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直径≤1 cm微小肝细胞癌(mHCC)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的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45例mHCC的临床和影像资料,采用多个独立样本列表的χ2检验比较不同序列对mHCC的检出率。结果:45个病灶中,25个(55.6%)表现为典型的“快进快出”模式,11个(24.4%)无动脉期高强化(APHE),20个(44.4%)无门脉期廓清(WO),仅1个(2.2%)肝胆期(HBP)呈高信号。HBP低信号对mHCC的检出率最高(97.8%),HBP与T1WI、T2WI、APHE+WO任一序列比较,其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onferroni校正,P<0.005)。DWI联合“APHE+WO”的病灶检出率为82.2%,HBP联合“APHE+WO”检出率为97.8%,HBP联合DWI的检出率为100%。HBP联合DWI的检出率优于DWI联合“APHE+WO”(P=0.010),HBP联合“APHE+WO”的检出率优于DWI联合“APHE+WO”(P=0.035)。结论: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对mHCC的检出率非常高,肝胆期低信号联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 增强 MRI对最大径≤3 cm的不典型肝细胞癌(HCC)及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纳入经病理证实的最大径≤3 cm的不典型HCC 26例[男17例,女9例,平均年龄(56.9±11.3)岁;HCC组]及ICC 21例[男16例,女5例,平均年龄(58.2±11.6)岁;ICC组]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评估2种肿瘤平扫及Gd-EOB-DTPA动态增强MRI上影像特征,包括肿瘤最大径、病灶边缘、病灶包膜、伴远端胆管扩张情况、病灶信号是否均匀、瘤体ADC值、动脉期强化特征、瘤周血流灌注是否异常、动态强化方式及肝胆期信号特征。采用t检验及χ 2检验分析2组的临床特征和常规平扫序列、增强MRI表现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鉴别两者的预测因素。2名影像医师对2种肿瘤的平扫及增强影像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 结果 HCC组病人相比ICC组多有肝炎及肝硬化病史,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高于ICC组,而ICC组的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更高;常规平扫序列MRI上HCC组病灶常有包膜,而ICC组常伴远端胆管扩张且ADC值更高;增强后ICC组更多表现为动脉期边缘强化、中央逐渐强化,更易出现肝胆期靶征改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增强动脉期边缘强化及肝胆期靶征为鉴别诊断HCC和ICC的重要预测征象。2名影像医师诊断一致性良好(κ=0.837,P<0.001)。 结论 Gd-EOB-DTPA 增强MRI肝胆期靶征和动脉期边缘强化对最大径≤3 cm的不典型HCC及ICC有重要鉴别诊断价值,可为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采用定量及定性的方法,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术前评价肝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10月-2019年11月在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4例HCC患者纳入研究。根据病理结果,MVI阳性65例,MVI阴性49例。所有患者在术前3周内行Gd-EOB-DTPA增强MRI检查。主要分析以下MRI征象:肿瘤内血管、出血和脂肪、动脉期边缘强化、包膜、边界、肝胆期瘤周低信号及多灶性。定量分析指标包括病灶直径、信号强度(SIlesion)、信号噪声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有预测价值的指标绘制其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并采用列线图对肝癌MVI进行术前预测。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边缘不规则及肝胆期瘤周低信号对肝癌合并MVI具有预测价值,其AUC值分别为0.711及0.701,预测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92%、65.31%、74.63%、68.09%和76.92%、63.27%、73.53%、67.39%。肿瘤直径≤5cm组中仅肿瘤边缘不规则对预测MVI有统计学意义,而>5cm组中肿瘤边界不规则及瘤周低信号对预测MVI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图像上肿瘤边缘不规则及肝胆期瘤周低信号对肝癌MVI有重要预测价值。联合上述征象及列线图对术前预测肝癌MVI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在评价结直肠癌肝转移系统治疗疗效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系统治疗后经手术切除的4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83个肝转移瘤,所有患者术前行Gd-EOB-DTPA增强MRI检查.