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介入治疗的常用途径,但对有严重股髂动脉病变、溶栓治疗、不能平卧等患者,穿刺部位并发症多,且平卧12小时对患者痛苦不堪。我们观察了经桡动脉途径行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80岁以上老年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03-05至2007-05进行PCI 8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268例,男性176例,年龄80~97岁;经股动脉途径PCI组156例(股动脉组),经桡动脉途径PCI组112例(桡动脉组).对比两组的临床特点、PCI特点、住院期间主要的不良心脏事件(MACE,包括心脏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靶病变再次重建率).结果: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相比,PCI的成功率相似,均在95%以上;桡动脉组需要更改途径的比率显著增高(P<0.05);冠状动脉导管插入时间(P<0.01)、X线曝光时间(P<0.05)均显著延长;造影剂用量有增多趋势(P>0.05),但两组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术后卧床时间显著缩短(P<0.01),所有原因的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显著降低(P<0.01),其中,局部出血发生率(P<0.01)和局部血肿发生率(P<0.01)均显著减低.经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桡动脉途径(OR=0.25,CI=0.09~0.75)是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独立的阴性预测因素.结论:80岁以上高龄患者的PCI,桡动脉途径可以降低穿刺血管局部并发症,与股动脉途径相比具有同样的临床效果和成功率,但是,穿刺失败率高,穿刺时间和曝光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3.
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应用于临床已经20余年,该技术较经股动脉途径可减少出血和穿刺并发症.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冠心病的危急重症,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对该类患者采用经桡动脉途径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较经股动脉途径可降低患者近期及远期的死亡率.该文介绍经桡动脉途径在STEMI临床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唐秀革  花冠杰  韦利元  周卓东 《内科》2010,5(3):286-288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2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172例复杂性冠脉病变患者,均行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经右桡动脉穿刺成功169例,成功率98.3%,共对197处冠脉狭窄病变进行介入治疗,植入支架194枚,无拔管鞘时神经反应及桡动脉闭塞发生;术后无假性动脉瘤、感染及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复杂型冠脉病变介入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作为有效治疗手段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老年冠心病患者不同介入途径行介入治疗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动脉途径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经典途径,近年来桡动脉途径渐为介入医师掌握,并在临床上应用日益广泛.桡动脉途径适宜于股动脉迂曲、狭窄及闭塞者,且桡动脉穿刺部位局部并发症少,术后患者可即刻自由行走,无卧床痛苦,患者乐于接受.近年来国外经桡动脉穿刺途径的冠心病介入治疗逐渐增多[1,2],老年冠心病患者桡动脉硬化较重,穿刺较困难,需要较为熟练的穿刺技术,国外一些研究表明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介入治疗安全有效,而国内有关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血管成形术的临床研究尚不多见.本文旨在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PCI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高龄冠心病患者实施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5年4月收治的高龄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编号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研究组行经桡动脉介入治疗,评定治疗后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预后的并发症上来看,对照组多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高龄冠心病患者实施经桡动脉介入疗法作用突出,可缩短住院时间,预防并发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4年3月至2006年9月,分别经桡动脉(36例)或股动脉(51例)途径完成87例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观察不同入路介入治疗左主干病变的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造影剂用量、术后并发症以及临床随访期间发生严重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情况.结果 在37例选择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中仅1例患者因术中出现桡动脉痉挛而改为股动脉途径,桡动脉介入治疗的手术成功率为97.3%,两组患者完成手术的操作时间(59.2±15.0 mm比56.9±22.3 min)和造影剂用量(216±33 mL比205±41 mL)无明显差异,但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0)明显低于股动脉介入治疗患者(3.9%);临床随访6个月,仅1例股动脉介入治疗组患者死亡,分别有1例经桡动脉介入患者和2例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随访期间接受了靶病变血运重建(TLR)治疗,随访期间总MACE的发生率桡动脉组为3.1%,股动脉组患者为5.7%,两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比于股动脉途径,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具有同样的临床效果,而且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股动脉途径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急诊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97例冠心病患者男性66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76.44±6.20)岁。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动脉介入治疗。结果:93例患者均取得穿刺和介入治疗成功。1例桡动脉穿刺失败改行股动脉穿刺,3例患者桡动脉穿刺成功但头臂干迂曲、升主动脉扩张,在造影后改行股动脉途径经皮腔内冠状动脉动脉介入术(PCI)成功。扩张病变血管包括右冠状动脉32支,前降支52支,回旋支13支。97例患者靶血管植入支架共221个。21例患者术中须更换导引导管。术后股动脉穿刺局部较大血肿2例,桡动脉闭塞2例,前臂皮下淤血2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时间、治疗成功率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近8个月来100例冠状动脉复杂病变介入治疗经桡动脉(A组50例),股动脉(B组50例)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相似(94%vs90%,P>0.05);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总时间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62±14与62±10min,P>0.05)。但A组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B组。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与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成功率相似,但前者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正>冠心病的诊疗方法特别是介入治疗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穿刺途径经历了股动脉穿刺到桡动脉穿刺的过程,股动脉内径大,定位明显,穿刺容易,操作相对简单,因此成为早期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常规途径,但是术后卧床时间长,局部并发症多〔1〕。1989年加拿大的Campeau医师首次经皮穿刺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1992年荷兰的Kiemeneij医师道首例经桡动脉途径行(PTCA)〔2〕。与股动脉路径相比,桡动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两种路径,以说明经桡动脉路径的优越性。方法: 选择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423例冠心病患者,按采用的路径分为经桡动脉路径组(桡动脉组,213例)和经股动脉路径组(股动脉组,210例),分析两组间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平均住院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间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桡动脉组平均住院日、局部血肿、尿潴留、失眠、烦躁及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股动脉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经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可行,可以作为首选路径。  相似文献   

12.
