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果糖与高脂饮食对比诱导的小鼠肝脏内质网应激(ERS)的发生时程变化。方法雄性C57BL/J6小鼠分为对照组、高果糖组及高脂组,分别在喂养3 d、8 w后测定各组小鼠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肝脏甘油三酯(TG)含量,并测定各组小鼠肝脏ERS标志物——磷酸化胰腺内质网激酶(p-PERK)及磷酸化山梨醇要求激酶-1(p-IRE1/t-IRE1)的蛋白表达。结果喂养3 d后,与对照组相比,两组FPG、FINS无明显变化,而肝TG水平均显著增加;喂养8 w后,与对照组相比,两组FPG、FINS、肝TG水平均显著增加;喂养3 d后,与对照组相比,高果糖组的肝内p-PERK、p-IRE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提示出现ERS,而高脂组GRP78、p-PERK的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区别;喂养8 w后,高果糖、高脂组的肝内p-PERK、p-IRE1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结论短期和长期高果糖和高脂喂养均可引起肝内脂质沉积,但高果糖喂养小鼠在脂肪肝发生早期即可出现肝ERS,而高脂喂养小鼠则在长期喂养后方出现肝ERS,提示ERS与高果糖、高脂饮食诱导的脂肪肝发生发展均有关,但介导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激活转录因子(ATF)4过表达对肝细胞脂质从头合成通路的影响。方法转染针对HepG细胞ATF-4 siRNA的过表达质粒,分为未转染组、阴性对照组、ATF-4上调组(ATF-4~+组),测定各组HepG2细胞内三酰甘油水平,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脂质沉积,检测各组肝脏脂质从头合成上游转录因子固醇调节元素结合蛋白(SREBP)-1c及下游脂质合成的关键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合成酶(FAS)、硬酯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1的基因水平,并检测ACC、FAS、SCD-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ATF-4~+组ATF-4的表达水平比未转染组、阴性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ATF-4+组较阴性对照组TG升高40%(P0.01),油红O染色示脂滴明显增多。ATF-4~+组SREBP-1c基因表达显著增加(P0.05),ACC、FAS、SCD-1的基因表达显著增加(均P0.01),ACC、FAS、SCD-1的蛋白表达增加(均P0.05)。结论 ATF-4过表达可引起HepG2细胞三酰甘油沉积,并引起脂质从头合成通路激活,提示ATF4通过刺激脂质从头合成通路而在肝脏脂质沉积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和比较高果糖、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肝脏三酰甘油(TG)的发生机制及其与内质网应激的关系.方法 成年雄性C57BL/J6小鼠45只,质量25~30 g,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均分为对照组、高脂组及高果糖组,每组15只.对照组予以普通饲料,高果糖组予以高糖饮食,高脂组予以高脂饮食,3组每日进食热量基本相等,经喂养8周后对小鼠行葡萄糖耐量(ipGTT)实验,处死小鼠后测定各组肝脏三酰甘油含量,并测定肝脏脂质合成酶类和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的蛋白表达.结果 不同饲料喂养8周后,高果糖组和高脂组的附睾脂肪含量均为(2.0±0.1)g/100 g(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1.2±0.1)g/100 g(质量)P<0.01].高果糖组和高脂组ipGTT实验后的血糖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高果糖组和高脂组的肝脏TG水平显著增高(P<0.01),其中高果糖组肝脏TG升高更明显,高果糖组肝脏TG水平显著高于高脂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高果糖组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 ACC)、脂肪酸合成酶(FAS)、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1)表达增加(P<0.01),而高脂组的FAS、ACC、SCD-1的表达减少(P<0.05);反应内质网应激的磷酸化胰腺内质网激酶(p-PERK)、山梨醇要求激酶-1(p-IRE-1/t-IRE-1)和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蛋白表达在高果糖组和高脂组均增加(P值均<0.01).结论 高果糖饮食和高脂饮食均可引起脂肪肝,二者通过不同机制引起脂肪肝,高果糖饮食促进内源性脂质生成,高脂喂养抑制肝内源性脂质生成,两种饮食均可诱发内质网应激,提示内质网应激与饮食因子诱导的脂肪肝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氧化苦参碱对高果糖饮食诱导小鼠肝脏脂质沉积和肝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雄性C57BL/J6小鼠分为对照组、高果糖组和氧化苦参碱组(自高果糖喂养第4周后给予氧化苦参碱40 mg/kg),喂养8 w后对小鼠行腹膜下葡萄糖耐量试验(ipGTT),处死小鼠后测定各组空腹血糖、血胰岛素及肝脏甘油三酯(TG)含量,通过比较各组小鼠注射胰岛素后肝脏的磷酸化Akt/总Akt (p-Akt/t-Akt)和磷酸化GSK-3α/β/总GSK-3 α/β(p-GSK-3 α/β/t-GSK-3α/β)表达的比值变化评估肝脏胰岛素敏感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果糖组的血葡萄糖、血胰岛素、ipGTT曲线下面积及肝TG均显著增加(均P<0.01);氧化苦参碱干预组的血葡萄糖、血胰岛素、葡萄糖耐量试验曲线下面积及肝TG均较高果糖组减低(均P<0.01);与对照组相比,高果糖组胰岛素注射肝内的p-Akt/t-Akt及p-GSK-3 