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尤其是ST段抬高的ACS(即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开通相关血管,达到早期、完全的恢复血流,对于最大程度的挽救存活心肌,保存心脏功能,改善预后具有决定性作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较其他治疗措施更可靠有效的开通血管的治疗方式。我们于2002年7月-2005年10月共对65例老年ACS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其中急诊介入治疗26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凝血水平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24例老年ACS患者,根据治疗后的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对两组治疗前凝血水平进行比较,并观察相关凝血指标水平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224例老年ACS患者经治疗6个月内生存188例,死亡36例。生存组入院时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而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低于死亡组(均P<0.05);D-D与PT均与患者预后负相关(P<0.05);D-D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为0.719,当D-D水平为1 796μg/L时判断患者死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分别为52.4%和88.7%;PT的ROC下面积为0.733,当PT水平为16.25 s时判断患者死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分别为54.9%和83.7%。结论早期血D-D和PT水平对判断老年ACS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不良心理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142例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及干预组(7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普唑仑,并辅以心理行为干预等综合措施.结果 通过综合心理行为干预措施,干预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有明显的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综合心理行为干预,能明显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价值。方法:70岁以上老年ACS患者50例,对持续性胸痛伴(或)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AMI 2例,UA2例)行急诊PCI;对非ST段抬高ACS患者经规范内科治疗病情平稳1周后行PCI。结果:对70支罪犯血管进行PTCA术后置入81枚支架。49例患者随访8~24个月无心绞痛发作;1例术后2个月冠脉造影显示支架内再狭窄,经支架内再支架置入术后随访5个月无心绞痛发作。结论:对老年ACS患者及时进行PCI可获得良好效果,临床安全程度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价值.方法:70岁以上老年ACS患者50例,对持续性胸痛伴(或)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AMI 2例,UA2例)行急诊PCI;对非ST段抬高ACS患者经规范内科治疗病情平稳1周后行PCI.结果:对70支罪犯血管进行PTCA术后置入81枚支架.49例患者随访8~24个月无心绞痛发作;1例术后2个月冠脉造影显示支架内再狭窄,经支架内再支架置入术后随访5个月无心绞痛发作.结论:对老年ACS患者及时进行PCI可获得良好效果,临床安全程度高.  相似文献   

6.
韦福起  陶贵周 《心脏杂志》2007,19(3):361-36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主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及心源性猝死,约占冠心病总数的30%。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炎症反应导致斑块不稳定、破裂、血管收缩和局部血栓形成,导致部分或全部血管阻塞。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的进展过程中有许多炎性细胞的参与,可以产生和释放细胞因子,促使肝细胞产生急性时相反应物,如C反应蛋白(CRP)。  相似文献   

