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老年脑出血的效果及常见问题。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脑出血患者分为微创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各102例,分别予以微创清除术治疗及传统内科治疗及开颅手术治疗,治疗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指量表(GCS)、术后并发症(PC)和再出血率(RI)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结果评分(GOS)判断,Barthel指数(BI),改良Rankin量表(mRS)和病死率(CF)。结果治疗后微创治疗组GCS评分显著高于传统治疗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治疗组(P<0.05);治疗后3个月随访,两组间生存率差异未发现统计学意义(P>0.05),代表生存质量的3个指标GOS、BI和mRS结果显示,微创治疗组中生存病例的恢复程度显著优于传统治疗组(P<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CT引导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8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组,分别采用微创术清除血肿(微创组92例),内科保守治疗(对照组97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临床疗效,比较两组6个月后的存活率、日常生活能力和Barthel指数。结果微创组1个月后的有效率和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微创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术清除血肿治疗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能明显减少患者病残程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内镜辅助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脑深部功能区自发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采用内镜辅助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脑深部功能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59例,为观察组;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治疗脑深部功能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5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再出血发生率、预后.结果 两组手术均获得成功.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9.6±15.1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2.7 ± 29.8) min,P<0.05.观察组血肿清除率为94.2%±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1%±7.9%,P<0.05.术后72 h复查头颅CT,观察组再出血3例,对照组4例.随访2 a,观察组死亡5例,对照组7例.GCS观察组为(4.7±0.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0.6)分,P<0.05.结论 早期内镜辅助下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脑深部功能区自发性脑出血疗效优于常规开颅手术.  相似文献   

4.
背景微创血肿清除术虽能迅速解除脑组织血肿压迫情况,但该操作可能对神经组织造成损伤,故减轻神经损伤对提高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醒脑通络汤对风痰阻络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血肿清除术后脑水肿体积、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重庆市开州区中医院收治的87例风痰阻络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4)。对照组患者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及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通络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周脑水肿体积,治疗前及治疗4周神经损伤指标[包括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S100B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炎性反应指标[包括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B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治疗期间脱落3例,无剔除病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最终均纳入42例患者。观察组患者治疗2、4周脑水肿体积小于对照组(P <0.05);治疗2、4周两组患者脑水肿体积分别小于本组治疗前(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血清NSE、MBP、S100B蛋白、GFAP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4周两组患者血清NSE、MBP、S100B蛋白、GFAP水平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血清HMGB-1、GM-CSF、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血清HMGB-1、GM-CSF、NT-proBNP水平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NIHSS评分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BI评分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P <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2/42),低于对照组的19.1%(8/42)(P <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等检查均无明显异常。结论醒脑通络汤能有效减轻风痰阻络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血肿清除术后脑水肿体积、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超早期与早期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患者80例,依据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组(发病至手术时间6 h)和早期组(发病至手术时间为6~48 h),各40例。两组患者均行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并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及消化道出血等)发生率,术前及术后3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术后6个月再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高于超早期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NIHSS评分、C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患者术后3个月NIHSS评分、CSS评分均高于超早期组,Barthel指数评分低于超早期组(P0.05)。早期组患者术后6个月再出血发生率低于超早期组(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与早期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各具优势,因此,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更适合的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8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采取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内科保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美国国立卫生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 Index(BI)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和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改善率和BI改善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框架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治疗老年小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55例老年小脑出血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将患者分为A组(后颅窝开颅术,27例)和B组(无框架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28例),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1、3 d的血肿清除率,术后1、7 d和1个月的血清生化指标(IL-6、NSE和hs-CRP),并随访术后2个月的生存及日常生活能力。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老年小脑出血手术疗效的因素。结果两组术后血肿清除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手术时间短于A组(P<0.05),术后7 d的血清生化指标水平低于A组(P<0.05);截止术后2个月,A、B组分别有2例和1例死亡,存活率为92.6%和96.4%;B组存活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优于A组(χ2=10.54,P<0.05),ADL1比例高于A组,ADL3比例低于A组(P<0.05)。影响老年小脑出血手术疗效的因素为年龄、发病至手术时间、脑积水、环池受压和术式。结论无框架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治疗老年小脑出血的手术时间较短,术后日常生活能力较优,且早期血清生化指标较好,对年龄较大、发病至手术时间较长及合并脑积水、环池受压者建议选用无框架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88例脑出血患者根据家属意愿分为两组.