经桡动脉及股动脉途径急诊介入治疗STEMI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STEMI行急诊PCI患者225例,随机分为桡动脉组123例,股动脉组102例。分析两组患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疗效、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心肌梗死部位、血管病变位置、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股动脉组PCI成功率为92.3%,桡动脉组为94.3%,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5%)明显低于股动脉组(16.7%,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治疗STEMI与经股动脉途径PCI成功率相似,而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可行性。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经肱动脉途径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组(n=50例)和经股动脉途径行PCI组(n=50例)。对比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和曝光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穿刺部位并发症和费用。结果经肱动脉途径和股动脉的手术成功率均为98.00%。两组的透视时间分别为(7.89±3.51)min和(7.88±3.43)min,手术时间分别为(42.9±9.2)min和(42.5±9.1)min,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经股动脉途径组相比,经肱动脉组的穿刺部位并发症较低(P〈O.05),平均住院时间较短(P〈O.05),平均住院费用也较低(P〈O.01)。结论对于不适合经桡动脉途经治疗的复杂冠状动脉病变,可以首选经肱动脉途径PCI治疗。  相似文献   

14.
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经桡动脉介入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即刻选择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并发症以及近期疗效。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经桡动脉造影显示明确的冠状动脉病变后即刻采取经桡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117例(桡动脉组),与同期经股动脉途径造影后即刻PCI者(股动脉组,共409例)进行比较,分析两组靶血管病变特征、疗效和并发症,并随访术后1月内心绞痛复发、心肌梗死、死亡等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组PCI成功率为94.0%,与股动脉组(97.6%)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桡动脉组造影显示明显病变(管腔狭窄程度≥70%)的血管数量累计为210支,其中182支作为靶血管进行了成功的PCI,病变血管的血运重建率为86.7%,低于股动脉组(93.4%),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而且成功PCI者中慢性闭塞病变的所占的比例也明显低于股动脉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桡动脉组术后与穿刺有关的总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P<0.01)。术后平均卧床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股动脉组。随访PCI术后1个月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即刻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具有可行性。但对于复杂病变选择经股动脉途径PCI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老年女性患者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PCI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PCI、年龄≥75岁的老年女性患者332例,按手术入径方式分为桡动脉组184例和股动脉组14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冠状动脉狭窄≥75%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比较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临床疗效。结果 332例患者中有96例接受PCI,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患者3支病变比率分别为39.7%和47.4%,分叉病变比率分别为60.3%和52.6%。与桡动脉组比较,股动脉组患者手术时间长,外周血管损伤明显增多(P0.05),术后观察时间及卧床时间明显延长,假性动脉瘤、下肢静脉血栓例数明显增多,穿刺动脉闭塞明显减少(P0.05)。结论老年女性患者自身病情复杂,选择桡动脉途径行PCI可以减少局部血管并发症,近期治疗风险小,病死率低,可取得较理想疗效。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中股动脉及髂动脉等血管发生闭塞、严重扭曲及狭窄等概率较高〔1〕,而且,老年患者本身心肺功能较差,较大部分患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不能长期卧床,因此,给经股动脉途径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带来了困难。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少,止血迅速,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早,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逐步推广和应用〔2〕。本文通过分析合并慢性左心衰的老年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肱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65例,将其按照穿刺途径分为经桡动脉途径20例(A组)、经肱动脉途径30例(B组)、经股动脉途径15例(C组)。记录患者手术情况,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情况、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卧床时间及手术时间,并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中均有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者,均手术成功。3组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卧床时间短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3种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均安全有效,急诊行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术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经桡动脉穿刺途径行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和并发症。方法  184例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 ,经桡动脉穿刺组 4 6例 ,对照组为经股动脉穿刺者 138例 ,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经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为 92 .2 % ,与经股动脉组 (94 .9% )相比无明显差异 (P>0 .0 5 )。但术后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 ,经桡动脉组明显少于经股动脉组 (10 .8% vs 2 8.3% ,P<0 .0 5 ) ;术后卧床时间也明显短于经股动脉穿刺组 (P<0 .0 1)。而经桡动脉组从穿刺开始至指引导管放置成功所需的时间长于经股动脉组(P<0 .0 5 )。结论 经选择的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具有较高的成功率。经桡动脉途径术后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高龄冠心病病人后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择进行PCI的高龄病人70例,病人年龄均≥80岁。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每组35例。桡动脉组经桡动脉途径行PCI,股动脉组经股动脉途径行PCI。观察两组病人手术情况以及血管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桡动脉组、股动脉组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成功率分别为97.14%、94.29%,PCI成功率分别为92.86%、9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股动脉组CAG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6%、28.57%,PCI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14%、4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行PCI的临床成功率接近,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是经桡动脉途径行PCI的外周血管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20.
2019年11月25日J A C C: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发表了“经桡动脉介入诊疗后桡动脉闭塞最佳预防国际共识”,本文对此共识做一解读。自1989年加拿大的Campeau率先报道了经皮穿刺桡动脉途径(transradial access,TRA)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技术,1992年荷兰Kiemeneij报道了经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陆续在欧洲(尤其是法国)及亚洲(尤其是中国)逐渐开展起来。目前TRA已是多数国家冠脉介入诊疗中首选的血管穿刺途径。大量临床观察研究及大的随机对照试验揭示:TRA不仅减少穿刺血管部位出血及相关并发症,也可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等高危患者亚组的死亡率。因此,2017年ESC STEMI指南中建议对于ACS拟行PCI的有桡动脉穿刺经验的术者,TRA优先于经股动脉途径(IA指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