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Taylor空间支架(Taylor Spatial Frame, TSF)矫正创伤后膝内、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和精确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0年12月,采用TSF矫正26例创伤后膝内、外翻畸形患者的病例,男19例,女7例;年龄19~62岁,平均39岁;创伤后膝内翻畸形20例,膝外翻畸形6例。21例行胫骨高位截骨,3例行股骨髁上截骨,2例同时行股骨髁上和胫骨高位截骨。安装TSF、测量支架的安装参数后截骨。术后7~10 d,根据电子处方,每天3次调节TSF支架上的可伸缩螺杆的长度,调节范围为0~3 mm。结果 经过7~35 d调节,20例畸形得到一次性完全矫正,患肢的胫骨、股骨力线恢复,肢体的成角、旋转和短缩畸形均得到矫正。6例尚残存轻微成角和短缩畸形,经第二次4~10 d的支架调整,畸形矫正。截骨处新骨生成和矿化良好,术后2.5~6.0个月去除外固定架。术后随访12~60个月,畸形无复发。术后11例发生针道感染,经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感染控制。1例去除外固定架后1.5个月发生股骨远端截骨处再骨折,经保守治疗骨折愈合。无一例患者发生血管神经损伤和继发性马蹄足畸形。结论 TSF矫正创伤后膝内、外翻畸形疗效确切,精确度高。  相似文献   

2.
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痉挛型脑瘫屈膝畸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炜  许世刚  曹旭  张鹏  徐林 《中国骨伤》2008,21(12):922-924
目的:探讨应用软组织矫形加用Ilizarov外固定架矫治痉挛型脑瘫屈膝畸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依据Ilizarov张力一应力法则及其应用技术,按个体化要求,安装Ilizarov外固定架,在外固定架屈侧设置2个铰链关节便于撑开,伸侧设置1个铰链关节便于加压。术后3~5d,待患者腿部疼痛、麻木感减轻后开始屈侧撑开,伸侧加压,每日屈侧延长2mm左右。定期检查克氏针的张力,以免固定松动。每2周摄X线片复查,根据目测观察膝关节矫正角度及X线表现及时修正延长、矫形方案。患者3-6周后膝关节角度就可完全矫正,在过伸10°置维持3周,即可拆除Ilizarov外固定架,活动膝关节,然后佩戴下肢伸直位支具行走2-3个月。2例因术前合并股骨下段前弓畸形,Ⅱ期实施股骨髁上截骨术矫正。结果:21例36个膝关节,术前屈膝畸形平均(80.61±25.51)°,矫正后屈曲角度平均(8.91±2.39)°。21例,36个关节平均随访5个月,其中32个关节维持牵伸术后的效果,4个关节屈膝畸形部分复发,平均(9.32±7.33)°。结论:正确使用Ilizarov技术矫治痉挛型脑瘫屈膝畸形,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Ilizarov技术矫治重度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Ilizarov技术矫治重度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依据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及其应用技术,按个体化要求,设计、安装膝关节牵伸矫正器,术中穿针固定牵伸器时,两侧的关节铰链应与膝关节的旋转中心一致。术后牵伸前先牵开关节间隙5~10mm,再逐渐牵拉矫正屈膝畸形。牵伸速度应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整,一般不大于关节水平1mm/d。牵伸过程中应定期实施X线检查,以防止膝关节脱位和关节软骨受压。牵伸矫正的最终要求,若是单纯的软组织型屈膝孪缩,需将膝关节过度牵伸5°~10°,若合并股骨下段前弓畸形,屈膝矫正的程度应减除骨性畸形的角度。然后患肢维持牵伸位持重行走2~4周,再拆除牵伸器,配合CPM机活动膝关节,站立行走时配戴支具维持膝关节矫正位不少于3个月。8例患者因术前合并股骨下段前弓畸形,Ⅱ期实施股骨髁上截骨术矫正。