α/β/t-GSK-3 α/β均显著降低(均P<0.01),而氧化苦参碱组胰岛素注射后肝内的p-Akt/t-Akt及p-GSK-3β/t-GSK-3β较高果糖组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 慢性高果糖喂养可引起小鼠肝脏脂质沉积和肝胰岛素抵抗,氧化苦参碱治疗可改善高果糖喂养诱导的脂肪肝和肝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ERS)在高脂饮食2型糖尿病转基因MKR小鼠脂肪肝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高脂饲料诱发MKR鼠形成脂肪肝,观察肝脏形态变化,检测肝脏甘油三酯和脂肪酸水平,RT-PCR检测小鼠肝脏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mRNA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小鼠比较,MKR组小鼠肝脏GRP78、XBP1、FAS、ACC-α、GSK3β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MKR小鼠比较,高脂饮食MKR小鼠肝脏甘油三酯(TG)和脂肪酸(FFA)水平显著升高(P0.01),肝脏GRP78、XBP1、CHOP、SREBP1c、FAS、ACC-α、GSK3β和EDEM1基因mRNA表达水平均增加(P0.01),而Apo B100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结论 ERS参与调节肝脏脂质及Apo B100的代谢过程,在转基因2型糖尿病MKR鼠脂肪肝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长期(8w)高果糖饮食对大鼠肝脏脂质沉积及肝脏炎症通路的影响.方法 雄性C57BL/J6大鼠分为对照组及高果糖组,经喂养8 w后处死大鼠测定各组肝脏甘油三酯(TG)含量和谷丙转氨酶(ACT)含量,并测定大鼠肝脏内JNK途径(p-JNK/t-JNK)和IκBα途径(p-IKKα/β/t-IKKα/β)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喂养8 w后,与对照组相比,高果糖组肝脏甘油三酯和谷丙转氨酶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均<0.01);与对照组相比,高果糖组的p-JNK/t-JNK、p-IKKα/β/t-IKKα/β和t-IκB的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均<0.01).结论 8w高果糖喂养引起大鼠肝脏脂质沉积,同时伴有JNK和IKKα/β-NF-κB通路激活,提示肝脏两条炎症通路均介导了高果糖喂养诱导脂肪肝和肝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内质网应激对2型糖尿病小鼠脂肪肝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ERS)在2型糖尿病(T2DM)小鼠脂肪肝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T2DM与非糖尿病小鼠肝脏ERS和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差异, 并进行血生化指标及肝脏形态学检测.结果:与同龄非T2DM小鼠相比T2DM小鼠表现为:(1)胰岛素抵抗、空腹血糖升高(30.76±4.52 vs 12.80±2.13, 14.73±2.74v s 4.61±1.12). (2)肝脏TG和F FA水平明显升高( P<0.01); 脂肪肝病变明显. (3)肝脏GRP78、XBP1、CHOP、EDEM1、GSK3β、apoB100、SREBP1c、ACCα及FAS的mRNA水平均显著上调( P<0.05). (4)血清TG、TC、LDL-C、FFA、ALT及AST显著升高( P<0.01).血清apoB100水平先升高, 后下降( P<0.05).结论:ERS参与调节肝脏脂质及apoB100的合成与代谢过程, 在T2DM小鼠脂肪肝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果糖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小鼠模型并评价其特征。方法给予C57BL/6小鼠30%(w/v)果糖水饲养8周,正常组给予蒸馏水饲养。记录小鼠的体质量,分别于第2、4、6和8周处死部分动物后测定肝脏重量并计算肝脏指数。采用试剂盒测定血清中葡萄糖、胰岛素并计算空腹胰岛素抵抗指数(FI-IR),同时测定血清脂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取小鼠肝脏,行油红O染色和HE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与正常组相比,30%果糖可使小鼠的体质量、肝重量和肝脏指数显著增加(P0.05)。模型组小鼠的FI-IR持续升高,至第8周时为正常组的4.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果糖促使小鼠血清中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游离脂肪酸(FFA)的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5),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显著降低(P0.05)。组织病理学结果发现,模型组小鼠肝脏第2周即出现小脂滴,随着造模时间延长逐步扩大并在第8周肝脏出现明显的弥漫性大脂滴和脂肪变性。结论 30%高果糖饮食可以建立小鼠NAFLD模型,该模型在病理学表现、生化指标等方面与人类的发病特征相似,可用于单纯性果糖诱导NAFLD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肝脏脂质沉积及对肝脏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探讨二甲双胍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 雄性C57BL/J6小鼠分为健康对照组、高脂组和二甲双胍组,每组14~15只.