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与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DM合并大血管并发症(冠心病或缺血性脑卒中)(HD组)和初诊T2DM(无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各80例,年龄和性别匹配.抽血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MBL、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指标.结果 血浆MBL水平在HD组明显高于DM组(P<0.05).HD组TC、TG、LDL均高于DM组(P<0.05),两组间FPG、HbA1c、HDL、病程、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MBL、CPR、TC、LDL进入回归方程,结果显示:DM血管病变与MBL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浆MBL、CRP水平升高与T2DM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BL与CRP两项指标之间在DM病人中不显示相关,提示可能以不同机制参与T2DM大血管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尿微量白蛋白(MAU)与大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118例T2DM患者根据有无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分为大血管病变组(50例)和无大血管病变组(68例)。另选同期健康人70名为正常对照组。行静脉血APN,MAU等临床指标测定,计算相关指数及完善各项辅助检查,与临床结合判断大血管病变。结果血清APN、MAU 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组血清APN水平与MAU、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糖化血红蛋白(HbA1 c)、餐后2 h血糖(2 hPBG)呈负相关(P<0.0 5)。MAU与血清APN呈负相关(P<0.05),与BMI、SBP、FBG、TC、TG、HbA1c、2 h PBG呈正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大血管病变与APN、MAU、SBP、LDL、TG、FBG2、h PBG相关。结论对于大血管病变,APN是保护因子,MAU是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对120例T2DM患者分别检测FPG、2hPG、TC、TG、HDL、LDL,HbA1c及下肢血管多普勒检查。结果 T2DM下肢血管病变组年龄、病程、血脂、血压HbA1c高于普通T2DM患者。结论年龄、长病程、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18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T2DM住院患者60例,依据是否存在大血管病变分为T2DM组26例和T2DM大血管病变(T2DM-M)组34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糖血脂相关指标、TNF-α及IL-18水平。结果 T2DM和T2DM-M组TNF-α和IL-1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T2DM大血管病变组高于T2DM组(均P0.05);T2DM组和T2DM-M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T2DM-M组的FPG、Hb A1c、TG显著高于T2DM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F-α和IL-18为T2DM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TNF-α和IL-18共同参与了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过程,降低血清TNF-α和IL-18水平有助于预防和改善大血管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与血糖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DM)血管病变与血糖、血脂的关系。方法2型DM有或无血管病变者分为3组,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G2h)、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结果(1)2型DM有血管并发症的空腹及餐后2h血糖显著高于无血管并发症者,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2)2型DM患者血脂测定显示TG、LDL—C及TC升高者分别占77.38%、51.19%和41.67%。其中有血管并发症者TG、LDL—C及TC显著高于无血管并发症者,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2型DM患者40%以上有血脂异常,其中有血管并发症者的血糖、TG、LDL—C及TC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血管并发症者。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IL-17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IL-17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 162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大血管病变,分为大血管病变组90例和无血管病变组72例,另选同期健康查体者6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三组人群空腹静脉血中IL-17水平,统计IL-17与各临床指标间的关系,分析其影响因素.同时,根据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探讨有无颈动脉增厚对IL-17水平的影响.结果 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血清IL-17水平显著高于无血管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T2DM无大血管病变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中,颈动脉增厚组IL-17水平明显高于无颈动脉增厚组(P<0.05).在大血管病变组IL-17与BMI、2hPG、hs-CRP、TG、LDL-C呈正相关,而与HDL-C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IL-17、hs-CRP和LDL-C是T2DM大血管病变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T2DM大血管病变组和颈动脉增厚组血清IL-17表达均增高,提示IL-17参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炎症反应过程.IL-17可能是T2DM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及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08例T2DM患者根据有无合并MS分为T2DM合并MS组(MS组,57例)和T2DM不合并MS组(NMS组,51例),同时按照RBP4水平差距的三分位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B、C 3组,另选择健康体检者37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的血脂、空腹血糖(FPG)等生化指标和RBP4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MS组和MS组的收缩压、舒张压、TG、LDL、FPG、RBP4显著升高,HDL降低(P<0.05);与A组和B组比较,C组的TG、腰围和大血管并发症明显升高(P<0.05,P<0.01);Pearson分析显示,RBP4与体质量指数(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FPG、TG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logistic分析显示,RBP4、BMI、腰围、FPG、TG、TC是MS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RBP4在T2DM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并促进MS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 (DiabetesMellitus,DM)患者微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方法  6 2例 2型DM患者分为微血管病变组和单纯DM组 ,对两组DM的病程、高血压 (Hypertension ,HT)患病率、体重指数 (BMI)、空腹血糖 (FastingPlasmaGlucose,FPG)、餐后 2小时血糖 (2hoursPlasmaGlucose,2hPG)、糖化血红蛋白 (HbAlc)、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 (HDL)、低密度脂蛋白 (LDL)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型DM微血管病变组FPG、2hPG、HbAlc水平明显高于单纯DM组 (P <0 0 5 ,P <0 0 1,P <0 0 1)。前者糖尿病病程、高血压患病率均大于后者 (P <0 0 5 ,P <0 0 1)。TC、TG、HDL、LDL、BMI两组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高血糖是影响 2型DM微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 ,伴高血压者和病程的延长 ,DM微血管病变也相应增加。预防 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关键是早期控制血糖和血压 ,尤其是要尽快控制餐后血糖。  相似文献   

9.
