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向脑室或壳核内直接注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帕金森病大鼠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修复作用。方法 70只大鼠,于右侧前脑内侧束(MFB)及腹侧被盖区(VTA)分别注射12μg 6-OHDA,观察2周获得39只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其中15只大鼠(观察A组)脑室内注射人重组GDNF,14只(观察B组)壳核内注射人重组GDNF,5只(对照A组)脑室内注射赋形剂,5只(对照B组)壳核内注射赋形剂。采用免疫组化和量化形态学分析方法测算酪氨酸羟化酶阳性(TH+)神经元数目、大小及TH+纤维密度。结果对照A、B组大鼠右侧中脑组织黑质TH+多巴胺能神经元大小和数目及纹状体内侧部TH+神经纤维密度均较左侧降低,P均〈0.05。观察A组与对照A组相比、观察B组与对照B组相比,双侧中脑组织黑质TH+多巴胺能神经元大小和数目及纹状体内侧部TH+神经纤维密度均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脑室或壳核内直接注射GDNF对帕金森病大鼠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转染的大鼠神经于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方法 制备PD大鼠模型并将成功模型分为PD模型组、神经干细胞组和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组.细胞移植后,动态观察动物行为学变化,定量分析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纹状体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 结果 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能有效改善实验动物的行为学表现,细胞移植后第5周时,PD模型组、神经干细胞组和GDN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组90 min内的旋转圈数分别为(993.9±159.1)圈、(956.7±136.3)圈和(433.6±100.9)圈,GDN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组可显著减少PD模型大鼠向损伤侧旋转的圈数(F=95.694,P=0.000);第7周时,PD模型组的90 min内的旋转圈数为(964.2±152.0)圈,神经干细胞对照组和GDN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组分别为(909.2±136.3)圈和(399.4±84.4)圈(F=106.134,P=0.000);第9周时,PD模型组、神经干细胞组和GDN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组90min内的旋转圈数分别为(909.5±152.2)圈、(865.5±129.1)圈和(312.2±63.7)圈(F=151.100,P=0.000).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能有效提高损伤侧纹状体内的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水平,PD模型组、神经干细胞组和GDNF基因修饰干细胞组毒素注射侧多巴胺含量分别为(3.3±0.3)ng/mg组织、(3.7±1.3)ng/mg组织和(7.5±0.8)ng/mg组织,GDNF基因修饰的干细胞组多巴胺水平明显高于神经干细胞组和PD模型组(F=59.543,P=0.000);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组二羟基苯乙酸水平明显高于神经干细胞组和PD模型组,分别为(0.9±0.1)ng/mg组织、(0.6±0.2)ng/mg组织和(0.5±0.1)ng/mg组织(F=17.293,p=0.000);PD模型组、神经干细胞组和GDNF基因修饰干细胞组毒素注射侧高香草酸(HVA)水平分别为(0.5±0.1)ng/mg组织、(0.6±0.2)ng/mg组织和(0.9±0.1)ng/mg组织,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组HVA水平明显高于神经干细胞组和PD模型组(F=35.175,P=0.000). 结论 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能有效改善损伤黑质-纹状体的多巴胺系统功能,GDNF基因治疗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受体GFR-a1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Morris水迷宫筛选56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和电针组,每组14只。正常组常规饮水和饲料,不给予任何处理。其余三组大鼠均采用聚集态Aβ25~35所致AD模型,模型组造模后不给予任何处理。电针组施以电针双肾俞、双太溪、双足三里、百会、大椎等穴位治疗。西药组采用盐酸多奈哌齐灌胃,疗程4 w。治疗后各组大鼠灌注固定后取海马,用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大鼠海马GDNF及受体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GDNF及其受体GFR-a1阳性细胞表达降低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西药组大鼠海马GDNF、GFR-a1阳性细胞及GDNF mRNA表达增加(P0.05)。结论电针可能通过对AD大鼠海马GDNF及其受体GFR-a1表达增强的影响,对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诱导型神经干细胞(iNSCs)移植对颅脑创伤(TBI)后神经营养因子分泌的影响。 方法采用自由落体脑打击装置制备雄性成年C57BL/6小鼠TBI模型,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4~8分者纳入TBI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NSCs移植组(12只)和磷酸盐缓冲液(PBS)处理组(9只)。同时设置假手术(sham)组(9只)。于TBI后12 h,用脑立体定向仪将含1×106个iNSCs单细胞悬液或等体积PBS分别移植到TBI小鼠脑内,于移植后7 d处死动物。分别取脑组织mRNA(3只/组)行逆转录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6只/组)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量;取iNSCs移植组(3只)动物脑组织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iNSCs移植物分泌BDNF和GDNF。 