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医病源理论早在《内经》时代即已基本形成,至隋巢元方撰成《诸病源候论》,则标志着这一学科的独立。病源理论是中医认识疾病的方法论和揭示疾病规律的主要手段。通过对金元四大家各自在病源方面的成就的分析,认为中医病源理论的科学性是勿庸质疑的,而且通过深入地病源研究,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和推动中医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2.
探究金元时期四大医家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丹溪的补益观。在其学术思想影响下,金元四大家的补益观各具特色,又具有共同点。刘完素多发挥《内经》之思想,且在补益的同时重火热之论;张从正则寓补于攻,重视脾胃在补益中的作用;李杲以脾胃为补益之本;朱丹溪重补阴泻火,且在补益的同时注意顾护脾胃。他们在补益时均重视脾胃的重要作用,并反对一味的温补。  相似文献   

3.
"医之门户分于金元",金元四家自成一说各立流派,他们对痹证病因病机提出不同观点和治痹之法,开创痹病学术百家争鸣局面,丰富了痹证的理论和实践,对后世医家治痹有着深远影响.如刘完素善秉典创新,认为"法之与术,悉出《黄帝内经》",自创"六气皆从火化"说,虽善用寒凉,却能辨证论痹,治痹以求本;张从正提出"邪去正自安",主张汗吐...  相似文献   

4.
金元四大家在继承前人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分别在论治消渴方面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刘完素从"三焦燥热怫郁结滞"论治,张从正遵"三消当从火断"论治,李杲从"血中伏火,津血不足"论治,朱丹溪从"阳实阴亏,气实血虚"论治,在对消渴病病机认识上各具特点,丰富完善了中医论治消渴病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小儿肺炎中医辨治理论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小儿肺炎是西医病名,中医学古代没有直接的记载。《内经》中所述"肺风"、肺痹"、上气"、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者"等,记载了类似于现代肺炎的表现。《幼科铁镜》的"火侵肺嗽",《幼科全书》、《幼科指南》等所称的"肺家炎",指出了肺热壅盛的病证。清代谢玉琼《麻科活人全书》首先明确提出"肺炎喘嗽",描述了麻疹出现肺闭喘嗽的变证,此后,"肺炎喘嗽"成为中医学病名,现代一般认为其相当于西医学"肺炎"。中医药治疗小儿肺炎,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清代医家叶天士治疗疾病脾胃分治,强调以甘平或甘凉濡润之剂以滋养胃阴,创立了胃阴学说,这都是我们非常熟知的。今详细阅读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从正、李昊、朱丹溪的著作,发现其中不乏有涉及“胃阴”学说的内容,对后世胃阴学说的创立具有重大意义,同样值得我们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朱星 《中医药导报》2011,17(12):4-6
对金元四大家诊治疮疡的特色进行探讨,发现刘完素治疮疡创托里、疏通、行荣卫三大法,还兼用针灸治疗;张从正用放血疗法、心理疗法、吐下之法治疮疡为其特点;李东垣治疗疮疡宗守真,并强调循经用药;朱丹溪注重整体,以补益气血、泻火散气进行内外兼治,尤重托内,强调经络辨治,灵活运用外治法。  相似文献   

8.
金元四大家是中医学发展历史上最具代表的四大学术流派.刘完素以火热立论,主张开发郁结;张从正以邪气立论,主张攻毒祛邪;李杲以脾胃内伤立论,主张升清降浊;朱震亨以郁证立论,主张行气解郁.他们之间学术思想既相互独立,又有一定的传承和联系,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浊毒理论是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提出的一种全新中医理论...  相似文献   

9.
金元乃医学盛世,之前失眠常作为兼夹症散见于某些内科疾病,不利于疾病诊疗和预后。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朱丹溪四位大家各承所学,自成流派,相互辉映;对失眠研究与实践,合则为一,参酌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为代表的经典理论和实践经验,升华发扬,重视病因病机,以新的视角诊疗失眠,使其作为一个疾病独立于内科诸证之中。对失眠治疗实践的不同感悟中形成的独到经验,学术思想既相互渗透,又相对独立,同中有异,异曲同工,在相互关联中又彰显流派特色。治疗亦体现各家特长,寒凉、攻邪等多种方法,百家争鸣,同病异治,为后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洪宏喜 《陕西中医》2007,28(8):1054-1055,1057
金元四大家的学术思想对肿瘤的辨证论治起到很大的影响,其各自的学说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促进了肿瘤治疗的发展,总结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1.
其一 刘完素睿思乃悟火疾生,卓荦直节敢续经。参破庇机成保命,医林从此满天星。  相似文献   