[结果]49例52个膝关节,术前屈膝畸形平均58.50°±21.28°;矫正后屈曲角度平均4.12°±4.61°。38例,40个关节平均随访6.8个月,其中28个关节维持牵伸术后的效果,12个关节屈膝畸形部分复发,平均9.30°±8.24°。[结论]正确使用Ilizarov技术矫治重度的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用膝关节牵伸技术治疗先天性胫骨缺如伴重度屈膝畸形的效果。[方法]1例先天性右胫骨完全缺如,股骨下端呈叉状,腓骨头与股骨下端形成不稳定的膝关节,伴屈膝畸形95°,于1岁半实施股骨下端修整术,5岁和8岁时分两期安装Ilizarov膝关节牵伸器,牵拉矫正屈膝畸形达到伸膝0°位,使腓骨头与股骨下端成膝关节,拆牵伸器后装配能稳定膝关节的下肢补高矫形器行走。[结果]首次膝关节牵伸术后5a3个月随访,膝关节屈曲畸形完全矫正,腓骨已出现胫骨化的趋势,腓骨头与股骨下端组成的膝关节已稳定在0°位,患肢配戴补高矫形器能徒手行走。[结论]膝关节牵伸技术,可有效的矫正先天性胫骨缺如伴发的屈膝畸形,安装带膝关节铰链的牵伸器,可将腓骨头与股骨下端控制于中立位,在长期生理性行走应力的刺激下,腓骨发生了胫骨样的变化,可发育成具有类似膝关节形态的结构,整个患肢由于正常的行走使用而得到良好发育。  相似文献   

5.
重度膝关节屈曲畸形的治疗山东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72129)周玉江,李兆德,吴同申,张大学,郑衍玉1985年毕氏三连杆撑拉支架〔1〕问世以来,作者利用毕氏三连杆撑拉支架并遵循矫形外科治疗原则,治疗90°以上严重膝关节屈曲畸形8个膝关节,经撑开达17...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6):1457-1462
[目的]探讨如何运用计算机对Taylor外固定支架系统所需参数进行精确测量,以便其对胫腓骨骨折畸形进行精确矫正。[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5月在本院用Taylor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24例。其中,男22例,女2例,年龄14~58岁,平均(37.10±13.90)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计算机辅助组。传统组应用传统的标准测量法采集参数;计算机辅助组应用计算机辅助测量法采集参数。术后拍摄标准的正侧位胫腓骨全长X线片,传统组采用游标卡尺在X线片上直接测量;计算机辅助组在取得DICOM格式文件后导入到Coreldraw X7软件中进行分析。并对计算机辅助组患者的双侧胫腓骨行CT断层扫描,取得DICOM格式文件后导入到Mimics 10.1软件中进行三维重建,最后根据Taylor三维空间外固定支架系统所需参数,在Coreldraw X7和Mimics 10.1软件中进行测量。将测量所得参数输入特定软件,根据电脑软件出具的电子处方开始每日分3次调节Taylor外固定支架上的6根带刻度的螺杆。[结果]全部患者均得到了较好的骨折复位,均达到功能复位标准。传统组患者正位X线片中位移改善度为59.56%,角度改善度为72.76%;侧位X线片中位移改善度为56.31%,角度改善度为57.44%。计算机辅助组患者正位X线片中位移改善度为70.17%,角度改善度为81.02%;侧位X线片中位移改善度为67.41%,角度改善度为70.32%。通过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测量,较精确的得到了各项相关参数,计算机辅助组患者的复位效果优于传统组。[结论]利用计算机辅助测量能精确的定义Taylor外固定支架系统所需各项参数,对骨折畸形进行精确矫正,有利于骨折愈合及患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Taylor支架(Taylor spatial frame,TSF)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3月采用外固定架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176例,依据医患沟通结果,92例采用Taylor支架,84例采用单边外固定架.比较两组带架时间、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T...  相似文献   

8.
