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对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我院用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对3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治疗经验,结合文献对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诊断、治疗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收治的3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中,2例有心房颤动病史,1例为肠系膜上动脉夹层;采用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早期清除血栓后再联合导管溶栓等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起病急促,早期诊断尤为重要,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有助于早期诊断,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能够早期清除血栓,恢复血供,对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症若不能及时诊治,会导致肠管缺血、坏死,预后极为不佳。肠管坏死者以开腹切除肠管为主;若无肠管坏死则考虑开腹行肠系膜上动脉切开取栓或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溶栓。肠管坏死通常在发病12 h内发生,所以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溶栓疗法由来已久,组因病情复杂难以判断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acut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sm,ASMAE)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要点,避免误诊,降低致残及致死率。方法 对2004-01~2011-01该院收治的46例ASMA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程1 h~10 d,46例均经上腹CT及腹部计算机断层X线血管造影(CTA)检查确诊为ASMAE。手术切除肠管28例,经皮介入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溶栓10例,肠系膜上动脉切开取栓血管再成型8例。围手术期死亡5例,短肠综合征8例,随访3年死亡,其余33例随访3年,恢复良好。结论 如出现突发剧烈腹痛和不典型的腹部体征,应警惕是ASMAE,尽早行腹部CTA检查,早期确诊、早期治疗是降低致残及致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肠系膜动脉栓塞是一种临床少见、病情极危重的急腹症。既往文献报道即使经过积极的溶栓及手术治疗,本病的病死率仍高达30%~100%不等。近期我们收治1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病人,临床表现不典型,行血管造影明确诊断,经对症及溶栓治疗痊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在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AMVO)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收治的76例急性肠系膜动、静脉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患者根据CT血管造影(CTA)或手术所见分为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组(动脉栓塞组,n=30)、急性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组(动脉血栓形成组,n=24)和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组(静脉血栓形成组,n=22)。比较各组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入院后即刻测定的静脉血D-dimer及WBC、N%。结果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动脉血栓形成和静脉血栓形成三组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D-dimer及N%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三组间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肠系膜动脉栓塞组及动脉血栓形成组比较,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组发病至就诊时间显著延长、D-dimer水平显著增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肠系膜动脉栓塞及动脉血栓形成两组在发病至就诊时间、D-dimer水平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肠系膜动脉栓塞组比较,静脉血栓形成组N%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若以D-dimer 3.0μg/ml为截值,肠系膜动脉栓塞、动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形成三组3.0μg/ml患者分别占23.3%、16.7%和77.3%。与肠系膜动脉栓塞组及动脉血栓形成组比较,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组D-dimer3.0μg/ml患者构成比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但肠系膜动脉栓塞组D-dimer3.0μg/ml患者构成比与动脉血栓形成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发病后就诊时间较肠系膜动脉闭塞患者明显滞后,D-dimer3.0μg/ml可为急性肠系膜动脉或静脉闭塞患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吴泰璜  王雷 《山东医药》1998,38(3):47-47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诊断与治疗山东省立医院(250021)吴泰璜王雷常宏1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ASMAE)的病因与病理1.1病因本病多见于老年伴心血管疾病者,男性以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多见,女性以风湿性心脏病多见。栓子主要来源于心血管疾病。风湿性心脏...  相似文献   

7.
