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睡眠障碍是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的常见共病,不仅可能加重ASD儿童自身的某些核心症状,还可能影响康复训练效果。ASD儿童睡眠障碍的确切发生机制目前暂不明确,可能与睡眠调控机制异常、ASD核心症状、共患病、躯体器质性病变、营养状况及用药等因素有关。ASD儿童的睡眠障碍目前暂无特殊有效治疗手段,家长培训联合行为干预是目前推荐的具有循证支持的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2.
睡眠障碍是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最常见的共患障碍之一,不仅与ASD儿童核心症状存在显著相关,还会影响患儿的功能水平、生活质量以及干预康复效果,给父母造成巨大养育压力和经济负担。国际上已将睡眠障碍,特别是失眠纳入到ASD的综合诊治之中,但国内相关工作开展滞后,儿科专业人员对ASD儿童睡眠障碍的诊治能力有待提升。 因此,本研究将介绍ASD儿童睡眠障碍的评估和干预方法,为临床和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组发生于儿童发育早期的神经障碍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睡眠障碍是ASD儿童常见的一种共患疾病,其严重程度不仅能加重患儿的行为问题,影响学习记忆,降低癫痫阈值,而且增加照顾者的压力。因此,本文将从生物学因素、ASD儿童的核心症状、共患疾病和环境因素进行综述,为更好地理解、预防和早期干预ASD儿童的睡眠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5.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常伴有的昼夜节律失常和睡眠问题,睡眠问题不仅可能加重ASD儿童的某些核心症状,还可能影响康复训练效果。ASD儿童睡眠问题的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但确切机制尚不明确,研究发现其与褪黑素分泌代谢异常密切相关,且褪黑素治疗有效、安全。本文主要对ASD儿童睡眠问题及其与褪黑素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改善ASD儿童睡眠问题以及制定有效的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儿童孤独症又称自闭症,其病因不明,目前无有效的治愈方法,预后差,其矫治和重归社会是一个艰难、复杂的过程。家庭治疗主要是针对患儿的长期教育训练和家庭成员的心理问题干预,有助于提高家庭功能,在今后的治疗方案中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ASD儿童的睡眠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采用睡眠习惯问卷(CSHQ)和症状自评问卷(SCL-90)对207名ASD儿童和204名对照组儿童的一般情况、睡眠问题、父母心理健康状况展开评估,采用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对ASD儿童疾病严重程度进行评定。比较儿童睡眠问题及其父母心理健康状况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是否存在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SD儿童睡眠的危险因素。结果 睡眠不良在ASD组和对照组儿童中的检出率分别为86.47%和7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2.251,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有ASD(OR=2.41)、父母SCL-90总分(OR=1.15)、视屏时间>2h/d(OR=3.07)的儿童更可能出现睡眠问题。进一步将研究人群限制在ASD儿童中,结果发现,CARS评定结果为重度(OR=6.81)、视屏时间>2h/d(OR=9.02)、儿童入睡前父母接触电子屏幕(OR=9.10)的ASD儿童更可能出现...  相似文献   

8.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儿童期常见的发育障碍性疾病,致残率高.语言障碍是ASD儿童的最常见共患病,其早期识别、诊断和早期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改善ASD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语言发育特征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梁涛 《中国妇幼保健》2020,(8):1554-1558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组发育障碍性疾病,以社交障碍、交流障碍、狭隘兴趣与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发病率高,病因尚不明确,无特效药,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ASD症状于生命早期开始出现,但由于少数幼儿期孤独症患儿表现不完全符合诊断标准,部分医务人员对孤独症认识不足,多数家长忽略孤独症幼儿的早期表现等多种因素,导致就诊时间延迟,延误就诊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感觉异常特征,为ASD儿童早期诊断、科学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于2021年8月—2022年2月收集南通市康复机构训练的234名ASD儿童作为受试对象,采用简化版感觉特征问卷(SSP)进行调查。结果 234名ASD儿童中有感觉特征总分异常的儿童有128名,异常率54.7%。其中可能异常58名(24.8%),明显异常70名(29.9%),7个维度中听觉过滤异常率最高,达到82.1%;其次依次为力量低下/虚弱、运动敏感、味觉/嗅觉敏感、低反应/寻求感觉、视觉/听觉敏感、触觉敏感,感觉异常总发生率为91.0%。不同性别、年龄ASD儿童SSP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00、1.124,P>0.05);男童感觉异常率为56.8%,高于女童(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82,P<0.05);不同年龄组患儿感觉异常特征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4,P>0.05)。结论 感觉加工异常在ASD儿童中普遍存在,且在男性患儿中表现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梁涛 《现代保健》2011,(11):192-194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起始于婴幼儿早期的严重危害儿童身心的发育障碍性疾病,据各国报道,患病率有增加趋势.目前该病病因尚不明确,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这类儿童的预后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从临床危险因素、分子生物学研究、神经心理研究方面对其病因学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达到早诊、早治、提高患儿生存质量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2.