延长器治疗外伤性膝关节屈曲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TKA)治疗严重膝内翻伴屈曲畸形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本院行 TKA 治疗的25例(36膝)严重膝内翻伴屈曲挛缩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例,女18例,平均70.5岁(55~80岁)。原发疾病为骨性关节炎2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术前术后均采用 HSS 膝关节评分系统评分,评价 TKA 的临床疗效。结果25例36膝均获得随访,平均术后随访6年(4~9年)。屈曲挛缩度由术前的(21±63)°减小到(1.1±2.3)°;内翻畸形由术前(35±4.8)°减小到(3±2.1)°;膝关节的活动度由术前(70.5±20.5)°增加到(115.1±5.3)°;膝评分平均为由(33.2±10.5)分提高到(90.7±8.5)分,功能评分平均为(35.5±14.2)分提高到(85.6±10.5)分,其中优21例(28膝),良2例(3膝),一般2例(3膝);优良率为86%。多数病例术后膝关节力线正常,2例残留5°~10°的内翻畸形。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治疗严重膝内翻伴屈曲畸形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膝关节屈曲畸形的手术治疗(附39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来矫正小儿麻痹后遗症膝关节的屈曲畸形。方法:本组报告391例,根据膝关节屈曲畸形的程度,采用6种不同手术方式。结果:术后随访99个月,优良率达95%。结论:根据膝关节屈曲畸形的程度,来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佝偻病引起膝内翻畸形为小儿骨科的常见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对此病年幼者多采用闭合性胫骨折断术,矫正畸形后长腿石膏固定,大年龄者则行截骨矫形钢板内固定后再石膏固定。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相继报道了多种手术截骨治疗膝内、外翻畸形的方法,治疗效果亦不断提高,但如...  相似文献   

12.
手术治疗血友病性膝关节屈曲畸形(附3例报告)史峰军,刘廷汉,隋福革,程志顺我院自1988年2月至1991年10月,收治血友病甲并膝关节屈曲畸形3例,在第Ⅷ因子(AHG)控制下行矫形手术,切口与骨愈合时间与正常人完全相同,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3.
膝关节内翻畸形截骨术主要有高位胫骨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双平面截骨术(double level osteotomy,DL0)、股骨远端截骨术(distal femoral osteotomy,DF0)等。何种内翻畸形应该采取何种术式,本研究推荐一种准确的具有可重复性的影像学方案,通过拍摄站立AP全腿x线片对髓膝踩(hip—knee.ankle,HKA)角、股骨远端内侧力线角(medial distal femoral mechanical angle,MDFMA),胫骨近端内侧力线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mechanical angle,MPTMA)进行放射学评估(图l,2),以指导外科医师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同时还介绍了计算机导航下截骨术的手术方法(图3)。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运用计算机辅助测量联合3D打印技术在Taylor空间支架治疗小腿畸形中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10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第三医院运用Taylor空间支架治疗小腿畸形的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通过CT薄层扫描,3D打印技术制作骨模型和截骨导板。根据Taylor空间支架配套软件所需参数应用Mimics软件进行测量,按照配套软件的规划在3D打印模型验证矫形结果。术后参照 Johner-Wruhs评定标准进行患肢功能评价。结果 6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9~25个月,平均15.2个月。其中1例钉道感染,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和骨不连。拆除外固定时间为12~16周,平均13.7周。术后患肢无跛行。末次随访按照Johner-Wruhs评定标准,优5例,良1例。结论 计算机辅助测量联合3D打印技术在Taylor空间支架治疗小腿畸形中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并具有测量准确,截骨精确,矫形精准,调整方便等优势,是小腿复杂畸形精准化矫形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病变晚期的严重屈曲畸形膝关节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7年6月~2010年5月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严重屈曲畸形112例(173膝)为A组(术前膝关节屈曲畸形≥20°),并随机选出同期手术的术前屈曲畸形小于20°者150例(214膝)为B组,随访1年以上,观察各组膝关节活动度、KSS评分、WOMAC评分的变化.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KSS评分及WOMAC评分和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B两组的活动度较术前分别增加了44.6°、22.6°,其中伸直活动度分别增加了25.3°、5.3°,屈曲活动度分别增加了19.3°、17.3°,KSS临床评分分别增加了69.0、45.8分,功能评分分别增加了33.5、32.5分,WOMAC疼痛评分分别减少了9.8、8.8分,僵硬评分分别减少了3.9、3.2分,功能评分分别减少了32.3、29.1分.