健康对照组小鼠常规喂养.高脂组及二甲双胍组均给予高脂饮食喂养,二甲双胍组于高脂喂养4周后给予二甲双胍干预,喂养8周后对小鼠行葡萄糖耐量实验,处死小鼠后测定各组肝脏TG含量,并测定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组间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高脂组的葡萄糖耐量曲线下面积(AUC)、肝组织TG均显著增加[998±87比1409±106,(10.05±0.29) umol/g比(27.11±4.76) μmol/g],而二甲双胍组的葡萄糖耐量和肝脏脂质沉积均显著改善,AUC和TG均显著低于高脂组[1178±90和(15.12±2.11) μmol/g],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5.328和89.212,P均<0.0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高脂组的肝脏内质网伴侣分子葡萄糖调节蛋白94(GRP94)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反映内质网应激的磷酸化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的蛋白表达水平(磷酸化eIF2α/总eIF2α)亦显著增加,而二甲双胍组GRP94 mRNA和eIF2α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高脂组,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4.002和137.321,P均<0.05).结论 高脂饮食可引起小鼠肝脏脂质沉积,并伴肝细胞内质网应激;二甲双胍治疗可显著改善高脂饮食喂养小鼠的脂肪肝,其机制可能与二甲双胍改善肝脏内质网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脂肪细胞因子Vaspin表达上调对高脂喂养小鼠肝脏脂肪聚集的影响。方法 48只鼠龄7 w的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普食对照组(NC),普食Vaspin组(NV),高脂对照组(HC)和高脂Vaspin组(HV)各12只。各组均喂养16 w。NV、HV组于14 w末腹腔注射小鼠源性Vaspin重组蛋白(2 mg·kg~(-1)·d~(-1)),共2 w;NC、HC组腹腔注射等剂量无菌生理盐水。16 w后取小鼠血浆和肝脏样本,测定空腹血糖(FBG)、血浆胰岛素(FIns)、血脂水平及血浆Vaspin浓度变化;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肝脏组织脂肪含量、Vaspin mRNA及蛋白、三酰甘油(TG)、代谢相关基因脂肪酸合成酶(FAS)、肝脏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CPT)~(-1)及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的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与NC组相比,HC组体质量、FBG、PIns、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血浆Vaspin、TC水平及肝脏组织脂肪合成关键基因FAS及ACC 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均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脂肪氧化分解关键基因CPT~(-1)及HSL的mRNA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NV组与HV组相比,肝脏Vaspin的mRNA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1)。与HC组相比,HV组体质量、FBG、FIns、TG、TC、LDL-C水平、肝脏脂肪含量及肝脏组织脂肪合成关键关键基因FAS及ACC mRNA表达均明显下降;而血浆Vaspin、肝脏Vaspin水平、血浆HDL-C、脂肪氧化分解关键基因CPT~(-1)及HSL的mRN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Vaspin能够抑制高脂喂养小鼠肝脏脂肪聚集,其调控机制可能与抑制肝脏脂肪合成而促进脂肪氧化分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内质网应激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探讨内质网应激(ERS)在NAFLD中的作用.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1组(n=8)、对照2组(n=8)、模型1组(n=10)和模型2组(n=10).对照组大鼠给予普通饲料,模型组大鼠则喂饲高脂饲料.分别于第12周末处死对照1组和模型1组,第20周末处死对照2组和模型2组大鼠.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氮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脂肪变、炎症和纤维化的变化.实时定量PCR测定肝组织内GRP78、CHOP及proeaspase-12 mRNA表达情况.Western印迹法检测肝组织内procaspase-12和caspase-12蛋白的变化.结果 第12周末.模型1组大鼠ALT、AST、ALP、TC及LDL水平均较对照1组显著增高(P<0.01),而HDL水平显著降低(P<0.01);第20周末模型2组大鼠TC和LDL水平较模型1组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1组相比,模型1组肝组织的脂肪变和炎症程度均明显增加(P值均<0.01);模型2组肝组织的脂肪变、炎症程度和纤维化分期较对照2组均明显增加(P值均<0.01),炎症程度和纤维化分期较模型1组明显加重(P值分别<0.05和0.01).模型组大鼠肝组织GRP78、CHOP及procaspase-12 mRNA水平在第12周末及第20周末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模型组caspase-12及其前体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也无显著变化(P值均>0.05).