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采用被动凝集试验检测患者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辅助临床诊断,指导临床用药。方法:用SERODIA-MYCOII肺炎支原体抗体诊断试剂(被动凝集法)检测近1年来3005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005例被检患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患者1963例,阳性率为65.32%,阳性患者中男性1143例,阳性率64.83%,女性820例,阳性率66.02%;0~18岁阳性患者1571例,18岁以上阳性患者392例。结论:特定区域,同一时期内,男女患者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差别不大,青少年比成人较易感染肺炎支原体;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中Mp抗体效价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值得作为临床筛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2.
吴永强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2):1448-1449,1526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颗粒间接凝集试验、胶体金渗滤试验及冷凝集试验等四种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颗粒间接凝集试验、胶体金渗滤试验、冷凝集试验来检测临床已确诊的47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小儿患者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抗体。结果:47例小儿患者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阳性13例,阳性率27.66%;颗粒间接凝集试验阳性23例,阳性率48.94%;胶体金渗滤试验阳性5例,阳性率10.64%;冷凝集试验阳性9例,阳性率19.15%。结论:颗粒间接凝集试验测定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可提高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率,且操作简便、敏感度高,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被动凝集法与酶联免疫法检测小儿肺炎支原体抗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提高检测水平,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自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300例12岁以下经支原体培养确诊为支原体感染的住院儿童,采用被动凝集法和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结果 300例支原体培养均为阳性的患儿中,酶联免疫法阳性率较高,为98.3%,被动凝集法为97.0%,经统计学分析,两种方法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男女阳性率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被动凝集法和酶联免疫法对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灵敏度高,均可作为首选,但被动凝集法操作简单,更容易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4.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几种检测方法对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肺炎支原体(MP)特异性抗体IgM检测的检出率。方法以冷凝集试验(CAT)、明胶颗粒凝集法(PL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3种方法对95例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进行检测。结果冷凝集试验、明胶颗粒凝集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的敏感性分别为69.1%、96.4%和90.9%,特异性分别为75%、100%和90%,准确度分别为68.4%、97.9%和90.5%。用配对资料四格表法对三种方法的检出率进行分析,经SPSS软件统计分析,冷凝集试验与明胶颗粒凝集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明胶颗粒凝集法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冷凝集试验与另外两种方法相比有显著差异,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明胶颗粒凝集法两种方法没有显著差异,两者联合应用可以提高阳性率,对临床治疗起到及时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被动凝集法在早期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被动凝集法及ELISA法检测门诊及住院696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96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血清中(1:40)阴性501例,(1:80)阳性141例,(1:160)阳性39例,(≥1:320)阳性15例;阳性共195例,总阳性率为28.0%( 195/696).结论 被动凝集法试验结果为(1:160)~(≥1:320)高效价滴度时,可为早期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依据.  相似文献   

6.
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法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法在儿童早期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方法 对延安大学附属医院403例呼吸道感染3~7 d患儿的咽拭子标本进行快速培养,同时用设动凝集法检测患儿血清中MP-IgM抗体.结果 403例呼吸道感染息儿咽拭子标本中MP快速培养阳性88例,阳性率为21.8%;被动凝集法检测患儿血清中的MP-IgM抗体阳性40例,阳性率9.92%.对两种方法作对比分析,病程早期快速培养法检测的阳性率远高于被动凝集法.结论 MP快速培养法简便、快速、无创伤,对儿童MP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适合一般实验室推广应用,可作为诊断MP感染的首选试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微量颗粒凝集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MP)的检测,评估两种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2例呼吸道患儿同时采用颗粒凝集法、ELISA法检测其肺炎支原体的抗体IgM。结果:在112例临床诊断为MP感染的患儿中,颗粒凝集法阳性109例,敏感性98.0%,ELISA法阳性98例,敏感性88.0%。结论:颗粒凝集法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强,而EUSA法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分别用不同的检测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并进行比较,以了解不同检测方法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呼吸道感染的患儿515例为感染组,另100例非呼吸道感染者做对照组,分别应用被动颗粒凝集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IgM,做冷凝集实验,PCR法、培养法检测患儿咽拭子标本肺炎支原体。结果 515例呼吸道感染组中,MP阳性111例(21.6%),对照组MP阳性6例(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呼吸道感染组的515例患儿分别用被动颗粒凝集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冷凝集实验、PCR法、培养法检测血清或咽拭子,阳性率分别为102例(19.8%)、95例(18.4%)、40例(7.8%)、108例(21.0%)、35例(6.8%)。PCR法与被动颗粒凝集法、ELISA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R法与培养法、冷凝集试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几种检测MP的方法各有利弊,而PCR法检测咽拭子与被动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联合能提高检出率,给临床提供更好的诊断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情况及患儿MP-IgM抗体阳性出现时间差异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6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其中135例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患儿作为本研究的实验对象,应用被动凝集法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MP-IgM抗体,观察MP-IgM抗体阳性率及年龄的分布情况。结果469例患儿中有135例患儿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呈阳性,阳性率为28.78%,其中0~1岁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且病后第4周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11.11%明显低于病后第2周、第3周的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53.33%、3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岁以上的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比较高,对临床上拟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动态检测其血清中MP-IgM抗体,能够提高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被动凝集法和胶体金法在儿童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本研究标准选取1 850例患儿,疑似支原体肺炎1 050例,非支原体肺炎800例,采集血清,使用胶体金法和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M,对比两种方法取得的阳性率、阴性率、特异性、灵敏度、约登指数。结果 1 050例疑似支原体肺炎患儿经被动凝集法检测出阳性为93.05%,经胶体金法检测出阳性率为82.00%(P<0.05);被动凝集法在非支原体肺炎患儿中检出MP-IgM阳性率为4.00%,胶体金法检出MP-IgM阳性率为21.25%(P<0.05);被动凝集法特异性、灵敏度、约登指数分别为95.23%、94.12%、0.91%与胶体金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被动凝集法检测儿童MP-IgM检出率及特异性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情况及患儿MP-IgM抗体阳性出现时间差异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被动凝集法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MP-IgM抗体。结果:在938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286例检测出MP-IgM抗体阳性,阳性率为30.5%。其中0~1岁、1~3岁、3~6岁、6~12岁年龄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0.7%、29.8%、37.6%、34.0%;病后第2周抗体出现阳性151例,占52.8%,病后第3周抗体出现阳性91例,占31.8%,病后第4周阳性44例,占15.4%。结论:肺炎支原体主要感染1岁以上儿童。对临床上拟诊为肺炎支炎体肺炎患儿动态检测其血清中MP-IgM抗体,能够提高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本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的感染、流行情况。方法: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2009年7月1日~2009年12月31日1 329例儿童血清标本。结果:1 329例标本中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标本495例,阳性率为37.2%。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为本地儿童呼吸道感染高发疾病。  相似文献   

13.