12.
抑郁症是以心境低落为主症,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的一种情感障碍。本文详细探讨了抑郁症的主要病机,提出了中医辨治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3.
金元时期由于历史和当时社会环境的种种影响,在医学学术方面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从而产生了至今仍对中医学影响甚大的众所周知的"金元四大家".其代表人物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朱丹溪均各树一帜,以"偏"而闻名于世,在金元时期创立了偏攻、偏补自家为法的新理论,他们以各自提出的不同观点和理论,突破了魏晋以后在医疗过程中墨守成规的保守风气,丰富了祖国医学宝藏,推动了中医学术的发展.本文试从分析每一学派的学术思想出发,提倡"金元四大家"在<内经>理论和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阐发经义,大胆的提出新的理论假设,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术作风.启发我们应当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如何重新认识和发展中医,坚持继承和创新并重,在中医药学的临床实践当中,不墨守成规,勇于开拓,坚持因人、因时、因地的中医治疗原则,在吸取前人的医疗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把中医药事业引向纵深的发展,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4.
气机升降理论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帝内经》奠定了气机升降理论的学术思想,《伤寒论》将升降理论思想贯穿于六经辨证,而对升降学说从理论阐发,当从金元诸家开始,其从不同角度进一步丰富了升降学说,如刘完素之玄府水火升降观、张从正之攻邪升降观、李杲之脾胃为升降枢纽观、朱丹溪之五脏气血升降观,均对后世气机升降理论学说阐发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疾病如梅核气、美尼尔氏综合征、变应性鼻炎等,由于病因不确定、病程长、症状反复发作,治疗上难以找到快捷而彻底消除疾病的方法,患者思想压力大,容易造成情感障碍,伴发抑郁症。笔者临证采用中医方法治疗此类疾病,疗效满意,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医分时辨治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138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并按照随机抽取法,将患者分成三组,分别是中药组、基础组和西药组。对三组患者进行不同的治疗。对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HAMD和HAMA评分,并对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分析。结果中药组治疗后HAMD和HAMA评分比基础组和西药组明显下降(P〈0.05),中药组、西药组在治疗之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情况要优于基础组(P〈0.05)。中药组各方面改善情况要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中医分时辨治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比西药组和基础组更能改善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相似文献   

17.
马静  闫颖 《光明中医》2016,(5):641-642
介绍金季玲教授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辨治思路,其认为该病的主要病机是肾虚肝郁、心神失养,确立补肾疏肝、宁心安神治法,临床善用滋水清肝饮治疗,不囿于古方,随证加减,同时配合心理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分时辨治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135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基础治疗组各45例,中药组患者于寅时采用调气降糖丸、巳时采用益脾降糖丸、酉时采用糖肾康进行治疗;西药组患者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进行治疗,基础治疗组患者采用降糖药物进行基础治疗。三组患者均治疗12周,比较其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情况,分析三组患者中医症状改善程度,对其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和血脂指标等进行测定。结果:经过治疗,中药组和西药组患者HAMD、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中药组患者下降程度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患者EPG、2hPG、HbAlc、TG、T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0.01),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中药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采用中医分时辨治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能明显改善其血糖和血脂水平,减轻患者抑郁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中风后抑郁症(PSD)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是影响患者功能恢复和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中风发病率的增高,PSD也呈上升趋势。故PSD是目前国内外医药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本文仅就当前PSD中医临床研究状况作一概述,并对本病辨治的临床思路与方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四维辨治论     
跳出辨证论治,寻找辨治新思路与新出路.重温经典发现,《黄帝内经》并存辨病、审因、对症、因天、因地、因人治疗六大辨治模式.三因治疗凸显天人相应特色概称辨证论治,与辨病、审因、对症治疗相辅相成、互联互补,四维一体构成完整辨治体系.走出唯辨证论治论,激发四维辨治活力,是全面传承大医学思维之必然,是提升临床能力之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