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涛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8):4023-4024
大面积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通常的发病原因是由于大脑中动脉主干等发生阻塞,进一步引起占位效应,导致患者出现偏瘫、颅内压增高、头痛、意识障碍、感觉障碍及麻痹,并随时间延长逐渐加重〔1,2〕。临床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表现出〔3〕  相似文献   

2.
<正>无症状脑梗死又称静止性脑梗死,是脑梗死中的一种特殊类型〔1〕。目前认为高龄患者既往无脑梗死病史,临床上无自觉神经系统症状,神经系统查体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脑CT扫描、脑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发现有脑梗死病灶,临床上称为无症状脑梗死〔2〕。而糖尿病患者有一定比例会并发无症状脑梗死,虽然并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致残、致死率亦不高〔3〕,但如果无症状脑梗死反复发作也会导致血管性痴呆等〔4〕。本文拟回顾性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无症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正>临床上无症状脑梗死主要是指患者在既往无脑梗死病史及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的情况下,仅在行头颅CT或MRI检查时发现脑梗死病灶,亦称为静止性脑梗死〔1〕。一般而言患者无临床表现,但反复的脑梗死发作亦会引起肢体瘫痪、智能障碍等表现,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不良影响。研究证实〔2〕,无症状脑梗死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且多种因素可以促进无症状脑梗死的发生。本研究拟探讨无症状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提  相似文献   

4.
老年脑梗死在临床上脑血管疾病中非常常见,同时也是脑神经科的多见多发病,其临床主要并发表现为合并认知功能障碍,表现出记忆、计算、方向以及语言等能力衰退或缺失〔1〕。此病最大表现之一为绝大多数存活患者出现神经功能缺损,遗留记忆或智能障碍,同时增加了家庭以及社会的负担〔2〕。认知功能障碍已经成为老年脑梗死患者最常见临床表现之一〔1〕,其严重影响预后,使患者适应社会能力受影响,且全面康复也大打  相似文献   

5.
<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是全球导致死亡的第4位病因〔1〕。COPD伴发的高黏血症及低氧血症是引起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本文回顾性分析老年COPD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我科COPD合并脑梗死的老年患者92例为观察组,其中男60例,女32例;年龄6078岁,平均(63.5±12.8)岁;诊断参考COPD诊治指南  相似文献   

6.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66岁。2015年5月3日因"突发心悸1d"入院。患者于1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间断胸闷,持续不能缓解,在当地医院诊治考虑心房扑动,予胺碘酮等治疗,患者心率仍快,来我院就诊,以心律失常收入我科。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与支气管扩张病史。体检:体温:36.5℃;脉  相似文献   

7.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53岁,因右侧肢体乏力4个月余于2013-05-23收住本院A科。患者约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乏力,活动障碍,伴言语不清,无明显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昏迷史,急送武汉同济医院行CT示脑梗死,经护脑、降压、改善循环等治疗后,病情稳定。现患者仍感右侧肢体乏力,遂来我院诊治,门诊以脑梗死收住A科。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白细胞减少症病史。入院体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对氧磷酯酶-1(PON-1)活性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含量变化以及它们在脑梗死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对氧磷为底物的速率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75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浆PON-1活性和ox-LDL水平,并与35例脑出血患者及46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1)脑梗死患者血浆PON-1活性为(138.2±25.3)U/L,明显低于脑出血组〔(168.2±28.2)U/L〕及健康对照组〔(171.1±28.5)U/L〕(P<0.01);脑梗死患者血浆ox-LDL水平为〔(615.3±253.2)μg/L〕,明显高于脑出血组〔(460.9±193.0)μg/L〕及健康对照组〔(437.7±187.4)μg/L〕(P<0.01)。(2)大梗死灶组血浆PON-1活性明显低于中梗死灶组和小梗死灶组。而大梗死灶组血浆ox-LDL水平明显高于中梗死灶组和小梗死灶组(P<0.01)。(3)相关分析表明,脑梗死时血浆PON-1活性与ox-LDL水平呈负相关(r=-0.556,P<0.01),而与血脂水平无明显的相关关系。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浆PON-1活性降低和ox-LDL水平升高,提示血浆PON-1可能通过降低抗氧化能力机制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是一种慢性造血干细胞克隆性骨髓增殖性疾病〔1〕,临床特点为皮肤黏膜红紫、脾脏肿大、伴有血管及神经系统症状。有报道称约90%的PV患者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2〕,而伴发舞蹈症则少见。  相似文献   

10.
<正>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病人总数的60%70%〔1〕,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梗死。其发病的高峰年龄为5070%〔1〕,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梗死。其发病的高峰年龄为5070岁,并且随年龄的增加,发病风险不断上升。基底节区(包括丘脑区)脑梗死占到所有缺血性脑卒中的65%70岁,并且随年龄的增加,发病风险不断上升。基底节区(包括丘脑区)脑梗死占到所有缺血性脑卒中的65%75%〔2〕,往往导致患者单侧肢体活动障碍,目前的治疗理论认为患者在经过急性期的处理后,后期的康复治疗对于患者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3〕。1对象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CMB)的分析,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对CMB诊断价值及CMB发生的相关因素,指导大面积脑梗死及其合并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选取大面积脑梗死患者32例,其中CMB组27例,无CMB组5例。对患者行常规T_1WI、T_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等序列检查。结果磁敏感加权成像对于大面积脑梗死CMB的识别明显优于常规MRI检查。CMB组既往脑梗死和高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无CM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既往脑梗死和高血压与CMB存在相关性。结论与常规MRI检查序列比较,磁敏感加权成像对大面积脑梗死后CMB的显示有明显的优越性,为临床早期评价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有无继发CMB及严重程度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2.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2岁,以"头晕、呕吐伴反应迟钝1d"于2015年9月10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d无诱因出现头晕、头痛、全身乏力、伴反应迟钝,期间呕吐2次,为胃内容物,非咖啡色,非喷射性。无肢体活动不灵及意识障碍,但症状不缓解,以脑梗死收住院。既往:高血压病史2年,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控制血压。去年因"双眼视物模糊4年,加重1个月"收住眼科。眼科查眼底:双侧眼底视盘水肿,隆起+3D,以  相似文献   