结论 成功建立高脂饮食大鼠NAFLD模型.研究中未发现ERS,提示此模型中ERS诱导的肝脏损伤可能未参与NAFLD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内质网应激(ERS)对心肌肥大的影响,探讨黄芪总皂苷对ERS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保护作用。方法心肌细胞原代培养,实验分为对照组、衣霉素(TM)组、黄芪总皂苷联合TM(AST+TM)组。通过测定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速度、心肌细胞表面积观察心肌细胞肥大,通过内质网染色以及RT-PCR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和C/EBP同源蛋白(CHOP)mRNA的表达观察心肌细胞ERS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M组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速度提高、心肌细胞表面积增加,ERS分子GRP78和CHOP mRNA表达增加,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内质网形态改变与TM组相比,AST+TM组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速度降低、心肌细胞表面积减小,GRP78和CHOP mRNA表达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内质网形态恢复,与对照组类似。结论 ERS诱导剂TM诱导心肌细胞显著肥大,同时伴随ERS反应,黄芪总皂苷可以通过减弱ERS反应而抑制TM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短链脂肪酸(SCFA)对高脂饮食(HFD)诱导的肥胖小鼠糖脂代谢紊乱的影响,并从肠上皮屏障功能角度初步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饲料对照组(ND)、高脂饮食模型组(HFD)、短链脂肪酸治疗组(HFD+SCFA)组、乳果糖(LA)治疗对照组(HFD+LA),每组10只,高脂饮食造模共14周,第11周开始给药,给药4周后取材。观察体质量、进食量、肝重、肝体比、附睾后脂肪组织脂肪细胞形态及直径;空腹葡萄糖(FB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肝组织TG、血清ALT、AST,肝组织病理以及结肠组织病理改变。结果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给予SCFA干预4周后,体质量、肝重、肝体比、附睾后脂肪细胞直径、FBG、FSI、HOMA-IR、血清TG、血清TC较HFD组均显著降低(P0.01),且SCFA降低FSI、HOMA-IR、血清TG及TC的作用均优于LA(P0.01或P0.05);与HFD组相比,HFD+SCFA组小鼠肝组织TG含量、血清ALT、AST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脂肪变性、炎症以及气球样变有显著改善,肝脏活动度积分(NAS)显著降低(P0.01);SCFA干预可显著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结肠上皮损伤、腺体排列紊乱、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学改变。结论短链脂肪酸可有效降低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的体质量、改善血糖血脂代谢紊乱以及脂肪肝;降低肠道炎性反应,提高肠上皮屏障功能是可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感染对小鼠肝脏肝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1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感染组,每组5只,感染组小鼠经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15±1)条/只,饲养6周。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脂质沉积,外周血检测肝功能和血脂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肝脏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刺激LO2肝细胞系,Nile red染色观察细胞脂质变化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LO2细胞脂质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肝脏出现明显的虫卵肉芽肿和纤维化,外周血中的ALT、AST含量显著升高(t_(ALT)=6.432,P<0.01;t_(AST)=3.259,P<0.05)。感染后肝脏中脂滴明显减少;外周血TG、CHOL的水平显著降低(t_(TG)=7.154,P<0.01;t_(CHOL)=8.749,P<0.001);肝脏中脂质合成相关基因Acly、Accs、Fasn表达水平明显降低(t_(Acly)=3.765,P<0.05;t_(Accs)=2.859,P<0.05;t_(Fasn)=3.888,P<0.05),脂质转运相关基因CD36以及脂质氧化分解相关基因Cpt 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t_(CD36)=8.250,P<0.01;t_(Cpt1)=1.297,P<0.05);细胞水平结果显示,SEA组与DMEM组比,SEA刺激后LO2细胞脂质含量明显减少,脂质合成相关基因SREBP-1C、ACLY、ACC、FASN以及甘油三酯合成相关基因DGAT和GPAT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日本血吸虫感染通过抑制肝细胞脂质合成和促进脂质分解下调肝脏脂质沉积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旨在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否对心肌有损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5周龄ApoE基因敲除小鼠27只,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蛋氨酸组(HM组)、4-苯基丁酸组(4-PBA组),每组9只。