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组发生于生命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ASD儿童常伴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癫痫、睡眠障碍、胃肠道问题、免疫异常、焦虑、情感障碍等共患病,本文重点对目前研究较多的ASD共患ADHD、癫痫、睡眠障碍、胃肠道问题,分别从流行病学特点、对ASD儿童临床症状的影响、治疗方法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手势先于语言产生,促进语言的发展。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手势的类型和功能存在非典型使用及发展,手势-语言轨迹发展缓慢,可以成为ASD儿童的一个关键早期行为标记。手势的发展与后期语言、认知、社交和ASD诊断显著相关,应对ASD儿童的早期手势功能进行评估和监测。针对手势特点进行个性化训练,增加儿童社会参与和学习潜能,以手势为中介促进语言、认知及社交发展,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4.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除核心症状外,食物选择性问题在ASD儿童中也普遍存在,但临床工作者对此关注较少,因此需要更多地了解ASD儿童的食物选择性,以便指导临床工作。本文就ASD儿童食物选择性问题的现状、相关因素、影响以及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棋盘格翻转视觉诱发电位的特点。方法 采用美国精神障碍统计与诊断手册第四版(DSM-Ⅳ)诊断标准入组孤独症谱系障碍组12人;正常对照组12人。对所有对象进行5个不同空间频率刺激下的视觉诱发电位测试。结果 1) 5个不同的空间频率刺激下的P100波的潜伏期孤独症谱系障碍组均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5个不同的空间频率刺激下的P100波的振幅孤独症谱系障碍组均较对照组减小,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棋盘格翻转视觉诱发电位中P100波潜伏期延长,波幅减小,表明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至视觉中枢的信息处理存在着异常,视觉传导通路中小细胞通路异常。  相似文献   

16.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etrum disorders,ASD)是一种起始于婴幼儿早期的严重的危害极大的儿童身心发育障碍性疾病,以人际交往障碍、言语发育障碍、刻板行为和狭隘兴趣为特征.本文从该病的疾病谱的变化、诊断与筛查工具的演变和患病率的研究三个方面总结分析了该病在流行病学研究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加深对ASD的认识,以科学一致的研究方法加大对ASD的研究是迫切且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关于孤独症谱系障碍(ASD)脑的结构、神经通路和神经元兴奋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很快,研究发现在儿童早期即可通过影像学和脑电图检查发现ASD患者脑发育的异常,如胼胝体结构的异常,白质神经通路的混乱等改变。此外,发现部分神经元的兴奋性异常与ASD行为学改变有关,其兴奋性与某种受体活性和某种信号传导通路有关,这有助于解释ASD患者发病机制、行为学表现等,同时,相关生物学改变也有助于协助ASD的诊断并成为ASD治疗干预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左旋肉碱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的治疗效果,为ASD患儿寻求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12月选取诊断为ASD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特殊教育干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左卡尼汀[100 mg/(kg·d)]。治疗前及治疗3 个月后,采用串联质谱分析检测游离肉碱含量,采用异常行为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和中文版心理教育评定(C-PEP)进行量表评估。结果 治疗前,两组游离肉碱均偏低,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游离肉碱均有所提升[(28.28±2.26)μmol/L],对照组仍偏低[(16.54±2.08)μmol/L];治疗3个月后两组ABC总分(t对照=-6.32,t治疗=-8.05)、CARS总分(t对照=-1.24,t治疗=-1.38)较前有所降低,PEP-3 评分较前均有所提高(t对照=-3.584,t治疗=-4.6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BC总分、CARS总分及PEP-3 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4.67,-2.43,2.884,P<0.05)。结论 ASD患者口服左卡尼汀能进一步促进认知、语言和行为方面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广泛性发育障碍疾病,其核心症状是社会功能的缺失,社会交流障碍、兴趣范围局限及刻板行为等,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肠道微生物是存在于肠道中数量众多的微生物,不仅影响消化吸收能力,而且通过肠-脑轴影响大脑的发育和功能。特定的益生菌可以调节人体微生态的平衡,维持正常的代谢吸收和免疫防御功能。婴幼儿发育关键期肠道微生物失调会增加儿童ASD的风险,并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代谢产物途径影响儿童ASD的发展,益生菌治疗有望成为治疗儿童ASD的新型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张童  荣湘江 《健康研究》2021,41(2):142-145,149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于婴儿期起病的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约三分之一的孤独症患儿不能独立生活,需终生照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文章从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孕期营养等方面综述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病因研究进展.明确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病因,有助于进行针对性的早期筛查并实施合理系统的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