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2):1118-1120
[目的]探究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于胫骨止点处的解剖形态以及测量髁间窝顶线与胫骨平台交汇点至后交叉韧带前缘的距离对胫骨骨道定位的解剖学意义,为ACL重建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新鲜成人膝关节标本8例,仔细剔除关节周围肌肉、后关节囊等结构,保留前后交叉韧带及两侧侧副韧带,保证膝关节正常屈伸范围。在屈伸膝关节时按照ACL纤维张力区将其分为前内束和后外束,在胫骨附着处将ACL切断制备ACL损伤模型。用测量工具和Phontoshop软件获取ACL基本解剖参数以及髁间窝顶线与胫骨平台的交汇点、ACL前缘、ACL胫骨止点的中心点分别至后交叉韧带前缘的距离。[结果]ACL平均体部直径为(11.21±0.76)mm,ACL在胫骨止点处的平均最大横径为(11.34±0.79)mm,平均最大前后径为(16.54±0.82)mm。前内束和后外束在胫骨止点处的平均面积分别为(113.35±29.65)mm~2和(83.29±16.99)mm~2。髁间窝顶线与胫骨平台的交汇点、ACL前缘以及ACL胫骨止点的中心点至后交叉韧带前缘的距离分别为(12.13±0.96)mm,(21.14±0.83)mm和(8.82±0.77)mm。[结论]利用胫骨平台骨道定位ACL在股骨的解剖止点现实可行,在ACL重建术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型固定方式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解剖学功能优势,为最大限度的恢复膝关节解剖学稳定提供一种途径。[方法]对20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经后侧入路暴露骨折断端及损伤的后交叉韧带,直视下行骨折复位,接骨板支撑固定骨折断端,重建后交叉韧带张力。术后对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功能恢复程度和治疗结果满意程度定期随访。[结果]20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术后通过HSS评分系统对治疗结果进行功能评分:优15例、良4例、中1例。通过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对双侧膝关节进行评估:优18例,良1例,中1例。[结论]新型固定方式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可获得良好的暴露,接骨板支撑固定及韧带修复牢固,患者早期即可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恢复膝关节的解剖学功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2):1083-1085
[目的]评估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与胫骨平台内外侧后倾角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4年5月,年龄48岁以下于本院行MRI检查的两部分病患资料:(1)74例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作为损伤组,其中男52例,女22例,年龄18~48岁;(2)66例诊断为半月板损伤或膝关节滑膜炎而无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0例,女16例,年龄18~48岁。利用MRI测量胫骨确定胫骨平台内外侧后倾角,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损伤组内侧胫骨平台倾斜角度测量结果为(3.70°±4.04°),而未损伤组的测量结果为(2.64°±3.42°)。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8)。两组研究对象外侧胫骨平台平均后倾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损伤组的外侧胫骨平台后倾角测量结果为(3.83°±4.57°),而未损伤组的后倾角测量结果为(1.77°±4.38°)。两组数据在性别(P=0.53)(表2)和年龄(P=0.198)(表2)上无差别。[结论]胫骨平台外侧后倾角是前交叉韧带非接触性损伤的高危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缝线空心钉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对10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行关节镜下PCL胫骨止点缝合及空心钉固定术.术中使用2根5号Ethi-bond聚乙烯缝线,在韧带下方骨块上方从前往后拢住韧带,经韧带两侧胫骨骨隧道拉到胫骨内下方.在骨隧道下方2 cm处打入带垫圈的直径4.5mm空心钉.[结果]手术时间60~90 min,平均75 min.10例均随访12~18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6周,所有骨折均获愈合,未出现骨折移位.无胭窝部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术后半年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83~95分(89.6±4.03)分.[结论]关节镜下通过双后内侧入路缝线空心钉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术中关节镜监控可靠,操作简便,效果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膝关节创伤性多发韧带损伤中后外复合体重建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膝关节创伤性多发韧带损伤中后外复合体(PLC)重建的治疗方案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7月至2008年11月共收治85例陈旧性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且同时累及PLC损伤的患者,男63例,女22例;平均年龄34.6岁(15~52岁).损伤类型:前交叉韧带合并PLC损伤2例,前后交叉韧带合并PLC损伤21例,后交叉韧带合并PLC损伤51例,后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合并PLC损伤11例.PLC损伤根据Fanelli对膝关节后外不稳定的分型:A型48例,使用异体胫前肌腱重建腘腓韧带或腘肌腱;C型37例,其手术方式包括劈裂跟腱的手术技术、外侧副韧带+腘肌腱或腘腓韧带联合重建术.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综合评分评估,麻醉下膝关节应力像检查评估膝关节后向和内翻稳定性,胫骨外旋试验评估膝关节后外旋转稳定性.