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抗体滴度在儿童中发病率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8年1月至12月我院儿科住院的1659例疑似MP感染患儿进行被动凝集法检测MP抗体,回顾性分析255例MP抗体阳件患儿的临床资料,用双变量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被动凝集法检出的血清MP抗体与MP感染患儿病情关系.结果 被动凝集法检出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患儿255例,百分率为15.4%,其中男性为16.5%,女性为14.2%,男女感染肺炎支原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3,P>0.05);255例MP感染患儿中轻度感染为125例(49.02%),中度感染76例(29.80%),重度感染54例(21.18%);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1:80有89例(34.91%),1:160有55例(21.56%),1:320有46例(18.04%),1:640有27例(10.58%),1:1280有38例(14.92%),经统计学分析,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908,P<0.01).结论 被动凝集法测定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有助早期诊断MP感染及判断患儿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法在儿童早期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方法:对本院270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咽拭子标本进行MP培养,同时用被动凝集法检测患者血清中MP-IgM抗体。结果:270例患者咽拭子快速鉴定培养法培养阳性68例,占25.2%,被动凝集法抗体阳性53例,占19.6%。结论:MP快速培养法简便、快速、无创伤,对儿童MP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适合一般实验室推广应用,可作为诊断MP感染的首选试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人群中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了解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用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试剂盒(被动凝集法)检测1247例临床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者的血清抗体.判断肺炎支原体感染者并分析其流行病学资料,包括抗体总阳性率,男女性别差异,季节性差异及不同年龄组差异.结果 收集1247例临床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者的血清标本,其中814(65.3%)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女性患者阳性率为70.9%(337/468),高于61.9%(478/779)男性患者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7,P<0.55);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最高季节在第4季度(10~12月)为71.2%(378/531);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最高年龄组位于0~2岁,为74.2%(293/395).结论 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第四季度和婴幼儿期分别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高峰季节和高峰年龄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炎的肺炎衣原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对36例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肺炎衣原体酶免疫测定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肺炎衣原体的检测,急性加重期24例,IgG阳性23例,阳性率95.83%,IgA阳性19例,阳性率79.2%;稳定期12例,IgG阳性11例,阳性率91.66%,IgA阳性8例,阳性率66.67%。结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抗体有重要诊断价值,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IA)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在小儿呼吸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凝集法检测患儿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抗体。结果:感染组425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87例(20.4%),对照组57例非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4例(7%)。感染组中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支原体抗体的检测对小儿呼吸道疾病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评价肺炎支原体抗体免疫层析法和被动凝集法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1~6月来我院就诊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2884例,对其进行被动凝集法和免疫层析法两种方法的检测,评价分析结果。结果被动凝集法的总阳性35.0%(1009/2884),免疫层析法的总阳性率为29.3%(845/2884),总阳性率被动凝集法较免疫层析法高5.7%。结论被动凝集法敏感性高于免疫层析法。免疫层析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等特点,但对有些免疫低下抗体产生不足时或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血清学抗体检测容易漏诊,造成假阴性结果。被动凝集法检测的抗体水平是各种亚型抗体的总和,不仅检测抗体滴度,还能判断是现症感染或是既往感染,为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用于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治疗的价值。了解本地区肺炎支原体(MP)感染状况。方法用被动凝集法检测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并对6795例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检测结果总阳性率为46.4%;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14岁阳性率最高;季节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12月,1~3月阳性率高于其他月份(P0.05)。结论本地区MP感染率较高;3~14岁儿童为高危人群;秋冬季高发;被动凝集法可作为支原体肺炎实验室诊断的常规检测方法。滴度,敏感度高,操作简单,可作为早期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曾霞  陈实 《海南医学》2011,22(10):25-26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对哮喘发作期的住院患儿202例及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202例进行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IAS)检测,用酶联免疫法(EIA)半定量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IgM。结果哮喘组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102例,阳性率50.5%,对照组阳性48例,阳性率23.8%。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支气管哮喘关系密切,对哮喘发作期患儿要考虑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应常规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