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4):1287-1294
[目的]应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半髋关节置换中骨水泥与非骨水泥假体临床疗效差异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Pub Med,Ovid,EMBASE,CBM,万方,VIP,CNKI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5年5月,检索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半髋关节置换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RCTs,共2 308例髋,结果显示骨水泥组手术时间长[MD=8.30,95%CI(6.86,9.74),P0.001],术中出血量多[MD=38.72,95%CI(0.11,77.32),P=0.05]。但假体并发症少[RR=0.29,95%CI(0.18,0.45),P0.00 001],术后1年大腿疼痛发生率少[OR=0.69,95%CI(0.55,0.87),P=0.002],翻修率、心脑血管并发症、死亡率、深静脉血栓形成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骨水泥组相比,骨水泥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但假体并发症及疼痛方面有优势,且并没有增加死亡率、翻修率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中、术后临床效果。方法对52例患者(54髋)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其中骨水泥组20例(20髋),非骨水泥组32例(34髋)。术后随访进行髋关节Harris评分、自主功能恢复Parker评分,并观察术后死亡率、假体翻修率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骨水泥型组相比,非骨水泥型组术中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骨水泥组1例患者住院时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非骨水泥组有3例住院时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骨水泥组置换后3个月,14例患者可独立行走,5例需助步器辅助行走,1例仅能活动(卧床活动);非骨水泥组23例患者可独立行走,9例需助步器辅助行走。置换后1年,在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和患者自主功能恢复Parker评分方面,两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置换后3年,骨水泥组有4例翻修(均为假体松动),翻修率20%。而非骨水泥组仅有3例翻修(均为假体松动),翻修率9.37%,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另外,随访期间骨水泥组有1例患者死亡。结论应用非骨水泥假体可明显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时间和失血量。随访期内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双动头假体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两种非骨水泥假体:生物型组配式假体与涂层长柄假体,在髋关节翻修术治疗骨缺损时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文献检索PubMed、Ovid、CochraneLibrary、ScienceDirect、SpringerLink数据库,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收集组配式假体与涂层长柄假体在髋关节翻修术中应用的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提取相关数据,采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随机对照研究(Jadad评分35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组配式假体与涂层长柄假体在髋关节翻修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RR=1.12,95%CI(0.96,1.32),P=0.15;组配式假体在髋关节翻修术后假体塌陷的发生率低于涂层长柄假体RR=0.28,95%CI(0.08,0.95),P=0.04;术后疼痛的发生率也低于涂层长柄假体RR=0.45,95%CI(0.22,0.94),P=0.03;两种假体在髋关节翻修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RR=1.39,95%CI(0.21,9.39),P=0.74。[结论]髋关节翻修术应用组配式假体相对于涂层长柄假体可以减少术后疼痛和假体塌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双动头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科2005年1月~2007年5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GardenⅢ、Ⅳ型)患者100例,其中男31例,女69例,年龄70~98岁,平均78.3岁。左髋52例,右髋48例。手术均为同一术者操作,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采用骨水泥和非骨水泥股骨假体治疗。术后随访5年。主要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并发症,视觉模拟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病死率和假体翻修率。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骨水泥组手术时间平均57min,非骨水泥组平均47min,术中失血骨水泥组平均238ml,非水泥组230ml。视觉模拟评分及Harris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手术并发症:非水泥组(28例)多于水泥组(21例)。两组均未见明显髋臼磨损。翻修非水泥组(2例)多于水泥组(1例)。随访各时间点的死亡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人工股骨双动头治疗老年股骨颈移位骨折,在手术时间上,非水泥组占优,并发症方面,骨水泥组占优,术中失血,视觉模拟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髋臼磨损率,病死率和假体翻修率方面两组没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骨水泥与非骨水泥股骨柄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OVID、Highwire、SpringerLink、ScienceDirect、Cochrane 图书馆、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文献及手工检索相关文献,收集有关骨水泥与非骨水泥股骨柄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考克兰协作组织标准评价纳入试验质量,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1篇文献,共1651例患者,骨水泥髋801例、非骨水泥髋850例。 Meta分析结果示:不限年龄和随访年限,术后翻修率骨水泥固定和非骨水泥固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OR=3.20,95%CI (0.72,14.22), P>0.05],5年以内随访术后翻修率两种固定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41,95%CI (0.15,1.16), P>0.05],5年以上随访术后翻修率骨水泥固定较非水泥固定股骨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5.92,95%CI (2.68,13.07), P<0.01],术后大腿痛发生率骨水泥固定较非骨水泥固定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51,95%CI (0.28,0.94), P<0.05],术后Harris评分[MD =0.6,95%CI (-0.79,1.99), P>0.05],松动率[OR =1.31,95%CI (0.27,6.30), P>0.05]、骨折发生率[OR=0.91,95%CI (0.3,2.7), P>0.05]、感染率[OR=2.46,95%CI (0.7,8.58), P>0.05]、异位骨化发生率[OR=0.91,95%CI (0.63,1.33), P>0.05]和脱位率[OR=3.11,95%CI (0.6,16.10), P>0.0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骨水泥与非骨水泥固定股骨柄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均有满意的效果,非骨水泥固定股骨柄5年以上稳定性较骨水泥好,但术后大腿痛的发生率较骨水泥固定柄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骨水泥型与生物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 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PubMed,Ovid,EMBASE, CBM,CNKI,Articles,VIP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18年1月的相关文献,手工检索中华系列及骨科类杂志近5年的相关文献,筛选出关于骨水泥型与生物型半髋关节置治疗换老年粗隆间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RCTs),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3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最后共纳入17篇符合要求的文章,共1 23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骨水泥组相比,生物型组手术时间短[MD=8.20,95%CI(7.09 ,9.03),P<0.01],死亡率低[OR=2.45,95%CI(1.11,5.41),P=0.03],但术后出血量多[MD=-13.23,95%CI(-20.70 ,-5.76),P =0.0005],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术后6个月及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后假体并发症、心脑血管并发症、感染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生物型假体在手术时间、死亡率等方面优于骨水泥型假体,但术后出血量较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骨水泥固定假体与非骨水泥固定假体的生存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全面搜索国内外关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骨水泥固定假体和非骨水泥固定假体的临床对照研究资料,按照既定的纳入、排除标准,核定检出符合评价标准的文献,提取所需研究数据,采用RevMan 5.0.18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临床对照研究12篇,共计3 244膝全膝关节置换术,骨水泥固定假体组和非骨水泥固定假体组分别为1 877膝和1 367膝,假体生存率分别为96.7%和93.0%,荟萃分析加权后OR=2.58,95%CI(1.76,3.78),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不论是小于等于5年组还是大于5年组,均是骨水泥固定假体生存率高于非骨水泥假体生存率.[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假体应用骨水泥固定与非骨水泥固定相比,术后假体生存率高,但二者间的比较仍需大规模多中心的RCT来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4):1258-1263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选择骨水泥型和生物型股骨假体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6月,选择同期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老年患者共151例。其中骨水泥型组65例,生物型组86例。记录并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术后髋关节疼痛VAS评分。[结果]151例患者术后均获得1年以上的有效随访。生物型假体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方面要优于骨水泥假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水泥型假体组在术后引流量、术后部分负重、术后完全负重及住院时间方面要优于生物型假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前和术后1年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型假体组在术后1、6个月时Harris评分均优于生物型假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VAS评分在术前、术后2周、术后1、6个月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关并发症都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两组间并发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型和生物型假体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能获得满意的治疗疗效,可根据假体不同的特点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Meta分析对骨水泥型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评价.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2年12月,获取骨水泥型股骨头置换(骨水泥组)与非骨水泥型股骨头置换(非骨水泥组)治疗高龄患者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关节功能、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再手术率等.采用RevMan 5.2统计学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7篇随机对照试验,共1108例患者1115髋.文献质量评价结果显示纳入研究质量较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非骨水泥组比较,骨水泥组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假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OR =0.15,95% CI(0.09,0.26),P<0.001],但手术时间延长[MD=7.43,95% CI(5.37,9.49),P<0.001].两组患者局部并发症发生率、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术中出血量及再手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非骨水泥型股骨头置换术相比,骨水泥型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虽然手术时间延长,但术中出血量未见明显增加,且具有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快、假体相关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不增加病死率及再手术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进行髋关节翻修时术中骨折的发生率、发生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2011年1 ~12月采用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进行翻修的7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3例,女39例;均为单侧病变.患者翻修时的平均年龄61.7岁(32 ~ 82岁),距初次关节置换的时间平均为7.2年(1个月~ 20年).分析非骨水泥股骨假体进行髋关节翻修时术中骨折的发生率及发生原因,并将未发生骨折的病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术中骨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72例翻修患者中有17例(23.6%)发生术中骨折.其中大转子劈裂骨折3例(13.3%)、股骨干部皮质穿孔3例(13.3%)、股骨干部螺旋形骨折8例(47.1%)、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远端骨折3例(13.3%).术中骨折最多见于取骨水泥时(41.2%),其次为开髓及扩髓过程中(29.4%).[结论]采用非骨水泥股骨假体进行翻修时术中骨折的发生率较高.术中骨折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前严重的股骨骨缺损、较低的髓腔-皮质指数、术前假体力线不良及未采用大转子延长截骨的骨水泥型假体翻修.对于骨水泥型假体进行翻修时,大粗隆延长截骨可以有效避免术中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