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吕国雄主任医师治疗失眠的用药经验及规律。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吕国雄主任医师门诊治疗失眠的有效病例及处方,使用Excel 2016、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26.0、Cytoscape等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用药频次分析、性味归经分析、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和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可视化处理。结果:纳入本研究的处方有244张,涉及药物96味。其中频数> 40的中药为茯苓、白术、首乌藤、生甘草、珍珠母等28种,高频药物以宁心安神,健脾利湿,清热化痰为主。药物的四气以寒、温为主,五味以甘、苦为主,归经多属心、脾、肝经。通过对244张处方复杂网络和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得出最常用的中药组合为茯苓-白术,珍珠母-首乌藤,陈皮-半夏。通过对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得出3个聚类组,主要功效为清热化痰,宁心安神,疏肝理气,清肝泻火,敛阴止汗。结论:吕国雄主任医师认为失眠的病位在心,与肝脾紧密相关,与“痰”“火”等病理因素密切相关,以清热化痰,清肝泻火,宁心安神为基本治则,同时兼顾滋阴、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李佩芳主任医师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李佩芳主任医师门诊治疗失眠的有效病例及首诊中药处方,使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次、频率等统计;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的关联规则分析常用药物组合;运用SPSS Statistics 2...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唐军教授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唐军教授2021年3月—2021年12月治疗失眠的门诊处方258首,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和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中药的频次、性味归经、药物类别、关联规则和聚类进行分析。结果:258首处方中共涉及中药133味,累计使用频次3814次,使用频次大于50次的有酸枣仁、首乌藤、枸杞子等24味中药;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是安神药和补虚药;高频药物四气以平、温居多,五味以甘、苦、酸味为主,归经以肝、心、肾经为主;酸枣仁-枸杞子,酸枣仁-五味子为高频药物组合;聚类分析可分为5类。结论: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得出唐军教授治疗失眠是以滋肾水、补肝血、清热解郁、宁心安神为法,辨证论治,从而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陈霞  白妍  王顺 《中国中医药科技》2022,(4):572-575+603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王顺教授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并探究其学术思想。方法:搜集王顺教授在2018年1月—2021年8月门诊治疗失眠的医案处方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软件Excel 2019进行药物频次统计,IBM SPSS Modeler 18.0的Apriori建模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及IBM SPSS Statistics 25.0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在纳入的189首方剂中,涉及中药107味,累积次数3 358次,方中出现频次≥45的中药为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当归、地黄等30味,大多数为安神药,药性多平、温、微寒,药味多甘、苦、辛,归经多属肝、心、肾经。经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药对及药组关联规则35条。经系统聚类分析归为5类。结论:王顺教授治疗失眠主要以安神定志、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宗旨,根据具体证型选用清热泻火、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等治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邹忆怀教授治疗失眠的用药及配伍规律,探讨邹忆怀教授诊治失眠的学术思想与特色。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6月邹忆怀教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出诊的处方,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通过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复杂熵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出的方剂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处方131首,涉及中药90味,其中以寒、温药性为主,辛、甘、苦药味占比较大,归经多入心、肝经,使用频数排名前5位的药物是茯苓、柏子仁、菊花、陈皮、佛手,使用频数最高的药物组合依次为柏子仁-茯苓、菊花-茯苓、柏子仁-菊花、陈皮-茯苓、陈皮-柏子仁,挖掘出核心药物组合共14个,并演化得到新处方7首。结论:邹忆怀教授基于“神主睡眠”理论,以“调神安眠”为核心治法,分别以调气畅神、清热安神、养血宁神、镇心敛神之法治疗神滞、神躁、神消、神散四种“神不安”状态,用药精准,平调阴阳,恢复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运用名中医廖志峰经验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方法:搜集在2020年3月—2023年3月在甘肃省中医院廖志峰名中医工作室及综合门诊就诊的失眠患者,选择有完整证候表现、舌苔脉象、药物处方组成、有复诊及随访的疗效好的完整病案205例。结果:在本研究的205例患者处方中,中药一共有107味,累积次数3358次,对于出现次数超过45次的30种中药例如酸枣仁、柏子仁进行分析发现,大多数具有安神功能。通过对这些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药对以及药组关联规则35条。经过系统聚类分析可以归为5类。