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内科》2020,(1)
目的探讨信息化管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实际效果,提高管理水平。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2 965例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信息化管理,持续干预3年。比较两组患者管理前后的家庭自测血压率、服药依从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比较两组患者管理前后的血糖、血脂达标情况以及体质量和生活方式变化情况。结果持续管理3年后,两组患者的家庭自测血压率、服药依从率、治疗率和血压控制率均显著提高,观察组患者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达标率均显著提高,观察组患者的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超重、饮酒、吸烟患者所占比例均显著降低,规律运动、低盐饮食患者所占比例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中超重、饮酒、吸烟患者所占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规律运动、低盐饮食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息化管理能有效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人吸烟、饮酒、睡眠、活动等生活方式对血压控制的具体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病人的临床资料,由2名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对所选病人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病人生活方式及血压等。结果整理数据分析,100例病人中血压控制达标52例(52%),血压控制未达标48例(48%);血压控制达标与未达标病人在性别、吸烟、饮酒、运动以及睡眠时间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而在年龄、教育程度、体重指数以及高血压家族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性别、吸烟、饮酒、体力活动时间及平均睡眠时间等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睡眠时间超过8 h、适量运动、饮酒与血压控制情况存在相关性。结论高血压病人血压控制率不佳,吸烟、饮酒、低于适量运动者比例较高,采取推荐量运动、不饮酒、充足睡眠有助于控制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35~59岁高血压患者吸烟、饮酒、睡眠及体力活动情况及对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间,在北京安贞医院普内科和高血压门诊收集35~59岁正在服药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收集患者吸烟、饮酒、运动及睡眠等生活方式及血压等信息。结果:共收集研究对象3 770例,其中男性1 758例(46.6%),女性2 012例(53.4%)。男性患者吸烟、饮酒率接近60%;低于适量运动者约占1/3。平均睡眠时间以每天7~8小时为主。血压总体控制率为49%,在血压未控制的患者中,低年龄组单纯舒张压控制不达标率高于高年龄组,而单纯收缩压不达标的比例低于高年龄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睡眠时间超过7小时血压控制不达标率下降21%~49%,而适量运动者血压控制不达标率下降17%。饮酒者血压控制不达标率增加38%。结论:35~59岁高血压患者非药物治疗率较低,吸烟、饮酒、低于适量运动者仍有较高的比例。不饮酒、7小时以上睡眠以及采取推荐量运动有助于血压控制达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观察,以了解其血压控制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抽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份期间在我社区服务中心进行检查的10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利用调查问卷形式以了解所有患者的血糖值水平、血压、体质量及生活饮食等习惯,并根据患者疾病严重情况分组护理干预,并整理、分析影响患者血压控制的因素.结果 100例患者据病情分组护理干预后,其舒张压、收缩压均有下降趋势,且干预前、后相比,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100例患者中发现是否遵医嘱、高盐、规律运动、大量饮酒、吸烟等因素对血压控制有着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回归分析多种因素对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其中不遵医嘱、吸烟、大量饮酒、高盐饮食及不规律运动均为血压控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探析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的高危因素,以及早采取相应措施干预,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血压值、血糖值,以达到控制血压、预防病情恶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见保健问题及对策调查。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社区进行登记的高血压患者36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18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常规管理;实验组:进行社区家庭干预管理,一段时间后,对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急性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同时对两组患者缺乏运动、高盐饮食、吸烟、酗酒等危险因素引起高血压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经过一段时间后,实验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和急性事件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患者缺乏运动、高盐饮食、吸烟、酗酒等危险因素引起高血压的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在保健方面存在缺乏运动、高盐饮食、吸烟、酗酒等问题,对患者实施社区家庭敢于管理可以使患者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并且有利于保健方面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石河子市≥65岁不同性别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下高血压危险因素。方法整群随机抽取石河子市1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高血压社区管理档案2年以上的≥65岁高血压患者,并进行现场调查,通过问卷和体格检查收集资料。结果不同性别的婚姻状况、个人年收入、吸烟、饮酒、体质指数(BMI)、职业、文化程度、年龄、诊断高血压的年龄、腰围差异显著(P<0.05);不同经济水平的调查对象杂粮、奶制品、蛋类及其制品、家禽类及其制品的摄入频次存在差异(P<0.05);不同性别在头晕、烦躁及心肌梗死等高血压的并发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高血压达标率的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家族史、规律监测血压、规律服用降压药等均明显影响血压的达标率(P<0.05)。结论社区应进一步实施个体化的管理,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达标率,减少高血压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北京市丰台区脑卒中高危人群中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北京市丰台区蒲黄榆社区、王佐镇、花乡、方庄街道40岁以上的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调查,以登记符合脑卒中高危人群入选标准的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共收集有效高血压患者资料5 834例,记录其人口学特征、血压控制情况及相关伴发疾病的患病率(高血压患者伴发疾病的患病情况)。结果 5 834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总体达标率为52.72%(3 076/5 834),单因素分析时,血压达标组与未达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包括年龄、体质指数、腰围、年龄构成、体质指数构成、性别、职业、文化程度、饮酒和吸烟。高血压患者伴发疾病中,血脂异常、糖尿病、脑卒中的患病率最高,分别为62.22%(3 630/5 834)、31.35%(1 829/5 834)和15.79%(920/5 83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正常体质指数为血压控制的保护性因素,高龄、脑力劳动为影响血压控制的不利因素。结论北京市丰台区部分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中高血压患者血压总体达标率为52.72%。血压达标的保护因素为女性和正常体质指数。  相似文献   

8.
