健康失眠症效果显着, 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5.
高乾  刘武军  邓成明 《天津中医药》2022,39(8):1032-1036
[目的] 观察针刺夹脊穴联合肩三针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喙肱韧带厚度对冻结期肩周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0月期间诊断为冻结期肩周炎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针刺夹脊穴联合肩三针治疗组40例和传统针灸对照组40例。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有效率、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和喙肱韧带厚度(CHL)。[结果] 联合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总体优于对照组(P<0.05),喙肱韧带厚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夹脊穴联合肩三针治疗冻结期肩周炎可以减轻患者疼痛,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张辉  冯禾  王靖阳  刘昳佳  庞建中  徐强 《天津中医药》2022,39(11):1361-1366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中药汤剂联合标准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再住院的影响,为PCI术后早期中医药干预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采用真实世界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9年1月—2021年8月所有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断为ACS并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采集临床基本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数据、术后治疗方案,随访观察截至2022年4月再住院情况。根据实际治疗策略的差异,将患者分为中药汤剂联合标准治疗组(暴露组)和标准治疗组(非暴露组),以全因再住院为主要疗效指标,以因心脏事件再住院、因卒中再住院、因消化道损伤再住院为次要疗效指标,构建Cox回归模型,综合分析两种治疗方案患者预后差异。[结果] 共纳入ACS急诊PCI治疗患者232例,其中暴露组126例(54.31%),非暴露组106例(45.6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与非暴露组相比,暴露组因心脏事件再住院风险降低59%[HR=0.41,95%CI(0.21,0.81),P<0.05],两组在全因再住院、因卒中再住院、因消化道损伤再住院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急诊PCI术后早期中药汤剂联合标准治疗显著减少患者因心脏事件再住院风险,且不增加因消化道损伤或卒中住院风险。  相似文献   

7.
屈膝点按扣揉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9例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永泉 《天津中医药》2013,30(4):209-211
[目的] 分析屈膝点按扣揉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 将97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采用屈膝点按扣揉法治疗,对照组48例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分析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量尺评分(VAS)评分变化及安全性评价。[结果] 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24%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3.61%(P<0.05).治疗前后全部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基本生命体征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 屈膝点按扣揉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毫火针针刺结筋病灶点联合常规针刺治疗疼痛期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疼痛期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组在常规针刺基础上加用毫火针针刺结筋病灶点,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McGill疼痛问卷(SF-MPQ)量表、Constant-Murley量表以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SF-MPQ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Constant-Murley量表评分及SF-36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对SF-MPQ量表、Constant-Murley量表、SF-36量表评分及TNF-α、IL-6水平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P<0.05)。[结论] 在常规针刺基础上加用毫火针针刺结筋病灶点治疗疼痛期肩周炎能有效减轻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炎性指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郭林清  仲景 《天津中医药》2022,39(11):1419-1422
[目的] 观察揿针疗法针刺局部压痛点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肱骨外上髁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毫针针刺组30例及揿针组30例,分别给予毫针针刺及揿针治疗,1周治疗2次。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四级加权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后2组VAS评分、四级加权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揿针组VAS评分、四级加权评分均低于毫针针刺组(P<0.05)。毫针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3.3%,揿针组为9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揿针针刺局部压痛点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显著,可以明显减轻肘关节疼痛,改善肘关节功能运动,疗效优于毫针针刺法。  相似文献   

10.
李英红  姚庆萍 《天津中医药》2022,39(10):1235-1240
[目的] 评估天降血栓通丸口服联合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不同年龄段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271例予以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风痰阻络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和青中年组(<65岁);根据是否给予天降血栓通丸口服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连续治疗30 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BI)评分的差异,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各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老年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存在差异,排除其干扰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mRS评分降低,BI评分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中年组患者治疗组mRS评分和B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均下降,老年患者中治疗组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1.04%和73.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中年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医证候评分和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天降血栓通丸可有效地改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身体康复,但对青中年患者的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11.
