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螺旋CT     
螺旋CT(SpiralorHelicalCT)是一种新型CT,它是传统的常规CT的继续和发展,其设计有很大改进。于1989年开始应用于临床,近几年发展迅速,大有普及之势。它与普通CT一样,有X线管球、探测器、数据采集系统、计算机等。而冠以螺旋一词是指X线源围绕人体长轴旋转的同时,床位向机架内持续移动。其结果是X线管球沿人体的长轴按螺旋轨迹旋转,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快速获得体积数据。例如,常规胸部扫描,每扫一层要屏气一次,完成全部层次的扫描要屏气二十次左右。而螺旋CT则只需一次屏气就可以完成胸部的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CT在外耳道闭锁中的临床直用.方法:外耳道闭锁病人15例(18只耳),先天性12例,后天性3例,平均年龄24岁选用显示骨算法重建行CT扫描,层厚1-2mm,横断面为常规切展方向,5例加扫冠状位.结果:①外耳道闭锁:骨性闭锁16耳(88.9%),膜性闭锁2耳(11.1%)。②中耳发育畸形:中耳破室腔挟小10耳(55.6%),听小骨畸形10耳(55.6%)。③乳突气化不良者8耳(44.4%),气化良好者10耳(55.6%)。④本组病例内耳结构未见明显异常.⑤鼓骨畸形10例(55.6%),面神经管垂直段前8耳(44.4%),结论:CT扫描可获得外耳、中耳及内耳的三维影像资抖,明确外耳道闭锁的程度及类型、鼓室及听小骨畸形的情况.面神经管垂直段的位置以硬内耳细微结构有无畸形等,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提高外耳道畸形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5,自引:9,他引:25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图像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50例不同感兴趣区及不同病种的患者用1~5mm层厚,1~3mm重建间隔进行螺旋CT扫描和多平面重建。结果 所有病例MPR图像均能多方位地显示病变及其毗邻关系,绝大部分病例能帮助更好地确定病变部位、范围。结论 尽管轴位CT在显示正常和病变解剖方面有明显优势,但通过扫描数据重组的冠状位、矢状位、斜位、曲面MPR图像有助于对复杂病例的全面理解,它是对轴位CT的良好补充。  相似文献   

5.
螺旋CT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胰腺癌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8例胰腺癌患者螺旋CT图像,扫描时间为注射对比剂后40-55s和60s左右,并依照正常胰腺组织和肿瘤在平扫和两期的增强情况、CT征象行术前评估,再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胰腺-肿瘤增强密度差异值平均分别为胰腺期49.10HU、门静脉期27.0HU,两期差异有显著意义(t=2.543、P<0.01)。肿块在胰腺期能够清晰显示。25例术前认为可切除的肿瘤,术中仍有7例不能切除。结论:螺旋CT双期扫描能够明显提高胰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并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癌的双时相螺旋CT扫描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目的:描述肝细胞癌的双时相螺旋CT的特征,评价其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49例肝细胞癌患者进行了双时相螺旋CT扫描。记录病变增强形态、特征,并与病理和血管造影对照。由两位放射科医生以双盲法观察诊断。结果:74%的肝细胞癌在动脉期呈高密度,76%在门静脉期呈低密度。10例门静脉期等密度的病灶在动脉期均呈高密度。动脉期和门静脉期肝细胞癌的检出率为91%和81%。结论:双时相螺旋CT能显示肝细胞癌的增强特点,并提高病变检出率。可在肝细胞癌的检查中作为常规方法应用。  相似文献   

7.