结果 58例患者(A型35例,C型23例)术后获1~5年(平均38.5个月)随访,27例失访.35例A型损伤患者胫骨后移程度由术前平均(16.7±5.3)mm减少为末次随访时的(5.1±3.8)mm,胫骨外旋由16.7°±4.7°减小为-1.8°±6.60°23例C型损伤患者胫骨后移由术前平均(14.9±4.4)mm减少为末次随访时的(5.4±4.2)mm,胫骨外旋由16.2°±9.9°减小为-3.0°±8.6°,外侧关节间隙张开由(13.8±2.6)mm减小为(8.6±2.7)mm,以上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8例患者术前IKDC综合评分分级:C级2例,D级56例;末次随访时:A级31例,B级15例,C级12例.结论 对膝关节创伤性多发韧带损伤中的PLC损伤进行系统分类,根据不同的损伤类型进行相应的解剖重建,近中期临床随访结果显示:能明显改善膝关节后向和后外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前交叉韧带胫骨平台止点的MRI测量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MRI测量前交叉韧带(ACL)胫骨平台止点,为临床生理等长重建ACL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00例正常的膝关节磁共振检查结果,在适当的切面上绘制并测量胫骨平台前缘至后交叉韧带(PCL)前缘之间直线距离(AP)、在该径线上ACL胫骨侧止点中心至胫骨平台前缘之间距离(IA)、ACL胫骨止点中心至PCL前缘切线距离(DL),并计算IA/AP的比值。结果IA为(19.5±2.8)mm,AP为(38.5±3.6)mm,IA/AP为(50.6±4.8)%,DL为(16.3±2.0)mm。结论MR I可用于测量ACL胫骨侧止点,重建ACL胫骨侧止点定位于胫骨平台中点稍后方可能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髌骨鹰嘴化固定在治疗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型后交叉韧带损伤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对3例膝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行髌骨鹰嘴化固定,斯氏针固定6周,维持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术后3个月骨折愈合良好,膝关节后抽屉试验阴性,膝关节活动范围与术前无差别.结论 髌骨鹰嘴化固定治疗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型后交叉韧带损伤,操作简单、创伤微小、...  相似文献   

8.
陈刚  付维力  唐新  李棋  李箭 《中国骨伤》2015,28(7):638-642
目的:研究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其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6月确诊的326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将病例按损伤类型分组,对性别、侧别、年龄、受伤原因、受伤至就诊时间、合并损伤等因素进行分析,同时比较不同类型后交叉韧带损伤的个体化因素及合并损伤情况.结果: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男性占73%,30~50岁是发病高峰(59%),患者多于伤后1个月内就诊(62.6%);受伤原因以交通伤为主(59%);合并损伤中前交叉韧带损伤最多(46.9%),其次为内侧副韧带(29.8%)和后外侧角(26.1%);后交叉韧带实质部损伤较止点撕脱骨折多,发生合并损伤的概率也较后者高(P<0.05),受伤原因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止点撕脱骨折与单纯实质部损伤在发生率和就诊时间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交叉韧带损伤以实质部损伤为主,合并损伤率较高,以ACL损伤最常见;止点撕脱骨折以胫骨侧为主,多由低能量暴力导致,合并损伤较少;实质部损伤多由高能量暴力所致,多有合并损伤;单纯止点撕脱骨折发病率较单纯实质部损伤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膝关节损伤中胫骨平台外侧缘撕脱骨折的特点及临床诊治。方法 :自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运用关节镜技术微创治疗关节内损伤结合双锚钉内固定胫骨平台外侧缘撕脱骨折29例,男17例,女12例;年龄27~62岁,平均41岁。20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断裂(包含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3例合并后交叉韧带断裂,1例同时合并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断裂,3例合并侧副韧带撕裂,2例合并胫骨平台骨折(内侧平台骨折和外侧平台骨折各1例)。术前均行X线、CT及MRI检查明确诊断,在受伤后5~14 d进行手术,平均7 d。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对膝关节术前、术后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手术时间40~125 min,平均85 min;出血量10~30 ml,平均15 ml。术后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个月。Lysholm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52.0±4.2明显提高至术后1年的91.9±1.4(t=-49.24,P0.05)。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侧方应力试验均阴性,骨折均骨性愈合。结论 :胫骨平台外侧缘撕脱骨折提示合并有膝关节静力稳定结构(关节韧带、关节囊、半月板等)的损伤,甚至关节内骨折。常规要行CT和MRI检查,建议行关节镜探查,防止漏诊,以使患者能得到及时、全面的治疗,为膝关节功能最大限度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CT在诊断膝关节交叉韧带断裂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对于确定交叉韧带断裂部位的价值。方法 对有膝关节外伤史、膝关节检查有可疑交叉韧带损伤者 ,分别摄双侧膝关节屈膝 90°前、后抽屉试验位X线侧位片。于X线片上 ,从股骨髁的中心点向胫骨平台前、后缘连线做垂线将后者分为前后两段 ,任何一段比健侧同段长 5mm以上则为阳性。