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单纯距下关节融合术后中足关节的活动度改变和退变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11年8月行距下关节融合并获得完整随访的37例患者资料,男27例,女10例;年龄13~74岁,平均42.6岁。采用健康调查简易量表(the MOS 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和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中足评分评价疗效。摄双足负重位X线片,观察中足关节是否有退变。双足在踝关节最大跖屈和最大背伸时摄侧位X线片,从矢状面测量Meary角,比较患侧与健侧跖跗关节活动度。患者站立于内翻30°和外翻30°斜面并摄踝关节正位X线片,从冠状面测量胫骨长轴与足前跖面所夹锐角(tibio-plantar angle, TPA),比较中足的活动度改变。行足踝部SPECT/CT检查,评估中足关节退变情况。结果 37例患者随访2~17年,平均9.2年。术前SF-36总分评分为(34.26±11.02)分,末次随访时为(77.59±12.57)分,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术前AOFAS中足评分为(86.14±16.79)分,末次随访时为(86.43±16.70)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矢状面,内侧跖跗关节活动度患侧约受限20%。冠状面,内翻时健侧与患侧TPA分别平均为61.32°和64.91°,患侧减小12.5%;外翻时双侧TPA分别平均为76.54°和82.28°,患侧减小约42.6%。SPECT/CT发现13例患者(35.1%,13/37)的距舟关节、21例(56.8%,21/37)的跟骰关节、10例(27.0%,10/37)的跖骰关节、5例(13.5%,5/37)的舟楔关节发生退变,但关节无明显疼痛。结论 距下关节融合可导致中足的矢状面活动受限,冠状面活动代偿性增加,特别是外侧跗中和跖跗关节活动度增加,这使跗中关节更易出现轻度退变。  相似文献   

2.
胫距关节融合术已被普遍用于严重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治疗。融合方法颇多,但跗横关节与距下关节具有吸收行走时应力的作用,而此种应力易导致该二关节继发性关节炎。对踝关节融合术的远期疗效,以及对跗横关节和距下关节的影响过去甚少讨论。本文作者复习60例踝关节融合术,41例对信访有回信,其中30例並经复查。随访项目有  相似文献   

3.
<正>《人工踝关节外科学》,由毛宾尧、庞清江、戴尅戎领衔,在18位足踝外科专业博士、教授和主任医师的协同努力下,2015年1月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全书以全新的视界,涉及踝关节解剖、生物力学、物理检查、影像学和踝关节镜应用等基础;在创伤、踝关节发育不良、类风湿性关节炎、退变关节炎、踝关节融合后等的人工踝关节置换,对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操作及新工具(SBi)支持下的全踝置换术都有详细阐述。对踝关节畸形和肿瘤的全踝置换、胫骨恶性肿瘤切除全胫骨置换+全膝+全踝关节置换、距骨  相似文献   

4.
踝关节(ankle joint)是全身第三大持重关节,由胫骨下端和内、外踝构成的踝穴及距骨体共同组成榫眼状关节。踝关节周围有坚强的韧带固定,有趾、拇屈、伸肌腱、腱鞘及胫前后动脉环抱(包绕)。踝关节与距跟舟关节互有韧带连接,互相协调活动,因此,踝关节是运动创伤、肌腱、腱鞘磨损、关节退变、骨折脱位和感染病变的好发部位。  相似文献   

5.
<正>《人工踝关节外科学》由毛宾尧、庞清江、戴尅戎领衔,在18位足踝外科专业博士、教授和主任医师的协同努力下,2015年1月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全书以全新的视界,涉及踝关节解剖、生物力学、物理检查、影像学和踝关节镜应用等领域;在创伤、踝关节发育不良、类风湿性关节炎、退变性关节炎、踝关节融合后等的人工踝关节置换,对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操作及新工具(SBi)支持下的全踝置换术都有详细阐述。对踝关节畸形和肿瘤的全踝置换也作了专章阐释。对胫骨恶性肿瘤切除全胫骨置换+全膝+全踝关节置换,以及距骨肿瘤或缺血坏死全距骨摘除行全距骨置换,另外,陶瓷踝关节和陶瓷全距骨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研究正常新鲜足标本在正常情况下进行距下关节融合后对跟骰、距舟关节和踝关节的三维运动度的影响程度。方法采用新鲜足标本12例,将距下关节融合后,通过加载使足产生某种形式的运动,用三维数字化坐标仪测量跟骰、距舟关节和踩关节各关节组成骨在某种运动状态下的相对三维坐标位移,通过矩阵转换和求解非线性函数方程计算其三维旋转角度,了解跟骰、距舟关节和踝关节在距下关节融合前后2种状态下的相对运动范围,确定距下关节融合后对于周围足踝关节运动的影响程度。结果距下关节融合前后跟骰、距舟关节和踝关节在背屈一跖屈、内翻一外翻、内收一外展轴的三维运动范围之间的统计学分析显示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各关节平均三维运动范围受限程度分别为36.14%、38.36%、21.84%。结论距下关节融合后对跟骰、距舟关节和踝关节的活动度存在一定的限制作用,降低了前足与后足的协同性,可能增加足跗关节间退行性关节炎发生,但保留了距舟、跟骰关节的大部分活动。  相似文献   

