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亚低温在治疗颅脑外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低温治疗颅脑外伤实验研究已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研究证实亚低温能显著减轻脑缺血厦脑外伤后的脑损害程度。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本文对近年来亚低温治疗颅脑外伤的进展,降温及复温方法厦低温的监护等问题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亚低温治疗急性高原脑水肿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急性高原脑水肿的疗效影响。方法:将GCS评分相同的12例高原脑水肿分为6例亚低温治疗组和6例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入院时即给予亚低温治疗,其他治疗两组相同,对两组患者进行15天以上的治疗观察。结果:亚低温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原脑水肿的治疗在常规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大鼠颅脑损伤后亚低温治疗对脑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揭示亚低温保护脑细胞钙离子通道及减轻脑水肿的作用。方法 通过硬膜外自由落体打击法 ,制备颅脑损伤动物模型 ;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 ,测定颅脑损伤后脑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及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结果 亚低温组大鼠伤后 6、2 4、4 8小时脑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明显低于同时相常温组大鼠 (P <0 .0 1) ,伤后 4 8小时亚低温组脑水肿程度较轻 (P <0 .0 5 )。结论 亚低温能够减少颅脑外伤后大量胞外钙离子移入胞内 ,减缓脑细胞内钙超载 ,减轻脑水肿程度  相似文献   

4.
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治疗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53例DAI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26例,均于伤后24h内行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BT)控制在32~33℃,持续1~7 d,同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颅内压(ICP)、血糖、血气、电解质.对照组27例,其他治疗同亚低温组.两组患者均于伤后3个月根据℃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患者伤后早期的高ICP显著下降(P<0.05);生命体征、血气及电解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无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降低,恢复良好率提高,预后显著改善.结论亚低温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DAI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 ;探讨亚低温治疗的平稳性和安全性。方法将 1 1 2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随机分为亚低温组 (5 5例 )和对照组 (5 7例 )。亚低温组入院后或术后立即给予亚低温治疗 ,酌情运用冬眠合剂、肌松剂和呼吸机 ,肛温控制在 32℃~ 34℃ ,持续 2 4小时~ 5天。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两组均观察颅内压 (ICP)、生命体征、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Ⅰ /Ⅴ波幅比值等的变化。结果 亚低温组经亚低温治疗后 ,ICP下降明显 ;1 1例血压下降 ,1 2例心率减慢 ,复温后 ,以上指标均恢复正常 ;亚低温治疗后 2 4小时及复温后 ,双侧BAEPⅠ /Ⅴ比值与对照组同时段相比差异显著。亚低温组死亡 1 3例 ,死亡率 2 3.6 % ;对照组死亡 2 6例 ,死亡率 4 5 .6 %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亚低温治疗能降低脑外伤后增高的ICP ,从而使死亡率及致残率明显下降。亚低温治疗中合理使用辅助药物 ,可以保障亚低温治疗的平稳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亚低温疗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亚低温冬眠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保护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随机分为亚低温组(33例)和常温组(32例)。亚低温组入院后1~5 h内行亚低温冬眠治疗,输液泵持续静脉点滴冬眠合剂,肛温控制在32~35℃,亚低温冬眠治疗3~7 d,同时检测颈动脉和颈静脉血气、电解质、生命体征等指标。常温组除未行亚低温冬眠治疗外,其余治疗及监测方法同亚低温组。两组患者均于伤后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判定疗效。结果亚低温组比常温组脑氧耗及死残率明显降低,预后明显改善。结论亚低温冬眠疗法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临床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救治安全有效,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动态观察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12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亚低温组和常规组.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维持在33~35℃,持续3~5 d.所有患者于入院6 h内,入院后第2,3,4,5,6天动态检测血清S-100B蛋白浓度.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GOS评估.