判断动脉期强化特征(环形强化/非环形强化)、肝胆期强化特征(靶样强化/非靶样强化),测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钆贝葡胺(Gd-BOPTA)多期增强MRI鉴别诊断肿块型胆管细胞癌(IMCC)与不典型肝脓肿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2月—2020年4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32例IMCC与24例不典型肝脓肿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患者均行平扫、扩散加权成像和Gd-BOPTA多期增强扫描,包括肝胆期扫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MRI表现(肿块形态、T2WI信号、动脉期强化程度、增强扫描三期以及肝胆期强化方式),在肝胆期分别评估病灶边缘和中心的信号特点。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出IMCC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独立因素及其联合预测的效能。结果IMCC和不典型肝脓肿在T2WI囊变区[13(40.6)比13(40.6),χ2=6.557]、扩散加权成像靶环样高信号[9(28.1)比1(4.2)]和肝胆期强化方式(边缘χ2=26.191,中央χ2=18.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2WI少见囊变区、肝胆期病灶边缘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特征联合ADC值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对肝胆期呈高信号的肝细胞癌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扫描肝胆期呈高信号的病灶111例,经病理证实分为肝细胞癌37例,良性病灶74例。评估每个病灶的形态及信号特征并测量病灶的直径及ADC值,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肝细胞癌的独立预测因素,在纳入或不纳入定量ADC值的情况下分别构建联合预测模型、定性预测模型两种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DeLong检验分析、比较两种预测模型及平均ADC值的诊断性能。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肝胆期结节内结节样强化、肝胆期瘤周环形强化、边界不清、DWI高信号、ADC值≤1.303×10-3mm2/s是诊断肝胆期高信号病变为肝细胞癌的独立预测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上述特征构建联合预测模型用于鉴别诊断肝细胞癌与良性病变,ROC曲线下面积为0.931,高于定性预测模型及平均ADC值(AUC分别为0.866、0.871),...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硬化背景下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非动脉期高强化(APHE)肝胆期(HBP)“甜甜圈”样高信号结节的影像及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接受Gd-EOB-DTPA增强MRI检查的1752例肝硬化患者,从中筛选出HBP“甜甜圈”样高信号结节的病例。分析这类结节的发生率、影像学特征、随访中恶性转化率以及病理所见。结果 38例(2.2%)患者共发现355个非APHE的HBP“甜甜圈”样高信号结节,均为多发,其中,33例与乙型肝炎有关,2例与酒精性肝硬化有关,3例与自身免疫性肝炎有关。所有结节均表现为非APHE,门静脉期(PVP)明显强化,过渡期(TP)持续强化,HBP呈“甜甜圈”样高信号。在T2WI及DWI上,病灶主体均呈等信号,38.9%(138/355)的病变中央部分T2WI表现为稍高信号,其中68.8%(95/138)DWI上呈稍高信号。5例患者伴有HBP门静脉周围高信号(PHI)。同时,13例患者119个结节进行了Gd-EOB-DTPA随访观察,随访周期为(657.2±507.1)天(84~1520天),所有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混合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表现及诊断要点。方法 1例因偶然发现肝脏结节性占位病变的60岁老年女性病人进行了肝脏MRI平扫和Gd-EOB-DTPA增强MRI检查,经外科手术切除肝脏病变后,病理诊断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回顾性分析病人的临床资料、MRI表现及病理所见,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MRI检查见肝Ⅷ段一类圆形异常信号影,大小2.0 cm×1.7 cm,边界清楚。病灶在化学位移双回波T_1WI同相位影像呈稍低信号,同层面反相位影像病灶信号强度不均匀减低,快速反转快速自旋回波(FRFSE)脂肪抑制T_2WI呈不均匀高信号,DWI呈稍高信号。静脉注射Gd-EOB-DTPA后动态增强扫描时,病灶在动脉早期因明显不均匀强化呈显著高信号,其内下方见一条迂曲增粗的异常血管连接门静脉分支;在动脉晚期和门静脉期,病灶信号强度略低于周围的肝实质;在平衡期及延迟期,病灶呈不均匀低信号;在20 min及50 min肝胆期,病灶呈明显的低信号。结论混合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Gd-EOB-DTPA增强MRI表现与富血供肝细胞癌有一定重叠,鉴别诊断需结合临床资料、超声检查及平扫MRI信号特点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分化肝癌(WHCC)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肝胆特异期的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WHCC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患者行肝脏平扫及Gd-EOB-DTPA增强多期扫描.结果 15例中,12例单发,3例多发,共19个病灶.肝胆特异期,根据病灶信号强度,分为3型.Ⅰ型3个,病灶内见斑片状、环形等、稍高信号;Ⅱ型13个,病灶呈稍低信号;Ⅲ型3个,病灶为低信号.