7.
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为慢性进行性疾病,常伴有软骨退变。主要为创伤后关节炎,多见于骨折和韧带损伤后。主要症状为疼痛及关节畸形所致的活动受限,其发生与骨折类型、软骨及关节面损伤程度相关。关节损伤后即使得到合理治疗,后期关节炎发生率也会增加7倍。早期活动及解剖复位后踝骨折可降低关节炎的发生率。踝关节OA的治疗方法很多,本文就其治疗现状,特别是关节融合与置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人工踝关节外科学》由毛宾尧、庞清江、戴尅戎领衔,在18位足踝外科专业博士、教授和主任医师的共同努力下,2015年1月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全书以全新的视界,涉及踝关节解剖、生物力学、物理检查、影像学和踝关节镜应用等为基础;在创伤、踝关节发育不良、类风关、退变关节炎、踝关节融合后等的人工踝关节置换,对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操作及新工具(SBi)支持下的全踝置换术都有详细阐述,对踝关节畸形和肿瘤的全踝置换也作了专章阐释。对胫骨恶性肿瘤切除全胫骨置换+  相似文献   

9.
以跗外侧血管为蒂的骰骨瓣转位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跗外侧血管为蒂的骰骨瓣具有血管位置恒定、表浅,易于解剖的特点。本骨瓣主要用于踝关节,距下关节融合和距骨颈骨折开放复位需植骨者,也适于其它邻近骨与关节病损部植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病的长期疗效,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2000年1月~2006年1月,对17例患者使用CharitéⅢ进行人工腰椎间盘置换,17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1.6年(8.5~14.2年)。术前、术后采用VAS、ODI进行评分,根据X-ray评价椎间隙高度的变化及手术节段活动度,CT、MRI评价临近节段小关节及椎间盘退变情况,评价临床结果。[结果]17例患者19个椎间盘被纳入研究,患者满意度达88.2%,术后随访VAS、ODI评分较术前均得到明显的改善,最终临床结果优良率88.2%。ROM和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临近节段椎间盘和椎旁肌退变加重(P<0.05),而小关节退变则没有明显改变(P>0.05)。术后切口裂开3例;自发性融合1例,亦出现椎间盘退变、小关节退变;异位骨化1例,余无其他并发症。[结论]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病长期随访结果比较满意,是理想的手术方法。由于本组病例较少,还需要增加病例数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翻修是所有做人工关节置换的人都会遇到的问题,术前都要交代有关事项.需要翻修的人工踝关节,表明其因为某些原因术后出现不可回逆的失败.失败原因有病人选择失当、对假体特征性把握失度、置换技术错误,以及会导致假体置换失败的其他诸多因素. 自从1978年第1例踝关节置换(total ankle replacement,TAR)以来,骨科医生始终不渝地与置换失败斗争了40余年[1-2].第1代二件套踝假体采用机械固定,不过1~3年都失败了;第2代采用骨水泥固定胫、距骨假体,术后引起踝关节的自然解剖和生物力学异常,导致踝关节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由于过高的失败率而影响声誉,踝关节融合便成为踝关节病和踝关节置换失败最后治疗的金标准[3-4].  相似文献   

