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活化T淋巴细胞亚群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AR)和巨细胞病毒(CMV)感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分析移植肾功能正常组(稳定组)、AR组、CMV感染组、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25+HLA-DR-T淋巴细胞和CD25-HLA-DR+T淋巴细胞亚群的含量;外周血活化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采用FSC...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与肾移植受者并发重症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COULTER公司鼠抗人T淋巴细胞亚群单克隆抗体OKT系列及ELITE型流式细胞仪,测定肾移植术后稳定、并发重症CMV感染或急性排斥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术后无急性排斥组与急性排斥组,其CD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初步建立肾移植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百分比参考范围。方法 67例健康对照组、169例肾移植患者于肾移植手术后1周清晨采集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百分比。同时按年龄段划分为3组进行统计:≤30岁(青年组)、31~49岁(中年组)、≥50岁(老年组)。结果 (1)建立了肾移植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百分比的参考范围:CD3+56.80%~64.54%;CD4+30.82%~36.43%;CD8+23.45%~27.32%;CD3+CD4+/CD3+CD8+1.35~1.68;NK 6.04%~8.35%。(2)肾移植术后不同性别间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肾移植术后不同年龄间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老年组比较,青年组和中年组肾移植术后CD8+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3+CD4+/CD3+CD8+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初步建立了肾移植术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参考范围,同时发现肾移植术后随年龄增长CD8+细胞百分比降低,而CD3+CD4+/CD3+CD8+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细胞比例及CD3~+CD4~+/CD3~+CD8~+比值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在该院就诊的122例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将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分为3组: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组(n=51)、左眼视网膜母细胞瘤组(n=33)、右眼视网膜母细胞瘤组(n=38),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使用Backman Coulter FC-500流式细胞仪,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外周血CD3~+、CD3~+CD4~+细胞比例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3~+CD8~+细胞比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3~+CD4~+/CD3~+CD8~+比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各组间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有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监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可以评估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及疾病的状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胰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血小板(PLT)水平,并探讨其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6例胰腺癌患者(胰腺癌组),以64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淋巴细胞亚群[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B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及PLT水平,分析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胰腺癌组术前外周血CD3~+T细胞和CD3~+CD4~+T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5),CD3~+CD8~+T细胞和PLT水平明显升高(P0.05);胰腺癌组术后CD3~+T细胞和CD3~+CD4~+T细胞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PLT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胰腺癌组术后与对照组之间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B细胞、NK细胞和PL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组术前外周血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B细胞、NK细胞、PLT水平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有无神经浸润、分化程度无关(P0.05);外周血CD3~+CD4~+T细胞、PLT水平与胰腺癌不同组织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胰腺癌组术前外周血CD3~+CD4~+T细胞水平与PLT水平呈负相关(r=-0.44,P0.01)。结论胰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术前处于被抑制状态,术后可基本恢复正常。胰腺癌患者术前淋巴细胞免疫异常与PLT水平、胰腺癌组织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7.
背景:正常肾脏、肾小管上皮和血管内皮细胞仅有少量CD54表达,当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CD54表达明显增加,同时大量白细胞浸润;间质浸润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CD54表达增加。目的:探讨流式细胞仪检测尿CD54+淋巴细胞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价值。方法:来自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的肾移植后恢复正常者(n=18)、出现急性排斥反应者(n=8)、移植肾功不全者(n=9)以及健康志愿者(n=10)。流式细胞仪比较各组移植前后尿液中CD54+淋巴细胞比率变化。结果与结论:尿CD54+淋巴细胞在肾移植患者出现排斥反应时明显增加(P<0.01),抗排斥治疗后逐渐下降。移植肾功能正常者和移植肾功不全者CD54轻度升高。提示尿液中CD54+淋巴细胞水平能准确反映肾移植物移植后患者的免疫状态,可作为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特异标志。  相似文献   

8.
背景: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是新近发现的共刺激分子,在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研究较多,在肾移植领域缺少研究。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在肾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纳入肾移植患者50例,根据移植后肾功能分为2组,急性排斥组20例,移植肾功能稳定组30例。同时选择3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观察对象血清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水平。 结果与结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在肾移植后急性排斥组、肾功能稳定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70.0081,P=0.0000)。肾功能稳定组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00),急性排斥组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00),急性排斥组显著低于肾功能稳定组(P=0.0000)。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在肾移植后急性排斥组、肾功能稳定组及健康对照组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1.8656,P=0.1617)。提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在肾移植患者发生排斥反应时血清中表达减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参与了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带状疱疹100例作为带状疱疹组,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健康组,测定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8+水平。比较带状疱疹组和健康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8+水平,不同病情程度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8+水平,以及带状疱疹患者治疗前后病情程度评分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变化;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与病情程度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带状疱疹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及CD4+水平低于健康组,CD8+水平高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带状疱疹患者随着病情程度增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及CD4+水平逐渐降低,CD8+水平逐渐升高,不同病情程度带状疱疹患者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水平低于轻、中度带状疱疹患者,CD8+水平高于轻、中度带状疱疹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中度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水平低于轻度带状疱疹患者,CD8+水平高于轻度带状疱疹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带状疱疹患者病情程度评分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降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8+水平与带状疱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水平与带状疱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结论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及CD4+水平低于健康人群,CD8+水平高于健康人群;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8+水平与带状疱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背景:目前生物制剂参与的免疫诱导治疗逐渐成为肾移植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有效预防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又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目的:探讨不同生物制剂在肾移植免疫诱导治疗中对机体免疫状态及移植肾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10例肾移植受者临床资料,根据应用生物免疫诱导治疗情况分组,单克隆抗体组(n=35)肾移植受者接受巴昔利单克隆抗体治疗,多克隆抗体组(n=43)肾移植受者接受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治疗,对照组(n=32)肾移植受者未接受生物制剂免疫诱导治疗。对比分析3组受者在肾移植后1,4,12周的淋巴细胞绝对值、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并评价移植后12周内移植肾功能状态和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单克隆抗体组、多克隆抗体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多克隆抗体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单克隆抗体组、对照组(P〈0.05)。单克隆抗体组、多克隆抗体组移植后1,4,12周淋巴细胞绝对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多克隆抗体组移植后1,4,12周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低于单克隆抗体组、对照组(P〈0.05)。表明生物制剂参与的肾移植免疫诱导治疗方案可有效抑制移植受者活化T淋巴细胞功能状态,降低移植肾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但应用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