螺旋CT阴茎动脉成像技术和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阴茎动脉成像技术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血管性阳萎患者行螺旋CT容积扫描,图像经后处理获得阴部动脉立体图像。结果:(1)螺旋CT阴茎动脉成像图像的质量与扫描方法、图像重建方法等密切相关;(2)三维图像可以清晰显示髂内动脉、阴部内动脉、阴茎海绵体动脉的分支、走行;(3)6例动脉性阳萎者,阴茎动脉成像可见病变位于阴部内动脉3例,阴茎海绵体动脉3例。结论:螺旋CT阴茎动脉成像可以多方位观察,从二维及三维立体图像上获得更多诊断信息,可作为选择性动脉造影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CT能谱成像的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多层螺旋CT问世,各种成像技术及图像后处理技术不断涌现,极大地促进了CT的临床应用。能谱成像作为CT的一项新技术能够生成40~140keV的101个单能量图像;能够进行物质分离,生成新的基础物质密度图像,如水、碘、钙,并测量其相对浓度及展示不同物质CT值能量曲线图,在临床及科研应用中拥有巨大潜力,就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展望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即能保证图像质量,又能降低患者在接受检查时的辐射水平。适当降低螺旋CT扫描剂量,特别是在成人胸部、鼻窦及儿童颅脑中的应用很有价值,值得推广。本文对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在临床的应用现状及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螺旋CT门静脉造影(CTP)对门静脉系统的显示能力,评价其在该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60例疑有肝脏疾病的患者进行了CTP检查,其中经手术治疗者47例,常规血管造影者12例,以此为对照,对肝脏肿瘤定位及门静脉癌栓、门脉高压侧支循环的显示情况和不同疾病的CTP表现做一分析。结果:CTP能清晰成像门静脉系统,精确定位肝内病灶(100%),CTP原始图像和多轴向投照容积重建(MPVR)检出门静脉癌栓的准确率达100%,并可检测门脉高压侧支循环的范围和估计严重程度,以及显示多种疾病。结论:螺旋CT门静脉造影是门静脉无创性检查的可靠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胸部高分辨率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对50例肺部疾病胸部常规CT和高分辨率CT(HRCT)图像进行了对照分析。其中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FP)8例,肺转移癌5例,支气管扩张15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15例,周围型肺癌7例,结果表明:HRCT在IFP、支气管扩张和肺气肿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CT(P<0.001),在对肺部原发或转移性肿瘤的显示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笔者还讨论了HRCT的检查技术和图像后处理,分析了影响HRCT的若干因素,指出通过缩小视野(FOV),减少象素做图像的重建放大显示肺部局部结构更为清楚方便,应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使用GE公司16层螺旋CTLightspeed16对临床拟诊肺动脉栓塞的29例患者进行原始数据采集,经GE深蓝版工作站ADW4.2进行多平面重建(MPR)。结果:CT诊断肺动脉栓塞25例,经治疗后复查诊断得到证实。结论:16层螺旋CT可无创、快速、准确诊断肺动脉栓塞,应作为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螺旋CT气管,支气管树成像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目的:重点研究螺旋CT气管、支气管树成像(CTB)的操作方法、成像原理及局限性,同时对其临床实用性进行了初步观察。材料和方法:双螺旋CT气管、支气管薄层扫描25例,利用计算机的后处理功能(MinIP和SSD功能),在不使用造影剂的情况下,行气管、支气管树立体成像。结果:正常气管、支气管树显影清晰,90%段以上分支显示;有病理改变的气管、支气管树影像与纤维支气管镜及手术所见完全符合。结论:螺旋CT作为一种无创性的不需要任何造影剂的气管、支气管树成像技术是对传统气道诊断方法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14.