12.
背景:目前踝关节融合仍是治疗踝关节创伤后关节炎的金标准。踝关节融合术后不愈合发生率较高。距骨外后侧坏死者往往难以清理。目的:探讨踝关节外侧入路腓骨下段截骨、胫距关节融合T型接骨板固定治疗踝关节创伤后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采用踝关节外侧入路腓骨截骨、胫距关节融合T型接骨板固定的30例创伤后关节炎患者资料。男18例,女12例,年龄56~75岁,平均67.3岁。根据Morrey-Wiedeman分期,均为3期关节炎。记录患者术后主观满意度,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功能评分评价末次随访时足踝部功能。结果:30例患者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20.0个月。AOFAS评分末次随访时平均为(77.9±6.5)分,与术前(51.2±9.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胫距关节均融合,其中1例患者损伤腓肠神经,神经相应支配区出现感觉障碍,经营养神经治疗半年后症状缓解;1例由于早期活动融合处延迟愈合,经石膏固定、口服药物后愈合;1例由于融合时距骨向踝关节前侧稍移位,行走时鞋容易脱落。27例患者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3例一般,满意率为90%。结论:踝关节外侧入路腓骨截骨、胫距关节融合T型接骨板固定治疗创伤后关节炎创伤小,术中获取植骨来源充分,操作方便,伤口风险小,患者术后满意度高,能纠正畸形、缓解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测成人踝关节的相关形态学指标,为踝关节损伤修复、关节置换等提供解剖学依据,同时积累国人人体解剖学资料.方法:利用游标卡尺、量角器、求积仪等,对53具成人出土骨骼的完整踝关节进行形态学测量.结果踝关节面积:腓骨踝关节面面积(3.7±0.41)c㎡,胫骨踝关节面面积(2.5±1.56)c㎡,距骨滑车面积(10.6±1.87)c㎡,距骨内踝关节面面积(2.2±1.86)c㎡、外踝关节面面积(3.3±0.61)c㎡;距骨滑车测量:距骨滑车关节凹深度(0.3±0.18)cm、内、外侧唇的高度分别为(0.5±0.21)cm、(0.9±0.12)cm,前缘宽度(2.7±0.33)cm,后缘宽度(2.0±0.58)cm;踝关节各面间以及与下肢轴线的交角:内外踝关节面与距骨滑车平面交角分别为(109±1.58)°、(116±1.21)°,内外踝关节面与下肢轴线交角分别为(18±1.08)°、(26±1.36)°.结论踝关节损伤修复、关节置换等均应以踝关节的形态学为依据方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3):1184-1188
[目的]观察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配法将2010年7月~2013年7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置换组采用颈椎间盘置换术进行治疗,融合组采用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术后在不同时间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相邻节段退变情况。[结果]置换组患者的JOA评分较术前相比平均提高了5.33分,与融合组的5.27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邻近节段颈椎间盘的退变情况分析,得出在最后一次随访时即术后24个月时,置换组有7例出现退变,退变率为17.5%,融合组有14例出现退变,退变率为35.0%,两组均无死亡患者。[结论]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在具有良好疗效的同时,降低了相邻节段的退变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正>《人工踝关节外科学》由毛宾尧、庞清江、戴尅戎领衔、在18位足踝外科专业博士、教授和主任医师的协同努力下,2015年1月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全书以全新的视界、涉及踝关节解剖、生物力学、物理检查、影像学和踝关节镜应用等领域;在创伤、踝关节发育不良、类风湿性关节炎、退变性关节炎、踝关节融合后等的人工踝关节置换,对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关节突自体骨移植后路腰椎间盘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椎间盘退变的远期疗效。方法自2001年10月至2007年10月本组收治腰椎退变病人50例(平均53.2岁),用这一方法进行椎间融合,平均随访3年。用日本矫形协会标准(JOA)评分:痊愈率、并发症和X线片的结果进行综合的评定。结果关节突自体骨移植后路腰椎间盘植骨融合固定术,椎间融合率(92.0%),临床效果(JOA评定治愈率78.3%),在治疗椎间盘退变、椎体滑脱锥体骨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术后有3个病人出现了并发症。结论关节突自体骨移植后路腰椎间盘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椎间盘退变疾病手术疗效满意,显著提高融合率,预防神经根管狭窄、神经卡压的发生,减少术后断钉和椎体滑脱复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人工踝关节外科学》由毛宾尧、庞清江、戴尅戎领衔,在18位足踝外科专业博士、教授和主任医师的协同努力下,2015年1月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全书以全新的视界,涉及踝关节解剖、生物力学、物理检查、影像学和踝关节镜应用等领域;在创伤、踝关节发育不良、类风湿性关节炎、退变性关节炎、踝关节融合后等的人工踝关节置换,对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操作及新工具(SBi)支持下的全踝置换术都有详细阐述。对踝关节畸形和肿瘤的全踝置换也作了专章阐释。对胫骨恶性肿瘤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全踝关节置换术(total ankle arthroplasty,TAA)治疗晚期踝关节炎(ankle osteoarthritis,AOA)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从传统TAA手术效果、计算机辅助TAA临床应用等方面,对目前TAA的现状及进展进行总结。结果晚期AOA常导致患者严重疼痛和功能障碍,踝关节融合仍是目前主要治疗方案。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和假体设计的进步,保留关节活动度的TAA病例逐年增加,手术效果也取得明显进步。精确的假体安置和力线恢复对TAA至关重要,手术相关的踝关节置换力线不良是影响假体寿命的重要因素。计算机辅助个体化设计导板可以简化关节置换操作难度,满足胫骨和距骨截骨的精准度。结论基于术前CT的个体化导板技术,其临床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同时需要进一步开发适合TAA的术中导航和机器人手术系统。  相似文献   

19.
Chopart 关节又称跗横关节或跗中关节,是距舟关节和跟骰关节的统称,其骨折脱位临床上相对少见,文献报道其发病率约占所有骨折的0.15%,但致残率较高,如若早期处理不当往往后期会遗留足背痛、中足不稳或创伤性关节炎,甚至需要进行关节融合~([1]).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正确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自1999年12月至2008年12月我科共收治19例Chopart关节损伤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全踝关节置换术(total ankle arthroplasty,TAA)治疗晚期踝关节炎(ankle osteoarthritis,AOA)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从传统TAA手术效果、计算机辅助TAA临床应用等方面,对目前TAA的现状及进展进行总结。结果晚期AOA常导致患者严重疼痛和功能障碍,踝关节融合仍是目前主要治疗方案。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和假体设计的进步,保留关节活动度的TAA病例逐年增加,手术效果也取得明显进步。精确的假体安置和力线恢复对TAA至关重要,手术相关的踝关节置换力线不良是影响假体寿命的重要因素。计算机辅助个体化设计导板可以简化关节置换操作难度,满足胫骨和距骨截骨的精准度。结论基于术前CT的个体化导板技术,其临床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同时需要进一步开发适合TAA的术中导航和机器人手术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