太原市小店区老年高血压的控制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社区60~95岁以上老年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高血压控制状况,找出影响高血压不达标的危险因素,以便更好地控制老年高血压并使其达标。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太原市小店区中辐院社区2439人年龄3~95岁的居民进行横断面的调查。筛查出60岁以上高血压307例,计算各年龄层次的高血压患病率,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设定影响血压增高的因素,包括性别、学历、家族史、吸烟、运动、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糖、体重指数、BMI、食盐摄入量、服药规律及心电图等14个因素,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找出影响高血压不达标的因素。结果该小区60岁以上人口高血压患病率为307/507(60.55%),60岁以下为100/1932(5.17%),二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以上人口高血压知晓率100%,治疗率99%,控制率85/307(29.6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血压增高的因素是①体重指数BMI≥24;②食盐摄入量多;③服药不规律。结论对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应采取积极的预防和综合治疗,使其血压控制达标;体重指数BMI≥24,食盐摄入量多,服药不规律,均是血压不达标的危险因素对其预后可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达标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在参加2010-2011年度健康体检的开滦离退休员工中整群抽取年龄≥60岁的2814人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符合入选标准者2464人,分析其中754例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诊室血压达标(诊室血压140/90mm Hg)和24h动态血压达标(24h平均血压130/80mm Hg)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不达标的相关因素。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754例中,诊室血压达标率19.2%(95%CI16.4%~22.0%),24h动态血压达标率33.6%(95%CI30.2%~37.0%)。诊室血压达标的14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24h动态血压达标率为51.0%(95%CI42.9%~59.1%),男性、体质量指数(BMI)是24h动态血压不达标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2.942(1.155~7.498),1.195(1.031~1.386)。诊室血压不达标的60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24h动态血压达标率为29.4%(95%CI25.8%~33.0%),男性、诊室收缩压、BMI是24h动态血压不达标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1.679(1.125~2.506),1.030(1.019~1.042),1.067(1.007~1.130)。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达标率低,男性、BMI、诊室收缩压是影响24h动态血压不达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标是最大程度地降低长期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多数临床研究显示,血压控制达标需要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才能达到。同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仅仅降压是不够的,综合管理冠心病患者的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是十分重要的,除降压达标外,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的管理同样不可忽视。同时所有患者在服药的基础上,都要进行适当的生活方式调整,包括限盐、戒烟、限制饮酒、饮食调整、适度运动、控制体重等。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不同个体特征人群血压差别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广东省不同个体特征人群的血压水平差别及影响血压升高的主要因素。方法 对1991年广东省高血压抽样调查15岁及以上研究对象共42894人的资料进行分析。个体特征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化程度、吸烟、饮酒及体重指数。结果 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男性的高血压患病率较女性高;在不同职业人群中经年龄标化后机关工作人员的高血压患病率最高,达12.9%;随着化程度的长高、高血压患病率增加,大学以上化程度高血压患病率达13.1%;吸烟较不吸烟患病率高;饮酒较不饮酒患病率高;体重指数高,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升高。结论 在广东省不同个体特征人群中年龄、职业、化程度、吸烟、饮酒及体重指数均为升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提示对这类人群需要减少社会精神压力,吸烟等致高血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记忆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为高血压病患者的认知功能保健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心血管内科住院及高血压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230例,采用行为记忆测验第2版(RBMT-Ⅱ)评定记忆功能。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记忆障碍发生率96.5%。直线相关分析,RBMT-Ⅱ评分与性别、年龄、疾病史评分、高血压年限、规律用药状态、收缩压呈负相关(p<0.05);与受教育年限、饮酒频次及吸烟状态、婚姻状况、职业种类、舒张压呈正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是影响高血压患者RBMT-Ⅱ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受教育年限是影响高血压患者RBMT-Ⅱ评分的保护性因素。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记忆障碍发生率高,年龄、收缩压是主要危险因素,应控制血压水平,提高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13.
