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动态变化及在不同标本间的差异性。方法:选择收集的血液、胸水、痰、尿液等各类标本。通过药敏试验和细菌分离,对可疑菌落进行鉴定。结果: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离株数在3年内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表现为下降的趋势;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离株数在3年内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表现为下降的趋势,ICU和呼吸内科标本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因不同的情况而出现动态变化,以及在不同标本间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替加环素联合异帕米星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沈丘县人民医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47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24例与对照组23例,治疗组患者给予替加环素联合异帕米星治疗,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药物连续使用7~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加环素联合异帕米星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舟山市老年人下呼吸道院内感染患者的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状况。方法收集符合老年人下呼吸道院内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患者的痰标本287株,用ATB-expression仪对287株革兰阴性杆菌进行分析。结果舟山市老年人下呼吸道院内感染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23.34%)、铜绿假单胞菌(22.30%)、肺炎克雷伯菌(21.96%)、大肠埃希菌(8.71%)和阴沟肠杆菌(7.66%)。多种抗菌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最高,替卡西林、派拉西林、头孢吡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磺胺甲恶唑及头孢他定对多种常见细菌耐药率较高。结论对常见细菌和产超广谱-内酰胺酶细菌的监测,可提供早期治疗的依据,尽早治疗,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7,(6):813-815
目的:研究不同种类的临床感染性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菌株的耐药变化。方法:对某三甲医院检验科细菌室检验记录中获取相关患者的31 980份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 980份细菌标本中分离出9466株非重复的感染性病原菌,病原菌阳性检出率29.60%。其中检出的革兰阴性菌占首位,共6465株,检出率20.22%;革兰阳性菌次之,共2006株,检出率6.27%;检出真菌995株,检出率3.11%。不同人群检出的感染性病原菌排名前三位的菌种不完全相同,新生儿感染中分离出的病原菌排名第一位的是肺炎克雷伯菌,儿童是表皮葡萄球菌,成年人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老年人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检出率最高的感染性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病原菌在临床分布上以重症监护室(ICU)为主,检出3005株(39.25%);其次为呼吸内科1574株(37.16%)。分离到的病原菌在标本类型上以呼吸道痰液为主,检出率52.39%(5432株),其次是尿液37.52%(2486株)。结论:感染性病原菌中多重耐药现象比较明显,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临床治疗常见感染性疾病时,不能完全依靠临床经验用药,而是需要根据实验室提供的细菌药敏结果来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尽量减少多重耐药菌在院内的传播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病原菌流行情况及主要细菌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1~10月ICU患者送检的标本病原菌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出392株病原菌,其中醋酸不动杆菌检出率14.0%,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13.5%,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11.2%,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9.18%,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7.14%。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检出率68.7%,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52.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88.7%,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92.3%。未发现耐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结论:ICU流行的主要病原菌是醋酸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细菌耐药问题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6.
张晓梅 《黑龙江医学》2021,45(15):1666-1668
目的:分析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及PCV13疫苗的早期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就诊的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25471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病原检测结果、不同时间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病原检测结果以及PCV13疫苗的保护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社区获得性肺炎不同年龄患者的发病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0~3岁儿童患者的发病率较高.不同月份患者的发病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3月儿童患者的发病率较高.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主要以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为主.不同时间的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感染情况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PCV13疫苗组患者的发病率显著低于未接种PCV13疫苗组患者,其相对危险度为0.441(95%CI:0.201~0.914),接种疫苗患者的发病风险是未接种疫苗的0.441倍.疫苗的保护率为54.12%(95%CI:0.231~0.929),疫苗的效果指数为2.13.结论: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常见于0~3岁儿童,好发于冬春季节,其常见的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为主,通过对患者注射PCV13疫苗,可有效预防肺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革兰阴性(G–)杆菌血流感染的临床及细菌学特点,为治疗G–杆菌血流感染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0例重症肺炎合并血流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评价住院病死率及其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60例患者,其中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73.4±11.2)岁。60例重症肺炎合并血流感染的患者中,感染肺炎克雷伯菌32例,鲍曼不动杆菌20例,大肠埃希菌8例。药敏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低(6.3%),未发现对替加环素耐药;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和美罗培南敏感性较好,对其他药物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较高,其中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为28.6%(中介12.5%),对替加环素为14.3%(中介28.5%)。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两组患者感染指标及预后指标对比显示: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序贯器官功能障碍评分(SOFA)较高;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中性粒细胞和血乳酸水平较高;两组患者白细胞、血小板水平及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OFA评分和血乳酸水平与患者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G–杆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出现泛耐药菌株比例高,患者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血液与痰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与肺炎克雷伯菌,掌握鲍曼不动杆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在血液与痰标本中的差异性,以及这两种细菌的耐药变迁,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有力证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9年9月血液与痰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培养和药敏实验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美洛培南(MEM)、头孢哌酮/舒巴坦(CSL)、左氧氟沙星(LEV)对鲍曼不动杆菌杆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保持了良好的抗菌活;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与肺炎克雷伯菌的治疗效果不佳;2003年至2009年两种细菌耐药总体趋势是先快速上升再缓慢下降。结论:临床医生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使得革兰阴性菌的耐药率逐年升高,但近年来由于医院加强了医院感染的监测,大力宣传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耐药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9.