13.
1病历摘要我科于今年6月25日收治1名92岁男性患者,因"发现皮肤出血点3 d"入院。患者入院前3 d发现舌尖出现小血泡,右前臂出现3个米粒大小的出血点,局部皮肤无疼痛、瘙痒,未在意。入院当日发现右臂出现散在针尖样出血点,为进一步诊治来院。患者既往患高血压、冠心病、肺栓塞、高脂血症、陈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合并脑梗死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7月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131例,根据脑梗死合并情况分为脑梗死组72例和无脑梗死组59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合并疾病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心房颤动合并脑梗死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性别、饮酒史阳性率及心房颤动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患者年龄、体质指数大于无脑梗死组,吸烟史阳性率高于无脑梗死组(P0.05)。脑梗死组患者空腹血糖及尿酸、脂蛋白(a)、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高于无脑梗死组(P0.05);两组患者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D-二聚体、血K~+、血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心肌病、冠心病、肺源性心脏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发生率高于无脑梗死组(P0.05);两组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616,95%CI(1.328,5.153)〕、空腹血糖〔OR=2.012,95%CI(1.102,3.675)〕、CRP〔OR=1.006,95%CI(1.002,1.010)〕、TG〔OR=1.274,95%CI(1.060,1.531)〕、LDL-C〔OR=3.012,95%CI(1.203,7.541)〕、高血压〔OR=1.619,95%CI(1.145,2.288)〕、糖尿病〔OR=2.002,95%CI(1.121,3.042)〕、心肌病〔OR=3.307,95%CI(1.105,6.817)〕、冠心病〔OR=5.063,95%CI(2.381,10.771)〕、肺源性心脏病〔OR=3.823,95%CI(1.246,7.915)〕、甲状腺功能亢进症〔OR=3.278,95%CI(1.554,6.917)〕是心房颤动合并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较大、空腹血糖高、CRP水平升高、血脂异常及合并其他疾病的心房颤动患者更易发生脑梗死,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5.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3岁,小学文化,因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1d入院。患者于1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应迟钝,时有精神恍惚,伴记忆力减退,表现为自己不能回忆当天进食情况(顺行性遗忘),对自己的家庭住址及所住楼层不能回忆(逆行性遗忘),无言语不利及肢体麻木无力,无饮水呛咳、视物成双,无肢体抽搐及意识障碍,无发热、咳嗽及咳痰。既往高血压10余年,心动过缓5年。  相似文献   

16.
<正>脑卒中后便秘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出血最常见的危险诱因〔1〕,患者的营养支持及正常的排泄需求得不到满足将对临床预后产生不良影响〔2〕,脑卒中后7 d内发生便秘风险为最高,11 d内则高达半数〔3〕。大便秘结时,排便用力过度可以增高颅内压,导致脑卒中的加重,特别是对脑卒中的预后与转归具有较大的影响〔4〕,Robain等〔5,6〕研究也表明便秘可加重脑卒中患者脑部损害,降低患者的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颅外段椎动脉狭窄及发育不良是引起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常见原因〔1〕。早期正确的诊治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防后循环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2~4〕。e-flow是近年来ALOKA公司专门针对血流成像的检查技术,又称为超声增强血流成像技术,可清晰勾勒血管轮廓,对于血流信号的显示接近血管解剖结构,且其操作简便易行,对老年患者尤为适宜。目前e-flow技术在先心病及肿瘤方面已有应用〔5,6〕,而在老年  相似文献   

18.
<正>急性脑梗死是老年患者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中医认为,其发病机制为气血逆乱,上犯于脑〔1〕。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主要是为改善因缺血缺氧造成的脑细胞的损害,进而减少缺血的半暗带区域凋亡的细胞数,促进血液循环的重建。本文观察大剂量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本院老年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  相似文献   

19.
<正>脑梗死是由于脑组织血液循环异常引发的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高〔1〕。处于急性阶段的脑梗死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其血糖水平出现异常增加,血糖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关系得到了国内外诸多专家的深入研究〔2〕。本文对我院接收的9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血糖水平进行临床相关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接收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手段的进步,静止性脑梗死(SCI)诊断率已明显上升〔1〕,成为脑梗死中最常见的类型〔2〕。近年来研究发现,SCI并不是真的没有神经系统症状的体征,它常常合并一些不容易引起患者重视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如头晕、头痛、视野缺损及认知功能下降等〔3〕。目前临床通常使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来评估患者认知功能,蒙特利尔量表(Mo CA)推出后〔4,5〕。本研究拟探讨兰州地区(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