结果 亚低温组和常规组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亚低温组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亚低温能够改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结论 早期应用亚低温能显著降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保护神经功能,改善预后,其脑保护作用可能与亚低温能减轻S-100B蛋白介导的损伤性脑细胞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及脑氧代谢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亚低温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保护机理及临床疗效。方法  11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GCS≤ 8分 )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温治疗组。亚低温组 6 5例 ,于伤后 4~ 12小时内行亚低温治疗 ,术中将脑温探头置于硬膜下腔 ,将脑温控制在 32~ 35℃。亚低温治疗 4~ 7天 ,同时检测颈动脉和颈静脉血气及电解质变化、颅内压 (ICP)、血糖及生命体征等指标。常温组除未行亚低温治疗外 ,其余治疗及监测方法同亚低温组。两组病人均于伤后 3个月根据GOS预后评分判定疗效。结果 与常温组比较 ,亚低温治疗组病人脑氧耗明显好转 ,伤后早期高颅压 (ICP)、高血糖情况分别显著下降 ,生命体征及电解质等无明显差异 ,无严重并发症 ,死残率明显降低 ,预后显著改善。结论 亚低温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 ,临床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安全有效 ,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大鼠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颅脑损伤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高血糖症,且伤后血糖峰值及持续时程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亚低温脑保护作用已被证实并应用于临床,但对其作用机制的全面了解仍有待不断深入。笔者拟探讨亚低温对颅脑损伤后血糖的影响,为临床应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拓宽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亚低温 (33~ 35℃ )的脑保护作用得到国内外实验的广泛支持 ,在治疗重型脑外伤、缺血性脑损伤及脑复苏方面取得较好效果。我院 1996年8月~ 2 0 0 0年 8月共收治高血压病脑出血 87例 ,随机分成亚低温组及对照组进行研究 ,旨在进一步探讨亚低温对高血压病脑出血的治疗效果。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87例全部经头颅CT证实。有心肺、糖尿病等病史 2 6例 ,伴高血压病史 8~ 30年。随机分成亚低温组及对照组。1 1 1 亚低温组  4 3例 ,男 31例 ,女 12例 ;年龄2 8~ 74岁 ,平均 5 0 6岁。GCS评分 ,小于 3分 7例 ,3~ 8分 2 1例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犬多部位伤海水浸泡后血流动力学特点,为海水浸泡多部位伤的早期救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成年杂种犬30只,制作多部位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致伤浸泡组(n=10)、致伤非浸泡组(n=10)和非致伤浸泡组(n=10)。观察犬多部位伤后在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结果 犬多部位伤海水浸泡后,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和心输出量(CO)下降等血流动力学明显紊乱。致伤非浸泡组犬MAP和CO早期一过性升高,随后缓慢下降;浸泡非致伤组血流动力学在浸泡早期无明显变化,浸泡后1.5~2小时MAP、CVP和CO等指标出现轻度下降。结论 海水浸泡导致的高渗性脱水、体温过低等病理生理学改变是引起犬多部位伤后血流动力学紊乱,引起犬早期死亡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动脉穿刺后并发假性动脉瘤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动脉穿刺后并发假性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方法 根据22例23处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结合临床表现和超声多普勒显像作出诊断,采用超声引导下加压包扎、或手术修补进行治疗。对血肿范围大、合并静脉回流障碍,或神经血管受压者,以及破口大者采取手术修补。结果 2例早期发生的假性动脉瘤在超声引导下加压包扎,瘤体闭合;其余加例均手术清除血肿或钙化组织,直接修复19例,大隐静脉移植修复动脉1例,结扎桡动脉1例。术后主要血管通畅,局部未再复发。结论 超声引导下局部加压包扎以及手术修复受损血管,是有效治疗动脉穿刺后的假性动脉瘤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周围血管损伤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临床检查。必要时可以辅助以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和血管造影。急救原则:首先是止血、抗休克、挽救生命,其次修复血管、重建血循环、保存肢体,兼顾功能。血管损伤修复的方法:侧壁修补、端一端吻合、端一侧吻合、侧一侧吻合以及局部缺损等方法。血管缺损修复的方法:游离血管、屈曲关节、血管交叉缝合法、利用损伤的动脉移植、静脉移植、旁路血管移植和带血管蒂的轴型皮瓣游离移植。血管移植的材料:自体血管、人造血管、人脐带血管以及用塑料管作暂时性动脉分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型点式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固定对板下骨质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性成熟山羊 6只 ,双侧完整胫骨分别采用点式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 (pointcontact dynamiccompressionplate,PC DCP)和动力加压钢板 (dynamiccompressionplate,DCP)固定。固定后 1 2周和 2 4周分批处死动物 ,每批 3只 ,取下双侧胫骨先后进行CT扫描 ,测量局部皮质骨厚度和抗扭力学性能测试。结果 固定后 1 2周 ,PC DCP组板下皮质骨厚度和骨抗扭力学强度均明显大于DCP组 (P <0 .0 5 )。固定后 2 4周 ,DCP组和PC DCP组骨皮质均变薄 ,骨髓腔扩大 ,两组间骨皮质厚度和抗扭力学性能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点式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可避免固定后较早期局部骨质疏松的发生 ,但在后期具有与传统接骨板相似的应力遮挡作用  相似文献   

15.