肝胆特异期对病灶边界显示较常规扫描更清楚.结论 肝胆特异表现WHCC的Gd-EOB-DTPA大多能摄取一定量对比剂,对诊断WHCC可能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MRI增强扫描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弥散加权成像(IVIM-DWI)术前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MVI)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肝细胞癌患者,于术前1周内行Gd-EOB-DTPA MRI增强扫描及IVIM-DWI检查。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其分为有MVI及无MVI 2组,分析2组间动脉期瘤周强化、包膜、边缘、肝胆期瘤周低信号情况,及ADC值、真性扩散系数(D)值、假性扩散系数(D~*)值、灌注分数(f)值、动脉期相对强化率(AP-RE)、肝胆特异期相对强化率(HBP-RE);采用χ~2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各参数对预测MVI的统计学意义;并根据ROC曲线下面积计算术前预测MVI有统计学意义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2组动脉期瘤周强化、肿瘤边缘形态、肝胆期瘤周低信号预测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肿瘤包膜不能作为预测MVI的危险因素(P=0.546)。其中肝胆期瘤周低信号预测MVI的诊断效能最佳。ADC值、D值及AP-RE、HBP-RE对预测MVI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ADC值、D值及HBP-RE与肝细胞癌发生MVI呈负相关;而AP-RE与MVI发生呈正相关。D值预测MVI的诊断效能优于其他参数。结论:Gd-EOB-DTPA MRI增强扫描与IVIM-DWI可用于术前预测肝细胞癌MVI的发生,肝胆期瘤周低信号与D值预测MVI发生的诊断效能较佳。动脉期瘤周强化、肿瘤边缘不光滑、肝胆特异期瘤周低信号、D值、ADC值、AP-RE、HBP-RE可作为术前预测肝细胞癌MVI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研究利用定性扩散加权成像(DWI)、动脉期与平扫减影影像、增强延迟肝胆期(HBP)MRI预测肝细胞癌(HCC)病理分级的效果。方法选择201例实施了肝癌外科手术切除病人中的175例,我们对其Gd-EOB-DTPA增强MRI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每个序列和组合序列信号强度及其与病理分级的联系。结果倾向于高级别的肿瘤DWI上显示为扩散受限(P<0.001),或减影影像(P<0.001)上可见动脉期强化,但在HBP影像上无充盈缺损(P=0.33)。  相似文献   

12.
李文晶  王浩  陈永其  宋彬 《放射学实践》2020,(11):1403-1408
【摘要】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的MRI表现特征及对病理分型的鉴别诊断价值,提高结节性甲状腺肿的MRI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节性甲状腺肿MRI表现,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腺瘤样增生组和无腺瘤样增生组,观察病灶的大小、边缘、信号、强化方式、ADC值,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38例患者MRI发现51个结节性甲状腺肿病灶,病灶均呈类圆形、边界清楚(100%)。病灶T1WI以等低信号为主(68.6%),T2WI及DWI以高信号为主(80.4%,74.5%)。早期明显强化24个,轻度到中等强化27个(52.9%),晚期明显强化22个,轻度到中等强化29个(56.9%)。44个病灶可见假包膜(86.3%),29个病灶可见囊变(56.9%)。动态强化曲线呈上升或平台型有24个,流出型或无强化有27个。病灶内充填样强化18个(35.3%)。51个病灶增强前后病灶大小均无变化(100%)。本组19个病灶伴腺瘤样增生,32个病灶无腺瘤样增生,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T1WI信号(P=0.013)、DWI信号(P=0.001)、早期强化程度(P<0.001)、晚期强化程度(P<0.001)、动态强化曲线(P<0.001)、充填样强化(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示早期强化程度(P=0.045,OR值18.692)及充填样强化(P=0.001,OR值93.269)是结节性甲状腺肿伴腺瘤样增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其中伴腺瘤样增生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具有早期高强化及充填样强化的特点,掌握其MRI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Gd-EOB-DTPA对肝功能正常的病人行增强MRI检查,评价延时10min是否是显示病变特征的最佳延时时间。方法 42例疑似肝脏局灶性病变病人,经静脉注射Gd-EOB-DTPA后分别在5、10和20min进行肝胆期动态MRI扫描。在检查各期分别针对低信号和高信号病灶就以下参数进行评估:实质增强程度、胆管对比剂排泄情况、病变的强化特征(低信号、等信号或高信号,边缘强化、非中央强化),以及对比度和信噪比。结果肝实质病变增强信号程度至10min时显著增加(86.3%,P<0.001),随后趋于稳定(20min后86.5%,P=0.223)。有2例、32例和5例病人依次在5、10和20min后首次观察到胆道对比剂的排泄。肝胆病变在5min后开始强化,并持续到肝胆期后期。在低信号和高信号的病灶中,对比噪声比(CNR)和信噪比(SNR)在增强后10min达到峰值(P<0.05),20min时没有进一步增加。结论在肝功能正常的病人行Gd-EOB-DTPA增强MRI检查,可在延时10min时得到显示病变特征的最佳延时时间。  相似文献   

14.