对照组给予普通小鼠维持饲料喂养,HM组给予HM饲料喂养,4-PBA组经HM饲料喂养16周后给予腹腔注射4-PBA。所有小鼠继续原饲养方法喂养12周后处死,检测小鼠血清Hcy水平,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结构,电镜下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免疫组化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表达。结果:HM组和4-PBA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血清Hcy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PBA组与HM组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三组小鼠心肌组织结构无明显差异。电镜下观察各组小鼠心肌细胞内质网形态,HM组内质网明显肿胀、排列紊乱,4-PBA组内质网肿胀及紊乱较HM组减轻。心肌组织切片行免疫组化检测内质网氧化还原酶α(ERO1α)表达,与对照组比较,HM组和4-PBA组表达明显增多,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均0.01),4-PBA组较HM组表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表达,结果示,与对照组比较HM组胰腺内质网激酶(PERK)、激活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ERO1α表达均增加;与HM组比较,4-PBA组PERK、CHOP、ERO1α表达较HM组明显下降,各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Hcy是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通过内质网应激介导心肌细胞损伤,而4-PBA抑制内质网应激减轻高Hcy所致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内脏脂肪素(Visfatin)、锌-α2糖蛋白(Zinc-α2-glycoprotein,ZAG)影响.方法:将5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6只)和模型组Ⅰ(40只),分别予以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8 wk末处死两组大鼠各8只,取肝脏病理学检查.证实N A F L D造模成功后,将模型组Ⅰ大鼠随机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模型组Ⅱ,每组8只,分别予以姜黄素50、100、200m g/(k g·d)、等体积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caboxymethylcellulose,CMC)灌胃,连续4 w k;正常组予以等体积C M C灌胃,连续4wk.12 wk末处死所有大鼠,取肝组织,称质量,并作HE染色光镜检查.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及空腹血胰岛素(fasting serum insulin,FINS)水平,并估计稳态模式评估法胰岛素抵抗(the 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 R).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测肝脏Visfatin、ZAG表达,采用RT-PCR测Visfatin m 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肝指数、血清ALT、AST、TG、TC、FINS、FBG和HOMA-IR升高(P0.01).低、中、高剂量组较模型组Ⅱ肝指数、血清ALT、AST、TG、TC、FINS、FBG和HOMA-IR降低(P0.05),但高于正常组(P0.05),除肝指数、TG、FINS、FBG,低、中、高剂量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肝组织Visfatin表达增加(P0.01),ZAG表达降低(P0.01).低、中、高剂量组较模型组Ⅱ肝组织Visfatin表达下降(P0.01),ZAG表达增加(P0.05),但没有恢复正常(P0.05),且低、中、高剂量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Visfatin和ZAG可能参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姜黄素治疗NAFLD大鼠可能是通过调节肝Visfatin水平降低,ZAG水平升高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邢长泰  贾大林 《心脏杂志》2017,29(2):138-143
目的 探讨番茄红素减轻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致内质网应激(ERS)的相关机制。方法 H9C2心肌细胞随机分为:①空白对照组、②番茄红素组、③H/R组、④番茄红素+H/R组、⑤4-苯基丁酸(4-phenyl butyric acid,4-PBA)+H/R组、⑥毒胡萝卜素内酯(thapsigargin,TG)组、⑦番茄红素+TG组。