老年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七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临床资料 选自我院2000~2003年收治的确诊为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AME)的老年患者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61~84(76.8)岁,≥70岁6例,发病至就诊时间1~13 d,平均4 d,7例起病早期均表现为腹痛,病程中5例伴随腹胀、恶心、呕吐,2例病程后期出现血便,7例均有腹部压痛,3例出现反跳痛,4例出现肠鸣音减弱,伴冠心病6例,其中并发心房颤动2例,伴陈旧性脑梗死2例.实验室检查:7例均有外周血象改变:6例血白细胞(12.0~25.6)×109/L,白细胞1例正常,中性粒细胞>0.85;血、尿淀粉酶轻度升高4例,心肌酶升高2例,转氨酶升高2例.7例腹部立位X线片,其中4例提示肠腔少许积气,3例有细小气液平面,B超检查示腹腔混合回声团块1例.急诊选择性血管造影确诊4例,腹部CT确诊1例,手术确诊及尸检后确诊各1例.其中就诊1 d确诊4例,超过1周1例.本组2例初诊为"不全性肠梗阻",1例初诊为"急性胰腺炎",1例初诊为"消化性溃疡".7例中治愈好转4例,死亡3例.其中4例手术治疗中3例治愈,3例内科保守治疗中1例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好转.4例手术患者及1例尸检患者病理检查均有不同范围、程度不等的小肠及结肠系膜动脉栓塞及血栓形成,其中肠系膜上动脉主干栓塞5例,分支栓塞2例.死亡3例中1例手术治疗过迟,术中见小肠、结肠广泛坏死,术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另2例因高龄,无法耐受手术治疗,经扩血管等内科治疗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诊断、不同术式治疗和预后。方法获得随访的38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患者,多表现为急性腹痛,术前均经CT血管造影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综合分析患者病因、病情和辅助检查,采用置管溶栓、导管取栓、自体静脉或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个体化的外科治疗方案进行肠系膜上动脉的血运重建术。伴肠坏死的患者行肠切除术。结果术后患者均随访半年。30例患者术后血运重建良好,彩超复查见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通畅。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4例,3例死亡;肠瘘2例,1例死亡;多器官衰竭/脓毒症3例,2例死亡;再灌注损伤6例;原伴发疾病加重6例,2例死于急性心功能衰竭。术后并发症总出现率为55.2%,术后总死亡率为21.1%。结论术前选择合适手段及早明确诊断,并尽快应用个体化的血运重建术能显著改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国内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874例临床荟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汇总分析近20年来国内报道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ASMAI)病例,探讨国人ASMAI临床特点及诊疗策略.方法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提取符合标准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ASMAI共有874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ASMAE)800例,占91.5%;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ASMAT)53例,占6.1%;急性非阻塞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NOSMAI)21例,占2.4%.男∶女=1.7∶1,平均年龄为61.9岁.主要相关疾病:心房颤动患者占53.5%(429/802),动脉硬化症患者占38.1%(69/181),冠心病患者占27.9%(195/698),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占24.2% (169/698),高血压患者占15.2%(106/698).主要症状为剧烈腹痛(99.1%)、恶心呕吐(63.8%)、腹胀(40.8%)、便血(29.4%),而发病早期腹部体征较轻,与严重的腹部症状不符.561例(64.2%)通过手术确诊,263例(30.1%)通过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确诊,50例(5.7%)通过CTA确诊,但初步诊断的误诊率达58.1%.手术治疗占82.3% (710/863),介入治疗占13.9%(120/863),内科保守治疗占7.5%(65/863),病死率37.3%(326/874).结论 ASMAI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通过CTA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早期确诊、积极治疗是降低该病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为血管外科急腹症之一。该病占肠梗阻发病率的0.23%-0.7%。1993年9月至2002年7月我们收治9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ischemia,SMAE)是导致急性肠系膜缺血最常见的原因。由于肠系膜血管网的大部分供血来源于肠系膜上动脉,当发生栓塞时,会造成大部分肠管缺血,其中小肠缺血最为明显,若血供不能及时恢复,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发展到肠透壁坏死,为治疗带来更多挑战。目前本病治疗方法主要为外科开腹取栓、切除坏死肠管和血管内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2.
急性动脉栓塞6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动脉栓塞的早期诊断方法、手术时机、手术及非手术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组69例均经非手术治疗。发病6h以内手术10例次,6-12h手术26例次,13-48h手术34例次,2d以上手术37例次。单纯非手术治疗2例;1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行腹部探查术;9例上肢动脉栓塞和59例下肢动脉栓塞中57例先应用Fogarty导管行取栓术,其中9例下肢动脉硬化狭窄处栓子行内剥脱8例及动脉旁路术1例。术中同时应用尿激酶10-30万U加生理盐水40ml中栓基远端动脉内注入,以溶解小动脉内血栓。结果 单纯非手术治疗2例均死亡;发病6h以内手术者救肢率为100%,6-12h手术者为83.7%。结论 急性动脉栓塞的早期栓子摘除术的最佳手术时机为发病后12h以内;提高救肢率和治愈率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尽早手术取栓及积极治疗原发心脏疾病。  相似文献   