知识、态度、行为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孙晓静  孟慧 《山东医药》2006,46(22):80-81
对12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针对高血压基本知识、遵医嘱服药、戒烟、限酒、控制体重、控制情绪、低盐、低脂、合理饮食、定期复查、监测血压、适量运动、规律生活等相关因素进行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后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大大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皮肤瘙痒症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对该院老年病科2015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22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皮肤瘙痒情况进行调查,将伴有皮肤瘙痒的100例作为研究组,将不伴有皮肤瘙痒的124例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家族病史、病程、是否吸烟、是否饮酒等问题进行比较,对引起皮肤瘙痒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发现,研究组在年龄、病程、吸烟、饮酒、高血压及胰岛素使用上与对照组比较(P0.01或P0.05);研究组在性别、HbAlc与对照组比较(P0.05)。将年龄、病程、吸烟、饮酒、高血压及胰岛素使用上这6个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发生皮肤瘙痒相关的因素有年龄、病程及饮酒。结论年龄、病程及饮酒与2型糖尿病患者皮肤瘙痒的发生有较高相关,是高危险因素,应加以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方法,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患者血糖控制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DM患者117例根据血糖控制达标情况分为达标组74例和不达标组43例,针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达标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明显低于不达标组(P<0.05)。两组年龄、病程、文化程度、地区、工作状况、经济状况、是否超重、是否遵医嘱用药、血压控制、饮食控制及规律运动情况有显著差异(P<0.05)。年龄>65岁、病程>15年、低收入、未遵医嘱用药、血压控制不达标、无饮食控制、无规律运动是影响DM老年患者血糖控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DM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受年龄、病程、经济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临床上应对高危患者进行及时干预,进一步提高血糖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济欠发达地区老年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和相关因素分析及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流行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经济欠发达地区(以贵州省为例)老年高血压患者5 639例,行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采用直接询问法和统一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详细记录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各项信息.发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73例为观察组,未发生5 366例为对照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5 63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发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73例,发病率为4.8%.性别、年龄、病情知晓、口服用药、文化程度、职业、吸烟、饮酒均是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相关因素;70岁以上、病情知晓、口服用药、文化程度、职业均是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高危因素.血糖异常患者容易发生高血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高、体重较大、血脂异常、家族史均会增加脑出血的发病风险.相互比较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济欠发达地区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较高,年龄、病情知晓、口服用药、文化程度、职业、体重、家族史、血脂均是高危因素,应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7.
九江农村地区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状况及卫生需求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九江地区农村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状况及卫生需求。方法对入选的60岁以上的1145例农民进行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族史、体重指数(BM I)、吸烟、饮酒、嗜盐等情况调查。结果农民高血压患病率为30.1%,其发生与吸烟、饮酒、超重、缺乏运动、食盐摄入过量有关,居民高血压防治知识获得的途径主要为广播与电视。结论高血压已经成为老年农民主要的健康问题之一;农村老年人卫生需求与供应不成比例,建立健全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是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8.
临安市居民高血压患病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临安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本市范围内20周岁以上常住居民800人进行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市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4.38%,按照1999年临安市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标化患病率为13.46%,高血压患病率为40岁后明显上升。年龄、高血压家族史、体重指数、吸烟、饮酒、高盐饮食等与高血压密切相关。结论临安市居民高血压患病为14.38%,标化患病率为13.46%,年龄、遗传、超重、吸烟、饮酒、高盐饮食是高血压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病患者的运动血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的运动血压及影响因素.方法监测327例1、2级高血压患者及64例正常者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中的血压反应,分析可能对其有影响的因素偶测血压、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血脂、病程、吸烟、饮酒及家族史等.结果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中高血压患者及正常者随运动量增加血压反应增高,高血压患者运动中、最大运动量及恢复期的血压反应均显著高于正常组,2级高血压组显著高于1级高血压组,运动中最高血压正常组为154±15 mmHg/81±10 mmHg, 1级高血压组为193±14 mmHg/96±7 mmHg, 2级高血压组为204±13 mmHg/102±7 mmHg.以运动高血压为标准,正常组有运动高血压4.68% , 1级高血压组有41.27% , 2级高血压组有75.76% , 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运动中最高收缩压与偶测SBP、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偶测DBP、低密度脂蛋白、体质指数、年龄、饮酒、性别有关;运动中最高舒张压与偶测SBP、胆固醇、偶测DBP、年龄、性别、饮酒、体质指数有关.结论各级高血压患者的运动血压反应具有统计学意义,运动血压除与偶测血压密切相关外,其他相关因素与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相似,本研究所得血压反应值可为其在临床的应用提供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4月~9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高龄高血压患者111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66例,年龄80~96岁。将血压水平维持在150/90 mm Hg(1 mm Hg=0.133k Pa)以下分为达标组(60例),血压水平超过150/90mm Hg分为未达标组(51例)。收集两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育锻炼程度、规律用药等),血脂和空腹血糖、血尿酸数据。测定微型营养评分(MNA-SF)、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SQI)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评分(HAMA焦虑评分)。结果与达标组比较,未达标组年龄、尿酸水平、PSQI评分增加,男性比、规律用药比例、体育锻炼积极比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4.854,95%CI:1.324~17.875)为高龄高血压患者血压不达标的危险因素,规律用药(OR=0.044,95%CI:0.012~0.166)、低血尿酸水平(OR=0.983,95%CI:0.971~0.994)及睡眠质量好(OR=0.745,95%CI:0.599~0.926)为高龄高血压患者血压未达标的保护因素。结论规律用药、低血尿酸水平及睡眠质量好的高龄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高,女性高龄高血压患者血压未达标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