即前段长者为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 ,后段长者为后交叉韧带完全断裂。之后作膝关节部位的薄层CT扫描 (层厚、层距均为 1 5mm) ,观察胫骨上端前、后方有无撕脱性小骨块 ,以及股骨髁间窝处股骨外髁内侧或股骨内髁外侧有无撕脱性小骨块。结果 从 1994年 1月~ 1999年 11月按上述方法共诊断交叉韧带完全断裂者 18例。其中 ,前交叉韧带于胫骨止点处撕脱者 1例 ;后交叉韧带于胫骨止点处撕脱者 2例 ;前交叉韧带于股骨外侧髁起点处撕脱者 2例 ;后交叉韧带于股骨内侧髁起点处撕脱同时伴内侧副韧带股骨附着部撕脱性骨折 1例 ;1例膝关节脱位者伴腓骨小头撕脱性骨折及腓总神经损伤。其余病例自韧带实质部断裂。所有病例均经手术修复或重建 ,除 1例术前诊断为单纯前交叉韧带实质部完全断裂 ,而术中发现前交叉韧带实质部断裂约 90 %外 ,其余病例的术前诊断与术中所见均完全吻合。结论 CT对于确定交叉韧带断裂部位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背景: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时,胫骨骨道定位不准会产生重建韧带与髁间窝的撞击或起不到维持膝关节稳定性的作用。因此,确定ACL胫骨止点的位置非常重要。目的:研究膝关节ACL胫骨止点前内束(AMB)和后外束(PLB)与软组织标记后交叉韧带(PCL)和外侧半月板前角的距离,从而明确ACL胫骨止点在胫骨平台的位置,为ACL损伤双束重建提供理论支持。方法:解剖18个膝关节尸体标本(左膝10个,右膝8个),测量ACL中点、AMB中点、PLB中点与PCL和外侧半月板前角的距离,并分析左、右膝关节是否存在差异。结果:AMB中点与PCL和外侧半月板前角的距离分别为(15.00±3.97)mm和(19.78±4.10)mm;PLB中点与两者的距离分别为(10.17±5.56)mm和(19.50±4.40)mm;ACL中点与两者的距离分别为(12.67±4.52)mm和(19.61±3.87)mm。左右膝关节ACL中点、AMB中点、PLB中点与软组织解剖标记的距离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膝关节ACL损伤行手术重建时,可采用PCL和外侧半月板前角作为定位标记。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6):1506-151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单胫骨隧道,双内钮扣(Endobutton)钢板,结合双股高强度Ultrabraid Suture固定治疗单纯性的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早期临床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4年12月12例单纯性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18~56岁,平均34岁,左侧9例,右侧3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关节镜下骨折块新鲜化、复位,双Endobutton钢板固定,所有患者术后1周,1、3、6个月复查X线片。应用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恢复效果。[结果]术中出血量33~65 ml,平均(47.58±9.63)ml,手术时间38~55 min,平均(47.25±4.92)min,所有患者均获随访6~16个月,平均(12.08±2.71)个月,术后3个月X线片提示骨折完全愈合,没有出现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腘窝血管神经束损伤、感染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92.92±2.35)分相比术前(43.67±5.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此关节镜技术治疗单纯性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适应证广的优点,早期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关节镜下利用单隧道免打结锚钉治疗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淮南朝阳医院骨科收治的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36名行关节镜单隧道免打结锚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比较每例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ROM)、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膝关节韧带评估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情况,进行配对立样本t检验。 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ROM范围(t=-22.231)、IKDC评分(t=-34.958)、Lysholm评分(t=-40.802)均比术前明显改善(均为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腘窝神经、血管损伤。 结论采用关节镜下单隧道免打结锚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关节镜下应用异体跟腱股骨双束双隧道同时重建后交叉韧带与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 14例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在关节镜下应用异体跟腱同时重建前、后交叉韧带,且后交叉韧带股骨侧应用双束双隧道重建.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19.5 d.术后平均随访34.5个月.采用Lysholm评分和Tegner评分对患膝功能进行评估,通过KT-1000检查膝关节的前后松弛度.术前患者屈膝活动度(123.6±2.5)°,Lysholm评分(52.8±2.2)分,伤前Tegner评分平均为(5.9±0.5)分,术前为(1.2±0.9)分.结果 术后患者屈膝活动度(117.9±2.8)°,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4,P=0.14).术后Lachman试验阴性者13例(92.9%),后抽屉试验阴性者12例(85.7%).KT-1000屈膝25°双侧胫骨前后松弛度差值在2 mm以内9例,3~5 mm 4例,6 mm1例.屈膝70°差值2 mm以内10例,3~5 mm 3例,6 mm 1例.Lysholm评分术后提高至(92.9±3.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009,P<0.001).