肝细胞肝癌为世界第5大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高,中晚期患者预后较差,改善患者预后主要依靠早期正确诊断.Gd-EOB-DTPA是一种新型肝细胞特异性钆对比剂,具有动态期及肝胆特异期双相增强功能,其肝胆期通过正常肝细胞对对比剂的摄取使得病灶呈相对低信号,从而易于病灶的检出和诊断,提高早期HCC检出和诊断符合率.但研究发现依然有5%~15%的HCC在Gd-EOB-DTPA肝胆特异期表现为异常等或高信号.OATP、MRP以及HNF3β、HNF4α等为目前已知与Gd-EOB-DTPA肝胆期表现密切相关的蛋白通道和基因.通过对Gd-EOB-DTPA肝胆期信号特点进行分析,可间接获得OATP-MRP蛋白通道及相关基因表达情况,对HCC生物学行为进行预测,进而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场磁共振MRCP、DWI和LAVA技术在肝泡状棘球蚴病(HA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HAE患者的MRI常规平扫、DWI、MRCP及LAVA四期扫描资料,分析HAE在DWI、MRCP及LAVA中的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10例共检出17个HAE病灶,其中肝右叶9个(9/17),肝左叶5个(5/17),跨叶生长有3个(3/17)。HAE的MRI表现为:巨块型5例(5/10)、坏死液化型3例(3/10)、混合型2例(2/10)。病灶正反相位和T2WI均为低信号,形态不规则,坏死液化型中心坏死液化区在正反相位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LAVA增强扫描11个(11/17)病灶无强化,6个(6/17)病灶边缘有轻度强化,12个(12/17)病灶内部或边缘出现小囊泡征,病灶侵犯肝门3例(3/10),肝静脉受侵3例(3/10),门脉受侵4例(4/10),肝外转移3例(3/10);DWI示7例为略低信号(7/10),ADC图为略高信号,ADC值=(1.82±0.13)×10-3mm2/s,3例(3/10)坏死液化型病变其边缘实性部分同前表现,而中心坏死液化区在DWI示为高信号,其在ADC图上呈高信号,ADC值=(2.20±0.12)×10-3mm2/s;MRCP显示肝内胆管扩张6例(6/10),3例(3/10)可见不规则的残腔,12个病灶(12/17)显示小囊泡更为清晰。结论:联合运用LAVA、DWI和MRCP技术对肝泡状棘球蚴病(HAE)的定性诊断和合理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常规MRI序列与DWI序列,鉴别退变期脑实质型脑囊虫病与小病灶环形强化转移瘤。方法回顾29例脑囊虫病患者与30例多发小病灶转移瘤患者的M R检查,观察两者的影像学表现及测量ADC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常规T2 WI退变期脑囊虫病组和小转移瘤组病灶出现低信号环的比例分别为91.9%和9.1%,诊断敏感性为90.7%(78/86)、特异性90.9%(60/66)、准确性90.8%(138/152);DWI退变期脑囊虫病组和转移瘤组病灶出现低信号所占比例分别为95.4%和69.7%,诊断敏感性95.4%(82/86)、特异性30.3%(20/66)、准确性67.1%(102/152)。退变期脑囊虫组病灶ADC值(1.54±0.42)×10^-3 s/mm^2,脑转移瘤病灶组ADC值(1.12±0.36)×10^-3 s/mm^2,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01)。结论 T2 WI病灶周围连续的低信号和完整规则的环形强化是退变期脑囊虫病的特殊表现。DWI序列对退变期脑囊虫病和小病灶转移瘤的鉴别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多种MRI参数联合对肿块型肉芽肿性乳腺炎(MTGM)与浸润性导管癌(IDC)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肿块型MTGM和51例IDC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比较两组在年龄、发病部位、大小、形状、边界、临近皮肤增厚、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增强曲线类型、内部环形强化、DWI信号、ADC值的差异,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IDC组比较,MTGM组病灶多发生于乳晕后区(10/17 vs 15/51,P=0.029),多引起周围皮肤水肿增厚(13/17 vs 24/51,P=0.035),增强扫描多见环形强化灶(11/17 vs 13/51,P=0.003),病灶内部液性区(T2WI高信号)的ADC值明显减低[(0.994±0.249) vs (1.762±0.545) ×10-3mm2/s,P=0.001]。另外以上述征象为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肿块内部环形强化、液性区域的ADC值为预测MTGM的危险因素(P<0.05);2个因素联合预测MTGM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3。