检测12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脂水平,比较血管病变及无血管病变患者与正常对照者的血脂水平。结果:初诊T2DM患者TC、TG、LDL—C、YLDL—C、ApoB100较对照组升高(P〈0.01],而HDL—C、ApoA I则降低(P〈0.05]。血管病变组较无血管病变组其TC、TG、LDL—C、VLDL—C、ApoB100的含量升高(P〈0.05],而HDL—C、ApoA1含量则降低(P〈0.05)。结论:T2DM存在血脂、载脂蛋白的异常,且与T2DM血管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Perilipin 1变化与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7年11月就诊于丹阳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的T2DM患者268例,根据有无大血管并发症分为合并大血管病变组(A组,168例)和单纯T2DM组(B组,100例),另选取同期来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C组,50名)。检测各组血清Perilipin 1水平,并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其他生化指标;采用超声检查所有T2DM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 A组和B组患者血清Perilipin 1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1),A组患者血清Perilipin 1水平高于B组(P0.05)。血清Perilipin 1水平与年龄、HbA1c、FBG、L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Perilipin 1是T2DM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Perilipin 1水平是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与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同型半胱氨酸(HCY)、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 VCAM)-1水平。方法老年T2DM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6例为观察组,健康志愿者36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血清IL-1β、HCY、s VCAM-1水平、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s VCAM-1、IL-1β、HCY、TNF-α、IL-6、CRP、空腹胰岛素(FNS)、餐后胰岛素(PNS)、空腹C肽(FCP)、餐后C肽(PCP)、胰岛素抗体(INS-Ab)、Ab、FPG、2 h PG、Hb A1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IL-1β、HCY、s VCAM-1水平变化可随着老年T2DM患者周围神经的变化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脂水平与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1月—2018年3月住院的T2DM患者85例,分为T2DM合并微血管病变组(A组)44例、T2DM不合并微血管病变组(B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 A组患者TC、TG、LDL-C、HbA1c高于B组,HDL-C低于B组(P0.05)。T2DM患者微血管病变发生与TC、TG、L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T2DM患者合并微血管病变时血脂水平明显异常,脂代谢异常与T2DM患者微血管病变发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T2DM)及肥胖患者血清网膜素和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100例T2DM和80例正常糖调节者(NGR),按体重指数(BMI)≥25 kg/m2分为正常体重和肥胖亚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空腹血清网膜素及脂联素水平,同时检测空腹血糖(FPG),口服糖耐量试验2 h血糖(OGTT-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脂各项指标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BMI、腰臀比值(WHR),并以稳态模型(HOMA-model)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T2DM组的血清网膜素、脂联素水平均低于NGR组(均P0.05),其中两组中的肥胖亚组均低于非肥胖者(均P0.05),且T2DM-OW组明显低于NGR-OW组。相关分析显示,血清网膜素水平与BMI、WHR、FPG、2h 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FINS、HOMA-IR、TC/HDL呈负相关,与性别、高密度脂蛋白(HDL)、脂联素呈正相关;血清脂联素水平与收缩压(SBP)、BMI、WHR、FPG、2 h PG、TG、FINS、HOMA-IR、TC/HDL呈负相关,与HDL、网膜素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TC/HDL、HDL和HOMAIR是血清网膜素的独立相关因素。FPG、BMI、TC/HDL和HOMA-IR是血清脂联素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网膜素及脂联素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参与了糖尿病及肥胖的病理过程;网膜素可能协同脂联素在T2DM及肥胖患者中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ADP)水平及相关代谢指标与2型糖尿病(T2DM)及其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大血管病变分为无大血管病变组(30例)和伴大血管病变组(50例),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空腹血糖(FPG)、血脂、C反应蛋白(CLRP)及血清脂联素等生化指标.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浓度,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浓度.