7.
8.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个连续的临床过程--一方面表现为不稳定心绞痛(UA),而另一方面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在两之间是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这些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特点是相似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起血小板活性增强和局部血管机能亢进,导致血流减慢和血栓形成,目前,专家们对STEMI的治疗方案已达成共识(即溶栓方法和/或经皮冠脉介入疗法),对UA/STEMI的最佳疗法仍然不清楚。UA/NSTEMI有不同的预后,但这组病人总的危险性介于稳定性心绞痛与Q波心肌梗死之间。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反复发作,心肌梗死/再梗和死亡。为了预防这些危险性,有人认为应尽早进行介入治疗(“look-and-act”),然而,早期的临床试验,是TIMIⅢB和VANQUISH试验,得出了与个入治疗优于保守治疗(Wactchful waiting)相反的结论。不过,新近的研究(如FRISCⅡ,TACTICS-TMI18)显示,早期介入治疗既安全且有效,在TACTICS-TIMI18研究中,6个月的经济分析表明两种方案总的费用相似,在这些研究中,我们同样认识到通过心电图改变,生化标志物(如肌钙蛋白T)或TIMI记分对危险分层的重要性,以及早期用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抑制的益处,在药物治疗的早期阶段,应用GPⅡb/Ⅲa受体抑制剂可以使ACS病程趋于稳定,同时,研究显示GPⅡb/Ⅲa受体抑制剂还可通过保护远端冠脉微循环而起到防止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伴随的心肌损害的作用。尽管我们似乎找到回答一些问题的答案,但是由于心脏专科医生的个人经验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对ACS的处理方案仍然不相同,甚至大的治疗指引也有不同--ACC/AHA提倡对所有ACS给予GPⅡb/Ⅲa抑制剂,而欧洲治疗指引则建议只对高危或将进行冠脉介入治疗应用GPⅡb/Ⅲa抑制剂,在中国GPⅡb/Ⅲa抑制剂尚未应用于临床。即使这类药在中国注册,它们的高价格也会令许多病人(也许不是全部)无法随,早期积极有效的药物治疗也许是治疗ACS的主要方案,必须认识到,“Watchful-Waiting”并不仅仅是等待和观察,一旦发现病人有自发心肌缺血或高危反复心脏事件发作,应尽早做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以有创性检查和介入治疗作为目标,针对有特殊临床需要的病人,这些病人可以通过介入治疗获得最大益处,这也许是最适合我们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对115例接受PCI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及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进行调查,并分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老年患者手术后6个月生理功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活力、总体健康及健康变化评分明显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经济状况(P=0.004)及年龄(P=0.014)是影响患者术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吸烟史(P=0.001)、是否遵医嘱(P=0.020)及重返工作(P0.001)是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结论 PCI能显著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吸烟史、是否遵医嘱及重返工作与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与总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10月至2013年10月苏州市立医院北区心血管内科确诊的ACS患者543例。依据入院后手术日期分为急诊PCI组(n=236)和择期PCI组(n=307)。急诊PCI组中,老年组(≥60岁)124例,非老年组(42~59岁)112例;择期PCI组中,老年组(≥60岁)137例,非老年组(42~59岁)17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手术总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及出院后随访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等。结果急诊PCI组,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性别比例、家族史比例、吸烟比例、心梗部位、罪犯血管、血脂、左室射血分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老年组较非老年组,糖尿病、高血压比例增加,总胆固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择期PCI组,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性别比例、家族史比例、心梗部位、罪犯血管、血脂、左室射血分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老年组较非老年组,糖尿病、高血压、吸烟比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急诊PCI组以及择期PCI组,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手术总时间、造影剂量、住院期间再次血运重建以及随访1年再次心梗、再次行血运重建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急诊PCI组,老年组较非老年组,住院期间死亡比例增加,随访1年死亡、心力衰竭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CI治疗是ACS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其对老年ACS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年人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共同问题包括症状不典型、合并危险因素多、临床证据不充分。老年人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减少死亡或心肌梗死绝对和相对危险度,长期随访显示其改善生存和症状的优越性。老年人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主要获益来自减少再次心肌梗死和重复血运重建;再灌注及时性和可行性是挽救濒危心肌和改善临床预后的重要因素;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溶栓取决于患者是否存在心源性休克、时间延搁、合并病等因素,多数情况下倾向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年龄是老年人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临床疗效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心脏病是世界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尤其老年死亡,2004年美国国民生存统计报告显示,年龄≥65岁的人口死亡原因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占35%,死于缺血性心脏病的患者中,年龄≥65岁者占83%。年龄是ACS恶性事件的主要影响因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内蒙古赤峰市医院行冠脉介入治疗且治疗成功的1 60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评分。将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评分作为因变量,将年龄、性别、冠脉病变血管支数、吸烟、血脂水平等作为自变量,对影响冠脉介入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各维度得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经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前生存质量的危险因素主要为性别、吸烟、冠脉病变血管支数,影响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后生存质量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年龄、血脂水平。 结论冠脉介入治疗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生存质量,但其生存质量还受到吸烟、血脂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为保证疗效,需对患者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影响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CI)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1年8月1日至2012年4月30日连续入选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住院并行冠脉支架植入术且资料完整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218例,依据随访2年结束时是否发生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将患者分为MACCE组及无MACCE组,对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血细胞计数、血清生化、病变特征、是否坚持服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是否应用ACEI/ARB和β受体阻滞剂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ACS患者PCI术后随访2年,无MACCE患者193例(88.5%),发生MACCE的患者25例(11.5%),25例MACCE中死亡14例(56.0%),再发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9例(36.0%),非致死性卒中脑2例(8.0%)。14例死亡患者中5例死于心力衰竭,3例死于出血,1例死于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5例死亡原因不清。MACCE组中入院时血压异常17例(68.0%),NT-proBNP>1 000 pg/ml的患者9例(37.5%),肌酐>110μmol/L的患者3例(12.0%)。与无MACCE组相比,MACCE组入院时血压异常(17/25vs87/193,P<0.05)、NT-proBNP明显升高(9/25 vs 37/193,P<0.05)、肌酐升高(3/25 vs 4/193,P<0.05)和空腹血糖升高比例(10/25 vs 49/193,P<0.05)均明显增加。结论入院时血压异常、NT-proBNP明显升高、肌酐升高和空腹血糖升高是ACS患者PCI术后发生MACCE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进行介入治疗,并对治疗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成功率为76%,完全血运重建和不完全血运重建患者分别占76%和24%.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的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有所降低,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碱性磷酸酶(ALP)与白蛋白(ALB)比值(APAR)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按前瞻队列研究连续入选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确诊为ACS并择期进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治疗的患者共2162例.根据入院次日APAR分成两组,收集所有患者临床...  相似文献   

17.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近年来国内外心脏病领域的研究热点。根据心电图改变分为ST段抬高ACS和非ST段抬高ACS,另外还包括各种不稳定型心绞痛(UA)及PCI术后再狭窄。大量研究证明,它们的冠状动脉有相似的病理生理改变,都是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斑块破裂或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患者围术期实施心理干预对术后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120例AACG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比较术后两组第1、4、7天的24 h眼压波动差值和术后3个月随访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4天的24 h眼压波动差值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两组24 h眼压波动差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ACG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围术期心理干预,可以提高术后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冠心病患者最常见的住院原因之一,已公布的随机临床试验的结果显示,采取早期侵入治疗策略有利于降低此类患者不良临床事件的发生率,并改善其预后。但在如何选择理想的早期侵入治疗时间,以及合并不同疾病患者的治疗选择等问题上,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无论选择何种治疗策略,合理使用抗栓药物治疗以及冠心病的二级预防都应该是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治疗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作用,观察分析其消除不良情绪及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主要为该院所抽取的9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2018年10月—2019年5月为研究时间,并且通过随机的方式将研究患者分为两组,每组为45例。研究期间为两组患者提供不同的护理工作,最后对心理护理干预效果以及常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经统计学对比分析,对照组与研究组的护理效果存在差异,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更佳,研究组的护理干预有效率高达95.56%,而对照组仅为71.11%,该数据证实了,研究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最终发现,研究组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为患者起到极为显著的身心状态缓解效果,能够将患者的病情实时地进行观察,应该大力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