结论:肿块内部环形强化、液性区域的ADC值是预测MTGM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应用可以提高MTGM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列线图模型预测微血管浸润(MVI)阴性肝细胞癌(H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无复发生存(RF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15年2月-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且经病理证实为MVI阴性的HCC患者125例,分析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MRI资料及术后病理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获得患者术后RFS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患者1、3和5年RFS率的列线图模型,采用C指数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采用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一致性。结果:随访过程中,37例HCC患者复发,中位RFS时间为27.1个月[95%置信区间(CI):43.3~54.1个月],术后1、3和5年RFS率分别为88.0%、71.9%、45.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级[风险比(HR)=4.807,95% CI:1.126~20.526,P=0.034]、肝胆期瘤周低信号(HR=3.755,95% CI:1.736~8.122,P=0.001)、肝胆期病灶-肝实质信号强度比(RIR)(HR=0.019,95% CI:0.001~0.396,P=0.010)是HCC患者术后RFS的独立危险因素。整合上述3个变量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9(95% CI:0.740~0.882),同时经Bootstrap内部验证,该模型的C指数为0.795(95%CI:0.723~0.867),且校准曲线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预测概率与实际观察概率吻合度较好。结论:基于Gd-EOB-DTPA增强MRI构建的列线图可以有效预测MVI阴性HCC患者的术后RFS。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比较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与多期动态增强MSCT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检出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经病理证实为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224个病灶)的Gd-EOB-DTPA增强MRI和多期动态增强MSCT影像学资料。将肝转移病灶按部位分为肝被膜下、胆管旁和肝实质病灶三组,按直径分为≤0.5cm、0.6~1.0cm、 1.1~2.0cm和>2.0cm四组。比较两种检查方法显示不同大小、不同部位结直肠癌肝转移病灶能力的差异。结果:Gd-EOB-DTPA增强MRI共检出217个病灶,检出率为96.88%(217/224),多期动态增强MSCT共检出188个病灶,检出率为83.93% (188/224),两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Gd-EOB-DTPA增强MRI对胆管旁和肝实质内病灶的检出能力高于多期动态增强MSCT(胆管旁病灶:100% vs. 0%,P=0.029;肝实质内病灶:100% vs. 88.68%,P<0.001);两者对肝被膜下病灶的检出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Gd-EOB-DTPA增强MRI对直径≤0.5cm和0.6~1.0cm病灶的检出能力高于多期动态增强MSCT(≤0.5cm病灶:87.50% vs. 65.00%,P=0.018;0.6~1.0cm:84.21% vs. 36.84%,P=0.007);两者对1.1~2.0cm和>2.0cm病灶的检出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3、1.000)。结论:Gd-EOB-DTP增强MRI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检出能力明显优于多期动态增强MSCT,特别是肝实质内、胆管周围转移和微小转移病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高信号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并进行分型。方法 回顾性纳入经手术病理或典型影像表现及临床随访证实为肝脏局灶性病变的病人124例,平均年龄(55.1±15.8)岁。分析肝脏局灶性病变124个,包括肝细胞癌(HCC)52个、胆管细胞癌(ICC)7个、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HCC-CC)4个、转移瘤(HM)6个、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及FNH样变42个、肝腺瘤(HCA)2个、异型增生结节(DN)5个、肝海绵状血管瘤(CHL)6个。所有病人均行肝脏Gd-EOB-DTPA增强MRI检查,观察分析肝胆期高信号病变特征并对其进行分型。同一病变中不同分型间占比的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计算肝胆期病灶-肝脏信号强度比(LLR),不同病变间LLR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 HCC、ICC、HM、FNH/FNH样变和DN病变中不同分型间占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CC病灶中28个可见包膜(53.85%),各分型中Ⅱb型最多(23/52,44.23%);ICC病灶中Ⅱa型和Ⅲ型最多(均为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