计算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T2DM组脂联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降低(P<0.01);T2DM伴大血管病变组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单纯T2DM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脂联素与FPG、FINS、HOMA-IR及收缩压(SBP)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脂联素与三酰甘油(TG)、FPG、CRP及HOMA-IR密切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及其伴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脂联素可能延缓糖尿病及其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动态检测ADP水平对及早发现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 ( T2 DM)患者脂蛋白脂酶 ( L PL)基因位点变异对大血管病变易感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 2 16例 T2 DM患者 ( T2 DM组 ) ,采用 PCR-RFL P检测其第 6、第 8内含子基因多态性 ,并与 63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 1)对照组与 T2 DM组 L PL/Pvu 、Hind 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相似 ( P>0 .0 5 ) ;( 2 ) P-P-型大血管病变发生率为 62 % ,明显高于 P+P+型 ( 3 6% ) ( P<0 .0 5 ) ,而且 P-P-型与大血管病变呈正相关 ( r=+1.67,P=0 .0 0 8) ;( 3 ) H+ H+型大血管病变发生率为 45 % ,高于 H-H-型 ( 2 2 % ) ,但无统计学意义 ( P>0 .0 5 ) ;( 4 ) H+H+型三酰甘油 ( TG)水平明显高于 H-H-型 ( P<0 .0 5 ) ,P+P+型 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LDL -C)水平分别明显低于和高于 P-P-型 ( P<0 .0 5 )。结论  LPL /Pvu 基因多态性调控 T2 DM患者并发大血管病变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2DM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SNPrs3025039多态性。方法运用PCR-RFLP检测170例T2DM患者(T2DM组)和100名健康体检者(NC组)的VEGF基因SNPrs3025039多态性。结果 (1)两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组CT、T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糖尿病非CKD(NCKD)组(P<0.05);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频率低于NCKD组(P<0.05);(2)T2DM组BMI、SBP、DBP、HbA1c、FPG、2hPG、TG水平高于NC组(P<0.01),HDL-C水平较NC组降低(P<0.01)。结合FPG、TG、TC、LDL-C及HDL-C进行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和TT基因型与CKD的发生呈正相关(OR=2.75,P<0.05)。结论 T2DM患者VEGF基因SNPrs3025039多态性与正常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T、TT基因型与CKD的发病风险有关。  相似文献   

17.
血清ox-LDL、hs-CRP水平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98例T2DM患者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并与50例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hs-CRP、OX-LDL含量明显高于无大血管病变组和对照组(P〈0.01),无血管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也存在显著差异(P〈0.01);T2DM患者FBG、TG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管并发症和无血管并发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hs-CRP和OX-LDL共同参与了T2DM及其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显著高于非大血管病变组和对照组,sICAM-1与hsC—RP、Fib、TG、TC以及LDL—C呈显著正相关,且SBP、hsC—RP和sICAM-1对T2DM大血管病变呈独立正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内脂素、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介素(IL)-6在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134例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78例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的患者及104例正常健康人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组血清内脂素、TNF-α、IL-6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其对疾病的预测价值.结果 并发症组及无并发症组的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内脂素、TNF-α、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同时并发症组的FPG、TG、TC及内脂素水平、TNF-α、IL-6均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内脂素、TNF-α、IL6水平升高时应该高度注意患者是否合并大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T2DM患者血清邻接锌指基因1(JAZF1)、内脂素(Visfatin)水平与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1月于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T2DM+M组)32例及单纯T2DM患者(T2DM组)36例;同期选取我院健康体检人群(NC组)40名。ELISA测定各组血清JAZF1及Visfatin水平,分析各组临床资料、JAZF1及Visfatin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T2DM+M组血清JAZF1水平较NC组降低(P0.05);T2DM+M组血清Visfatin水平较T2DM组及NC组升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JAZF1与Visfatin、TG、WHR呈正相关(P0.05或P0.01);血清Visfatin与JAZF1、FPG、2hPG、TG、WHR呈正相关(P0.05或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isfatin是JAZF1的独立影响因素;JAZF1、TG、2hPG是Visfatin的影响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JAZF1、Visfatin、FPG、WHR是T2DM大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结论 JAZF1、Visfatin与糖脂代谢及T2DM大血管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