王靖阳  韩立峰  张晨  赵亚楠  徐强 《天津中医药》2022,39(12):1502-1512
[目的] 利用代谢组学方法探究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UHPLC-Q-Orbitrap MS)对39例符合相应纳入、排除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代谢组学检测,通过无监督的主成分分析(PCA)、有监督模式的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患者用药治疗前后的血浆进行分析。[结果] 代谢组学共筛选出42个与治疗疾病相关的生物标记物,涉及22种代谢通路,其中磷脂生物合成、磷脂酰胆碱生物合成、卟啉代谢、组氨酸代谢、类固醇生成、嘧啶代谢为变化最显著的6条代谢通路。[结论] 通过代谢组学方法证实,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可能通过调节磷脂代谢、氨基酸代谢、核酸代谢及能量代谢,进而发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作用。表明代谢组学对指导中医临床及机制研究方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后患者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经筋推拿改善上肢痉挛性瘫痪的效果观察。[方法]收集2018年1—6月在院的缺血性卒中后并伴有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日采用经筋推拿,6 d为1个疗程,休息1 d,8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上肢痉挛改善的程度;对照组采取中风病一般护理常规及针刺治疗,疗程与观察组相同。[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临床痉挛量表(CSI)评分、Ashworth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平衡评估量表(Fugl-Meyer)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SI评分、Ashworth评分、NIHSS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患者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针刺治疗配合经筋推拿可以有效地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上肢痉挛,同时降低了肌张力,提高了日常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颈动脉结构与功能超声指标评价"调神通络"针法对颈动脉硬化的干预效果。[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择缺血性脑梗死(前循环梗死)急性期合并颈动脉低回声斑块患者,分为"调神通络"针法组和常规针法组,分别治疗28 d,对治疗前后硬化及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调神通络"针法组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特别是对于改善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总胆固醇(TC)具有明显的作用。(P0.05或P0.01)。(2)短期应用"调神通络"针法对颈动脉硬化超声指标没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调神通络"针法对颈动脉硬化的干预短期内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朴志娟 《天津中医药》2009,26(2):160-16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临床疗效。[方法]单纯性肥胖症患者58例,采用针灸治疗。体针主穴取中脘、天枢、关元、滑肉门、阴陵泉、足三里,并随症加减。耳针取穴为饥点、内分泌、三焦、神门。[结果]痊愈10例,显效27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55%。[结论]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巨刺阳经针刺法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上肢痉挛状态进行疗效评价。[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针刺法治疗,观察组予巨刺阳经法治疗。在入院时及治疗2个疗程后均分别运用修订Ashworth痉挛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康复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肌张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巨刺阳经法可以明显缓解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其疗效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高血压病患者中慢性肾脏病发生的相关风险因素,依次构建预测高血压病患者合并慢性肾脏病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依托天津市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管理系统,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天津市北辰区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常驻居民健康体检资料,符合高血压病诊断、资料保存完整的4784例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193例(44.67%),平均年龄(66.38±10.10)岁;女2591例(55.33%),平均年龄(67.52±8.80)岁。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高血压病患者合并慢性肾脏病的风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三酰甘油、吸烟情况、饮食偏好、运动、高血压病程、糖调节受损、2型糖尿病、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新发房颤、脂肪肝、高尿酸血症、高血压病家族史、中医体质23个因素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是高血压病患者合并慢性肾脏病的可疑风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空腹血糖、血尿素氮、冠心病、新发房颤、高尿酸血症、高血压家族史、高血压病程、中医体质是高血压病患者合并慢性肾脏病的独立风险因素。利用以上9个风险预测指标构建了列线图模型,其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742,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63.18%、72.54%、84.26%,校正曲线显示模型预测效果与实际患病概率基本相同,临床决策曲线分析也显示列线图模型临床效能较好,尤其当阈值概率为0.14~0.63时,列线图模型可为患者带来临床净收益。[结论] 本研究依据高血压病患者合并慢性肾脏病发生的相关风险因素构建了列线图模型,经相关指标证实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和临床效能,能准确、有效地预测高血压患者慢性肾脏病的发生风险,从而协助临床医师筛选高风险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高血压病患者慢性肾脏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连接蛋白43(Cx43)半通道探讨蛋白激酶基因表达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针刺干预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非穴位针刺组及针刺组。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模型组及两个针刺组内分设4个亚组:缺血再灌注30 min组、缺血再灌注60 min组、缺血再灌注180 min组、缺血再灌注360 min组,每组10只大鼠。穴位组电针刺激大鼠的"顶中线"、"顶旁线";非穴位组取患侧肋下髂嵴上10 mm的固定点作为针刺点;模型组不予任何处理。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从基因方面检测海马区蛋白激酶C(PKC)、酪蛋白激酶1(CK1)、蛋白磷酸酶(PP2B)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PKC m RNA、CK1 m RNA及PP2B m RNA时间的推移表达量呈增高趋势;与模型组同一时间点比较,非穴位针刺组PKCm RNA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调神通络针刺组可显著降低其在各时间点表达,与模型组及非穴位针刺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神通络针刺组可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PKC m RNA、CK1 m RNA及PP2B m RNA表达,通过调节Cx43磷酸化或去磷酸化途径中的关键因子,来调控半通道的开放,在缺血性脑损伤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可视化分析评估针灸系统评价的现状,分析针灸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方法] 通过检索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2011年1月—2021年11月收录的针灸相关系统评价文献。主要干预方式为针灸、电针、穴位按压、经皮电刺激、艾灸,根据纳排标准筛选、建库统计。采用Excel、Cytoscape、Gephi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329篇针灸系统评价文献,符合纳入标准88篇。文献发表国家集中在中国、澳大利亚、英国;发文机构主要集中在中国香港玛丽医院、澳大利亚帕克维尔皇家妇女医院等,机构间合作不紧密;作者以Daniel KL Cheuk、Car-oline A Smith发文最多,作者间合作交流较少;以针灸防治疼痛管理的文献引用次数最多,其次是针灸防治偏头痛、穴位按压防治恶心呕吐等;治疗结果以针灸治疗痛症、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为主;干预方式仍然以传统针灸为主;结果分布主要是阴性结果;证据充分度以低等证据为主。[结论] 针灸低质量临床研究将影响针灸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要不断明确针灸的最佳参数;不断完善针灸临床设计方案、选择合理的对照,完善针灸病种的核心指标集及针灸临床评价体系,提高针灸临床研究及论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针药并用法与西药卡马西平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丘脑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84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头针、华佗夹脊穴盘龙刺、中药汤剂,对照组采用口服卡马西平,治疗28 d后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为81.0%。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后组间VAS评分降低程度比较,治疗组明显的优级(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丘脑痛疗效优于单纯口服卡马西平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