结论:名中医廖志峰治疗失眠的经验主要是以四诊合参、辨证论治为根本,以调理气血、调和阴阳、扶正祛邪为基本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 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总结半夏不同炮制品辨证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PubMed数据库中近10年半夏治疗失眠的文献,Excel软件构建半夏不同炮制品治疗失眠的方剂数据库,SPSS 26.0频次分析失眠的中医证型、配伍药物及其功效与性能,SPSS 26.0进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及Modeler 18.0插件关联规则分析半夏不同炮制品核心配伍药物及组方。结果 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最终纳入文献125篇,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为半夏治疗失眠常用炮制品,尤以法半夏最常用。3种炮制品均多用于痰热扰心、痰湿内阻、肝气郁结型失眠,配伍味甘苦辛寒,归肺、脾、心、肝经的补虚、清热、安神之品,常组成温胆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使用,剂量6~30 g,法半夏-茯苓-酸枣仁、姜半夏-大枣-党参、清半夏-黄芩-柴胡为核心药物组合。结论 该研究首次从中医辨证角度,分析总结了半夏治疗失眠常用炮制品的配伍组方应用规律,为中医药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半夏治疗失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脑病科住院的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住院病例处方,并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采用频次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失眠患者的处方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失眠处方的用药规律.结果:共收录医案200例,涉及处方200首,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名老中医侯振民教授治疗寒热错杂型失眠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搜集、整理侯教授治疗寒热错杂型失眠医案100例,录入到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利用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医案中治疗寒热错杂型失眠的用药规律,将最终筛选出来的失眠处方进行总结,计算出处方中每味中药的使用频次,得出药物间关联规则,推导出核心组合、新处方。结果:侯教授治疗寒热错杂型失眠病案中单味药使用频次前6位的分别为乌梅(100次)、细辛(100次)、黄柏(99次)、黄连(99次)、附子(98次)、干姜(96次)。药物多入心经、肝经、脾胃经;四气以平、温为主;五味以辛、甘、苦、为主。舌象分析以舌淡红、苔水滑频次最高;脉以脉象沉细频次最高;运用聚类分析,得出治疗寒热错杂型失眠的5个新处方。结论:文章分析出了侯教授实际临床治疗寒热错杂型失眠的用药规律、用药特点,为更好地治疗失眠、传承名家经验摸索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以跨学科的研究思路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4.5)这一大数据挖掘技术作基础,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搜索《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失眠的方剂,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1.4.5),采用系统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如频次统计、复杂网络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药对分析、功效统计、药物性味归经统计、聚类分析等对纳入数据从单味药频次、药对关联、性味归经、功效、聚类处方及结合临床辨证处方等角度进行分析,运用新颖多彩图表对数据进行直观展示。结果筛选后,共纳入方剂207首,涉及中药总数277个,总用药频次1825次;功效396个,总功效频次5486次;四气9种,总频次1676次;五味11种,经计算总频次2734次;12经总频次2428次。聚类处方为C201:酸枣仁、人参、茯苓、甘草;C202:当归、白芍、地黄、麦门冬;C203:半夏、黄芩、黄连、栀子;C204:茯神、远志、朱砂;C205:川芎、陈皮、黄芪、白术、熟地黄、五味子、柏子仁;C401:酸枣仁、人参、茯苓、甘草;C402:当归、白芍、茯神、远志、麦门冬、地黄。结论: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4.5)分析数据,以图表展示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可指导临床实践应用,但请结合临床具体情况临证加减。  相似文献   

13.
申玲玲  于东升  许石钟 《河南中医》2020,40(11):1662-1665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深层次挖掘国医大师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等数据库,以"失眠"或"不寐"为关键词,逐一对90位国医大师治疗失眠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国医大师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有效处方167首,共涉及208味药物。其中高频次药物为酸枣仁、茯苓、龙骨、牡蛎等,高频药物组合为"茯苓、酸枣仁""龙骨、牡蛎""龙骨、酸枣仁"等,核心组合包括"龙齿、石斛、天花粉""琥珀、石斛、北沙参""远志、茯苓、柏子仁"等,形成新处方"琥珀-石斛-北沙参-龙齿-天花粉""远志-茯苓-柏子仁-丹参-白术""大枣-生姜-桂枝-石菖蒲-红参"等。结论:国医大师治疗失眠以补益心脾、镇心安神为治疗原则,用药除重用安神类药物外,还喜用滋阴类、理气类、消食类等药物配伍,尤其是健脾消食类药物居多。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8):17-21
目的遴选并整理《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系列丛书与《国医大师验案良方》所载的失眠医案,探究名老中医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方法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医案筛选后提取医案中的方药信息,运用Microsoft Excel2010进行频数统计、SPSS Clementine 12.0软件所提供的Apriori模版进行关联规则分析、SPSS 22.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以及因子分析,聚类分析采用系统聚类法中的二分类变量资料的Ochiai算法进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结果对最终纳入51则医案的203个处方进行统计分析,药物频次结果显示高频中药以补虚药、安神药、清热药等为主;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共得到药对关联规则23条,3味中药药组关联规则17条,4味中药药组关联规则3条,其具代表性的规则有黄芪→当归、合欢皮→首乌藤、朱砂→磁石、陈皮→茯苓等,体现出补益以气血为主、养心补血安神、重镇安神、健脾化痰的治法特点;聚类分析生成树状图后从中提取出具有关联性的药组6组,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最终得到公因子15个,二者共同体现出磁朱丸、温胆汤和天王补心丹等经典失眠方剂的雏形以及清肝泻火的治法。