结果RT-qPCR示:相比sham组,TBI小鼠脑组织中Bdnf和Gdnf基因转录水平明显降低;相比PBS处理组,iNSCs移植组TBI小鼠脑组织中Bdnf和Gdnf基因转录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示:相比sham组,TBI小鼠脑组织中BDNF和GDN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相比PBS处理组,iNSCs移植组TBI小鼠脑组织中BDNF和GDN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染色示iNSCs移植组TBI小鼠脑内可见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iNSCs移植物迁移到达脑损伤区并表达BDNF和GDNF。 结论经脑立体定向移植iNSCs可在TBI后脑组织中合成分泌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GDNF,发挥神经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5.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是近年来发现的对神经系统有较强营养作用的因子,对神经元发育、生长、分化、修复和再生有其他神经营养因子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中枢和周围神经具有相同的作用,已成为当今神经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文章阐述了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在脑缺血后的表达以及在减轻缺血后自由基损伤、钙超载、脑水肿、缩小梗死体积及对迟发性神经元坏死的保护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认知功能和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网子(G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入假手术组、17β-雌二醇组和赋形剂组,每组8只。17β-雌二醇组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1mg/kg,2次/周),赋形剂组腹腔注射等量消毒花生油。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法制备慢性前脑缺血即VaD动物模型,应用Y迷宫检测大鼠认知功能,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中NGF、BNDF和GDNF的含量变化。结果:17β-雌二醇组60d后的认知功能明显好于赋形刹组(P<0.01),脑组织内NGF、BDNF和GDNF阳性神经元显著多于赋形剂组(P<0.01)。结论: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可显著改善VaD大鼠的认知功能,增加VaD大鼠脑内的NGF、BDNF和GDNF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认知功能和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入假手术组、17β-雌二醇组和赋形剂组,每组8只.17β-雌二醇组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1 mg/kg,2次/周),赋形剂组腹腔注射等量消毒花生油.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法制备慢性前脑缺血即VaD动物模型,应用Y迷宫检测大鼠认知功能,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中NGF、BNDF和GDNF的含量变化.结果17β-雌二醇组60 d后的认知功能明显好于赋形剂组(P<0.01),脑组织内NGF、BDNF和GDNF阳性神经元显著多于赋形剂组(P<0.01).结论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可显著改善VaD大鼠的认知功能,增加VaD大鼠脑内的NGF、BDNF和GDNF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天麻对帕金森病模型鼠黑质(SN)和腹侧被盖区(VTA)TNF-α及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多巴组与大、中、小剂量天麻组,每组10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分别进行TNF-α和GDNF阳性细胞表达的测定。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大剂量天麻组和模型组左侧SN、VTA中TNF-α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除小剂量天麻组左侧SN、VTA中GDNF表达明显升高(P0.05),其余各组GND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美多巴组、中、小剂量天麻组左侧SN中TNF-α表达明显降低,小剂量天麻组左侧VTA中TNF-α表达明显降低(P0.05),中、小剂量天麻组左侧SN、VTA中GDNF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美多巴组比较,小剂量天麻组VTA中的GDNF表达亦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6-羟基多巴胺毁损纹状体模型中,小剂量天麻显著下调TNF-α的表达和上调GDNF的表达,可能是天麻神经免疫调节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直接转移对帕金森病(PD)的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SD大鼠分重组GDNF腺病毒(Ad-GDNF)实验组、LacZ腺病毒(AdLacZ)对照组和磷酸缓冲液(PBS)对照组。将重组腺病毒及PBS定向注射至一侧黑质附近,1周后于同侧纹状体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诱发多巴胺(DA)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通过旋转行为观察和中脑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染色及纹状体单胺类递质高压液相色谱-电化学仪(HPLC-ECD)检测评估其治疗效应;通过RT-PCR、ELISA检测Ad-GDNF在脑内的表达情况。