结节型肝细胞癌的螺旋CT多期扫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描述结节型肝细胞癌的螺旋CT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特点,比较各期的病灶检出率,重点评价动脉期、延迟期的价值。方法:26例结节型肝细胞癌病人行螺旋CT双期、三期动态扫描后,观察病灶的强化方式,统计各期病灶检出数。结果:26例基于手术病理和影像方法共发现45 个病灶,螺旋CT多期扫描共发现42个,平扫、肝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及三期合计的检出率分别为66.7% 、86.7% 、71.1% 、65.2% 、93.3% 。动脉期检出敏感性明显高于其他各期,三期结合可明显提高对结节型肝癌的检出率。结论:螺旋CT多期动态扫描能显示肝细胞癌的增强特点,明显提高结节型肝细胞癌的检出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螺旋CT胆系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螺旋CT胆系成像(SCTC)技术,并对其临床应用价值做一评估。方法:采用50% 胆影葡胺20~40 m l静脉缓注。33 例延时30~60 m in,16例延时90 min 后行螺旋CT容积扫描,将图像数据传至工作站作三维、四维及MPR成像。结果:我们用此法检查了49 例病人,其中25例为胆囊结石,9例胆总管结石,胆囊术后胆总管狭窄2例,5例为胆管癌,正常者8 例。结论:螺旋CT胆系成像是有效的无创伤性胆系成像技术,弥补了常规CT及螺旋CT平扫在胆系疾病诊断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肾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目的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在诊断肾动脉狭窄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40例临床拟诊为肾动脉狭窄者行SCTA检查,其中20例经DSA对照。SCTA扫描参数取准直宽度3.2mm,螺距(pitch)1,以小剂量试验获得最佳延迟扫描时间。综合分析CT轴位断面像、多层面重建(MPR)与曲面重建、最大强度投影(MIP)及表面遮盖显示(SSD)三种方法重建的血管影像,完成诊断。结果40例中SCTA显示肾动脉正常65条,肾动脉狭窄16条,共81条。20例有DSA对照者,DSA显示肾动脉正常21条,肾动脉狭窄17条;SCTA显示正常肾动脉22条,肾动脉狭窄16条。诊断肾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告值及阴性预告值分别为94.1%、100.0%、100.0%及95.5%。结论SCTA能清晰显示肾动脉并对肾动脉狭窄作出可靠诊断,在很大程度上可代替创伤性DSA检查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多层螺旋CT问世,各种成像技术及图像后处理技术不断涌现,极大地促进了CT的临床应用。能谱成像作为CT的一项新技术能够生成40~140keV的101个单能量图像;能够进行物质分离,生成新的基础物质密度图像,如水、碘、钙,并测量其相对浓度及展示不同物质CT值能量曲线图,在临床及科研应用中拥有巨大潜力,就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展望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像技术特点及对冠状动脉的显示能力.材料和方法:46例窦性心律患者,按心率分为6组:组1心率为<60次/min,组2心率为60~69次/min,组3心率为70~79次/min,组4心率为80~89次/min,组5心率为90~99次/min,组6心率为≥100次/min.经肘前静脉注射造影剂,平静吸气后屏气进行扫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并将图像传送到SUN图像工作站进行二维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重建、容积再现重建.结果:46例患者中,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第一对角支、左回旋支、左缘支、右冠状动脉及后降支显示较好并能用于影像学诊断者分别为46例(100%),46例(100%),41例(89%),43例(94%),24例(52%),39例(85%),27例(59%).在相位窗的选择方面,36例(78%)患者在75%相位窗上显示较好.在不同的心率组中,16层螺旋CT对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及后降支的显示没有明显差别(P>0.05).左冠状动脉主干和左前降支的显示受心脏搏动的影响很小,显示率都是100%.心脏搏动主要影响右冠状动脉、左旋支及第一对角支的显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心率小于70次/min时,右冠状动脉显示较好,显示率为100%.当心率小于80次/min时左旋支的显示率在93%以上.结论:16层螺旋CT可以准确可靠地进行冠状动脉显影,是冠状动脉疾病筛选和诊断中很有潜力的非侵袭性检查方法,部分冠状动脉分支显影与心率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肺部螺旋CT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由于肺部螺旋CT为连续式扫描,消除了呼吸相不一致的层面不连续,避免漏诊与重复扫描,降低辐射量,减少了心脏大血管搏动产生的伪影,比常规CT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已成为肺部CT的常规检查。本文综述了肺部螺旋CT的检查方法和在肺门淋巴结、肺结节、肺癌、弥漫性肺疾病、气道病变、肺血管病变等方面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CT骨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Elscint 2400 Elect全身CT机,3D软件,分别使用2.5mm,5mm和10mm三种层厚和重叠与不重叠两种方法进行横断层扫描,经计算机处理重建三维立体图像,选最佳角度摄片。通过对165例图像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对扫描方法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5mm层厚床进2mm重叠扫描图像效果最好。三维立体图像对影像诊断学提供了新的方法,是实际工作中的一种有效资料,可做为其它图像的一种补充,提高了临床诊断率和治疗方案的确定。但也有一定限度,不能做为常规使用,可对个别需要的病例进行特殊扫描,三维重建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