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130例NVAF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就诊于本院的未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178例NVAF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NVAF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ROC曲线以评估CHA2DS2-VASc评分、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游离脂肪酸及其联合对NVAF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年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大于对照组,高血压发生率、CHA2DS2-VASc评分、NLR、糖化白蛋白、游离脂肪酸、空腹血糖、补体C1q、纤维蛋白原高于对照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短于对照组,左心室直径(LVD)小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A2DS2-VASc评分、NLR、游离脂肪酸是NVAF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病人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303例NVAF病人,根据是否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分为房颤伴脑卒中组(n=134)和房颤不伴脑卒中组(n=169)。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NVAF病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因素,并进一步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 房颤伴脑卒中组中75.4%的病人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非脑卒中组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人比例为6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CHA2DS2-VASc评分是NVAF病人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联合CHA2DS2-VASc评分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优于CHA2DS2-VASc评分。结论 在老年NVAF病人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联合CHA2DS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2-01至2009-01在我院住院的NVAF患者1064例,按NVAF有无合并脑卒中分为NVAF无脑卒中组(n=924)和NVAF合并脑卒中组(n=140)。结果:1064例患者NVAF脑卒中的检出率为13.2%。NVAF合并脑卒中组的≥75岁年龄者、既往高血压史及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比NVAF不合并脑卒中组升高,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异常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75岁高龄、高血压、左心室射血分数、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均与脑卒中显著相关(P<0.05)。结论:患者高龄(≥75岁)、高血压、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为NVAF合并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左心室射血分数为NVAF合并脑卒中的保护因素,左心室射血分数越高患者越不易发生房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浙江普陀医院住院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共426例。回顾NVAF患者脑卒中发生情况及临床资料(一般资料、心房颤动类型、基础疾病、辅助检查以及抗凝抗栓用药情况),比较NVAF并发脑卒中患者和NVAF无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筛选NVAF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有关危险因素。结果 1NV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为16.43%(70/426),脑卒中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2单因素分析显示:NV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为年龄≥75岁、持续性/永久性心房颤动、高血压、冠心病、CHADS2评分≥4分、左房直径≥40mm和未行华法林抗凝治疗;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VAF患者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年龄≥75岁(OR=2.68,95%CI 1.22~4.37)、高血压(OR=1.77,95%CI 1.43~1.88)及持续性/永久性心房颤动(OR=2.16,95%CI 1.82~2.48)。结论年龄≥75岁、高血压及持续性/永久性心房颤动是NVAF患者发生脑脑卒中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左心房内径(LAD)联合CHA_2DS_2-VASc评分系统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15例,按是否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分为房颤组(46例)和房颤+卒中组(69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LAD联合CHA_2DS_2-VASc评分的方式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预测价值。结果:与房颤组比较,房颤+卒中组患者年龄、LDL-C水平、CHA_2DS_2-VASc评分及LAD均显著增加(P0.05或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LDL-C水平、CHA_2DS_2-VASc评分及LAD均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17~3.753,P0.05或0.01)。LAD、CHA_2DS_2-VASc评分及LAD联合CHA_2DS_2-VASc评分预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3、0.864及0.897,P均=0.001,LAD联合CHA_2DS_2-VASc评分的预测价值最高。结论:LAD联合CHA_2DS_2-VASc评分可提高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其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住院并诊断为NVAF患者共325例,其中观察组共123例(合并急性缺血性卒中),对照组共202例(单纯心房颤动且未合并急性缺血性卒中).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微小RNA221(miR-221)、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NVAF患者184例,根据是否合并脑卒中分为脑卒中组63例和NVAF组121例.对比2组血清miR-221、MIF、sTM水平.采用RO...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钠尿肽水平与脑微出血(CMB)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4月~2019年9月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伴NVAF患者117例,依据头颅磁敏感加权成像分为CMB组69例和非CMB组48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血管危险因素,所有患者均检测钠尿肽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3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60例为观察组,同时期非进展性脑卒中病人60例为对照组。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高血压、高血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颈动脉狭窄等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脂及空腹血糖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高血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合并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导致院内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监护室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19例,根据既往是否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史分为脑卒中组105例,对照组414例,分析临床特点和院内不良事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2组发生院内不良事件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卒中组年龄、高血压和糖尿病比例明显升高,收缩压、LVEF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脑卒中组院内死亡、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多器官功能衰竭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8.6%vs 2.4%,15.2%vs 7.7%,8.6%vs 3.1%,18.1%vs 5.6%,P0.05,P0.01)。脑卒中组接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机械通气、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心功能Killip分级Ⅲ~Ⅳ级、年龄≥65岁、LVEF≤50%、收缩压≤90mm Hg(1mm Hg=0.133kPa)是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生院内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合并有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不良事件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00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根据是否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END组(85例)和非END组(115例)。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舒张压、心房颤动、颈动脉狭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入院时收缩压、心房颤动、NIHSS评分是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入院时收缩压、心房颤动、NIHSS评分是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f)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使栓塞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减少非瓣膜性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重要措施就是抗栓治疗.