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能谱CT单能量成像联合自适应统计迭代重组(ASIR)技术在优化卵巢动脉图像质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因盆腔占位行全腹部增强扫描的女性患者,64例(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2例)纳入本研究。对照组采用120 k Vp管电压常规扫描,联合40%ASIR重建图像;试验组采用能谱(GSI)扫描,选取40~70 ke V,以5 ke V为间隔,共7个水平单能量图像分别联合30%~60%ASIR重建。测量所有图像动脉期卵巢动脉的对比噪声比(CNR)和信噪比(SNR),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由两名放射科医师采用5分评分制法对两组图像动脉期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结果随着单能量水平的升高,卵巢动脉的CT值逐渐降低;卵巢动脉CNR及SNR在40 ke V联合60%ASIR(26.12±7.92、30.45±8.13)时均最高,与对照组(13.29±5.44、18.67±5.6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主观评分在40 ke V联合50%ASIR时最高(4.18±0.63),与40 ke V联合60%ASIR(4.12±0.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能谱CT单能量成像联合迭代重组技术既不增加辐射剂量,且在40 ke V单能量水平联合60%ASIR可明显提高卵巢动脉的图像质量,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滤波反投影算法(filter back projection,FBP)、纯化单能谱最佳单能量+FBP法、纯化单能谱最佳单能量+迭代重建(sinogram affirm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SAFIRE)的图像质量差异,探讨冠状动脉双源CCTA成像的优化方案。方法拟诊或冠心病复诊、行冠状动脉双源CT血管造影超体质量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序列扫描,采用FBP法重建;观察组采用双能量模式扫描,将自动获得的100、140kVp数据导入Heart PBV软件,经Mononergetic程序处理获得65、70、75、80、85、90keV单能量图像,进行FBP法重建,比较不同单能量重建图像主动脉根部(左冠状动脉开口处)CT值、噪声(noise determination,SD)、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noise ratio,CNR)后选择最佳单能量,然后对最佳单能量数据行SAFIRE法重建。比较对照组心电门控扫描+FBP重建和观察组最佳单能量+SAFIRE重建、最佳单能量+FBP重建的主动脉根部CT值、SD、SNR、CNR、图像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有效辐射剂量[(3.31±0.43)mSv]与对照组[(3.52±0.59)m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75keV单能量时主动脉CT值[(438.21±38.34)Hu]较高,SNR、CNR*(23.52±3.23、0.99±0.01)最高,SD[(18.65±3.81)Hu]较低,为最佳纯化单能谱图像keV水平;观察组采用最佳单能量+SAFIRE重建时,SNR(32.61±2.11)、CNR(39.24±2.34)高于对照组心电门控+FBP重建(17.61±3.22、22.13±3.62)和观察组最佳单能量+FBP重建(23.52±3.23、28.32±2.51),SD[(13.45±3.68)Hu]低于对照组心电门控+FBP重建[(22.63±5.18)Hu]和观察组最佳单能量+FBP重建[(18.65±3.81)Hu](P0.05),主动脉CT值[(437.34±38.21)Hu]、图像质量评分[(4.84±0.05)分]高于对照组心电门控+FBP重建[(398.76±46.62)Hu,(4.66±0.15)分](P0.05),且图像质量评分高于观察组最佳单能量+FBP重建[(4.78±0.06)分](P0.05)。结论 CCTA采用纯化75keV单能谱单能量+SAFIRE重建可获得最佳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模型的迭代重组(MBIR)技术和自适应统计迭代重组技术(ASi R)在常规剂量下对薄层腹部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GE Discovery CT 750HD对30例患者进行腹部常规剂量CT扫描。分别采用常规FBP(FBP)重组和迭代重组(ASi R40%和MBIR NR40)技术对原始数据进行0.625 mm薄层重组,应用后处理台对图像进行质量评价分析。客观测量并比较肝脏、脾脏、左侧竖脊肌、皮下脂肪等的噪声值(SD)、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重组薄层图像的主观评价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医师采用盲法进行评分。结果以实质器官肝脏为主要研究对象,MBIR NR40图像噪声最低,且MBIR NR40重组图像的噪声低于常规剂量ASi R40%重组图像;MBIR NR40图像肝脏、脾脏的CNR最高,MBIR NR40高于ASi R40%重组图像。MBIR NR40主观评分最高,且均优于常规剂量ASi R重组图像。结论与常规FBP重组算法比较,在相同剂量条件下,ASi R40%和MBIR NR40能显著降低腹部CT图像噪声,并提高图像质量;其中MBIR NR40重组算法降噪及提高图像质量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同源动态能谱CT和MSCT在脊柱扫描中的差异。方法将脊柱疾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A、B组两组,每组25例。A组采用同源双电压(80、140kVp)动态扫描,FBP重建单能量图像,记录图像噪声-能级曲线、椎体CNR随能量变化曲线,得出最低图像噪声值及最高CNR值的最佳能级,测量图像噪声及椎体CNR。B组常规MSCT扫描,FBP图像重建。比较两组辐射剂量、图像噪声和椎体CNR。结果 A组最佳能级为70keV,图像噪声为(16.12±1.48)HU,较B组(53.95±4.97)HU明显降低(t=3.25,P<0.05);CNR为5.89±0.46,是B组(1.67±0.15)的3.5倍(t=5.43,P<0.05);容积CT剂量指数为(7.64±0.71)mGy,较B组的(16.34±1.24)mGy降低了53%(t=15.62,P<0.05)。结论同源动态能谱CT脊柱成像较常规MSCT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降低图像噪声,提高椎体CNR,改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5.