内科保守治疗组(对照组)46例,给予内科保守治疗;微创血肿清除术(微创组)42例,在CT引导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修订致残量表(mRS)对术后1个月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微创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较对照组(P<0.05);根据致残量表,微创组总有效率为6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8%(P<0.05);微创组死亡2例,对照组死亡5例,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内科保守治疗相比能改善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并可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血肿体积、血肿周围水肿体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指数(BI)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肿体积及血肿周围水肿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血肿体积及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小颅内血肿及血肿周围水肿,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常规内科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62例(治疗组),回顾分析常规内科治疗的脑出血患者64例(对照组),2组进行短期和长期的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22.6%vs 6.3%,P<0.05),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6.1%vs 43.8%,P<0.05);随访3个月,治疗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1.5%vs 22.2%,P<0.05),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7%vs16.7%,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内科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微创清除术与内科保守治疗基底核区脑出血的疗效,评价微创术的手术时机。方法选择2001年—2005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163例,其中微创手术79例,内科治疗84例。结果治疗两周时微创手术组卒中量表评分(SSS)高于内科治疗组(P<0.001),6h~24h手术组早期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其他时间组。结论微创清除术可显著改善脑出血的早期神经功能,降低病死率,但后期效果有待再评价,(6~24)h是最佳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重型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收治的8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观察组接受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进行康复治疗。两组患者于术前、术后1、3、6个月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文版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卒中影响量表(SIS)进行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比较,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采用Brunnstrom分期标准〔9〕对患者进行运动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Brunnstrom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术后3、6个月时观察组NIHSS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MMSE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1);术后1、3、6个月时观察组SIS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重型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中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4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8%,观察组为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4d、28d后NDS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中药治疗脑出血疗效优于单用微创手术治疗,且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丘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06~2013-06该院住院治疗的丘脑出血患者47例,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给予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及内科保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内科保守治疗。所有患者于术前及术后第1、3、5、10、30天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测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疗效优良率为75.0%,存活率为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48%和47.82%(P0.01)。治疗组病死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83%(P0.01)。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10~20 ml的丘脑出血疗效优良率及存活率明显优于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5.
葛海涛  刘德  徐长军 《山东医药》2010,50(34):86-87
目的观察超早期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02例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分别于超早期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前及术后7 d采用Barthel指数(BI)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价疗效。结果微创组基本治愈19例,明显好转18例,好转12例,无变化2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为89.09%;对照组分别为5、8、12、11、11例及53.1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与对照组相比,微创组术后NIHSS显著降低(P〈0.05),BI显著升高(P〈0.05)。结论超早期血肿微创清除术可有效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亚低温辅助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所有患者均根据CT确定标记手术切口,应用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亚低温辅助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65.8%,对照组总有效率42.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神经功能评分治疗后7d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1d及30d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亚低温辅助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关于中量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CT定位血肿清除液化引流与内科综合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9月—2010年9月岳阳市中医院手术治疗15~30ml幕上高血压脑出血35例,内科综合保守治疗35例,随访6个月。结果 CT定位血肿清除液化引流术组,入院后1个月偏瘫侧肢体肌力(2.909±0.631)级,Barthel评分(66.970±12.682)分;入院后6个月偏瘫侧肢体肌力(4.212±0.740)级,Barthel评分(90.606±6.703)分。内科综合保守治疗组,入院后1个月偏瘫侧肢体肌力(2.545±0.711)级,Barthel评分(57.273±18.502)分;入院后6个月偏瘫侧肢体肌力(3.727±0.626)级,Barthel评分(85.455±7.641)分。入院后1个月两组间肌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两组间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入院后6个月两组间肌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两组间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CT定位血肿清除液化引流术治疗中量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致残率明显低于内科综合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彩超引导下脑内血肿清除术联合术后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行脑内血肿清除手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5例,在清除血肿时进行术中实时彩超引导定位,显微镜下行血肿清除,术后予以亚低温脑保护措施。术后随访6个月,以GOS判定疗效。结果术后CT复查结果提示血肿清除较为彻底,残余血肿面积为原血肿的5%以内28例,5%~10%者15例,10%~20%者2例。亚低温治疗期间患者血压平稳,亚低温治疗后复查颅脑CT示脑水肿较轻,无明显中线移位,无再出血。术后6个月恢复良好16例,轻残13例,重残11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例。结论彩超引导下脑内血肿清除术联合术后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脑出血患者行微创血肿清除术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9年1—8月在该院治疗的156例合并糖尿病的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78)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n=78)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第3天以及第5天血肿清除情况、神经功能评分量表(SSS)、生活能力评分量表(ADL)、肢体功能评分量表(FM)等指标评分、护理满意度及总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研究组血肿清除率(89.74%)、护理满意度(94.87%)高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64.10%)及护理满意度(76.92%),而空腹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SSS评分、ADL评分以及FM评分均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35.90%)明显高于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以明显提高合并糖尿病的脑出血实施微创血肿清除术的护理满意度及各康复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早期经神经内窥镜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于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至2019年9月接受超早期(7 h内)经神经内窥镜血肿清除术治疗的45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与研究组基线资料相匹配的于脑出血7~24 h内接受经神经内窥镜血肿清除术治疗的44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GCS、NIHSS、Barthel评分。 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再出血率、血肿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7 d的GCS、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比于脑出血后7~24 h进行手术,在脑出血7 h内进行神经内窥镜血肿清除术对于患者术后神经受损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