宁睿  王春艳 《贵阳医学院学报》2012,37(4):401-402,404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征及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防治及抗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内科ICU( MICU)581例患者中疑似院内感染者的下呼吸道、泌尿道、中心静脉导管等部位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对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部位、细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81例患者共检出菌株386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63株;自2009 -2011年,鲍曼不动杆菌在MICU检出率逐年上升,由11.21%升至16.04%;63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下呼吸道,占82.54%;药敏结果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且耐药率逐年上升,对亚胺培南及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结论:ICU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逐年增加,耐药情况较严重,应加强监测及干预,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等措施,减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发生及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抗菌药物对ICU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分析31例ICU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患者采取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米诺环素治疗(A组),6例患者采取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B组),5例患者采取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C组),10例采取多粘菌素治疗(D组)。结果:D组的治疗有效率、细菌清除率更高,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为A组, A组的有效率、细菌清除率显著高于B组、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粘菌素治疗ICU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疗效更高,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米诺环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2008—2012年白银地区多重耐药菌感染现状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08—2012年痰、尿、脓及血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及部分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对细菌年度检出率和部分细菌耐药率对比分析。结果 2008年与2012年相比,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年度检出率由0.41%上升至1.26%(P<0.05),鲍曼不动杆菌年度检出率由1.22%上升至3.43%(P<0.05);鲍曼不动杆菌在痰中检出率由2008年的1.36%上升到2011的4.72%(P<0.05);产ESBLs大肠埃希菌在尿中检出率由2008年的6.33%上升到2011年的14.24%(P<0.05);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由2008—2009年的72.55%上升至2012年的84.92%(P<0.05),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由2008—2009年的9.80%上升至2012年的21.43%(P<0.05);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由2008—2009年的61.54%上升至2012年的86.00%(P<0.05)。结论 2008—2012年,白银地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总体呈上升趋势,产ESBLs大肠埃希菌在泌尿道感染呈上升趋势;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各级医院应加强监测,防控多重耐药菌感染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遏制多重耐药菌株产生,降低多重耐药菌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6年6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治疗的86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替加环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数(WBC)、降钙素原(PCT),并比较两组细菌清除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RP、WBC、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炎性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原菌清除率为65.12%,高于对照组的4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1.63%,与对照组的9.3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多重鲍曼不动杆菌肺炎临床疗效显著,且不增加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ECOPD)患者的细菌学构成及其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356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痰培养、肺功能结果,根据肺功能分级分成Ⅱ、Ⅲ、Ⅳ级,分析细菌学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356例AECOPD患者中培养出细菌133株:鲍曼不动杆菌32株、铜绿假单胞菌31株、肺炎克雷伯杆菌25株、肺炎链球菌1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肺功能Ⅱ、Ⅲ、Ⅳ级患者痰培养细菌阳性率分别为20.93%、35.14%、42.62%。肺功能Ⅳ级患者革兰阴性菌的感染率较Ⅱ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菌与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OPD患者的痰细菌学培养主要是革兰阴性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还有少量革兰阳性菌。AECOPD患者肺功能越差越容易感染致病菌,肺功能Ⅳ级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概率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采用迪尔微生物分析仪对细菌做药敏实验.结果 笔者所在医院革兰阴性杆菌位于前四位的依次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产超光谱酶(ESBLs)大肠埃希菌为31.5%,肺炎克雷伯菌为19.2%,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结论 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院内感染日益增多的现象,研究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提高临床抗感染的效率,可谓微生物检验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ICU住院脑出血并发院内感染患者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的情况。方法收集79例ICU中脑出血并发院内感染的患者,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本组肺部感染66例,泌尿系感染10例,消化系感染3例。共培养出细菌124株,其中G+菌占31株,G-菌93株。G+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最多,对万古霉素敏感;G-性菌中鲍曼氏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最多,其中肺炎克雷伯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鲍曼氏不动杆菌表现为多重耐药。结论脑出血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严防院内感染。对感染的患者及时进行细菌培养及耐药性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张燕  钱晨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18,32(1):68-70,72
目的:分析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病原学特点及其耐药性,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法:选取53例痰培养阳性的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病原学特点和耐药性。结果:53例SAP患者共分离出细菌70株、真菌6株。细菌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5.8%,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占26.3%,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真菌均为白色念珠菌,占7.9%。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形势比较严峻,肺炎克雷伯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高达61.1%和80%。革兰阳性球菌的耐药性尚可,未发现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等耐药菌株。结论:临床医师应根据SAP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情况,在完善病原学检查的同时,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防止多重耐药甚至泛耐药菌的出现及院内传播。  相似文献   

17.