13.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外科治疗方法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4 0例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患者行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术 ,并结合溶栓抗凝治疗。结果 :临床治愈 2 0例 ,好转 8例 ,截肢 9例 ,死亡 3例。发病 12h内手术者无截肢及死亡。死亡原因包括急性心肌梗死 (1例 )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2例 )。结论 :Fogarty导管取栓术是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首选方法 ,结合溶栓抗凝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高龄、糖尿病及心肺血管疾病是术后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AMVO)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AMVO患者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治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AMVO41例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20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5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12例,非阻塞性肠系膜血管供血不全4例。41例均急诊行剖腹探查术,2例因病变广泛未能切除坏死肠段,39例行肠切除肠吻合术。治愈37例,死亡4例。结论早期诊断和及时剖腹探查是提高AMVO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几种常见急性肠系膜上动脉事件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表现。方法对23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事件的临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归纳总结。结果 23例患者中,孤立性夹层9例(YUN分型Ⅰ型7例,Ⅱb型2例),均见真假腔和内膜瓣征;壁间血肿伴溃疡龛影3例;急性血栓栓塞11例,直接征象是血管腔内充盈缺损。结论虽然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壁间血肿和栓塞临床症状相似,但各有较典型影像表现,MSCTA是诊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事件准确、快捷、有效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经导管溶栓治疗肠系膜动脉栓塞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导管溶栓治疗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肠系膜动脉栓塞手术病人10例进行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及做好充分术前准备,加强术后护理和并发症的观察。结果病人术后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继续配合小剂量溶栓及抗凝治疗,其中9例痊愈,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合理、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有助于经导管溶栓肠系膜动脉栓塞症的成功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与急性血栓的形成原因及其临床鉴别。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4年9月治疗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和血栓患者86例,根据典型造影将患者分为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组与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组,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临床表现、缺血程度、临床并发症以及既往病史的临床相关信息进行对比。结果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形成多发生于髂股动脉(χ~2=4.31,P=0.15),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无明显好发部位;动脉栓塞患者感觉异常(χ~2=7.489,P0.05)和运动障碍(χ~2=4.782,P0.05)、对侧动脉搏动正常(χ~2=9.487,P0.05)的临床表现较动脉血栓形成患者更明显,而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则更常伴有间歇性跛行病史(χ~2=9.029,P0.05),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缺血程度倾向于Ⅱa级(χ~2=3.129,P0.05),而急性动脉栓塞缺血程度更为严重,更趋向于Ⅱb级(χ~2=3.443,P0.05);具有糖尿病(χ~2=10.698,P0.05)、高血压(χ~2=9.658,P0.05)及吸烟病史(χ~2=3.766,P0.05)的患者,急性血栓形成比例明显高于急性动脉栓塞患者,房颤患者(χ~2=3.148,P0.05)更好发急性动脉栓塞,既往有栓塞病史(χ~2=2.848,P0.05)仅见于急性动脉栓塞患者中。结论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与血栓形成原因具有很大的差异,梗塞部位、缺血程度、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既往史的情况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相似文献   

18.
房颤导致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综合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介入治疗在房颤导致的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1年收治的发生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房颤患者(n=4),包括男(n=3),女(n=1),年龄65-78岁.先后采用经导管动脉溶栓/灌注术(TAF/TAI)、抽吸取栓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抗凝等综合介入治疗,评价其治疗疗效.结果:就诊时间为6-29h;3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成功血管复通,其中1例复发并死亡,1例栓子移位到远端安全小分支内,0例外科手术,无治疗相关并发症.结论:综合介入治疗在房颤导致的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中操作简便,可迅速恢复动脉血运,提高了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sm,SAME)是指栓子进入肠系膜上动脉,发生急性完全性血管闭塞,导致小肠急性缺血、功能障碍、坏死,约占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50%,年发病率约为816/10万。其发病急骤,病情凶险,致残率及死亡率极高,有文献报道,病死率可高达68%~10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sm, SMAE)的临床特征。[方法]纳入诊断为SAME患者42例,根据治疗结果分为好转组与死亡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5.8±13.7)岁,男27例(64.3%)女15例(35.7%),伴有高血压22例、动脉硬化16例、心房颤动17例、动脉栓塞史14例、糖尿病9例、腹部手术史8例。所有患者均为急性腹痛起病,伴有恶心呕吐27例、便血17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32例、白细胞升高27例、C-反应蛋白升高29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32例、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17例、纤维蛋白原升高22例、D-二聚体升高23例。血管CT确诊的36例患者均发现肠系膜上动脉管腔充盈缺损,腹腔积液21例、肠管增厚积气14例、肠坏死11例,肠梗阻3例。死亡组平均年龄为(74.5±9.8)岁,显著高于好转组的(62.8±13.7)岁,2组比较P<0.05。死亡组患有心脏疾病、多处动脉栓塞人数明显多于好转组(P<0.05)。死亡组患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例数多于好转组,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