流式细胞术检测H9C2心肌细胞凋亡比例;Western blot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glucose-regulated proteins,GRP)78、C/EBP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转录因子同源蛋白(C/EBP homologous protein,CHOP)、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N-terminal protein kinase,JNK)、磷酸化JNK(p-JNK)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epase)-12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R组及TG组细胞的细胞凋亡比例、GRP78、CHOP、p-JNK和Caspase-12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与H/R组相比,细胞凋亡比例及上述蛋白表达在番茄红素+H/R组与4-PBA+H/R组明显下降(P<0.01);与TG组相比,细胞凋亡比例及上述蛋白表达在番茄红素+TG组也明显下降(P<0.01);而番茄红素+H/R组与4-PBA+H/R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JNK蛋白总量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番茄红素通过抑制ERS致凋亡的相关信号通路CHOP、p-JNK和Caspase-12对H/R H9C2心肌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赵旭燕  李玉明  杨宁  石蕊 《心脏杂志》2010,22(3):351-35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糖脂消对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高果糖饲料喂养雄性SD大鼠建立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3只),即模型对照组、低剂量和高剂量的糖脂消组,分别喂高果糖、高果糖加不同剂量(15 g/L和60 g/L)的糖脂消。4周后,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FBG),用放免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和瘦素(LP),用稳态模型(HOMA)评估法检测胰岛素抵抗(IR)。结果:高果糖组大鼠的LP与FINS和IR呈显著的正相关(r=0.67,P0.05;r=0.68,P0.05)。随着糖脂消剂量的增加,LP、FINS和IR的水平逐渐下降,但仅高剂量糖脂消组与模型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糖脂消能明显改善IR,其部分机制可能与降低LP和FINS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复方中药对高脂血症模型小鼠脂质代谢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60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3组:高脂饮食组、高脂+复方中药组、高脂+他汀组,单纯高脂饮食喂养制备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连续灌药12周后,观察各组间小鼠血浆胆固醇、胆汁酸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与高脂饮食组小鼠相比,复方中药治疗组小鼠血浆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P0.05),但有关肝脏HMG-GA还原酶(HMGR)水平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伴有末端回肠顶端钠依赖性胆汁酸转运体(ASBT)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高脂模型及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小鼠相比,复方中药组小鼠肝脏胆盐输出泵(BSEP)基因的表达有显著上升(P0.05)。结论复方中药可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小鼠的血浆胆固醇,增加粪便中次级胆汁酸的浓度,其可能机制是通过抑制肠细胞ASBT基因表达以及上调肝脏BSEP基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甘草酸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 E-/-)小鼠血脂代谢及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雌性Apo E-/-小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甘草酸组,高脂喂养12周中,甘草酸组给予甘草酸[100 mg/(kg·d)]灌胃,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4周监测小鼠体重并采取小鼠禁食后眼球后静脉血,酶法测量血脂、血糖水平及血清中对氧磷酶1(PON1)活性,小鼠安乐死后取主动脉窦部作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胸腹主动脉段作剖面分析脂质斑块面积。实时荧光PCR检测肝组织中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高脂喂养中小鼠体重增加、血脂紊乱加重。与对照组比较,甘草酸组小鼠体重增幅、血浆甘油三酯及血糖水平均无显著差异,但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甘草酸降低主动脉窦及主动脉胸腹部斑块面积可达22%及21%(P0.01和P0.05)。实时荧光PCR结果显示甘草酸能显著上调肝脏脂质转运相关的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Ⅰ)及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的mRNA水平;其次,甘草酸可促进小鼠肝脏抗氧化酶PON1表达而升高血清中PON1活性(P0.01),并显著提高肝细胞内甲硫氨酸亚砜还原酶A(Msr A)的表达水平显示其抗氧化能力。结论甘草酸能有效阻抑Apo E-/-小鼠As的发展,其机制可能涉及对肝脏胆固醇代谢调节及抗氧化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