李丹 《中外医疗》2016,(23):130-133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80例该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住院患者,按挂号单双数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治疗,对照组仅适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分析标本来源,观察临床疗效和细菌清除率,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主要来源于重症监护室、外科、呼吸科等,标本以痰液、血液、创面分泌物为主。在该院每年多重耐药鲍曼不动药物敏感性监测报告中,常规使用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显示最低,最新数据(2014年院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药物敏感性监测报告)中分别为50.20%、54.50%。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有效率为95.0%,较单使用头孢哌酮治疗率85.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治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临床有效率高,细菌清除率高,临床遇到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可优先考虑两者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PCT对革兰阴性(G~-)菌感染脓毒症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脓毒症患者53例的临床资料。按革兰染色分为G~+菌组和G~-菌组;按感染G~-菌种类分为大肠埃希菌组、鲍曼不动杆菌组、肺炎克雷伯杆菌组、铜绿假单胞菌组、其他G~-菌组;按感染部位分为肺部组、腹腔组、泌尿系统组、其他部位组。比较G~+菌和G~-菌组白细胞、CRP、PCT水平;将大肠埃希菌组分别与鲍曼不动杆菌组、肺炎克雷伯杆菌组、铜绿假单胞菌组、其他G~-菌组PCT水平进行比较;将肺部组分别与腹腔组、泌尿系统组、其他部位组PCT水平进行比较,并对PCT比较差异有意义的感染部位组进行不同菌种感染所占例数比较。结果:G~+菌感染14例,G~-菌感染39例(大肠埃希菌感染17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9例,肺炎克雷伯杆菌6例,铜绿假单胞菌4例,其他G~-菌感染3例;肺部感染21例,泌尿系统感染8例,腹部感染7例,其他部位感染3例)。G~+菌和G~-菌组白细胞、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菌组PCT水平明显高于G~+菌组(P0.05);大肠埃希菌组血清PCT水平高于鲍曼不动杆菌组(P0.05),但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组PCT水平低于泌尿系统组(P0.05),但与其他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泌尿系统组感染大肠埃希菌占比高于肺部组,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占比低于肺部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泌尿系统组与肺部组感染的其他G~-菌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可作为G~-菌感染脓毒症患者的诊断依据,并以此诊断感染G~-菌种和感染部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反复多次住院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呼吸道细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情况。方法分析399例住院次数≥2次的老年 AE-COPD 患者痰标本普通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结果共分离出172菌株,革兰阴性杆菌占86.05%;排前3位的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与2013年比较,2014年鲍曼不动杆菌广泛耐药(XDR)率下降,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 XDR 率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和头孢噻肟全部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药物耐药严重,在2014年对美罗培南耐药性明显增加。2014年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药物敏感性降低。结论多次住院的 AECOPD 患者呼吸道菌群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细菌耐药严重;了解常见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有助于药物敏感实验结果前合理指导临床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分离革兰阴性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EICU住院患者各类标本中检出的942株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分布、耐药性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革兰阴性杆菌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统计分析采用WHONET 5.5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EICU临床标本中共检出革兰阴性杆菌942株,其中排名前三位的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鲍曼不动杆菌对多数抗生素的耐药率高达90%;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明显上升.结论 EICU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其明显高于其他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现状严峻.应严格执行卫计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将鲍曼不动杆菌列入医院监控的重点菌株中,实行医院细菌耐药的预警公示制度,防止多重耐药和泛耐药菌株在科室内的传播,从而控制细菌耐药性的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