术后Tegner评分终末随访时平均为(5.4±0.8)分.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P<0.01).11例恢复到受伤前运动水平(78.6%),另外3例运动水平较受伤前有所降低.结论 关节镜下应用异体跟腱股骨双束双隧道同时重建后交叉韧带与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股骨侧应用双束双隧道重建,更接近后交叉韧带解剖重建,能够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较满意地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小切口微创治疗单纯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切口微创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2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入路治疗。结果术后骨折均一期愈合,1例有Ⅰ度后抽屉试验阳性,2例有10°~15°的屈膝受限,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91.6±3.6)分。结论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入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避开了膝关节后方神经、血管,有安全,创伤小,术后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的微创手术治疗的方法 与疗效.方法 对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骨折采用关节镜下Ethibon缝线固定12例,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骨折采用后内侧小切口行空心钉固定9例.结果 随访3~15个月,平均6.5个月,术后骨折复位满意,骨折愈合良好,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90.1±5.1)分.结论 用微创的方法 对ACL胫骨止点骨折采用关节镜下缝线固定,PCL胫骨止点骨折采用后内侧小切口行螺钉固定方法 简单,创伤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后十字韧带(posterior cmciate ligament,PCL)单束重建联合小切口切开腘腓韧带(popliteofibular ligament,PFL)重建治疗严重的膝关节后向和后外旋转不稳定的临床结果.方法 自2003年7月至2007年4月,共有28例连续的患者接受关节镜下PCL单束重建联合小切口切开PFL重建手术.人选条件:所有患者均为严重的膝关节不稳定,后抽屉试验为3~+或以上,胫骨后移程度与健侧相比≥12mm,胫骨外旋程度大于健侧10°以上,同时不合并外侧副韧带的损伤.入选的患者接受关节镜下单束PCL重建,使用异体跟腱作为移植物.在膝关节外侧通过两个小切口切开,使用异体胫前肌腱重建PFL.股骨侧切口位于股骨外上髁,长度为2cm;腓骨侧切口位于腓骨头,长度为3 cm.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9.7个月.使用膝关节应力像评估后向稳定性,胫骨后移程度(患侧与健侧的差值)由术前(17.7±4.5)mm减小为术后(4.5±3.9)mm,胫骨外旋程度(患侧与健侧的差值)由术前16.0°±4.7°减小为术后-2.8°±6.4°,术前与术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KDC评分:术前28例均为D级,术后A级为10例,B级9例,C级8例和1例D级.结论 关节镜下PCL单束重建联合使用小切口切开PFL重建能够有效地改善膝关节后向和后外旋转不稳定.  相似文献   

18.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是膝关节最强的韧带,强度是前交叉韧带的两倍,其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很常见,是后交叉韧带损伤的一种类型,会引起后交叉韧带缺失的症状。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9.
钢丝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钢丝通过钻孔牵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评价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28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男19例,女9例;年龄16~55岁,平均35.3岁。X线检查示骨折移位:Ⅱ度10例,Ⅲ度18例。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倒"L"形入路切开复位,以钢丝内固定治疗,术后可调节支具固定,术后2周在CPM辅助下膝关节被动伸屈训练,4周在支具保护下下地部分负重,术后6周拆除支具。结果:25例患者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个月。X线片示骨折复位满意,所有患者获得骨性愈合,膝关节稳定,Lachman试验阴性,未发生骨折不愈合和关节僵硬等并发症。伸膝活动度正常,屈膝活动度(136±12)°。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评估,术前(41.80±6.16)分,术后6个月(94.10±8.26)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67,P<0.01)。术后评定优22例,良2例,可1例。结论:应用膝后内侧倒"L"形入路以钢丝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具有安全有效、内固定可靠、费用少等优点,可有效重建膝关节的稳定,恢复膝关节功能,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单股股薄肌加强固定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8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在关节镜下行单股股薄肌加强固定,术后随访观察膝关节功能.结果 后抽屉试验术前16例阳性.术后减少到1例;Lachman 征术前18例阳性,术后1例阳性;术后Lysholm评分(89.5±9.4)分,较术前(57.2±7.1)分显著提高(t=2.14,P=0.03).结论 关节镜下单股股薄肌加强固定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材料选择理想、固定方法 妥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