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桂皮醛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调控结直肠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桂皮醛处理人结肠癌SW480细胞,观察SW480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凋亡、侵袭、转移能力及凋亡、上皮间质转化(EMT)、TGF-β/Smad3信号途径关键蛋白表达情况;用10 ng/m L的TGF-β1处理诱导SW480细胞EMT,并用80 mg/L的桂皮醇进行干预,观察SW480细胞中EMT、TGF-β/Smad3信号途径关键蛋白表达。结果桂皮醛处理后SW480细胞Bcl-2/Bax比率、细胞侵袭率、划痕愈合率、波形蛋白(Vimentin)、N-钙黏蛋白(N-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TGF-β、Smad3、Snail蛋白表达降低,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凋亡率、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桂皮醛干预后能够缓解TGF-β1处理后诱导的Vimentin、N-cadherin、MMP-9、Smad3、Snail蛋白表达升高,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桂皮醛可能通过抑制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中TGF-beta/Smad3信号途径来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并抑制EMT,降低其侵袭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在高葡萄糖环境下对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W480细胞在高葡萄糖及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干预后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水平,并应用CCK-8法及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变化。 结果高葡萄糖作用不同时间后均能促进结肠癌细胞增殖,二甲双胍能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20 mmol/L浓度二甲双胍干预48 h后,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细胞穿膜数为(40.18±2.22)%,明显低于高糖组和对照组(F=49.403,P<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E-cadherin表达明显增强,Vimentin表达明显减弱。 结论高葡萄糖环境能促进结肠癌细胞生长,二甲双胍能明显抑制有或无高葡萄糖环境下结肠癌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调节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KLF17基因转染对人结直肠癌细胞株SW480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和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带有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KLF17表达质粒PIRES-EGFP-KLF17转染至SW480细胞中,以未转染质粒的SW480细胞作为对照,转染空载质粒的S W480细胞作为阴性对照.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前后KLF17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SW480细胞EMT上皮标志物E钙黏素(E-cadherin)和间质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变化.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KLF17基因转染对SW480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KLF17转染48 h后S W480细胞中KLF17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2.5087±0.0288;0.6 1 0 0±0.0 5 7 9 0)均较对照组(1.0 0 0 0±0.0 1 9 8;0.3 5 4 3±0.0 3 4 0)明显升高(均P0.01);转染KLF17基因后,SW480细胞中E-cadher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2.0704±0.0620;0.5446±0.0245)较对照组均(1.0000±0.0106;0.3952±0.0430)均显著升高(均P0.01),Viment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0.4622±0.0279;0.3290±0.0367)较对照组(1.0000±0.0780;0.5229±0.0496)均显著降低(均P0.01);转染KLF17基因后SW480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86.67个±10.97个)较对照组(145.30个±11.37个)及阴性对照组(135.33个±12.66个)均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 KLF17基因可能通过抑制结直肠癌细胞EMT而降低其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处理后宫颈癌Hela细胞JAK/STAT3信号通路调节靶基因Twist及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E-cadherin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宫颈癌Hela细胞培养后分别经IL-6(IL-6组)、二甲双胍(二甲双胍组)及IL-6+二甲双胍(IL-6+二甲双胍组)处理48 h,未处理细胞作对照组,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检测细胞坏死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STAT3、Twist及E-cadherin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Twist、Ecadherin mRNA表达。结果 IL-6组Hela细胞向间质细胞表型转变,而IL-6+二甲双胍组Hela细胞未向间质细胞表型转变且细胞坏死。IL-6组、IL-6+二甲双胍组p-STAT3、Twist、E-cadherin蛋白表达及Twist、E-cadherin 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二甲双胍组以上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二甲双胍可通过阻断JAK/STAT3信号通路降低宫颈癌Hela细胞Twist及E-cadherin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檗碱和二甲双胍联合对miR-212介导的人食管癌KYSE-450细胞迁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对miR-212慢病毒转染的KYSE-450细胞,用小檗碱(10μmol/L)和二甲双胍(10 mmol/L)单独或联合应用处理,利用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印迹法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小檗碱和二甲双胍联合后对KYSE-450细胞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并优于两药的单独用药组(P0.05)。