结论该研究通过对名老中医失眠处方进行系统分析,对指导中医药治疗失眠的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冠心病合并失眠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三大数据库,筛选冠心病合并失眠的中医药临床相关文献并进行整理,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药物频次分析、组方规律和新方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方剂92首,涉及中药120味;常用单药有酸枣仁、丹参、甘草、川芎、茯苓,常用对药有丹参-酸枣仁、川芎-酸枣仁、甘草-酸枣仁、茯苓-酸枣仁、川芎-甘草,置信度较高的关联规则有远志→酸枣仁、知母→酸枣仁、川芎,甘草→酸枣仁,进而演化得到治疗冠心病合并失眠的核心药物8个、核心组合18个和新候选处方9首。结论 通过对高频药物、组合、新候选处方的挖掘,发现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失眠重视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与安神药的配伍使用,标本兼顾,共同增强冠心病和失眠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为冠心病合并失眠的临床遣方用药和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现代统计学和数据挖掘方法,挖掘郑钦安的用药规律,为深入研究郑钦安的临床用药规律和学术思想提供统计学依据。方法从《医理真传》与《医法圆通》中收集组成明确的方剂。利用Excel建立方药数据库,采用SPSS 17.0和clementine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方剂来源医著不少于3次者15种,来源于《伤寒论》的方剂最多,为42首。使用频次不少于10次的中药32味,排在前10味的中药主要是桂枝汤和四君子汤的药物组成。相关系数大于0.2的药对30对。关联规则分析提取出84条规则。聚类分析得出6组药和7对核心药对。结论发现郑钦安在用药上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法宗伤寒,推崇仲景;(2)辨分二纲,药有阴阳;(3)善补脾胃,协和营卫;(4)配伍灵活,用药圆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田维柱教授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阐述田维柱教授治疗失眠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方法:筛选田维柱教授2020年5月-2021年6月治疗失眠的处方;运用Fang Net平台,多维度分析处方药物的四气五味、核心方药、药症关联及药物群组。结果:研究纳入失眠病例171例,处方涉及中药87种,总频次4 206次。药性以平、温为主;药味以甘、辛为主;归经以肝、心、脾三经为主;龙骨、牡蛎、龟甲等为田维柱教授治疗失眠的常用核心药;聚类分析显示出10个药物群组,呈现了田维柱教授治疗失眠常用药对、药串组合。结论:田维柱教授治疗失眠注重调和气血,从肝脾两脏论治失眠,重视益气养血、疏肝补脾之治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研究杨秉秀教授治疗不孕症的用药规律。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9年1月杨秉秀教授治疗的不孕症患者168例、共计1 186诊次的处方资料,用Excel建立医案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中的Apriori算法进行药物归经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探讨杨秉秀教授治疗不孕症的学术经验。结果:1 186诊次的处方中共使用159味中药,20 358次。经数据规范化处理,出现频率> 15%的药物为高频使用药物,频次居前10位中药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丹参、黄芪、甘草、赤芍、桃仁、菟丝子、当归、香附、茯苓、党参;药物功效方面,频次居前4位的为补虚类、活血化瘀类、理气类、利水渗湿类;药物归经方面,以肝、脾、肾为主;四气五味方面,使用的药性偏温、平、寒;药物以甘味药、苦味药及辛味药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方面,提示核心药对主要为丹参-赤芍、桃仁-赤芍、丹参-桃仁、黄芪-党参、当归-熟地黄、川芎-熟地黄、赤芍-皂角刺、桃仁-皂角刺、丹参-皂角刺、丹参-鸡血藤,体现杨老治疗不孕症攻补兼施,疏肝解郁、活血通络、温经散寒、化痰除湿治其标,健脾益肾、调养气血固其本。结论:数据挖掘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借助"中医处方辨证论治特征分析及数据挖掘软件",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总结范忠泽教授治疗大肠癌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范忠泽教授治疗大肠癌的门诊处方,运用"中医处方辨证论治特征分析及数据挖掘软件"中的药物频次统计及关联规则等方法,挖掘其中的用药规律和组方特点。结果 (1)本研究共纳入病例212例,处方762首;其中高频次使用的药物有茯苓、白术、半枝莲、黄芪、野葡萄藤、党参等16味,高频药对有茯苓-白术、茯苓-半枝莲、半枝莲-黄芪等32对,3味药物组有茯苓-半枝莲-黄芪、茯苓-白术-黄芪、白术-半枝莲-黄芪等23组,4味药物组有茯苓-白术-半枝莲-黄芪、茯苓-白术-黄芪-党参、茯苓-半枝莲-黄芪-党参等17组。结论总结出范忠泽教授治疗大肠癌的16味高频用药,32个常用药对,23个3味药组,17个4味药组;数据挖掘方法可用于名老中医经验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药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等自建刊以来国内众多学者运用中医方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文献,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3系统集成的数据挖掘模块对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属性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06篇,包含125味中药,19类中医证型。得出高频证型肝胃不和证、脾虚气滞证、脾胃虚弱证等,高频药物甘草、白术、柴胡、党参、半夏等,药性以温、平、微寒为主,药味以辛、苦、甘为主,归经以脾胃、肺肝为主,关联分析出17组高度关联的中药药对,聚类分析出4大类组方,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药物组合。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以肝胃不和为主要病机,脾胃气虚是其发病的关键,病程日久气机不畅则酿生湿热、食积、痰浊等病理产物,故临床多以柴胡疏肝散为基础方加减化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