结果 Ad-GDNF组阿扑吗啡诱发的旋转次数明显低于2个对照组;Ad-GDNF组约70%的黑质DA能神经元得以保存,而Ad-LacZ及PBS对照组令有30%左右;Ad-GDNF组纹状体DA含量也显著高于Ad-LacZ及PBS对照组;Ad-GDNF在脑内可有效表达,注射后5周黑质附近GDNF含量达1ng/10mg脑组织湿重,是对照组的16-20倍。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GDNF基因脑内直接转移可阻止6-OHDA诱发的大鼠DA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提示这一手段在PD保护性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干细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及脑损伤后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增殖、分化和移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可能是其抗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耐受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局灶脑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后神经功能的影响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表达。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MCAO及预处理模型,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观察大鼠神经功能,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GDNF表达。结果缺血预处理(IPC)可提高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功能,且梗死周边区GDN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0 min IPC可产生缺血耐受,可能通过增加GDNF的表达而起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干细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及脑损伤后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增殖,分化和移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可能是其抗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神经营养因子与帕金森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帕金森病(PD)是最常见的神经功能紊乱症,也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其发病与环境和遗传因素有关,由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坏死引起。神经营养因子有营养神经元,刺激轴突再生、再髓鞘化,调节小胶质细胞的功能。黑质纹状体神经营养因子减少,可能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坏死,出现PD的临床症状。神经营养因子与PD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是近年来发现的对神经系统有较强营养作用的因子,对神经元发育、生长、分化、修复和再生有其他神经营养因子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中枢和周围神经具有相同的作用,已成为当今神经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文章阐述了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在脑缺血后的表达以及在减轻缺血后自由基损伤、钙超载、脑水肿、缩小梗死体积及对迟发性神经元坏死的保护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缺氧神经干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缺氧培养条件下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利用MTT实验确定NSCs缺氧时间,时间范围为6、12、24、36和48 h;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损伤组、BDNF保护组、BDNF预保护组。对照组正常培养,其他组缺氧培养,测定各组MTT值(n=8)和乳酸脱氢酶含量(n=4);各组继续分化72 h后进行神经微管相关蛋白单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多抗免疫荧光染色(n=4),计算分化率。结果由MTT法确定NSCs缺氧时间为36 h;BDNF保护组和BDNF预保护组MTT值和乳酸脱氢酶含量与损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BDNF的加入可提高NSCs分化为神经元的比率。结论BDNF对缺氧NSCs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下瘀血汤是否通过抑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下瘀血汤组,每组各8只。模型组和下瘀血汤小鼠腹腔注射10%CCl4,第4周开始下瘀血汤组小鼠给予0.4678 g/kg下瘀血汤灌胃。检测肝功能指标ALT、AST水平,观测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检测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GDNF蛋白表达。GDNF(10 ng/ml)处理GFP-Col-HSC和人原代肝星状细胞(HSC),检测HSC活化。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模型组ALT和AS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下瘀血汤组ALT和AST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值均<0.01)。肝组织病理学显示,模型组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增生的胶原纤维形成纤维间隔,下瘀血汤组胶原纤维间隔较疏松及炎症细胞浸润减轻。免疫组化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α-SMA及GDNF阳性表达显著升高(P值均<0.01),均分布在纤维间隔,下瘀血汤组α-SMA与GDNF表达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对照小鼠肝组织GDNF表达比较低,CCl4造模6周肝纤维化形成,GDNF表达上调10倍左右,下瘀血汤显著抑制模型小鼠GDNF蛋白表达(P值均<0.01);α-SMA和Ⅰ型胶原α1(Col1)表达在肝纤维化模型小鼠显著上调,下瘀血汤处理后α-SMA与Col1显著下降(P值均<0.01)。体外结果显示,GDNF可诱导HSC细胞α-SMA及Ⅰ型胶原α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而下瘀血汤对此有显著抑制作用(P值均<0.01)。结论肝纤维化形成中GDNF表达显著上调,GDNF可诱导HSC活化,下瘀血汤可抑制GDNF从而抗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7.