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10例非瓣膜性Af患者的抗栓治疗状况,比较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作用,为临床抗栓疗法的选择进一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华法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慈溪市人民医院和市第二、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调整剂量华法林组(初始剂量2mg/d),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2.0~3.0,阿司匹林组(100mg/d)和对照组(未用抗栓药物)。常规门诊随访,调整华法林剂量并记录三组患者的终点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36例患者,失访4例,随访男性77例,占58.3%,女性55例。华法林组40例[平均用量为(2.45±0.97mg)],阿司匹林组42例,对照组50例,平均年龄70.6±5.9岁,三组患者基本特征(包括合并疾病和伴随用药)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一年脑梗死未发生率分别为(100.0%、90.5%、90.0%,P=0.129)。有≥3项伴随危险因素的病人,三组一年脑梗死未发生率分别为(100.0%、57.1%、78.3%,P=0.02)。结论有≥3项伴随危险因素的病人,华法林可降低NVAF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华法林组多数出血并发症发生在INR>3.0。严密监测(INR2.0~3.0)下的调整剂量华法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IS)后发生血管性痴呆(V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24例IS后VD病人作为观察组,选取IS后非VD病人12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IS后VD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年龄、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吸烟史、脑卒中史、多发性脑梗死、梗死部位(额叶、颞叶及基底节)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多发性脑梗死、梗死部位(额叶和基底节)是IS后V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多发性脑梗死、梗死部位(额叶和基底节)等是影响IS后VD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此类IS病人VD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LAD及NT-proBNP联合CHA2DS2-VASc评分系统[congestive heart failure,hypertension,age>75 (doubled),diabetes,stroke(doubled),vascular disease,age 65-74,and sex category(female),CHA2DS2-VASc]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北京航天总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住院的NVAF患者989例,进行10年随访,按是否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分为卒中组(226例)和非卒中组(763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的差异,并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NVAF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CHA2DS2-VASc评分及CHA2DS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6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非瓣膜性房颤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2例(房颤组),收集同期不伴房颤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14例(非房颤组),分析2组患者临床特点及抗凝治疗的现状。结果房颤组在年龄、女性、意识障碍、出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大面积脑梗死、多发性梗死灶、梗死后出血转化、下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下肢静脉血栓、营养障碍、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泌尿系感染、脑疝、死亡及出院后90d复发的比例明显高于非房颤组,眩晕、构音障碍、感觉障碍和预后良好比例明显低于非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房颤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陈旧性心肌梗死、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慢性心力衰竭及冠心病比例明显高于非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陈旧性心肌梗死(OR=5.206,95%CI:2.906~9.040,P=0.016)、慢性心力衰竭(OR=15.026,95%CI:7.460~30.020,P=0.003)、冠心病(OR=8.920,95%CI:4.200~12.906,P=0.030)及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OR=2.020,95%CI:0.406~1.020,P=0.042)是非瓣膜性房颤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组抗凝治疗比例明显低于抗血小板治疗(25.3%vs 74.7%,P0.01)。结论非瓣膜性房颤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高龄老年、女性为主,意识障碍为主要首发症状,脑梗死病灶多发、面积偏大且出血转化较多,慢性心力衰竭、陈旧性心肌梗死及冠心病为显著的危险因素,抗凝现状有所改善,新型抗凝药物选择较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01至2014-12期间收入院的180例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和(或)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缺血性脑卒中,分为房颤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组(n=120例)和单纯房颤组(n=60例),分别评估两组患者CHA2DS2-VASc评分、CHADS2评分、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左心房内径(LAD)、血脂水平和肾功能等之间的差异。结果:房颤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组和单纯房颤组患者在CHA2DS2-VASc评分、CHADS2评分、HCY、FIB、LAD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HA2DS2-VASc评分、CHADS2评分、HCY、FIB、LAD是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CHA2DS2-VASc评分用于卒中危险分层与CHADS2评分比较有差异。结论:影响老年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因素除CHA2DS2-VASc评分、CHADS2评分系统外,联合测定HCY、FIB和LAD预测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使筛查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工作操作更加方便、客观。CHA2DS2-VASc适宜筛查低危人群,CHADS2适宜筛查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房颤、脑卒中、房颤合并脑卒中病人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评估高同型半胱氨酸是否为非瓣膜房颤合并脑卒中的独立预测因子。方法选取非瓣膜房颤病人50名,脑卒中病人50例,合并脑卒中的非瓣膜房颤病人48例,正常人群50例,采用美国 AU5400循环酶法测定 Hcy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房颤组、脑卒中组、房颤合并脑卒中组 Hcy水平升高( P <0.05)。房颤合并脑卒中组 Hcy水平高于房颤组( P <0.05);房颤合并脑卒中组 Hcy水平较脑卒中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 Hcy>17μm o l/L为阳性标准,房颤合并脑卒中组与房颤组 Hcy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Hcy明显升高的房颤病人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是 Hcy不升高房颤病人的4.12倍。结论房颤合并脑卒中病人 Hcy明显升高,Hcy升高是预测房颤病人发生脑卒中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合并重度三尖瓣反流(TR)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290例合并TR的NVAF患者,87例NVAF合并重度TR患者为重度TR组,男性35例,平均年龄(73.5±9.0)岁;203例NVAF合并轻-中度TR患者作为对照组,男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型口服抗凝剂利伐沙班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AVF)患者中的最佳治疗时机。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6月~2018年6月武警新疆总队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已知或新发NVAF患者168例,根据随机化数字表分为3组:A组(抗凝启用时间3d)、B组(抗凝启用时间3~14d)、C组(抗凝启用时间14d),每组56例。记录并比较90d内3组临床复合终点事件、缺血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与A组比较,B组临床复合终点事件和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vs 12.5%,P0.05;1.8%vs 8.9%,P0.01)。与B组比较,C组临床复合终点事件和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7%vs 5.4%,5.4%vs 1.8%,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大梗死、静脉溶栓和抗凝启用时机(3~14d)是发生临床复合终点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OR=1.083,95%CI:1.010~1.172,P=0.044;OR=1.091,95%CI:1.017~1.253,P=0.036;OR=1.356,95%CI:1.077~1.719,P=0.010;OR=1.288,95%CI:1.056~1.537,P=0.027)。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NVAF患者新型口服抗凝剂利伐沙班启用抗凝最佳时机为3~14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