锁骨下血管损伤的救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锁骨下血管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15例锁骨下血管损伤的救治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6例行血管修补,3例行人造血管移植,2例行大隐静脉桥接,1例行直接端一端吻合。结果 手术修复成功12例,静脉修复后均无明显肢体肿胀,动脉修复术后1年随访,均可清晰地触及桡动脉搏动。其中2例并发臂丛神经损伤,术后1年随访未完全恢复。死亡3例。结论 对锁骨下血管损伤应做到诊断迅速,快速有效止血,及时补充血容量和纠正休克。手术修复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切口,严格遵循显微外科技术,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血管吻合、修补、自体静脉或人造血管移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CNTF)对天冬氨酸特异酶切的半胱氨酸蛋白酶 (Caspase3)在坐骨神经损伤后不同年龄大鼠脊髓组织中表达的影响。方法 幼年、成年、老年Wistar大鼠各 2 70只 ,随机分为正常组 (1 8只 )、CNTF组 (1 2 6只 )和生理盐水组 (1 2 6只 )。CNTF组和生理盐水组切出长 2mm右侧坐骨神经 ,用硅胶管连接近、远侧神经残端制作神经再生小室 ,CNTF组再生小室内注入 2 5 μg/ml重组CNTF1 5 μl,生理盐水组再生小室内注入生理盐水 1 5 μl,CNTF组和生理盐水组分为术后 1、3天和 1、2、4、8、1 2周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blotting检测脊髓Caspase3的分布与表达强度变化 ,进行Caspase3活性测定。结果 损伤后各年龄组伤侧脊髓Caspase3蛋白表达增强 (P <0 .0 5或 0 .0 1 ) ,以前角运动神经元变化最为明显 ,幼年、成年、老年CNTF组Caspase3表达较生理盐水组减弱 (P <0 .0 5或 0 .0 1 ) ;各组对侧未伤侧与正常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幼年、老年及成年生理盐水组于损伤侧脊髓Caspase3活性升高 ,各时相点幼年大鼠Caspase3活性高于老年及成年 (P <0 .0 5或 0 .0 1 ) ,幼年、成年、老年CNTF组Caspase3活性低于生理盐水组 (P <0 .0 5或 0 .0 1 )。生理盐水组及CNTF组对侧未伤侧Ca  相似文献   

17.
WOLTER钢板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的新方法。方法 应用Wolter肩锁钩钢板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5例,术后随访5~22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 所有病例均解剖复位,术后4周~3个月肩关节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随访未见钢板断裂和松动的表现,2例去除内固定后未见脱位复发。疗效优4例,良1例。结论 Wolter肩锁钩钢板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有可能防止的创伤性死亡的基本情况,救治特点,危险因素及失误防范,方法:回顾性研究了生存概率为25%-74%创伤死亡病例156例,就解剖损伤,生理状态,生存概率及救治因素等,采用AIS-ISS,RTS、ICISS及TRISS等相关评估指标作分析比较。结果:伤员能否存活不仅与胸腹部损伤严重、是否合并有颅脑损伤以及伤后生理紊乱等高危因素有关。且还与伤情差别,处理措施以及失误防范等救治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加强对高危创伤的认识,提高专业化救治,防范失误的风险,可有效地减少创伤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按美容外科原则急诊颜面部表浅软组织损伤。方法 对38例颜面部表浅软组织损伤行急诊美容修复。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成功,疗效满意,瘢痕细小,部分病例术后半年疤痕基本消失。结论 颜面部表浅软组织损伤按美容外科技术原则修复可避免后期畸形,减少疤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爆炸性武器破片与冲击波复合伤发生情况和损伤特点。方法 山羊34只,用装药量2k和30k的战斗部进行静爆,观察现场至伤后24小时动物存活情况,形态学改变和破片与冲击波复合伤的发生率。结果 现场死亡15只,伤后24小时内死亡3只,死亡率为18/34(52.94%)。形态学改变主要表现为软组织挫伤或缺损,体腔破裂,肢体断离缺失,肢体骨折,心、肺、胃肠道、肝、肾等内脏器官不同程度出血,甚至发生肺破裂,胃肠道穿孔和肝、肾破裂。破片与冲击波复合伤的发生率为16/34(47.06%)。结论 爆炸性武器所致破片与冲击波复合伤具有发生率高、伤情重,死亡率高的特点,早期救治的重点是及时有效地处理肺损伤和内脏器官破裂与穿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