迭代重建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与滤过反投影法(FBP)对比,评价迭代重建(IR)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中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57例患者进行D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分别采用常规FBP法和IR法对最佳期相图像进行重建。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测量两种重建方法所得冠状动脉图像的CT值、噪声、SNR及CNR。结果 57例患者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中,IR图像质量为优的血管段比例为83.18%(628/755),高于FBP重建图像(595/755,78.81%,P=0.030)。FBP重建与IR图像强化水平(CT值)分别为(311.49±63.76)HU、(310.57±64.45)HU(P=0.280),图像噪声分别为(19.58±3.47)HU、(13.11±3.06)HU(P<0.001),SNR分别为16.27±3.89、24.48±5.73(P<0.001),CNR分别为20.63±4.24、30.84±7.24(P<0.001)。结论 DSCT冠状动脉成像中应用IR法可在保证冠状动脉腔内强化程度不变的同时明显降低图像噪声,改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迭代重组IMR技术在头颈部CTA低剂量扫描中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头颈部CTA检查患者共计40例,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管电压120 k V)及低剂量组(管电压80 k V),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动脉期扫描,将动脉期扫描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电压和重组算法不同将图像分为A1组(80 k V IMR),A2组(80 k V i Dose4),A3组(80 k V FBP)及B组(120 k V FBP)共4组。记录并比较常规剂量及低剂量两组患者身高、体重、BMI及CT剂量指数。比较各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图像CT值、噪声、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主观评价分数。结果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两组患者的身高、体重及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7、4.89及25.28,P值分别为0.62、0.85及0.73),80 k V管电压下IMR、i Dose4及FBP三种重建技术的CT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A1组图像噪声均较其余各组低,而SNR及CNR值均较其余组显著增高(P<0.01)。各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A1组>B组>A2组>A3组,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剂量组较常规剂量组有效辐射剂量降低80%(t=9.41,P<0.001)。结论头颈部CTA低剂量扫描联合IMR全迭代重建技术在降低图像噪声的同时,可显著提高SNR及CNR,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低剂量对比剂(碘克沙醇270 mg I/m L)联合宝石能谱CT在正常肝脏中的可行性研究。方法 :选择200例正常肝脏入选者,根据不同的扫描模式分为两组,其中100例应用常规扫描模式(常规扫描组),对比剂使用碘海醇(350 mg I/m L);另100例应用GSI扫描模式(GSI扫描组),对比剂使用碘克沙醇(270 mg I/m L)。GSI扫描组数据重建得到70 ke V单能量图像,从中选出肝实质与腰大肌之间具有最佳对比噪声比(CNR)的单能量图像(最佳单能量图像)。对比分析GSI扫描组及常规扫描组图像中肝实质CT值、CNR及DLP。结果:常规扫描组及GSI扫描组动静脉期DL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动静脉期两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动静脉期常规扫描组平均CNR均高于GSI扫描组,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对比剂(碘克沙醇270 mg I/m L)联合GSI扫描单能量图像下CT值可以达到与常规扫描组的图像质量标准,但低剂量对比剂(碘克沙醇270 mg I/m L)联合GSI扫描组CNR低于常规扫描组(碘海醇350 mg I/m L)。故碘克沙醇在肝脏实质中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应用迭代模型重建(iterative model reconstruction, IMR)技术的腰椎间盘CT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与MRI诊断结果进行的一致性研究。