结论 严重屈曲畸形的膝关节在关节置换术后能够获得很好的活动度和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AKO机器人辅助下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伴有严重内翻畸形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采用MAKO机器人辅助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内翻畸形>20°或伴有严重关节外畸形的膝骨关节炎患者13例(16膝),其中关节内畸形15膝,关节外畸形1膝,年龄50~80岁,平均(65.1±8.8)岁。记录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假体位置、冠状面下肢力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估患者遗忘关节评分(FJS)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0个月,平均(6.5±2.5)个月,手术时长(95±7)min,术中出血量(23±5)ml,假体位置:胫骨平台内翻0.13°±0.34°,胫骨平台后倾2.75°±0.86°,股骨假体屈曲3.13°±1.45°,股骨假体外旋2.38°±1.20°,股骨假体内翻2.28°±1.00°,冠状面下肢力线内翻3.63°±1.50°,膝关节屈曲9.38°±2.78°。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1例出现下肢肌间静脉血栓。至末次随访,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75.9°±11.4...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单边轨道式延长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短缩合并近端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采用单边轨道式外固定支架治疗的10例肱骨短缩合并近端畸形患者资料。男8例,女2例;年龄15~27岁,平均19.6岁。肱骨短缩伴近端内翻8例,伴肱骨近端内翻并后凸畸形2例;肱骨短缩6~11 cm,平均8.5 cm。上臂外侧置入半钉,安装单边外固定支架,于近端截骨后即时矫正肱骨近端畸形,中段截骨后予以缓慢延长。根据Cattaneo等制定的标准评价肢体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5~41个月(平均20个月)。延长长度5~12 cm(平均7.5 cm);肩关节外展幅度平均为160°(130°~180°),比术前(平均90°)改善。9例患者延长区成骨良好,1例因延长区成骨不良,进行了自体髂骨移植后愈合。未出现钉道深部感染、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肢体功能根据Cattaneo等的标准:8例9侧肢体为优,2例为良。结论单边轨道式延长外固定支架是治疗肱骨短缩合并近端畸形的可靠选择,掌握外固定支架安装技术,防治并发症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运用计算机辅助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7年3月收治的41例单侧小腿开放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21例采用计算机辅助Taylor外固定架治疗,20例采用单边外固定架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外架拆除及骨折愈合时间,以及Johner-Wruhs评价标准评定的患肢功能。[结果] Taylor架组手术时间和早期术后并发症显著少于单边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ylor架组术后1例针道感染,2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单边架组术后存在2例针道异物反应及5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对症治疗后均好转。两组患者均获随访5~20个月,平均(13.19±3.03)月。Taylor架组带架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单边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Johner-Wruhs评价标准,Taylor架组临床效果优良率为85.71%;单边架组为70.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辅助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骨折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避免二次损伤软组织,同时能有效缩短患者带架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治疗严重膝关节畸形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严重膝关节畸形36例(48膝)。使用HSS评分标准评估分析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及术后疼痛、膝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情况。43膝采用后稳定型人工全膝关节假体,5膝采用CCK型人工全膝关节假体。结果术后早期均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X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下肢力线良好。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HSS评分术前为(41±5.3)分,术后6个月为(87.7±6.5)分。手术优良率为83.3%。患者疼痛、功能方面及活动度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对严重膝关节畸形的治疗效果满意。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20.
背景:应用Ilizarov外固定器治疗膝关节僵直常造成膝脱位及膝周韧带损伤,有待改装较为合适的连接配件进行治疗.目的:探索Ilizarov外固定器加装弹簧式铰链治疗创伤性膝关节僵直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9月采用Ilizarov外固定器加装弹簧治疗12例创伤性膝关节僵直患者的临床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