背景:慢传输型便秘(STC)是一种以结肠动力障碍为主要特点的顽固性便秘,与肠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密切相关。目的:探讨外源性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STC大鼠结肠组织中的GDNF表达及其肠道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大黄灌胃建立STC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GDNF对照组、STC模型组和模型GDNF组。GDNF对照组和模型GDNF组经尾静脉注射重组人GDNF,正常对照组和STC模型组经尾静脉注射0.9%NaCl溶液。1周后,以墨汁推进实验测定肠道传输功能,以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GDNF表达。结果:STC模型组肠道推进率与正常对照组和GDNF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叭);模型GDNF组肠道推进率与STC模型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与正常对照组和GDNF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C模型组结肠组织GDNF阳性面积和积分光密度(IOD)值与正常对照组和GDNF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模型GDNF组GDNF阳性面积和IOD值与STC模型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与正常对照组和GDNF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使用大黄会导致大鼠肠壁组织中的GDNF表达减少,而给予外源性GDNF可提高其表达,从而改善肠道传输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可以持续表达和分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phic factor,BDNF)的神经胶质细胞,以此作为滋养层细胞培养体系,促进原代神经元接种的存活率。方法采用慢病毒介导的BDNF表达载体感染神经胶质细胞并进行连续传代,通过Western印迹和ELISA方法检测并获得稳定表达和分泌BDNF的滋养细胞层,将体外分离获得的原代神经元细胞接种于该细胞层,通过MAP2细胞免疫染色检测神经元的形态和存活数量。结果 BDNF过表达慢病毒感染神经胶质细胞后可以在培养基中稳定表达和分泌BDNF,以此为支持滋养细胞进行原代神经元的培养可以显著提高神经元的存活率。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和分泌BDNF的神经胶质细胞,该滋养细胞显著提高了原代神经元接种后的存活率,能够满足以高纯度和高密度原代神经元为细胞模型的神经药理学实验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在 Alzheimer病 (AD)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神经营养因子 (GDNF)及其受体 GFRα- 1、Ret在正常及 AD模型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 (手术侧 )海马 CA1区神经细胞数目较对侧 (非手术侧 )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 (P<0 .0 5) ,非手术侧与对照组则无明显差别。实验组 (手术侧、非手术侧 )及对照组大鼠的大脑皮层、海马均有 GDNF及受体 GFRα- 1、Ret的阳性表达 ;阳性免疫反应产物定位于神经细胞浆内 ;阳性反应程度对照组、实验组 (非手术侧 )、实验组 (手术侧 )依次减弱 ,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单侧隔 -穹窿海马伞切断制成的 AD大鼠脑组织中 ,手术损伤侧海马 CA1区神经元数目减少 ,但减少的神经元的种类不明 ,机制亦不明。在该模型大鼠脑组织中没有确切的 GDNF合成减少及 /或受体 (GFRα- 1、Ret)表达障碍 ,不能确定 GDNF在 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在 AD治疗上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致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培养至第7天的NSCs分组如下,对照组:正常培养的NSCs;损伤组:NSCs+A1β-40;BDNF保护组:NSCs+A1β-40+BDNF;BDNF预保护组:NSCs+BDNF预培养48 h后+A1β-40。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培养液乳酸脱氢酶(LDH)、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培养物微管相关蛋白(MAP-2)。透射电镜观察上述各组NSCs超微结构变化。结果BDNF保护组和BDNF预保护组LDH、NO、NOS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损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MAP-2、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BDNF保护组NSCs分化为神经元倾向优于损伤组;超微结构观察,BDNF保护组细胞发生凋亡情况少于损伤组,且BDNF预保护组细胞生长优于BDNF保护组。结论BDNF能拮抗Aβ1-40对NSCs的细胞毒作用;预先加入BDNF与NSCs共培养,其保护作用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