小檗碱和二甲双胍联合后,EMT标记蛋白E-cadherin表达显著增加,Vimentin和转录因子Twist1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小檗碱和二甲双胍联合用药显著增强对miR-212介导的食管癌KYSE-450细胞的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其机制与两种药物联合抑制EMT转化过程及转录因子Twist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楼皂苷Ⅰ对结肠癌耐奥沙利铂细胞的体外毒性及其机制。方法复苏结肠癌SW480、LoVo细胞,采用大剂量冲击法诱导结肠癌耐奥沙利铂细胞,CCK-8实验检测其耐药性,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检测其侵袭性以鉴定其恶性生物学行为。CCK-8实验检测重楼皂苷Ⅰ对耐药细胞及其亲代细胞的毒性作用,Annexin V/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重楼皂苷Ⅰ处理细胞后Annexin V/PI阳性细胞比例以检测其对细胞凋亡的作用。提取细胞总蛋白,Western blotting检测重楼皂苷I处理细胞后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ax和Caspass-3等蛋白的表达。结果大剂量奥沙利铂冲击法成功诱导奥沙利铂耐药细胞LoVo/L-OHP、SW480/LOHP。CCK-8细胞毒性实验显示,LoVo/L-OHP、SW480/L-OHP的IC_(50)值比其亲代细胞提高5~25倍,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证实,耐药细胞比亲代细胞具有更强的侵袭性(P0.019)。CCK-8实验显示,重楼皂苷I对SW480、LoVo及其耐奥沙利铂细胞的IC_(50)值相似。Annexin V/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比例显示,重楼皂苷I处理细胞后,Annexin V/PI阳性细胞率明显升高,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重楼皂苷Ⅰ处理细胞后细胞中Bax和Caspass-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这两个实验证实,重楼皂苷Ⅰ能够促进结肠癌细胞及其耐药细胞凋亡。结论重楼皂苷I对结肠癌细胞及耐奥沙利铂细胞均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其抗肿瘤作用是通过介导结肠癌细胞凋亡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将2.85 mmol/L丁酸钠(NaB)体外作用于人结肠癌SW480细胞12、24、48 h分别用半定量RT-PCR法与Western-blot法检测p21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并用FCM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p21基因mRNA 及p21蛋白表达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结肠癌SW480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S期比例明显减少,细胞增殖指数下降.认为NaB可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为细胞周期阻滞及p21蛋白高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处理人结肠癌HCT116细胞48 h后,采用细胞增殖检测试剂(CCK-8)实验检测其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细胞凋亡及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二甲双胍对HCT116细胞中bcl-2、Casepase-3及p53蛋白的影响。结果分别采用2.5、5、10、20和40 mmol/L二甲双胍处理HCT116细胞48 h后,CCK-8实验表明,各浓度组均可引起结肠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术结果显示,经药物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细胞比例逐渐增加。另外,肿瘤细胞G0/G1期细胞比例无明显改变,S期细胞的比例减少,但G_2/M期细胞的比例逐渐升高;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二甲双胍可抑制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激活Casepase-3、p53蛋白表达。结论二甲双胍可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G_2/M期细胞周期阻滞,促进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bcl-2的表达,活化Casepase-3、p5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PA)协同转化生长因子1(TGFβ1)的促上皮间质转化(EMT)作用。 方法观察TGFβ1及LPA诱导SW480细胞后细胞形态变化,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变化以及细胞增殖活性变化。 结果TGFβ1及LPA均能使SW480细胞形态发生EMT改变;两者联合诱导细胞EMT改变更为明显。空白对照组、LPA组、TGFβ1组、LPA组+TGFβ1组,E-Cadherin表达依次下降;Vimentin表达未见明显差异。 结论LPA可能协同TGF-β1产生EMT作用,下调LPA的表达或可抑制肿瘤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HNF3β对结直肠癌SW480细胞株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结直肠癌SW480细胞株细胞,并分为对照组、HNF3β转染组和空转质粒组;构建包含HNF3β蛋白全长的peDNA3. 1质粒对HNF3β转染组进行质粒转染,空转质粒组使用空白质粒转染;使用蛋白质印记检测各组细胞HNF3β蛋白表达情况;使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生长情况;使用Transwell小室检和划痕实验法测各组细胞运动能力;使用蛋白质印记检测增殖、侵袭转移相关蛋白质及JAK/STA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NF3β转染组HNF3β蛋白表达、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 0. 01),细胞克隆形成率、PCNA蛋白表达、Ki67蛋白表达、单位面积侵袭细胞数目、N-cadherin蛋白表达、Vimentin蛋白表达、JAK1蛋白表达、STAT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 01);相比HNF3β转染组,空转质粒组HNF3β蛋白表达、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 0. 01),细胞克隆形成率、PCNA蛋白表达、Ki67蛋白表达、单位面积侵袭细胞数目、N-cadherin蛋白表达、Vimentin蛋白表达、JAK1蛋白表达、STAT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0. 01)。结论 HNF3β是结直肠癌的抑癌基因,可能通过调控JAK/STAT3信号通路抑制SW480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