方法:选取因怀疑腰椎间盘病变而行术前CT检查的患者共40例,且所有患者均进行过腰椎MRI检查,其中20例为低剂量组,主要扫描参数为100 kV,DoseRight指数15;20例为正常剂量对照组,扫描参数为100 kV,DoseRight指数26。扫描完成后均根据椎间隙的方向对椎间盘进行层厚为1 mm的图像重建,低剂量组图像分别以滤波反投影(Filtered back projection, FBP)和IMR(1级,软组织算法)算法重建;正常剂量组以FBP算法重建。分别对40例患者的椎间盘进行参数测定,包括椎间盘、黄韧带、椎管、腰大肌或髂腰肌CT值以及背部皮下脂肪噪声,计算各部位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 SNR)及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noise ratio, CNR),同时以5分法对各椎间盘层面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另外,以MRI为参考标准对2组患者的各组图像进行诊断准确率评估。结果:低剂量组的各放射剂量指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容积CT剂量指数,(5.49±1.48) mGy比(1.06±4.42) m Gy;剂量长度乘积,(182.36±51.10) mGy·cm比(730.05±182.45) mGy·cm;有效剂量,(2.35±0.66) mSv比(9.42±2.35) mSv,P0.05]。在低剂量组和正常剂量对照组的客观参数评价中,3组图像间的SNR和CNR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低剂量组IMR图像的SNR、CNR分别优于同组FBP图像和正常剂量组FBP图像的SNR、CNR。在主观评分中,低剂量组IMR图像的软组织主观评分明显优于同组FBP图像和正常剂量组FBP图像图像,但骨骼显示方面的主观评分较差(P0.05)。在诊断准确率评价中,低剂量IMR图像的诊断准确率(95%)明显高于同组低剂量FBP图像诊断准确率(45%),与常规剂量FBP图像诊断准确率(90%)相仿。结论 :在腰椎间盘CT扫描中采用低剂量扫描结合IMR重建算法,能够提供优质的图像质量及较高的诊断效能,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对青年患者骶髂关节CT图像噪声和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宝石能谱CT(Discovery CT 750HD)对30例青年患者行骶髂关节CT螺旋扫描。分别采用传统滤过反投影法(FBP组)和ASIR算法对原始投影数据进行重建,后者以10%为间隔在10%~100%间重建10组图像(ASIR组)。比较不同重建图像在同一层面的图像标准差(SD值)及平均CT值,并计算SNR和对比噪声比(CNR)。采用Likert 5分制评估图像质量,通过Kappa方法评价观察者间的一致性。对FBP图像和10组ASIR图像测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对图像噪声和ASIR取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客观分析:①10%~100%ASIR图像的SD值小于FBP组(P<0.05),对应图像的SD值分别降低5.79%、11.44%、16.92%、21.78%、26.85%、32.12%、37.45%、40.32%、43.89%、47.27%;而图像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30%~100%ASIR各组图像SNR值高于FBP组(P均<0.05);③40%~100%ASIR各组图像CNR值高于FBP组(P均<0.05);④40%、50%、60%ASIR各组间SD值、SNR值及CNR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图像噪声与ASIR百分比呈负相关(r=-0.613,P<0.05)。主观分析:①图像评定结果的观察者间一致性中等(Kappa=0.483);②30%~70%ASIR图像评分值高于FBP组(P<0.05),其中40%、50%、60%ASIR图像评分较高。结论与FBP相比,ASIR技术可降低青年骶髂关节CT噪声,有效改善图像质量;ASIR取值为40%~60%时可获得最佳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算法在儿童头部CT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个水模进行CT扫描,管电压100 kV,管电流分别为200、180、160、140、120和100 mA,ASiR比例分别设置为0、10%、20%、30%、40%、50%,采用FBP和ASiR迭代重建两种重建算法进行图像重建,比较不同条件下图像CNR、SNR和图像噪声。将80例接受头部CT扫描的患儿分为对照组(n=40)和试验组(n=40)。对照组采用管电压100 kV、管电流200 mA,FBP重建算法进行图像重建;试验组采用管电压100 kV、管电流140 mA,分别采用FBP和ASiR两种重建法进行图像重建;将重建后的图像分别记为试验FBP亚组和试验ASiR亚组;对两组中图像的CNR、SNR、图像噪声、CTDIvol、DLP、ED进行比较。结果 水模研究中,采用ASiR(30%)、管电流140 mA、ASiR算法重建图像的SNR、CNR及空气噪声值与管电流 200 mA、FBP重建图像最为接近。对照组与试验ASiR亚组图像的图像噪声、灰白质CNR和灰质SNR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和试验ASiR亚组图像的噪声、灰质SNR、灰白质CNR均优于试验FBP亚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 采用ASiR重建算法的头部CT扫描,既可降低患儿接受的辐射剂量,又保证了图像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疗养护理病历存在的缺陷,探求提高护理疗案质量的改进措施。方法对2002年10月至2004年10月的护理病历检查结果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医嘱记录单存在的质量缺陷146次,一般护理记录单存在的质量缺陷142次,体温单存在的质量缺陷68次。结论注重护士的在职培训、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是护理疗案质量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